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229640720594766906,6838936284967209991,7233628637570796605,7078184356296002568,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16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16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229640720594766906,6838936284967209991,7233628637570796605,7078184356296002568,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每個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因為社會的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係也在發生變化,所以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這也決定了心理問題的多樣性。理論上講,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各種形式自我放鬆,麵對“心病”去認識它,以正確的心態去麵對它。隻有這樣,你才能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在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第一節跨越虛榮的樊籬
莫泊桑的小說《項鏈》中瑪蒂爾德,在虛榮中耗盡自己的青春歲月。從一個側麵告訴我們虛榮是一種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心理缺陷,具備虛榮心理的人,竭力追慕浮華,以掩飾這種缺陷,實際內心早已痛苦不堪。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跨越虛榮的樊籬,與一切浮華說再見。
何以要打腫臉充胖子
關於虛榮心,《辭海》有雲:表麵上的榮耀、虛假的榮譽。心理學認為,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虛榮心是一種常見的心態,因為虛榮與自尊有關。人人都有自尊心,當自尊心受到損害或威脅時。或過分自尊時,就可能產生虛榮心,如珠光寶氣招搖過市、嘩眾取寵等等。
虛榮心是一種遞增的發展事物,好像一隻被吹起來的氣球一樣,總是希望越吹越大。生命的虛榮心是無限的,俗話說作了皇帝還想成仙。滿足了一個願望,隨之又產生了兩三個願望。
滿足了這個細小的願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龐大的願望。由此可見,虛榮心具有一種強烈的渴求的力量。求而得之,則滿足快樂;求而不得,便苦惱愁悶,便尋求新的獲得途徑。
虛榮心不同於功名心。功名心是一種競爭意識與行為,是通過紮實的工作與勞動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現代社會提倡的健康的意識與行為。而虛榮心則是通過炫耀、顯示、賣弄等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榮譽與地位。虛榮心很強的人往往是華而不實的浮躁之人。這種人在物質上講排場、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風頭;在人格上很自負、嫉妒心重;在學習上不刻苦。
虛榮心最大的後遺症之一是促使一個人失去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自由;因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時地活在恐懼中,經常沒有安全感,不滿足;而虛榮心強的人,與其說是為了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如說是自以為出類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騙、詭詐的手段,使虛榮心得到最大的滿足。
從近處看,虛榮仿佛是一種聰明;從長遠看,虛榮實際是一種愚蠢。虛榮者常有小狡黠,卻缺乏大智慧。虛榮的人不一定少機敏,卻一定缺遠見。虛榮的女人是金錢的俘虜,虛榮的男人是權力的俘虜。太強的虛榮心,使男人變得虛偽,使女人變得墮落。
虛榮的心理與戲劇化人格傾向有關。愛虛榮的人多半為外向型、衝動型、反複善變、做作,具有濃厚、強烈的情感反應,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虛榮心的背後掩蓋著的是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缺陷。具有虛榮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的缺陷,虛榮隻是一種補償作用,竭力追慕浮華以掩飾心理上的缺陷。
幾十年前,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認為,統治中國人的三女神是“麵子、命運和恩典”。“講麵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麵子觀念的驅動,反映了中國人尊重與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丟麵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於是有些人為了不丟麵子,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顯示自我。
林語堂先生的“打腫臉充胖子”和叔本華的哲學大有相似之處,叔本華說:“虛榮的人被智者所輕視,愚者所傾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
他還說:“虛榮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
由此可見,無數名人已經為我們早敲響了警鍾,讓我們知道了虛榮心要不得,“打腫臉充胖子”更是要不得。
愛慕虛榮埋禍根
生活中麵子問題讓許多人變得虛榮,也因此為日後的生活和工作埋下了隱患和禍根。而人們在剛剛開始時,就疏忽了這一種完全可以導致病態的心理現象,當然適度的虛榮不會帶來很大的危害甚至會推動人的前進,但是凡事都講求過猶不及,虛榮也有度超過了一個界限,那麼虛榮的危害就顯而易見了。事實上,許多悲劇和社會問題皆源於此。
現代人都追求漂亮的外表和美麗的麵容,“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也許無可厚非。然而,現代社會卻流行一種“整容”的時尚。鼻子較塌可以變得挺直,眼睛小可以整成大眼睛,臉龐兒方的可以整成極有棱角。這則完全超過了追求美麗的限度,可以說是為了滿足虛榮而風行的一股歪風。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有一位女青年為了見麵時讓男友大吃一驚,便跑到整容院做了滿臉的腮紅。可是,她原本想要的是“白裏透紅,與眾不同”的效果,誰知手術做完後,期望值遠遠低於她的想像,她發現這些腮紅的麵積很大,跟羞紅了臉沒多少區別。但若想去除,卻已不可能了。一氣之下她就把這家美容院告上法庭,而後她便整天忙著用何種證據壓倒對方,男友也不想見了。這難道不是虛榮造成的悲劇嗎?
