尤伯透鏡反射器是一種可以把各種大角度的入射電磁波平行反射回去的廣角全向性反射器。這種反射器是一種有戰略價值和發展前途的無源電磁波反射器材。它與角反射器相比,可產生較大的雷達截麵和具有稍寬的二次輻射方向圖覆蓋角。尤伯透鏡反射器主要用於製作雷達假目標,如將尤伯透鏡反射器裝在大型飛機的機翼下,在敵機雷達瞄準前,把靶機放出去,由於靶機的透鏡能產生很強的雷達回波,敵雷達能自動向靶機瞄準。尤伯透鏡反射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製造工藝複雜,造價高。
偶極子反射體通常是由金屬箔所製成的,所以常稱為箔條。箔條通常由金屬箔切成的條,鍍金屬的介質直接由金屬絲等組成。箔條幹擾能同時對處於不同方向上和具有不同頻率的很多雷達進行有效地幹擾,但對於連續波雷達、動目標顯示雷達、脈衝多普勒雷達這些具有速度處理能力的雷達,其幹擾效果將降低。對於這類雷達,需要同時配合其它幹擾手段才能有效地幹擾。
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用於掩護部隊戰鬥行動的煙幕器材決不會失去它的意義,相反,它還具有全新的內容。已經證明,煙幕還可以用於幹擾在一條頻率範圍內的雷達工作,並可對核爆炸時的光輻射起防護作用。用氣溶膠製成的反雷達電子雲,是一種普遍發展的電子煙幕形式。製備它的方法有分散法和冷凝法。冷凝法使用的更為普遍。采用三萘葸煙幕劑製成煙幕是使用物理冷凝法製備氣溶膠的典型例子。
此外,利用天然條件進行反雷達偽裝,它包括利用地形和氣象條件隱蔽目標。地形的隱蔽性能是指地貌、地物形成的天然遮障而隱蔽目標,目標被隱蔽的程度與現場地形有著密切關係。地貌起伏越大,地物越多,實施目標的隱蔽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雷達工作頻率低時,可以認為不受氣象幹擾,但頻率高時,氣象現象幹擾卻很嚴重。除氣象雷達或機載的氣象回避雷達要利用氣象回波以外,對於檢測諸如飛機、船舶和其它軍事目標的雷達來講,氣象回波是一種幹擾,特別是與目標相同距離和方向的氣象回波對雷達檢測性能影響很大。
防光電偽裝技術
光電偵察根據探測器的工作波段,可分成光學偵察(包括紫外和近紅外偵察)和紅外偵察及激光偵察三種。
光學偵察是根據目標與背景反射光波(可見光、近紅外線和紫外線)的差別來發現目標的。這種偵察的優點是顯像清晰、生動、使用廣泛。方式有目視、照相和電視三種。
紅外探測偵察就是通過測量分析目標輻射的紅外線,來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這裏所說的紅外偵察是中遠紅外偵察,也叫熱紅外偵察。紅外成像掃描係統的像質取決於接收元件的靈敏度,目前采用的接收元件為銻化銦、碲鎘汞和鍺摻汞等。
激光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激光是光學的新分支,它的出現深化了人們對光的認識,擴展了光為人類服務的天地。通用的激光偵察器材有兩種:激光掃描傳感器和激光雷達。
現代戰場的偵察係統主要有以衛星、飛機、裝甲車為載體的偵察係統和光電偵察器材。衛星偵察是美、蘇的主要戰略偵察手段,美國偵察、衛星已發展了六代。戰略偵察機裝有照相偵察、紅外偵察電子偵察和雷達偵察等各種設備,可以獲取敵方的情報。美國SR—71戰略偵察機於1966年開始裝備部隊,機上裝有合成孔徑雷達、紅外偵察設備、可見光照相機等。
戰場遙感偵察器材主要是在越南戰爭中發展起的,包括紅外輻射遙感器,震動遙感器,音響傳感器,磁遙感器等。最先進的是美國的RCA公司研製的“倫巴斯”係統。它采用了震動、音響、紅外、機械能和金屬探測等多種探測方式。
偽裝與偵察是鬥爭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偵察技術的發展,偵察能力的提高,推動偽裝枝術的發展、改進和完善。而偽裝技術的完善和提高又反過來促進偵察以更新的技術揭露偽裝。反光電偵察的偽裝措施主要有迷彩偽裝、人工遮障、煙幕偽裝和假目標等。
