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揭開常見心理的神秘麵紗(2)(3 / 3)

我們當然可以肯定傑瑞並不是死於冰櫃的寒冷,而是死在他內心的冰點,他在潛意識裏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影響一個人意誌的東西,不在於外界的環境,而在自己的心。

曾經有一個心理教授麵見過這樣一個姑娘。

她衣衫不整、蓬頭垢麵,但長得很美,而她的美卻被邋遢的外表掩蓋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卻很幼稚。

教授跟她聊天,她似聽非聽。教授沉默了一會,突然問她:“孩子,你難道不知道你是個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嗎?”

這句問話,使姑娘美麗的大眼睛裏放射出一縷亮光。她慢慢抬起頭來,久久盯著老教授那布滿皺紋的善良麵孔,一絲深沉的笑容浮現在她的臉上,如同沉夢方醒,看到了新的天地。

“您說什麼?”姑娘驚喜地問。

“我說你很漂亮、很好,可你自己卻不知道自己是個漂亮的好孩子。”

姑娘那秀麗的臉上更多地呈現出了舒心的微笑。這樣的話她從未聽到過,平時充塞她耳際的除了同學們的數落、嘲弄,就是母親的謾罵。因而,她自己也就破罐破摔了。

教授拉著姑娘的手說:“孩子,今晚我和我的夫人要去劇院看芭蕾舞劇《天鵝湖》,特請你陪我們一塊去。現在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如果你願意,請你回去換換衣服。我們在這兒等你。”

快到時間了,教授聽到一陣文雅的、輕輕的敲門聲。打開門,他驚呆了:一身晚會的盛裝襯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兩道如月般的細眉下是一雙動人的眼睛,抬起來亮閃閃,低下去靜幽幽;那富有表情的麵龐,使她顯得那麼聰明伶俐,體態那麼苗條健美。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那麼文雅、自持、適度。教授簡直認不出她就是剛才那位邋裏邋遢的少女了。從此,姑娘變了,變得自愛而奮發,後來成了一位著名的舞蹈藝術家。

是教授的一句話改變了姑娘嗎?不完全是,最根本還是姑娘來自於內心的改變。心靈黯淡的人,往往容易養成不自知的心態,而要保持一顆活躍的開放之心,就必須在富有自信心的同時解決自己的心理陰霾。改變我們思考的重點,從我們所沒有的想到我們所擁有的,不要在心靈上被自己打敗。

挫折綻放成功之花

挫折並不是白白經曆的,它能使你的人生綻放出最美麗的成功之花。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

瑪麗·凱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在創業之初,她曆經失敗,走了不少彎路。但她從來不灰心、不泄氣,最後終於成為一名大器晚成的化妝品行業的“皇後”。

20世紀60年代初期,瑪麗·凱已經退休回家。可是過分寂寞的退休生活使她突然決定冒一冒險。經過一番思考,她把一輩子積蓄下來的5 000美元作為全部資本,決定創辦了瑪麗·凱化妝品公司。

為了支持母親實現“狂熱”的理想,兩個兒子也“跳往助之”,一個辭去一家月薪480美元的人壽保險公司代理商,另一個也辭去了休斯敦月薪750美元的職務,加入到母親創辦的公司中來,寧願隻拿250美元的月薪。瑪麗·凱知道,這是背水一戰,是在進行一次人生中的大冒險,弄不好,不僅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的積蓄將血本無歸,而且還可能葬送兩個兒子的美好前程。

在創建公司後的第一次展銷會上,她隆重推出了一係列功效奇特的護膚品,按照原來的想法,這次活動會引起轟動,一舉成功。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整個展銷會下來,她的公司隻賣出去15美元的護膚品。

意想不到的殘酷失敗使她控製不住失聲痛哭……在殘酷的事實麵前瑪麗·凱不禁失聲痛哭,而在哭過之後,她反複地問自己:“瑪麗·凱,你究竟錯在哪裏?”