更可悲的是,一些年少無知的孩子們十分注重衣服首飾以及哥們間的吃喝玩樂,但家長又不給太多的錢任其揮霍,於是他們便開始了小偷小摸,起初偷父母的、同學的、老師的,最後甚至走上搶劫的邪惡之路。
由此可見,虛榮心一旦形成後,伴隨而來的諸多不良的心態、習慣和行為,便會相應而生,它會讓人們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成功卻與之相去甚遠。
虛榮會讓你變得自負,你錯誤地以為自己的能力很強。所以你應該明白,自己的能力在什麼樣的範圍和程度之中。也許私下你常常窘迫不已,但還是拚命想出盡風頭,也許最終你將什麼也得不到。一旦失敗到來,你隻有無地自容,厭惡自己,失去信心,放棄使自己變得更有價值的機會。到頭來虛榮帶給你的隻是失敗。
現在你應該了解:虛榮隻是一種令人沮喪的遊戲,一場注定要失敗的競爭,你將變成一個固執己見的小小的獨裁者,你將處處碰壁,神經緊張,夜不成寢。所以,你就應該考慮如何戒除虛榮心。
戒除虛榮心是有方法可循的,隻要你平心靜氣地觀察一下自己,不要貪婪地盯著成功,先成為自己的良友,然後成為別人的良友。對任何人都坦誠相待,這樣,你便於無形之中遠離了虛榮。
與虛榮鬥爭到底
人很容易會掉進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中去,而這個陷阱往往是由虛榮建造而成的。過度的虛榮,可以讓人們成為一隻無頭蒼蠅,明明知道自己的舉動沒有任何意義,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但是由於虛榮心的作祟,依然汲汲營營,最終隻能落得兩手空空。
日本福富太郎在《智慧賺錢法》中提到獲得財運的第四十八種方法是“勿一味追求時尚”。
而前人認為吸引女性的要素有下列五項,一、膽量,二、金錢,三、麵貌,四、才幹,五、幽默感,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卻本末倒置,覺得能言善道、儀表堂堂最為重要,因此無數人去整形動手術,如此愛慕虛榮的人,怎麼可能節儉致富呢?這類人在公司雖抱怨薪水太低太少,但卻不知如何爭取合理的薪水,瞻前顧後,亦沒魄力脫離公司,獨立經營事業,他們若能受到人們歡迎,也是令人有疑慮的。
若除了外表,其他一無可取的人,大概也不會有財運了。觀察目前社會上,那些口口聲聲談裝扮、標榜個性風格的年輕人卻多半也穿著欲不可耐的衣服,每個人都像穿製服似的,並無什麼特色可言,就好像打著宣傳廣告說:“我崇尚流行”,而實際上卻沒有自我一般,如此的流行,便意味著是盲目,更是種浪費。
毫無疑問的,創造流行,使之蔚為風尚,可引入財源,但是追隨流行者,花錢必形同流水,因流水如巨輪不斷向前轉,追隨者必須不斷跟進才行,之所以推斷追求流行者不能存錢,道理即在此。
英國的樂壇巨匠最初的披頭士本意不在模仿,他們所企盼的是搖滾樂能成為曠世之音,而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們的披肩長發竟也成為時尚注目的焦點,甚至為英國賺進大量的外彙。他們的流行是走在時代前端的,他們對音樂的狂熱和不同流俗的膽量,不同於一味地模仿,故能致富。但是這樣的膽量實在是寥寥無幾。一個虛榮心重的人,所欲求的東西,莫過於名不副實的榮譽,所畏懼的東西,莫過於突如其來的羞辱。凡人豈能擺脫?