迷彩偽裝就是用顏料和塗料改變目標、遮障或背景的顏色,從而降低目標顯著性的一種偽裝措施迷。彩偽裝效果不但與偽裝麵上各個單色與背景中相應顏色的光譜反射特性的接近程度有關,而且還與整個偽裝麵與背景的光譜反射特性的接近程度有關。因此,在偽裝技術上主要是解決背景光譜反射特性的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及其確定複製背景光譜反射特性曲線的迷彩顏料或塗料的配方等。美軍的四色迷彩,根據地區和季節的變化,用醇酸樹脂塗料配製了幾種標準偽裝色,用黃褐色、褐色、暗綠色、黑色組成四色迷彩圖案。可對付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偵察,對目標實施迷彩後,目標可見光可減少30%。1977年美陸軍全部技術裝備采用了四色迷彩。另外,隨著激光偵察器材在戰場上使用,各軍種已開始使用反激光塗料。據說這種塗料具有高吸收特性或高反射性,可改變目標的反射特性,從而達到它們免受攻擊的目的。
人工遮障就是用來遮蔽目標妨礙敵人偵察的裝備。例如在開闊地形上隱蔽軍隊集結的大麵積水平遮障,丘陵地形上隱蔽戰術目標的拱形掩蓋遮障,隱蔽道路上運動的垂直遮障和改變目標外形的變形遮障等。人工遮障主要用偽裝麵和支撐骨架組成。對偵察起作用的主要是偽裝麵。偽裝麵的偽裝效果則取決於偽裝麵的顏色、形狀、材料、性質、表麵形態及空間位置等與背景的電磁波反射特性的接近程度。當很接近時稱不顯著遮障,此時不僅被隱蔽的目標不易被敵人發現,而且遮障本身在所處的背景也不易被敵人發現。有時由於製作不顯著遮障比較困難,或根據情況隻要求遮障目標時,可以把遮障作成顯著的,從而不被查明目標的實況。據外刊稱,美國反熱紅外衰減遮障如果與輕型反雷達遮障配合使用,可以構成第一代寬頻譜反光學反紅外反雷達偵察的多性能偽裝遮障。
煙幕偽裝就是用人工煙幕遮蔽目標和迷惑敵人的偽裝方法。因為煙幕可通過散射吸收等方式衰減光波能量,所以煙幕可以遮蔽目標,防止敵人的目視、電視和激光等光學器材的觀察,降低紅外偵察器材的探測距離,從而給敵人的觀察、瞄準射擊和組織指揮造成困難。一般說來,煙幕能迅速提供隱蔽以對付敵人顯然即將發起的攻擊,幹擾破壞敵人地麵和空中的目視或激光製導武器,甚至幹擾敵人的各種成像係統和搜索係統,並能為目標贏得進入隱蔽地點和采取其它偽裝措施的時間。由於作戰的需要,前蘇聯的每一輛現代坦克和步兵戰車上都安裝了熱凝聚煙幕發生器,前蘇聯的每一個營部都配備了BDSH—5型和BDSH—15型煙霧罐,若風速為5米/秒,一個煙霧罐可以產生長500米、寬100米的煙雲,停留時間12分鍾。美軍駐歐洲陸軍的所有坦克幾乎全部裝備了M239煙幕施放裝備。美軍還研製了防可見光偵察的M19A1發煙槍榴彈、防中遠紅外偵察的XM259煙幕彈。
假目標主要指形體假目標,即仿造的各種兵器、車輛、人員和各種地物、工事、障礙物、道路、橋梁、建築物等。實踐證明,隻有隱真和示假緊密配合使用,才能保證良好的偽裝效果。瑞典巴拉尼達公司已生產了假飛機、假橋、假炮、假坦克。美軍現裝備的塑料型假目標有兩類:一類是薄膜充氣假目標,這些假目標在500米以外目視觀察,不致被識破;另一類是可膨脹泡沫假目標,如M114裝甲輸送車假目標。前蘇聯過去和現在都大量的使用過假目標,曾設置過400輛坦克、500輛汽車和1000門大炮的假陣地。蘇聯在靠近中蘇邊境的一些機場上,設有假飛機。
伴隨光電技術的飛速發展,偽裝在作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展望未來戰場,偽裝技術的發展將對現代戰爭產生深刻的影響。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光電偵察技術也在迅速的發展。可以斷言,在偵察與反偵察的矛盾運動中,在光電偵察技術高度發展的刺激下,反光電偵察的偽裝技術也會發展到一個高新的水平,諸如隱形技術這樣的綜合性偽裝技術將會廣泛地應用於戰場,使將來戰場的形態更加難以捉摸。
隱形、遮蔽、融合和示假
隱形技術是傳統偽裝技術的一種應用和延伸,是現代內裝式偽裝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現使偽裝技術由防禦性走向進攻性,由消極被動變為積極主動不僅使自己由於“隱真”而獲得主動權,而且還以“示假”而迷惑對方,從而增強威脅力。