經過認真的分析,她終於悟出了一點:在展銷會上,她的公司從來沒有主動請別人來訂貨,也沒有向外發訂單,而是希望女人們自己上門來買東西……難怪在展銷會上落到如此的後果。

瑪麗擦幹眼淚,從第一次失敗中站了起來,在抓生產管理的同時,加強了銷售隊伍的建設……

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瑪麗·凱化妝品公司由初創時的雇員9人發展到現在的5 000多人;由一個家庭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公司,擁有一支20萬人的推銷隊伍,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

瑪麗·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已經步入晚年的瑪麗·凱能創造如此的奇跡,並不是上天的憐憫,而是她麵對挫折時,永不服輸的精神。失敗很常見,但失敗之後,不“偃旗息鼓”,不被困難擊倒,不向命運屈服,那麼你的人生路上定會綻放無數的成功之花。

不要懼怕挫折,挫折是一個人人格的試金石,在一個人輸的隻剩下生命時,潛在心靈的力量還有幾何?沒有勇氣,沒有拚搏精神,自認挫敗的人的答案是零,隻有無所畏懼,一往無前,堅持不懈的人,才會在失敗中崛起,奏出人生的華章。

世界上有無數人,盡管失去了擁有的全部資產,然而他們並不是失敗者,他們依舊有著不可屈服的意誌,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憑借這種精神,他們依舊能成功。

真正的偉人,麵對種種成敗,從不介意,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失望,絕不失去鎮靜,隻有他們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正如溫特·菲力所說:“失敗,是走上更高地位的開始。”

許多人所以獲得最後的勝利,隻是受恩於他們的屢敗屢戰。一個沒有遇見過大失敗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大勝利。事實上,隻有失敗才能給勇敢者以果斷和決心。

跌倒了要勇敢地站起來

生活中每一個困難與挫折,都是上天賜予檢驗我們自身的機會,所以,當我們跌倒時,不必驚慌與難過,隻要在心裏湧出勇敢的精神,鼓勵自己站起來,撣撣身上的灰塵,然後繼續前進,或許下一步,我們就能踏著沉穩的步伐,朝著人生的新目標前進。

紐約市的一位著名雕塑家,作品常年在一個很有威望的美術館展出。館長去世後,美術館停業了。當時,安娜四十剛出頭,沒有第二個美術館願意接納她的作品,這個結果令她大吃一驚。她整整奔走了兩年,結果還是一無所獲。她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作品不夠好?還是她的性情招人厭?難道老天是在懲罰她早年的成功?她終日鬱鬱寡歡,無工作。

一天,一位喜歡她作品的館長對她說:“你想知道,我為什麼不展出你的作品嗎?”安娜求他說出來。他平靜地看著她說:“你太老了。”安娜當時不過才43歲,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館長解釋說,他隻喜歡兩種人:不是初出茅廬者,就是十分成熟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價格合理而且可供批評家們來“挖寶”。而安娜兩者都算不上。盡管館長的這番話頗為傷人,安娜還是洗耳恭聽。刹那間,她一切都明白了。

安娜痛苦地告訴自己:“我在紐約,也許再也找不到一個伯樂了。”她不再漫無目的地從這家美術館奔走到另一家美術館,她決定做自己的主人。如今,她為自己尋覓場地辦展覽,她邀請人們邊喝咖啡,邊欣賞她的作品。她不懂藝術的商業性,但學會了應對逆境的辦法,很諷刺的是,她從未像現在這樣成功。

愛默生說:“偉大高貴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定的意誌,不管環境變化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然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終將克服障礙,以達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了再站起來,在失敗中求勝利。”無數偉人都是這樣成功的。

有人問一個孩子,他是如何學會溜冰的?那孩子說:“哦,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這樣便會了。”人生的勝利莫過於此,孩子的話說的就是這種精神。跌倒不意味著失敗,跌倒了站不起來,才是真正失敗。

第十二節衝出報複的巨網

報複是人性中的一處心理死結。它像一個盤踞在人內心深處的毒瘤,當人能控製它時,它就不會帶來危害。可一旦它失去控製,就會給人帶來致命的傷害。

釋迦牟尼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耶穌也勸導世人“愛你的敵人”。

所以,麵對生活中的一些傷害時,不要產生報複的心理,更不要采取報複的手段,要開闊心胸,提高自製能力,用寬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讓大家都生存在寬容的陽光和清風下。

