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就像蹺蹺板,你在這頭,對方在那頭。隻要你謙遜地壓低了自己這頭,對方就高了起來,而這最終會為你打開成長之門。
有人問蘇格拉底是不是生來就是超人,他回答說:“我並不是什麼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樣。
有一點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無知。”這就是一種謙卑。無怪乎,古羅馬政治家和哲學家西塞羅會說:“沒有什麼能比謙虛和容忍,更適合一位偉人。”
一顆謙遜的心是自覺成長的開始,就是說,在我們承認自己並不知道一切之前,不會學到新東西。許多年輕人都有這種通病,他們隻學到一點點,卻自以為已經學到一切。他們的心關閉起來,再沒有東西進得去,他們自以為是萬事通,這就會成為我們所會犯的最嚴重的錯誤。
西方哲學家卡萊爾說:“人生最大的缺點,就是茫然不知自己還有缺點。”因為人們隻知道自我陶醉,一副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的態度,殊不知這種態度會遭到多數人的排斥,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老子曾用“水”來敘述處事的哲學:“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上善的人,就好比水一樣,水總是利萬物的,而且水最不善爭。水總是往下流,處在眾人最厭惡的地方,注入最卑微之處,站在卑下的地方去支持一切。它與天道一樣恩澤萬物,所以水沒有形狀,在圓形的器皿中,它是圓形;放入方形的容器,則是方形。它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氣體、固體。這正是我們必須學習的“謙遜”。
《荀子》中記載了一段故事:
有一天,孔子參觀魯國的宗廟,留意到一種叫“欹器”的裝水容器。便叫弟子倒水進去。水一倒滿,欹器立刻翻覆。孔子看了,便感慨地說:“啊!是裝滿就會翻覆的東西。”
《菜根譚》中有句話說:“欹器以滿覆。”簡單地說,也是告誡人不可太自滿,所謂“謙受益,滿招損”就是這個道理。《易經》亦雲:“人道惡盈而好謙。”你足以豪氣萬千,但絕不能傲氣半分,縱然有超人的才識,也要虛懷若穀。
就整個人類發展史而言,雖說人類已經有幾千年的文明史,而實質上我們仍處於創世紀的熹微中。一旦我們意識到我們身邊所有的一切——無論是朝陽的燦爛輝煌,還是銀河的博大深邃——一種敬畏與謙遜之感怎麼不從心底升起?
事實上,謙遜是通往進步之門的鑰匙。沒有謙遜,我們就會太過自滿,以致不敢去麵對今後的挑戰。沒有謙遜,我們就不會睜大兩眼滿懷好奇地去探索新的領域。如果我們不能保持謙遜的態度,我們或許就不敢承認錯誤,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重新開始。謙遜,是我們對人類文明的未來以及我們在其中所處的地位表示關注的應有的心態,也是那些對世間一切事物不肯放任自流,希冀以奮鬥不息的努力,實現在地球上建成上帝的王國的人們應有的心態。
謙遜意在表明上帝無限地超越我們曾經對他作出的任何評說,無限地超越人類的理解與悟性。隻有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愈加謙遜,我們才能搬開前進道路上由我們的“自我”設置的絆腳石。
隻有保持謙遜,我們才可能有相互學習的機會,因為,謙遜使我們相互之間敞開心扉,並使我們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隻有保持謙遜,我們才可能坦誠地與他人交換意見;隻有保持謙遜,我們才可能避免犯下傲慢與褊狹的罪惡,並避免宗教爭端。
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有言:一個人心中若存有一粒稻穀大小的傲慢,此人便不能升入天堂。謙遜打開了心靈王國的大門,並使人們在生活中獲得進益。
第四節涉過狹隘的沙漠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雨果的呐喊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的確,這句箴言亙古未衰自有它的迷人之處。心靈本該是最寬闊的地方,而現實中常有人同狹隘將心理刻畫。狹隘作為一種感情體驗,是對生命的不完善的震怒,是對生活產生不滿的消極反抗。心胸狹隘的人常妄自尊大或充滿抱怨,這種心態極大的限製個人的發展,會在人生路上設置障礙。
狹隘遮人心脈
狹隘作為一種感情體驗,是對生命的不完善所感到的震怒,是對生命壓抑的極度不滿而呈現出的消極反抗。它通過埋怨、謾罵或仇視以達到心理煩悶的宣泄,是人生中一種特殊而典型的情緒。
狹隘心態的產生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受個人的生理、心理素質的控製和影響。同時還受到個人文化教育程度、思想意識水平、道德修養高低以及個人的人生經曆、生活經驗的製約。心胸狹隘的人常常不自量力,妄自尊大。他們由於對自己或別人在某方麵存在著很高的期望值,一旦這種期望得不到滿足,就對他人充滿抱怨、嫉恨。這種心態會極大限製個人的發展,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設置障礙。