隱形技術的範圍很廣,不但飛機導彈可以用,而且可以用於戰車。采用隱形技術的武器不易被對方發現,或等到被發現時,對方的防禦體係已經來不及反應,這就使得完成預定任務相對來說較容易,風險小。所以,美國前總統說,隱形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軍事航空方麵最具革命性的發展”。
1980年,美國國防部長宣布,美國研製的隱形武器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它將使蘇聯的雷達和其它傳感設備無法較早地發現美國飛行器,從而失去在軍事上的價值”,美國還把隱形技術和高性能激光武器和巡航導彈列為軍事科學技術上最新的三大技術革新項目。布朗的話,被後來的事實證明確實透露了美國在隱形技術方麵有了重大發展,這標誌著隱形技術已從研製轉向實用階段,並且作為一種新型武器躋身於現代化武器裝備體係之中。
美國於1981年首次試飛,1988年正式裝備的F-117A型戰鬥機就是這樣的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美國出動57架F-117A中的48架參戰,並無一損傷,證明它的價值。過渡性的B—IB轟炸機也是隱形的。之後,美國於1988年11月22日正式公開了“先進技術轟炸機”(ATB)B—2隱形轟炸機,1989年首次試飛並取得成功,1992年裝備部隊,它將成為21世紀核打擊力量之一。美國的S—75隱形直升機也即將裝備部隊。
據悉,美國正在研製隱形巡航導彈,號稱“海影”的隱形軍艦已經公開。瑞典的“斯米格”隱形飛墊船已取得巨大進展。在高科技戰爭中,潛艇、坦克、機場、衛星等將采用隱形技術。
隱形技術的發展為將其廣泛應用於各種兵器之中提供了技術可能性。21世紀戰場上“捉迷藏”式的“隱形戰爭”必然成為高技術戰爭的模式之一。根據當今技術情況,預測隱形的研究應用將有如下趨勢:
一是進一步擴展隱形波段。目前探測雷達是厘米波雷達,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防空預警雷達正向毫米波、亞毫米波、紅外、激光和米波段擴展,同此,隱形材料和塗料也適應反寬頻帶探測需要。二是強化綜合應用各種隱形技術。隱形技術本身就是多學科的綜合性技術。因此,必須強化綜合技術運用才能獲得理想效果。三是降低隱形技術成本。目前隱形技術成本太高,使得武器研製和采購費用能力受到挑戰,不利於隱形技術的發展,今後必須降低成本才能很快發展。
隨著遮蔽和融合技術的不斷發展,隱形飛機種類逐漸更新和增加,智能無人駕駛飛機也將廣泛使用,致使空軍的作戰效能大大增強。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空中作戰,不僅是支援陸、海作戰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達到一定戰略戰役目的相對獨立的作戰方式。激烈的電磁較量是高技術戰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和陸、海、空、天的各個作戰領域內,並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獨特的影響。
高技術戰爭實際上也是牽涉軍事太空係的戰爭,要動用軍事衛星占領太空陣地,進行較量的裝備要涉及到反衛星機載導彈、粒子束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和航天飛機等。
遮蔽與融合技術在隱身技術中運用之後,已成為軍事高科技的前沿陣地,也是當今的熱門技術。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廣泛的開發,而且取得長足的進展。