報複隻會疊加痛苦

報複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它不僅會對報複對象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威脅,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當我們恨我們的仇人時,就等於給了他們製勝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會讓我們自己寢食難安、魂不守舍,心煩意亂,最終會導致疾病和死亡,這樣看來報複讓我們對別人的打擊不能實現,反倒對自己的內心是一種摧殘。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裏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

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在茫茫人世間,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們輕動仇恨之時,仇恨袋便會悄悄成長,你的心靈就會背負上報複的重負而無法獲得自由。

報複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驅向瘋狂的邊緣,使你的心靈不能得到片刻安靜。

有一位好萊塢的女演員,失戀後,怨恨和報複心使她的麵孔變得僵硬而多皺,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妝師為她美容。這位化妝師深知她的心理狀態,中肯地告訴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說全世界任何美容師也無法美化你的容貌”。

聖人說:“懷著愛心吃菜,也要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如果我們的仇人了解我們對他的怨恨使我們精疲力竭,使我們疲倦而緊張不安,使我們的外表受到傷害,使我們得了心髒病,甚至也許使我們折壽的時候,他們不是會拍手稱慶嗎?

即便我們不能愛我們的仇人,至少我們要愛我們自己。我們要使仇人不能控製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不要由於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讓心中烈焰燒傷自己。”

所以,要想生活中永遠擁有安靜和歡樂的心理,永遠不要去嚐試報複我們的仇人,因為如果我們那樣做,更深受到傷害的隻有自己。不要浪費時間去做那些毫無意義的報複,不要讓自己的心因為報複更加痛苦。

寬容能關上報複之門

北美原始森林裏,有一種灰熊。當它被獵人布設的力緊齒銳的夾子夾住後,它會用尖銳的牙齒啃斷自己的爪骨。之後,便遁躲起來,用舌舔自己的傷。

有一種解釋:熊是在伺機報複。它在等待獵人出現,而後去攻擊他。以報殘爪之仇。

而當地的獵人說,熊根本沒有報複的念頭。受傷後,熊隻記著:殘了,也要好好活下去!

灰熊之所以殘了也要好好活著,應該是源於它對獵人的寬容。這樣一種視角,作家梁曉聲先生的話就能定位:即使你是一頭熊,也隻有四隻爪子。如果被夾掉一隻又被夾掉一隻,報複和寬容實際上對你都沒有區別了。

紛紜的世界,我們無法拒絕被傷害。有時,甚至眼睜睜看著智慧被奪走,成就被貶低,愛情被摧折……屢屢遭遇錙銖必較的煩膩,爭奇鬥巧的排斥,以及陰險的謀算,我們的努力與真誠換回的可能僅是一身傷痕。

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在乎某些東西。於是,傷害過我們的人,你就用甚至幾倍的傷害伎倆重創他們。心理得以平衡之後,有一天你又被傷害,你又在報複。周而複始,我們終日被報複充斥,成了報複的囚徒。蒼白了信仰,空虛了精神,丟掉了理想,可惜了美德,得到的隻是傷害。

遭遇排擠傷害時,我們不妨做一隻大度的熊;殘了,也要寬容地活下去!關掉自己的刺激點,寬容地忍受,輕蔑置之。甚至,連目光也不瞥過去。

疼痛之中,問一問自己:我憑什麼就不可以被傷害?

而後,寬容地活著。

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我們做到了寬恕他人的冒犯,放棄對某個人、某件事的評判,然後,我們就努力忘掉它!忘記的價值——就其實在的意義上說——在於有利於我們去獲取。其實,最大的傷害莫過於我們對曾經有過的傷害牢記不忘。當我們再一次記起曾經遇到過的傷害或磨難,這等於我們又受到了一次傷害。倘若我們用積極的記憶去替代那些消極的記憶,這樣的傷害就會逐漸得到治愈。我們要努力讓那些消極的往事從記憶中消失;讓我們盡其所能地采取一些步驟,去改變這種被傷害的狀況。一個攥緊的拳頭是什麼也不會得到的。隻有鬆開拳頭,我們才顯示出接受的態度,才會有所收獲。