狹隘的人心胸、氣量、見識等局限在一個小範圍裏,不寬廣,不宏大。有才能的人往往樸實無華、謙遜平和,不具備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華而不實,經常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相。
古語有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雖然胸襟狹小之人未必是小人,但他們也常常愛疑神疑鬼,無中生有,草木皆兵。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人夜裏做了個夢,在夢中,他看到一位頭戴白帽,腳穿白鞋,腰佩黑劍的壯士,向他大聲叱嘖,並向他的臉上吐口水……於是從夢中驚醒過來。
次日,他悶悶不樂地對朋友說:“我自小到大從未受過別人的侮辱。但昨夜夢裏卻被人辱罵並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否則我將一死了之。”
於是,他每天一早起來,便站在人潮往來熙攘的十字路口,尋找夢中的敵人。幾星期過去了,他仍然找不到這個人。
結果,他竟自殺而死。
啼笑皆非之際,你是否想到,幸虧他記憶不錯,要尋找的是夢中的騎士一樣的人,找不到便自盡;倘若他真將街上的某個人認為是夢中的騎士,那豈不是要與別人拚命,這不僅是城門失火,而且還要殃及池魚。
其實,人常常假想一些敵人——這在心胸狹隘者那裏尤盛——然後在內心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心胸狹窄之人對於往往芝麻綠豆的小事耿耿於懷。這是因為他錙銖必較。雖然他不一定讓別人吃自己的虧,但他一定不吃別人的虧。所以,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他很難把別人對自己的不滿拋在腦後,他會時時掂量,尋找機會,加倍奉還給別人。
李善長是明朝宰相,他在幫助朱元璋打天下時,立下赫赫功勞,地位極尊,但他為人卻較為苛刻,外表寬和,內實狹隘,性格執拗,愛記恨人。
開國之後,李善長曾任丞相,權勢很大,其親信中書省都事李彬犯有貪汙罪,當時任禦史中丞的劉基調查此事,李善長多次從中說情阻撓,最後,劉基還是奏報了朱元璋,將李彬殺死。自此,李善長便懷恨在心,暗設計謀,令人誣告劉基,自己還親自彈劾劉基擅權。結果,劉基回家避禍,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對他有冒犯之處,李善長就多織罪名割了楊的鼻子和李的胸乳,導致二人一死一傷。
後來,李善長又培植私人集團,導致朝綱混亂,引起忠臣直士的反對。最後,終因胡惟庸謀反一案受到株連,被迫自盡,全家70餘人也盡行賜死。
李善長身居宰相之位,卻無宰相的肚量。對於肚量狹小,愛記仇恨之人而言,有權勢而無肚量,不僅不是幸事,反而會成為禍端。這是具有很深諷刺意味的曆史。
生活中,心胸狹窄之人成就小事也許是可能的,但要想幹一番宏圖偉業,卻無異於癡人說夢、異想天開。所以,隻有打開心胸,你才能自由翱翔於人生的天空。
狹隘把愛情送進監獄
狹隘的人用一層厚厚的殼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生活在自己狹小冷漠的世界裏。他們處處以自我利益為核心,無關愛之情,無惻隱之心,不懂得寬容、謙讓、理解、體貼、關心別人。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犧牲別人的利益來得到自己的利益,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狹隘的人往往同時也是目光短淺的人,正如法國思想家拉羅什福科所說的:“精神的狹隘造成頑固,人們不輕易相信離他們的視界稍遠的東西。”
即使是再好的事物遇見狹隘的人也會以失敗掛上幕布。愛情本是人間最美麗的情愫,然而當愛情遭遇狹隘時,仍會以悲劇告終。
範濤畢業後,進入一家醫院工作,這本來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由於他的人生目標過高,所以對這個結局很不滿意。他對自己很苛求,越是這樣,他就越是狹隘。這種長期的不良心理,使他看待外界的一切都帶上了有色眼鏡,他常常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他迫切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苦思冥想讓他漸漸地變得迷信起來。
極度的焦急導致了他嚴重的行為反常,他變得越來越傲慢、狹隘、狂妄。他上班經常遲到,工作上和同事斤斤計較,怕多幹活,怕吃虧,常常表現得目空一切,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他同樣對愛情充滿著強烈的渴望,所以同事曼婧的出現讓他平升了許多遐想,他眼前總是浮現曼婧那青春妙曼的身影,可愛美麗的笑容,身邊總是響起她活潑開朗的笑聲,於是她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追到曼婧。