虛榮心給人們帶來的麻煩和苦惱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成為虛榮的奴隸,那麼如何擺脫虛榮的奴役呢?
首先,要認識虛榮心的危害。一些虛榮心很強的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虛榮,不肯承認自己的虛榮,所以很難克服虛榮。因此,要正確認識自己,清醒地分析虛榮的危害。虛榮是一種虛假的榮譽,它可能使你得到一時的滿足,填補一下內心的空虛,但它使你背上沉重的包袱,時刻擔心失去給你帶來虛榮的事物,一旦失去,就會痛苦不堪。所以,隻有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虛榮以及虛榮的危害,才能下決心克服虛榮。
其次,要克服個人主義的私心。虛榮的人過於關注自己的名字和榮譽,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評價,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隻要能給自己帶來表現的機會,他都不會放過,爭強好勝,不計後果,是一種個人主義自私心理的表現。所以,要克服虛榮心,還要克服個人主義的自私心理和自我表現欲。
再次,培養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過於虛榮的人往往都缺乏腳踏實地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情緒不穩,能滿足虛榮心時就有很高的熱情,一旦虛榮心得不到滿足情緒就會一落千丈。因此,要克服虛榮心,還要從實際出發,踏實工作,培養鍛煉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甩掉虛榮,你的生活更美麗
要想在世上尋找一個毫無虛榮的人,就和要尋找一個內心毫不隱藏低劣感情的人一樣困難。
其實,虛榮不過是人們想借它來遮掩他們低劣的心理罷了。
說起來,現實中你也許把非常多的時間用在了努力征得他人的同意上,或者說用在了擔心他人不同意你做的那些事情上。如果他人的讚同或同意成了你生命中的“必需”,那麼,你又多了一件要幹的事。你可能開始時認為,我們都喜歡掌聲、恭維和表揚。別人拍我們的馬屁時,我們感覺都非常好。誰不願意被人奉承、恭維呢?沒有必要不允許人們這樣做。他人的讚同本身並沒有害處,事實上,獻媚使人感到愉悅。尋求他人的讚許隻有在它成了一種必需而非一種渴望的時候才是一種誤區,才成為一種愛慕虛榮的表現。
如果你渴望他人的讚許或同意,那麼,一旦獲得了他人的認可,你就會感到幸福、快樂。但是,如果你陷入這種無法擺脫的虛榮之中,那麼,一旦沒有得到它,你就會感到身價暴跌。
這時候,自暴自棄的因素就會潛入進來。同樣,一旦征求他人的同意成了你的一種“必需”
,那麼,你就把你自己的一大部分交給了“外人”。在愛慕虛榮心理的驅使下,為得到他人的認可,“外人”的任何主張你都必須聽從,甚至在很小的事情上。如果“外人們”不同意你,你就不敢輕舉妄動。在這種情況下,虛榮心使得你選擇的是讓他人去申訴你的尊嚴或留給你麵子。隻有當他們給予你表揚時,你才會感覺良好。
這種征得他人同意的虛榮心極其有害,但是,真正的麻煩隨著事事必須請示他人而來。如果你果真有這樣一種虛榮心,那麼,你的人生就注定會有許多痛苦和挫折。而且,你會感到自己的自我形象是軟弱無力的,是沒有社會地位的。
如果你想獲得個人的幸福,你必須將這種征得他人同意的虛榮心從你的生命中根除掉。這種虛榮心是心理上的死胡同,絕不可能使你從中得到任何好處。
虛榮的圈子是整個兒的,自古到今,人類的舞台都在上演著虛榮的故事。白種人自誇他比全世界有色人種都優勝;男人自誇他比一切女人都榮幸;美國人向德國人自誇;德國人向波蘭人吹牛;波蘭人向匈牙利人逞強;而匈牙利人以為他比蒙古人厲害;蒙古人也不肯示弱,因為他們的祖先曾經征服過中國;最後,中國人也提出自己的古代文明,自覺比崇拜機器和金錢的美國人實在高尚得多。無怪敏感的詩人要說:“虛榮,虛榮,世界上一切都是虛榮!”