緊緊抓住過去受到的傷害不放,隻能給雙方帶來悲痛。要認識到這一點,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被認為是引起問題的人,可能感到自己受到排斥或辱罵。堅持認為不公平的一方常常會長期被痛苦所折磨,並且使問題永遠存在。喬治·赫伯特說:“不能寬容的人損壞了他自己必須去過的橋。”這句話的智慧在於,寬容使給予者和接受者都受益。當真正的寬容產生時,沒有瘡疤留下,沒有傷害,沒有複仇的念頭,隻有愈合。寬容是一種醫治的力量。寬容不僅能醫治被寬容者的缺陷,還可以挖掘出寬容者身上的偉大之處,正如美國作家哈伯德所說:“寬容和受寬容的難以言喻的快樂,是連神明都會為之羨慕的極大樂事。”

寬容讓你美麗地活著

寬容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美麗的生活原則,它使人類在麵對宇宙的浩瀚時不再感到渺小,它使我們從此過上一種涵蓋一切和關照一切的有深度的生活,“隻有理解一切,才能成為一切”,寬容最終能把地獄變為美麗生活的天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後兩名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係。

這兩名戰士來自同一個小鎮。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係上。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也許是戰爭使動物四散奔逃或被殺光。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

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度過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出了他們。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母親而活下來。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容了他。”

耶穌勸導世人“愛你的敵人”,讓我們盡量相信,每一個有壞處的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諒的地方,寬恕別人所不能寬恕的,是一種最高貴的行為。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3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他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氣憤和悲傷是追隨心胸狹窄者的影子。生氣的根源不外是異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傷害了自己,一言以蔽之,認定別人做錯了,於是勃然變色,惡從膽邊生;咬牙切齒,怒從心頭起。凡此種種心理反應無非在懲罰自己,而且是為他人的錯誤!顯然不值。

寬容地對待你的敵人、仇家、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化幹戈為玉帛的喜悅;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要知你並非躑躅單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紛紛攘攘,難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要傷別人的心,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隻能將你的心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戰車上。

心靈有它自己的地盤,在那裏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選擇了寬容,就是選擇了心靈的天堂,選擇了怨恨,就會將自己的心推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中。

第十三節棄絕攀比的惡果

有人說,攀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攀比能激發個人奮鬥的潛力,給人帶來向上的動力;另一方麵,攀比,也讓自己活得很累,讓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因為後者的攀比隻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等自己的弱勢對抗別人的強項,那麼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人生沒有永遠的贏家,不要讓攀比擾亂心理的平衡。哲人說,與他人比是懦夫的行為,與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上,生活一定會多一份快樂與滿足。

盲目攀比隻能刺傷自己

生活的差別無處不在,於是人們在差別中不自禁的產生了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卻讓人們習慣性地將自己所做的貢獻和所得的報酬與一個和自己條件相當的人進行比較。如果這兩者之間的比值大致相等,那麼彼此就會有公平感。如果某一方的比值大於另一方,那麼另一方就會產生心理失衡。某些政府官員看到與自己同等級別的其他官員用車比自己高級、住房比自己寬敞,自己甚至還不如某些級別和職務低的人,心裏自然會感到很不平衡,於是換車建房也就不足為奇。其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誘因導致的。

這與不滿足心理猶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在沒有原則沒有節製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闊氣中,致使心理失衡,越發不滿足。有的人則為自己能在這些錯誤的攀比中出人頭地、占據上風而無限度地追求個人名利,進而驅使自己不斷走向腐化墮落的深淵。

某機關的公務員小季,過著安分守己的平靜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學的聚會電話。十多年未見,小季帶著重逢的喜悅前往赴會。昔日的老同學經商有道,住著豪宅,開著名車,一副成功者的派頭。小季重返機關上班,好像變了一個人,整天唉聲歎氣,逢人便訴說心中的煩惱。

“這小子,考試老不及格,憑什麼有那麼多錢?”他說“我們的薪水雖然無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夠花了嗎?”他的同事安慰說。

“夠花?我的薪水攢一輩子也買不起一輛奔馳車。”小季心疼得跳了起來。

“我們是坐辦公室的,有錢我也犯不著買車。”他的同事看得很開。但小季卻終日鬱鬱寡歡,後來得了重病,臥床不起。

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靈深處的利劍,對人對己毫無益處,傷害的隻是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但攀比是人性最普遍的一麵,說到攀比心人們自然會想到女人,因為女人,對事物的敏感是最勝一籌的。但是女人對這種敏感和細膩表現出來的卻是攀比。

