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公平正義的社會力量

湖南日報評論員

有人這樣形容中國近1\/3 個世紀的改革曆程:前30年,解決了做大蛋糕和“先富”的問題;今後,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同時,要解決好分蛋糕和“共富”的問題。比喻不一定準確,卻耐人尋味。

當今時代,“公平焦慮”已是一種普遍性的社會心理。

日益增大的經濟規模帶來“分配焦慮”,走向全麵小康的路途增加“利益敏感”,無數與社會共同轉型的普通人,渴望權力更加透明、權利得到尊重。越是處在這樣一個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社會對“共識”的需要越是迫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如此強調社會層麵的價值共識,將“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精神要素和價值追求。

崇尚自由、平等,市場經濟就有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20 多年的市場經濟改革,將中國的經濟總量提升到世界前茅,但發展的質量也亟待提高。當前一些領域,經濟調節越位、市場監管缺位、社會管理錯位的問題時有暴露;一些企業,利益糾葛、無序競爭、行為失範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

的風險隱患也在增大。

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係統工程,越往前走,觸及的利益越深,遇到的難題也越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社會層麵,清晰宣示了解決這些難題的價值導向——“政府確立經濟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企業和經濟組織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時,都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做到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

追求公正、法治,社會生活就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

當下,說起教育公平,不少人還有“知識不是力量、戶籍才有分量”的慨歎;說起分配公平,有的人會有收入差距、身份歧視的擔憂;談到司法公正,一些顯失公平的司法案件曾引發全國巨大關注……毋庸贅言,從教育醫療到住房養老,從收入分配到社會保障,人們當前麵臨的問題,大多與公平正義有關。

如果沒有社會層麵的公正、法治,就不能保障個人的正直、誠信。反過來,隻有讓人們在各項涉及自身權益的事情中,依靠規則而不依靠關係,依靠努力而不依賴背景,社會信任才會蓬勃生長,公民美德才會蔚為風尚。用公正、法治的價值導向引領思潮、凝聚共識、整合社會,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古人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公平正義,本是人類共同的美好追求;在爬坡過坎的改革攻堅期,公平正義的訴求更加強烈。因此,人們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需要用改革的勇氣堅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當公平正義的陽光灑向每個角落,社會活力將競相迸發,內生動力將充分湧流,改革發展和民族複興將獲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2014 年3 月1 日《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