虛榮是一種特性,是取攻勢不是取守勢的,所以虛榮的人,不但會拿利刃刺進自己,而且還會把利刃掉轉頭去,去刺別的人。所以凡是虛榮的人,他們周圍便都是他們的仇敵,因此他享受不到生活上互助的快樂。
由於虛榮引發的競爭慘烈,是最不幸最惡劣的事。人們因虛榮的競爭而送掉性命的慘例是舉不勝舉的,而虛榮的人能夠永遠維持他的虛榮的例子卻屈指可數!凡虛榮的人,他總有一天,會和他的鄰人、同事、老婆、兒女,甚至不知虛榮為何事的自然界發起衝突,最後一敗塗地。虛榮雖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欺騙不了自然。虛榮是對自然的一種侮辱,但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人類的虛榮之心,已經是根深蒂固,難以鏟除的了。自古以來,許多哲學家、宗教家都曾提出警告,還加以道德的攻擊,然而都無用,它不但不曾因此而稍減其威,而且越來越猖獗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虛榮問題,根本不在如何破壞它,而是在於如何改善它,誘導它走向有用的方麵去。倘有人因為有錢而虛榮,隻要告訴他,把他的錢拿出來經營一種事業,使人類的生活多一種安全的保障,那麼,便可以得到人們的原諒了。總而言之,虛榮隻要用到對人類社會有利的路上去,它就不但無害,而且有益。
第二節走出自卑的泥潭
自卑是一種壓抑,一種自我內心潛能的人為壓抑,更是一種恐懼,一種損害自尊和榮譽的恐懼,所以生活中,我們隻有比別人更相信並且珍愛自己,我們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天地。當我們遭到冷遇時,當我們受到侮辱時,一定要自尊自愛,把羞辱作為奮發的動力,激勵自己去戰勝一個個難關。
自卑是心靈的釘子
世上大部分不能走出生存困境的人都是因為對自己信心不足,他們就像一顆脆弱的小草一樣,毫無信心去經曆風雨,這就是一種可怕的自卑心理。所謂自卑,就是輕視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重的人,並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短處,而是不能悅納自己,自慚形穢,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並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靈籠罩著永不消散的愁雲。
自卑的人,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與人來往,隻想與人疏遠,缺少朋友,顧影自憐,甚至自疚、自責、自罪;自卑的人,缺乏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抓不住稍縱即逝的各種機會,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自卑的人,常感疲功,心灰意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沒有效率,缺少生活情趣。
如果一個人總是沉迷在自卑的陰影中,那無異於給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但是如果你認清了自己,懂得換個角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麼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20年後,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
富有者並不一定偉大;貧窮者也並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機會放到了每個人麵前。自卑的人也有相同的機會。
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有其優勢,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自卑是一種沒有必要的自我沒落,一個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他能找到一萬個理由說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別人,比如:我個矮、我長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條、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沒地位、我學曆太低、我職務不高、我受過處分、我有病、乃至我不會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無數種理由讓自己自卑。由於自卑而焦慮,於是注意力分散了,從而破壞了自己的成功,導致失敗。即失敗——自卑——焦慮——分散注意力——失敗,這就是自卑者製造的惡性循環。一個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際交往中除了封閉自己以外,就有可能會奴顏婢膝,低三下四。
一個人如果自卑,他不僅不敢有遠大的目標,同時他將永遠不會出類拔萃;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自卑,隻能當別國的殖民地,站不起來,也不敢站起來,隻能跟在別國後邊當附庸。
自卑是麻痹藥,自卑是落後丹,自卑是自殺的劇毒品!