巧姐在別人眼中是名副其實的“女強人”,做事幹練果斷,為人豪爽直率。團結在她周圍的一些男同事無不稱讚其絕無僅有的幹勁和利落。因而,她也和他們一起稱兄道弟。可是突然有一天,她無意間聽到其中一位同事說:“巧姐什麼都好,就是缺少了些女人味,你看人家阿美,溫柔嫻靜一看就知道是個好老婆……”巧姐的心裏很難過。雖然她平時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但她希望在別人眼中也是水一樣的女人。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裏,她盡量讓自己變得有“女人味”。走路時“婀娜多姿”說話時“柔聲柔氣”,可是她這樣矯揉造作反而在別人眼裏顯得不倫不類,讓人感覺怪怪的,“女人味”變成“怪人味”,巧姐心裏更加委屈,整日鬱鬱寡歡,工作業績也一落千丈。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是女強人也好,是“女人味”也罷,做一個原始的自己才是最好。巧姐看不得別人的“女人味”強過自己,所以才會導致自己擁有“怪人味”,讓人覺得虛假、做作和不真實。巧姐在聽到同事說她沒有女人味時心裏不舒服,當她把這種不舒服付諸行動時,就從潛意識發展為攀比。這種攀比往往會因為不被別人認同而給自己的心帶來一種不小的衝擊。如果內心的承受力強,衝擊不會侵入影響生活;如果內心承受力弱,衝擊就會乘虛而入,影響個人生活。

所以,生活中認清自己尤為重要,不要讓盲目的攀比變成一把利劍刺痛自己。

比上是挑戰,比下是開悟

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人家騎馬咱騎驢,走路遇見個挑擔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活著就要經常跟別人比,跟比爾·蓋茨比嗎?跟喬丹、姚明比嗎?條件能力相差太遠,看著人家發財不會眼紅。一般還是跟周圍的那些自己覺得不如自己的現在過得比自己強的人比,這麼一比,就來火了,鬱悶了。

人往往就是這樣,很多煩惱都是因覺得不如周圍的人而生出來的,其實世上本無事,實是庸人自擾之。別人固然有不如你的地方,但不是處處不如你,每個人都有生存的空間。也許他在他熟知的領域會超過你,這也並不說明你技不如人,隻能代表你不了解某一方麵的知識,說明他某些方麵還是比你強,想明白了這些也就會沒有心結了。如果你還是想不開,那就跟那些不如你的人比比,不妨做一回魯迅筆下的阿Q!

人世間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絕對的輸家,正如自然界中,長青之樹無花,豔麗之花無果的道理。所謂梅須欠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寸香。人各有其長,各有其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秀,學會俯視,常往下比一比,生活必定會充滿安逸。

化妝品行業裏很少有人會不知道李菁和李禮這兩個名字,這兩朵姊妹花自1995年以來一直效力於法意公司,而這家公司先後作為紀梵希、範思哲、幽蘭、安娜蘇等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的中國地區總代理,曾在進口化妝品市場中獨霸一方。李菁和李禮的名字也總是一起出現,一個是市場部總監,一個是銷售部總監,她們曾為這些品牌在中國的推廣創下了驕人的戰績。

這兩個女孩都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可任何美好事物的背後都不像表麵那麼光鮮。

剛出道時的李菁一身學生氣,提著滿滿一箱化妝品的樣品去拜訪北京各大百貨商場的化妝部經理,她曾被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出門去:“外語係畢業的小姑娘,不去外企大公司,跑到這兒來賣什麼化妝品?也不怕掉價兒……”李禮的運氣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幫公司爭取到優惠的合作條件,她曾在烈日炎炎下的馬路牙子上坐了六個小時,才把主事兒的人——商場業務主管等回來。