因為曼婧的美麗可愛,所以追求她的男孩很多,但她一直覺得自己年齡小,剛參加工作,所以不想過早地談戀愛。有一天,曼婧原來的一位一直追求她的男同學,來醫院找她,她決定和這位同學出去談清楚,告訴他自己不想談戀愛,所以當醫院的同事請曼婧一起去吃飯時,曼婧坦率地說出了不能和大家一起吃飯的原因。這件事被範濤知道後,心中產生了深深的嫉恨。時間過去好久,範濤見曼婧對自己還是無動於衷,決定用更直接、更明白的表達方式對曼婧說清楚。他覺得自己明確地提出之後,曼婧一定會答應的。當他鼓足勇氣對曼婧表白了之後,得到的答複卻是毫無回旋餘地的拒絕。範濤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心胸狹窄的他固執地認為是曼婧害了他,捉弄了他,特別是曼婧拒絕他以後,由於曼婧個性活潑,所以當大家在一起玩時,曼婧並不刻意回避他。這更讓範濤感到曼婧是故意讓他在大家麵前出醜,使他難堪,所以心胸極度狹隘的他,產生了報複的心理。
又過了一段時間,範濤感到和曼婧成為戀人的夢想已完全破滅。他認為曼婧違背了“天意的安排”,殺死曼婧的決心變得堅定了。反複考慮了多種複仇的方案,最後他選擇了爆炸。他開始了自製遙控炸彈的試驗,他搞來一些農村人用來炸魚的雷管,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裏就試驗成功了。
一天早上,範濤給曼婧寫了一張紙條:“曼婧,你好!權且再最後一次發神經!!!立意已久,手段高超,之所以不現凶,仍是對神的虔誠。”紙條上還用鋼筆重重地畫了一把大刀,因為看不懂,曼婧就把這張紙條給幾個平時玩得比較好的同事看,遺憾的是因為範濤這個人平時不可思議的舉動很多,而且他的迷信眾所周知,所以大家都沒有在意。範濤看到曼婧收到警告後,竟然無動於衷,仍舊整天樂嗬嗬的,他感到非常氣憤,覺得是曼婧自取滅亡。因為範濤知道曼婧的生活規律,經過多次實地勘察,範濤把爆炸地點選在了醫院單身宿舍二樓的洗手間。
雙休日的第一天,單身樓裏離家近的同事都回家了,曼婧家在郊區,而且要值班,就沒回家。範濤下午把炸彈放進了洗手間的水池旁的牆洞裏,他上了單身樓對麵的急診樓的樓頂。晚上大概九點左右,整個醫院變得很安靜了,範濤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單身樓的洗手間,因為他知道曼婧一定會在這兒洗漱。他看見曼婧進去,就按下了手中的遙控器,一聲巨響之後,曼婧被炸得麵目全非,右眼球流出來了,炸飛的水泥塊大大小小遍布她的臉龐、胸前、大腿……紮進她身體裏的混凝土塊有的竟有拳頭大小。所幸的是發生在醫院,經及時搶救,曼婧撿回了一條性命。
範濤在當晚就被警察抓捕歸案,而讓人深思的卻是他在警察局的那一番告白,他說:“她竟和科室的人說我自作多情,……我並不是付出什麼就要得到什麼回報,再怎麼也得看在我對她好的份上,不該說這些傷人心的話吧……她如果單獨和我語氣溫柔而堅定地說出我們之間不可能,我最多隻會捶幾下胸脯,把感情壓下去就沒事了。她同學找她,她卻可以把同學喊出去講清楚,就憑這一點我恨她。”
故事結束了,而範濤的自白,卻讓我們震驚,蹙眉深思,是什麼讓兩條鮮活的人命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是什麼讓愛情這個神聖的字眼蒙上恐怖?是狹隘,來自人性的狹隘,狹隘讓人偏離正常的生活軌道,讓自己的人生蒙上一層灰塵,最終走入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圈套。
人生需要豁達
一顆克服了狹隘的心靈猶如久旱後的甘霖,使人從瑣碎的煩惱中掙脫,變得坦蕩,變得清靈,變得心胸開闊。所謂:心無芥蒂,天地自寬。容納須有一個豁達的胸襟。
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是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具有豁達性格的人,即使在生命僵死之處,也能看到流過的法則,他們眼睛裏流露出來的光彩會使整個人生都溢彩流光。在這種光彩之下,寒冷會變成溫暖;痛苦會變成舒適。這種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輝,使美德更加迷人燦爛,使人性更加完美。
“如果你握緊一雙拳頭來見我,”威爾遜總統說,“我想我可以保證,我的拳頭會握得比你的更緊,但是如果你來找我說,‘我們坐下來,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見相左的原因何在。
’我們就會發覺,彼此差距並不那麼大,相異的觀點並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觀點反而居多,也會發覺隻要我們有彼此溝通的豁達,誠意和願望,我們就會溝通。”
大約在100年前,林肯就說過這個道理:“當一個人心中充滿怨恨時,你不可能說服他依照你的想法行事,那些喜歡罵人的父母、愛挑剔的老板、喋喋不休的妻子……都該了解這個道理。你不能強迫別人同意你的意見,但卻可以用引導的方式,溫和而友善地使他服從。”