驅趕自卑的良藥是接受自信心訓練,建立自信。
自卑是悲劇的根源
對自身的蔑視和殘忍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自卑感便是最常見的對自我的憎恨。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某種能力,卻認為他人都擁有那種能力,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我們當中很多人因此會感到自卑,與自己過不去,輕視自己,這是許多悲劇的根源所在。我們希望像他人那樣去生活,買相同的衣服、相同的家具,像他們一樣地說話、做事。我們將自我置於別人的人格之下,鞭打自己的靈魂,批判自己。無限誇大別人的能力,這種誇大又反襯出自己的渺小,這是傷害自我的致命武器。我們會覺得自己的人格極不完善,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和不足,而別人卻完美無瑕,顯得沉著自信。這種感覺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該明白,別人的內心世界也同樣殘留著過去失敗所留下的傷疤。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把自己破裂的傷口看得那麼嚴重。
李白在《將進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何等豪邁的氣勢!心理學家讀到此句的時候,肯定還會再加上一句:這是何等的自信!現代人周圍充滿競爭,眼前常有機遇,嚐試成了現代人相當時髦的人生信條。每當人們走向新的挑戰之前,總是向挑戰者或競爭者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次勝利非我莫屬!但是,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人卻低低哀歎:天生我材……沒用。這種自卑的“自白”與自信者產生了強烈的反差: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竭力去做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卑者認為自己沒有能力,隻適合當觀眾。自卑是個人由於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產生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麵或其他各方麵不如他人的情緒體驗,表現在交往活動中就是缺乏自信,想像失敗的體驗多。自卑是影響交往的嚴重的心理障礙,它直接阻礙了一個人走向群體,去與其他人交往。
湖南有一位大學生,畢業後被分配在一個偏遠閉塞的小鎮任教。看著昔日的同窗有的分配到大城市,有的分配到大企業,有的投身商海。而他充滿夢想的象牙塔坍塌了,繁瑣的現實,好似從天堂掉進了地獄。自卑和不平衡油然而生,從此不願與同學或朋友見麵,不參加公開的社交活動,為了改變自己的現實處境,他寄希望於報考研究生,並將此看作惟一的出路。
但是,強烈的自卑與自尊交織的心理讓他無法平靜,在路上或商店偶然遇到一個同學,都會好幾天無法安心,他痛苦極了。為了考試,為了將來,他每每端起書本,卻又因極度的厭倦而毫無成效。據他自己說:“一看到書就頭疼。一個英語單詞記不住兩分鍾;讀完一篇文章,頭腦仍是一片空白。最後連一些學過的常識也記不住了。我的智力已經不行了,這可惡的環境讓我無法安心,我恨我自己,我恨每一個人。”幾次失敗以後他停止努力,荒廢了學業,當年的同學再遇到他,他已因過度酗酒而讓人認不出他了。他徹底崩潰了。短短的幾年卻成了他一生的終結。
我們應該把和這位大學生一樣的人群稱作“人牛”,因為他們不僅十分自願地甘心於命運的支配,而且還要以自己頗有震撼力的嘲笑作為武器來保證這種秩序的繼續存在。他們的生命中已經充滿了被奴役的“牛性”,被一根無形的繩子牢牢拴住,不敢也可能沒有想過要去做別的嚐試,隻是理所當然地認為:你開門我就去,你不來開門我就等著。我們常常抱怨命運把通向成功的大門鎖住了,卻從來沒有想過通過的方法有很多種,你盡可以繞行、爬牆甚至是撬開那把鎖,但沒有什麼比接受命運擺布更糟糕的。
有些人不懂困難是什麼,有些人覺得擺在麵前的一切都是困難,那麼究竟困難是什麼……古巴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1988年4月13日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衛生為大眾”和“為預防尼古丁中毒而鬥爭”兩枚金質獎章,成為戒煙楷模。
卡斯特羅早年嗜好抽煙,又粗又大的哈瓦那大雪茄,一天要抽7至10支。醫生告誡他抽煙可能使他5年以後完全喪失講話的能力。果然,1962年他在一次報告之後,聲音啞了。為了事業和個人健康,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戒煙。從那以後,卡斯特羅再也沒有發生講話失音的現象。他曾坦言:“戒煙對我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我們身邊很多煙民屢戒屢敗,類似的還有酗酒、通宵搓麻等等。
改變不良嗜好,重要的是增強意誌力。你能保證自己經得起考驗嗎?那就試試吧。
“不是牧者,就是羊群。”你不去選擇命運,命運才選擇了你。做個自信的人,依據自己的判斷進行自己的選擇,才能免遭成為羊群的厄運。
告訴自己“我能行”
有人說:自卑像一把潮濕的火柴,再也燃不起興奮的火花。長期被自卑籠罩的人,不僅鬥誌易被腐蝕,心理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也會出現失調和病變的現象。