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國防部在1990至1992財年的“國防關鍵技術計劃”中列入了“目標特征控製”的項目,在1993年財年的“國防關鍵基礎技術”中的“材料與工藝”項目中,主要也是研究減少目標暴露特征的有關材料與工藝。在1992到1994財年美國在此項技術上的投資累計達12億美元,使它在這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休斯頓實驗室正在研究等離子遮蔽技術的關鍵問題,擬用等離子體包圍兵器外殼,使其雷達有效散射麵積降低20分貝左右,試驗證明這種技術具有較好的隱蔽效果。除用於隱蔽飛機——隱身飛機外,還正在擴展隱蔽導彈——隱身導彈,以及隱蔽坦克——隱身坦克,隱蔽艦艇——隱身艦艇,隱身戰車,隱身機場,隱身通信等的研究領域。
由於偵察和監視技術的飛速發展,加之精確製導,精確定位,幾乎是:指到哪兒就能準確打到哪兒,致使遮蔽和融合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海灣戰爭在遮蔽與融合技術方麵是一次較具規模的展示。42天的時間裏美國調用50多架F一117A隱身戰鬥機,共出動了約1300架次,投擲了約2000噸炸彈,對保持多國部隊在海灣戰爭中的空中優勢起了重要作用。
所謂示假術,亦稱誘惑、欺騙術,是指在戰爭中散布假情報、實施佯動、設置假目標等,使敵誤假為真,作出對其不利的反應所采取的措施,進而達到轉移敵方視線,麻痹敵人,消耗敵人,有效地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
從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發展趨勢看,在未來戰場上,具有全球軍事指揮控製係統之稱的C3I係統生存力強,可靠性高,具有自治能力,並且向外層空間發展,形成立體的配置,全球聯通的網絡,集戰略戰術係統為一身,將成為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因素,對戰爭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C3I係統,就稱不上高技術戰爭;具有高度機動、高度殺傷破壞能力的空軍武器裝備將更趨完善,作戰飛機將具有全高度、全天候、全方位空戰能力,隱形、短距起降,融合保形等技術將得到發展應用,並裝備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具有全麵攻擊能力的新一代機械武器,機載火控係統趨向綜合化、一體化、自動化,其空中打擊能力將更加猛烈,殺傷破壞能力更加強大,發現目標就能將其摧毀;偵察器材將向高時效,遠距離,多功能,多手段的方向發展。這些未來戰場高技術對偽裝欺騙和示假技術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高技術戰爭的實踐再一次證明:戰爭不但是尖端武器裝備和經濟實力的對抗,也是軍事家主觀能力的競爭,是人的謀略和能力的較量,是戰爭雙方綜合能力的競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示假措施將不斷地加以補充和完善,示假的方法和手段將不斷變化和提高,示假術會更加自然逼真,靈活巧妙無論高技術武器裝備多麼先進,隻要充分發揮謀略水平,積極進行戰略戰役欺騙,巧妙運用各種示假手段,特別是對處於劣勢裝備和戰略防禦的軍隊來說,抵抗住敵人強大的火力突擊,大量消耗敵人的人力和物力,減少對己方的殺傷破壞,有效地保存戰爭潛力,轉化敵我力量的對比,變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優勢,就能把握戰場的主動權,譜寫出高技術戰爭中以弱勝強的新篇章。
無人機明星
(一)以色列“蒼鷺”無人機
“蒼鷺”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372千克,任務設備重量63千克,巡航速度102千米/小時,實用升限4876米,最大航程120千米(無中繼)、250千米(有中繼),翼展16.6米,機長8.5米,批高2.3米。