曾經有個格言:“一滴蜂蜜比一加侖的膽汁更能吸引蒼蠅。”如果你想說服一個人,首先要以一顆豁達明理之心來看待他的所言所行,然後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1915年,洛克菲勒是科羅拉多州最受人輕視的人。美國工業發展史上最血腥的罷工,在科羅拉多進行了兩年之久。憤怒而粗暴的礦工,要求科州煤鐵公司提高工資,該公司正屬於小洛克菲勒所有。物產被破壞,召軍隊來鎮壓,發生多起流血事件。罷工者被槍殺,屍體滿布彈孔。
然而洛克菲勒卻平靜下心來,以一篇充滿大度的演說平息了即將要吞噬他的風暴。而且為他贏得了不少崇拜者。他提供事實的態度,友善得使罷工工人回去工作,絕口不談提高工資的事。
下麵是那段著名演說的開場白,請注意他在字裏行間所流露的善意。要知道,洛克菲勒演說的對象,前幾天還想把他吊死在酸蘋果樹上;但他的話甚至比麵對一群傳教醫生還要謙遜和藹。他的講詞用了這些句子,像“我能到這兒來很榮幸”、“我去過你們的家庭”、“見過各位的妻兒”、“今天我們都是以朋友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份在此會麵”、“友善互愛的精神”、“我們共同的利益”、“我能在此,完全靠了各位的支持捧場”。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洛克菲勒開始說。“這是我第一次有幸會見這家偉大公司的勞方代表、職員和監工,齊聚一堂。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很榮幸到這兒來,而且有生之年將不會忘記這場聚會。”
“這場聚會若在兩星期以前召開,我對這裏的大多數人一定很陌生,我隻認得幾張麵孔。上周我有機會到南區煤礦所有的工棚去看了一遍,並且和各代表有過個別談話,除了不在場的代表外,統統見過了;我拜訪過你們的家庭,見過各位的妻兒,今天我們都以朋友的身份見麵,不再是陌生人,我們之間已經有了友善互愛的精神,我很高興有此機會和各位一起討論有關我們共同的利益問題。”
“既然聚會本來是由廠方職員和勞工代表共同參加,我能在此,全靠各位的支持捧場。因為我既非員工代表,也不是勞工代表;然而我深深覺得,我跟你們關係十分親密,因為就某一點來說,我代表了股東和董事們。”
麵對劍拔弩張的衝突,如果你發發脾氣,對人家說一兩句不中聽的話,你會有一陣發泄的痛快感。但對方呢?他會分享你的痛快嗎?你那火藥味的口氣,睚眥比較的態度,能使對方更容易讚同你嗎?這個時候,隻有豁達才能讓你化險為夷,給你最豐盈的回報。
人生注定是一條坎途,一條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路途,人這一輩子與其悲悲戚戚、鬱鬱寡歡地過,倒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可人生一世,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怎樣才能活得灑脫自在的?豁達就是這其中的奧秘。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成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得失算得精精的,樹葉子掉下來悲悲傷傷的,那還談何超脫與豁達。豁達就要有點豪氣,乍暖還寒尋常事,淡妝濃抹總相宜。
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雲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人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你就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有“時”無“空”,有“空”無“時”都不行,那你就得認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嘮叨這幾句話就會輕鬆得多:“功名利祿四道牆,人人翻滾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
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飛短流長怎麼樣,黑雲壓城又怎麼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廓清雲霧,必定是柳暗花明。
人生不售回程票,在人生的旅途中,隻有豁達的人才能走出狹隘,擁有幸福,他們能隨時隨地背起自己的行囊,奔向遠方陌生的旅程。
第五節改掉吝嗇,掌握得失平衡
吝嗇是一種有能力資助他人卻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的心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吝嗇行為已不再限於錢財,而擴展到更寬闊的領域,吝嗇被壞了人類固有的仁愛、同情之心,打破了人與動物的界限,破壞了人類的社會一切美好的關係。
鑒於此,我們一定要改掉吝嗇的習慣,為自己的內心建設一座可以人人欣賞的美麗花園,慷慨地對待你周圍的人,你才能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