自卑的人,總哀歎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點比別人的強處,越比越氣餒,甚至比到自己無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麵前就臉紅耳赤,說不出話;有的人遇上重要的會麵就口吃結巴;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欺負自己因而厭惡他人。因此,若對自卑感處置不妥,無法解脫,將會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墜入黑暗的深淵,或走上自毀的道路。不良少年為了逃避自卑感會加入不良集團。
那麼到底自卑是怎樣形成的呢?有關心理專家總結了以下幾點成因:1.沒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
學齡前兒童不知道什麼叫自卑,因為他還未產生自我意識,還不知道評價“自我”。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迅速形成,然而他還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現就是過高或過低地要求“自我”,過低要求自我的人,得過且過,也不知道自卑。問題出在過高要求自我的人的身上,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十全十美,必須時時處處超過別人。可現實中的自我誰也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就自卑起來。據研究,自卑的人的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是中等或中上。可見,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觀評價標準太高的緣故。
2.生活中的挫折
通常,自卑感強的人往往是有過某一特別嚴酷的經曆,有過心理創傷。如有個學生,在整個小學期間的成績都很差,但四年級前完全無憂無慮,然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使他難以忘卻。那天他與同學正興致勃勃地踢足球,此時有位成績優良的同班同學故意搗蛋,他對此提出抗議,並據理駁倒了對方。可對方竟大吵大罵起來。這時有位任課老師正經過此地,將他們勸解開了,但老師一味訓他,反倒安慰那個同學,並衝著他說:“不好好讀書,隻知道玩!”過去,他不怎麼介意學習不好的問題,這時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由此產生自卑感。但是,同樣的心理創傷,並非所有的人都會產生自卑感,因為心理創傷並不是完全起因於外部的刺激,而還有其主觀原因——性格。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幾種性格特征:小心、內向、孤獨和偏見,完美主義。更需指出的是,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出人頭地”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類似入學考試、錄用麵試、體育比賽等比試優劣的場合產生。
有的人,原本是豪情萬丈,一旦遇到困難挫折,便一下子泄了氣,覺得自己太無能,因此瞧不起自己。哲學家斯塞說:“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3.身體上的缺陷
相貌、體型、體力、身體功能方麵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感到見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於自卑的泥潭中難以自拔。但是自卑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心理原因。
有自卑心理的人,並不一定條件很差。也有的是由於生理缺陷或職業原因或有過某些過失而產生的。自卑心理易使個人孤立、離群,不願在公開場合露麵,不願與異性交往。遇到理想異性時因擔心對方看不起自己,不敢大膽追求而失去時機。有這種心態的人要振作精神,樹立自信、自強的心理。
無論自卑是怎麼形成的,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那麼如何克服自卑呢?結合專家的建議我們總結了如下幾點:
1.大哭一場。
專家都說傷心一陣子很有作用。這並不可恥,流眼淚不僅是傷心的表現,而且是悲哀或感情的發泄。
即使悲痛在傷心事發生後一段時間才顯露出來,也沒有關係,隻要終究能發泄就行。
2.參加輔導團體。
一旦決定“要好好過日子”,就要找個傾訴對象,跟過來人談談也許最有幫助。
3.閱讀。
初期的震蕩過後,應重新集中心神開始閱讀。閱讀書刊——尤其是教你自助自療的書籍——能給你啟發,使你放鬆。
4.寫日記。
許多人把遭逢不幸之後的平複過程逐一記載下來,從中獲得撫慰。此法甚至可以產生自療作用。
5.安排活動。
要想到人生中還有你所期盼的事,這樣想可以加強你勇往直前再創造前途的態度。不妨現在就決定你拖延已久的旅行日期。
6.學習新技能。
到社區學院去選一門新課,找個新嗜好,可以學打球。你可以有個異於往昔的人生,可以借新技能加以充實。
7.獎勵自己。
在極端痛苦的時刻,哪怕是最簡單的日常事務——起床、洗澡、做點東西吃——都似乎很難。應把完成每一項工作(不論多麼微不足道)都視為成就,獎勵自己。
8.運動。
體力活動的療效特別顯著。有個中年女性在21歲的兒子自殺後便心神紊亂,無心做事。她聽朋友之勸參加了爵士樂運動班。後來,她說:“那隻是跟著音樂伸展,身子舒服些,心情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