以色列裝備的無人機主要有“偵察兵”、“獵犬”、“搜索者”、“蒼鷺”等,其中“蒼鷺”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馬拉特子公司研製的大型高空戰略長航時無人機。該機主要用於實時監視、電子偵察和幹擾、通信中繼和海上巡邏等任務。它可攜帶光電\/紅外雷達等偵察設備進行搜索、探測和識別,進行電子戰和海上作戰。其設計特點是,采用複合材料結構、整體油箱機翼、先進的氣動力設計(L\/D\\u003e20)、可收放式起落架、大型機艙、電源係統功率大、傳感器視野好等。動力裝置采用四衝程活塞發動機。“蒼鷺”在7620米高度,以1孔不入5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邏時,其續航時間為36小時,在4570米高度巡邏,續航時間為52小時。數據實時傳輸距離在有中繼時可達1000千米。該機裝有大型監視雷達,可同時跟蹤32個目標。采用輪式起飛和著陸方式。這種無人機具有典型的預警機的特點,代表了無人偵察機的一種發展方向。以色列正在研製攻擊無人機,如“哈比”反輻射無人機,主要對付敵方的地麵警戒,引導雷達及地空導彈和高炮的火控雷達。
(二)俄羅斯“熊蜂”無人機
俄羅斯裝備了圖—243、圖一141、圖—300、“熊蜂”等無人機。“熊蜂”無人機實際上是一種小型遙控無人駕駛飛行器,其使命是利用機載可變焦電視攝像機和可晝夜觀測的紅外照相機對作戰部隊的戰術縱深實施偵察。采用帶準進式螺旋槳的常規氣動布局,可變後掠翼,機上裝有可保障軟著陸的機械減震裝置,由一體化發射控製站負責發射前自動檢測、發射、無人機的遙控和信號接收,並通過電視監視器實時顯示,操作員從電視屏幕上可看到無人機偵察到的地麵圖像、無人機所在航線及其所處位置坐標。“熊蜂”無人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存能力強。防空兵器很難打到它,隻有在準確掌握其航線的情況下,用密集炮火才能將其摧毀。車臣戰爭期間,俄空降兵在巴姆特和維傑諾村及其他地區的作戰中曾成功地使用了“熊蜂—1”型無人機,減少了人員傷亡。飛行速度110—180千米/小時,飛行高度1000~3000米。這種無人機體積小,戰場生存能力較強,但它的續航時間隻有二小時,它的無線電通信距離較近,決定了其活動半徑隻有60千米,顯得有些欠缺。“熊蜂”無人機的成功研製,說明俄羅斯的小型無人機技術已相對較成熟。
(三)英國“不死鳥”(Phoenix)中程無人機
馬可尼公司研製的“不死鳥”(Phoenix)中程無人機目前已編入英國陸軍皇家炮兵第32團和第39團服役。這兩個團都裝備有AS90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不死鳥”無人機將為炮團提供偵察照片和數據。“不死鳥”無人機最大使用高度2440米,偵察半徑60公裏,在1000米高度下視場為800平方千米。根據一項5億美元的合同,英國陸軍將接收大約8個地麵控製站和50架“不死鳥”無人機。目前,馬可尼公司提供的是紅外探測設備,可以晝夜照相。這種無人機的探測係統較單一,影響了其偵察能力,所以英國防部正在研究開發的戰場生存能力和有效載荷,增加合成孔徑雷達、激光照射係統、聲頻探測係統和化學探測係統。
(四)美國“掠奪者”無人機
美國裝備了“坎姆者普特”、“龍”、“蚊”、“食肉動物”、“掠奪者”等無人機。其中“掠奪者”是美國戰略無人機計劃的第一個重要成果,該機主要用於前線部隊,為陸軍旅和陸戰隊特遣部隊提供電子光學和紅外情報。曾被派往波黑戰場進行空中偵察,飛行記錄為2620任務小時,證明了其作戰的價值和能力。“掠奪者”是一種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它的最大速度為240千米/小時,載重204千克,最大飛行高度7620米,作戰半徑926千米,續航時間40小時。它可裝備電視及紅外攝像機或合成孔徑雷達。它的光電儀器在4.5千米的空中拍攝圖像的分辨率達40厘米,可以從圖像中分辨出進出轎車或房屋的是否為同一個人。它的合成孔徑雷達不僅可進行大麵積搜索,還特別適合在惡劣的天氣下使用,其分辨率達到30厘米(U—2偵察機為2.7米)。尤其是它可將拍攝到的圖像以接近實時的(延遲時間1秒)方式發送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它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具有這種能力的現役無人機。由於它在波黑的戰功卓著,被美軍稱為“波黑上空的低空衛星”。繼這種無人機之後,美國又研製了“暗星”等無人作戰機,並使用了隱身技術。