李菁和李禮是幸運的,至少她們選擇了一項自己熱愛的職業並為之努力。“你不知道剛開始有多苦,”李菁說,“我們根本沒有休息日,白天盯銷售,晚上盤庫存。常常是商場一開門就衝進去,晚上關門後才出來。整日和銷售員一起站著,做促銷,搞活動。我們之所以可以堅持下來,就是因為從來沒有把自己擺得過高。隻有努力從低層做起的人才能穩紮穩打,能上能下。”無法想像這些漂亮的女孩子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一間沒有空調暖氣,沒有衛生間的簡陋庫房裏工作,成箱的貨品都是自己一級級台階搬上搬下的。那時真的很委屈,但還是堅持下來了。

其實,她們對成功的定義就是要“開心”,要“感覺好”。每當有不順心的事,就寬慰自己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煩悶也就隨著一笑而散去了。

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理,讓我不得不想起那個因為自己沒有一雙完整的漂亮的鞋而苦惱的女孩,當她為自己的漏洞的鞋而悶悶不樂時,忽然有一天她看到了那個拄著拐杖要飯的沒有腳的男孩,她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富有,又是多麼的可悲。富有是因為她還有一雙腳,而可悲卻是因為她不懂珍惜現在的生活,不懂得欣賞自己的擁有。所以,學會俯視吧,隻有這樣,你才能滿足,才會懂得珍惜現有的幸福。

要比就和自己比

生活中有些人羨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淹沒在鮮花和掌聲中,名利雙收,以為世間苦痛都與他們無緣。

其實走進明星名人的生活,他們同樣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名導謝晉的兒子是弱智,美國前總統裏根曾幾度風光,晚年卻備受不孝逆子的敲詐、虐待,戴安娜如果沒有魂斷天涯,幾人知道她與查爾斯王子那場“經典愛情”竟是那般糟糕……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也會有悲慟,茅屋同樣也會有笑聲。

隻是,平時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注的,總是風光的一麵,得意的一麵,這就像女人的臉,出門的時候個個都描眉畫眼,塗脂抹粉,光豔亮麗,這全都是給別人看的。

回到家後,一個個都素麵朝天,這就難怪男人們感歎:“老婆還是別人的好。”於是,站在城裏,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圍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有許多我們一直很在意的東西,較之別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有位哲人說過,與他人比是懦夫的行為,與自己比是英雄。這句話乍一聽不好理解,但細細品味,卻也有它的道理。

所以,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費在和別人對比上,應該跟自己的心靈去賽跑。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青年總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生活不幸福,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幹嗎不高興?”

“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這麼窮。”“窮?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老人沒有正麵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我折斷了你的一根手指頭,給你1 000元,你幹不幹?”“不幹!”年輕人回答。“假如斬斷你的一隻手,給你1萬元,你幹不幹?”“不幹!”“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給你100萬,你幹不幹?”“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 000萬,你幹不幹?”“不幹!”“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了1 000萬了呀!”老人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由此看來,那些老讓自己在和別人進行攀比的人,他們心靈的空間擠滿了太多的負累,從而無法欣賞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

其實我們不必對自己太苛求,我們又怎麼知道別人一定比自己好?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令人羨慕的東西,也有自己缺憾的東西,沒有一個人能擁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於自己的內心感覺。那些心態平和的人也許生活中物質的享受並不比任何人好,隻是他能接受自己,覺得自己好而已。

所以,要懂得欣賞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活得隨心所欲。你能改變什麼讓自己感到愉快,那就做一些改變;不過,如果改變了以後會讓自己不愉快的話,那麼不管有多少人說要做,也不應該盲從去做。還有,即使你已經知道改變以後會很好,但自己卻無力變改的話,也不應該勉強去做,原諒自己,欣賞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些讓自己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就盡量忽略過去。畢竟,上帝創造我們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個性,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要接受自己所謂不完美的地方,沒有必要勉強自己變得完美。

那些總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總是看到你還不曾擁有的東西,而要靜下心來,放下心靈的負擔,仔細品味你已擁有的一切。學會欣賞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擁有,你就不難發現,自己竟會有那麼多值得別人羨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向你頻頻招手。

所以,我們要用“和自己賽跑,不要和別人比較”的生活態度來麵對生活。如果我們願意放下身價,觀摩別人表現傑出的地方,從對方的表現看出成功的端倪,收獲最多的,其實還是自己。

這種心態,並非想和對方一較高下,而是向對方虛心學習。這個對象不管是誰,隻要你願意仔細觀察,一定可以看見別人成功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