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民族複興的國家理想
湖南日報評論員
有數據顯示,我國留學人員正呈現加速回國的態勢:近6 年回國發展的人數超過110 萬,是前30 年回國人數的約3 倍,年均遞增36% ;2013 年海歸人數更創下了30多萬人的曆史新高。
在全球人才市場,海外人才的態度取向和落腳選擇,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它折射出一個國家吸引人才的軟硬環境優劣程度;海外人才的回流,除了故土難舍之類的情感因素,更映射出國民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一國家理想藍圖的期待,折射出這一群體對國家理想價值的認同。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的一句平實話語,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正因此,我們首先選擇從國家層麵標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刻度。
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為之不斷奮鬥的夢想。隻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才能讓全體社會成員能夠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這是民族的夢想,也是每個人對生活的期盼。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在當前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條件下,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核心價值觀,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核心理念,又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現實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坐標。共同守望著這一標誌民族偉大複興的國家理想,能夠推動人們向著更高的國家目標和社會理想而奮鬥。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夢想。實現“中國夢”,需要在國家層麵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目標引領。
隨著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意識更加多樣、多元、多變,各種思潮此起彼伏,各種觀念交相雜陳,不同價值觀同時並存。思想文化越是多元,越要以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航向標,就能夠有效引領整合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想意識,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調整可能帶來的思想對立和混亂,使13 億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彙聚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重要力量。曆史和現實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 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需要核心價值體係發揮出“壓艙石”、“定盤星”的作用,需要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正是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等方麵逐步展開後的價值訴求。因此,隻有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麵深化改革的價值共識才能夠形成,攻堅克難的精神動力才能夠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國家意誌才能夠明確。
(2014 年2 月27 日《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