(五)“暗星”無人機
又名“蒂爾”IⅡ,是一種適用於大威脅環境下偵察用的高空續航隱形無人機,機體短粗呈餅狀,主要用於對高價值目標的連續監視和偵察。翼展21米,機長4.57米,起飛重量3900千克,有效載荷454千克,巡航速度556千米\/小時,飛行高度15240米。目前計劃少量生產,僅用於在重點防禦地區上空飛行。隱形“暗星”無人機不具備“環球鷹”無人機的性能和負載,但具有突破最好防空係統的能力和最佳生存能力。“暗星”無人機的機體較薄,機翼又長又窄,作戰半徑為926公裏,續航時間8小時,使用FJ44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暗星”無人機每秒鍾的通信能力限製在1.5兆位,飛行中主要傳送固定框架圖像。“暗星”無人機的特點是:隱形、生存能力強,活動範圍和續航時間都比。“環球鷹”更大更長。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環球鷹”主要任務是擔負低威脅度或中等威脅度地區上空的執行高威脅度區域上空的偵察任務,而“暗星”主要用來執行高威脅區域上空的偵察任務。
(六)“環球鷹”無人機
又名“蒂爾”Ⅱ將成為21世紀初美軍遠程無人機的中堅,是一種適用於在低等至中等威脅環境下執行偵察任務的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無人機重3.5噸,機長14米,翼展35米,留空時間42小時,最大不加油航程為2.25萬公裏,能在2萬米飛行高度晝夜偵察。“環球鷹”無人機將裝備綜合孔徑雷達、紅外和電子光學傳感器。搜索方式時的分辨能力為0.9米,定點分辨偵察能力為0,3米。”環球鷹”無人機每秒能發回50兆位數據,它可以近實時向地麵站發送視頻圖像,也能將綜合孔徑雷達數據直接發往前線地麵部隊。“環球鷹”無人機用於執行遠程和長時間的任務。包括連續在大麵積地區偵察機動導彈發射架。無人機能通過衛星與地麵站進行聯絡,使喚遠離前線的懷念部也能指揮作戰,無人機偵察期間能進行規避機動並能利用雷達幹擾機實施幹擾和進行電子欺騙。
(七)袖珍無人機
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研製一種機長和翼展都不足15厘米的微型無人機。它續航時間為1小時,航程16公裏。它既可飛入建築物內進行偵察,又可作為視聽監視哨附著在建築物或裝備上。美國防部準備將這種飛機用於執行特殊情況下的監視任務。
(八)無人戰鬥機
航速將是音速的12倍,它既可以從大型有人駕駛飛機上發射,也可由飛行員在地麵進行搖控去執行各種作戰任務。199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出兩架試驗機:X—36試驗型無尾無人戰鬥機。該機長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當於普通戰鬥機的28%。該機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轉向推力係統比常規戰鬥機更具有靈活性。水平垂直的機尾既減輕了重量和拉力,也縮小了雷達反射截麵。無人駕駛戰鬥機將執行的理想任務是壓製敵防空、遮斷、戰鬥損失評估、戰區導彈防禦以及超高空攻擊,特別適合在政治敏感區執行任務。高級機動無人駕駛戰鬥機能用激光摧毀目標。
(九)無人隱形攻擊機
這種飛機的速度為5倍音速。可使用微型高精確製導炸彈,能在幾分鍾之內摧毀各種移動目標。美空軍計劃在未來10~30年內,用無人戰鬥機和無人隱形攻擊機取代現有飛機來執行危險性較大的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