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隻因一點私人恩怨,就置人於死地,而蘇不韋一生之中隻為報仇,竭心盡力。李皓不忍小仇,結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殺,死了的父親也跟著受辱,自己最終吐血而死,被天下人笑話,實在是愚蠢之極。
也許像蘇不韋這樣極端的人並不常見,但仇恨的確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如果你在別人心裏播下了仇恨的火種,必將後患無窮,為自己招來無妄之災。所以古人說:“血氣之初,寇仇之恨。報冤複仇,自古有聞,不在其身,則在子孫。人生世間,慎勿構冤。小吏辱秀,中書憾潘。誰謂李陸,忠州結歡?霸陵尉死於禁夜,瘐都督奪於鵝炙。一時之憤,異日之禍。張敞之殺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憤;安國之釋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莫慘乎深文以致辟,莫難乎以德而報怨。君子長者,寬大樂易,恩仇兩忘,人己一致。無林甫夜徙之疑,有廉藺交歡之喜。噫,可不忍歟!”
人性中總有惡的一麵,與人結怨,你便會成為這種惡的犧牲品,在人生與事業的大廈基座上便埋下了一條引火線,一條可以隨時摧毀你現有一切的導火線。
人際吸引有法則
如果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盡量結識許多人,可是所謂人際關係,並非認識的人越多越好。你廣泛結識許多人的目的,是為了從中找出可以交往一生的人。在這一點上,人際關係的建立,就某種意義而言類似讀書。閱讀大量書籍並不是為了可以炫耀自己如何學識淵博,而是為了得到一本可讓你反複閱讀,受益無窮的書籍。你必須經過一番辨別和比較,才能發現真正令你心儀的作品。
人際關係廣泛是好事,但如果你不能把“數量”轉化為“質量”,那麼就可能落入“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的局麵。所以,人際關係的範圍廣固然重要,然而能在其中尋找到自己關鍵的朋友更為重要。
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模式,一個人擁有兩位重要的童年時代的朋友、兩位重要的成人朋友,在他所接觸的人中隻對一兩個特別有感情。這樣的社會關係雖然數量少,但無疑很深厚,都是能在關鍵時候幫助自己的人,比大量的泛泛之交更有益。
為數很少的摯友對一個人成功有很大的作用。若沒有他們,你幾乎無法成就任何事。大部分人在選擇朋友時並不謹慎,甚至根本不在意,以為朋友自己會出現;有許多人選錯了朋友或選了太多的朋友,卻沒有有效地加以利用。隻有在良好的人際溝通的基礎上謹慎地選擇朋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那麼應如何選擇關鍵的朋友呢?
若你的事業已有小成,請列出迄今為止給了你最大幫助的10個人。按照你的受益程度的高低把他們排列出來,並為他們評分,10個人的總分100分。
一般情況下,過去給你最大幫助的人,將來也可能會給你幫助。但不要忽視了,名單中有些以前對你幫助不大的人,他們或許由於地位和條件的改善具有成為你關鍵朋友的潛質。
然後再列一份名單,按照朋友的潛質重新排列、重新打分,總分仍是100。根據這兩張表,你就可能找到對你最有利的重要朋友。
另外,與關鍵的朋友的關係應建立在以下5個屬性上:1.彼此喜歡對方
這是5個屬性中最重要的一項。如果你不喜歡對方,你就不會和他有密切的關係,同樣的,他們也不可能喜歡你。太多的人在自己不喜歡的人身上花太多時間,這完全是一種徒勞的浪費。虛偽的應酬很難受、很累,代價也很高,還會使你沒有時間做重要的事情。
2.對彼此的能力十分尊崇
如果你僅僅隻是喜歡一個人,而對他的能力並不看重,那你一定不會和他進一步發展更深入的關係。同樣,如果你希望得到某人專業的幫助,你必須讓他們對你的能力充滿信任。
3.分享彼此的經驗
分享經驗,特別是痛苦的經驗,有助於拉近彼此的距離。如果你正在進行一項艱難的工作,你可以試著邀請一位你喜歡而且能力不凡的人加入到你的工作中,使這份關係深厚而又有結果。如果你現在沒有痛苦遭遇,就去找個可以分享事情的人,讓他成為你的一個重要朋友。
4.有福同享
朋友之間需要有福同享,雙方都必須經常為對方付出,這種付出結果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才做出的行為。在工作中,很多人忘了有福同享,於是錯過了許多加強關係並為未來貯存的良機。
5.互相信賴
自己無法信賴某人,就不要試圖和他建立盟友關係,因為不能互相信賴的盟友關係不會長久。想要得到信賴,你必須時刻真誠,如果對方懷疑你的真誠,信賴感就會消失。
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數量少但程度深的社會關係,都比廣泛而膚淺的關係要強。一定要精心挑選你的重要朋友,始終記住:擁有關鍵少數的摯友比擁有很多的泛泛之交更有益;這就是人際溝通的社交原則。
第三節健康從“心”開始
社會越現代化,人們的心理障礙和感情衝突越會升級。經濟的發展比較容易,觀念的更新卻伴隨不安。稍有不慎,人心就會出現障礙,所以,人們要想自己的靈魂得以安寧和平衡,首先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讓健康從“心”開始,每日遇見好心情。
簡簡單單才是真
曾有一首歌唱到,“總是到了最後才明白,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才是真……”的確,生活需要簡單,簡單能夠帶來和諧。
簡單是一種心靈的淨化,它是統合,是安定,是整頓,是率直,是單純,它通常表現在諸如單純的飲食、更有紀律的日常作息這種單純的生活方式上。換言之,簡單化就是在喧囂的世俗裏增加一份寧靜。
有時我們會渴望擁有簡單的生活。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幸福是發自內心的,選擇一種簡單的生活就是掙脫心靈的桎梏、回歸真我。簡單而藝術的生活恐怕是大多數現代人所向往的一種至高境界。
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以一襲簡潔的黑長裙在華貴的晚宴上亮相,驚豔無比,令周遭的妖嬈“粉黛”顏色盡失。
在經曆了極度的奢靡後,簡約主義的設計風格又開始盛行。線條簡單,色澤樸素,人們力圖以最少的材料達到最大的功能需要。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趨於簡單化時,我們將更能真誠地對待自己,我們也將更樂於參與各種活動。除了能實現自我的理想之外,更能超越自己,對他人有所貢獻。
在追求簡單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的貢獻。隻有確立這一目標,我們在麵臨挑戰時才能充滿勇氣。
在這段旅程中,你也終將發現,簡簡單單才是你心靈最深處的需求。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整天忙忙碌碌,什麼事情都還沒幹好,時間卻在不知不覺間溜走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和上下班占據了整天的時間。現代生活又充滿了各種誘惑,那麼多信息要篩選,那麼多產品在吸引著你。“我們試圖占有一切,而這往往把我們弄得精疲力竭。
”因此,簡單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難能可貴。
塵世生活中為許多人所追求的舒適的物質享受、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是一種“世味”
;今日的青年人追求的“時髦”、“新潮”、“時尚”、“流行”,也是一種“世味”,其中的內涵說穿了,也不離物質享受和對“上等人”社會地位的尊崇。用心於此,人就會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忙碌起來——或拚命打工,或投機鑽營,應酬,奔波,操心……你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有輕鬆地躺在家中床上讀書的時間,也很難再有與三五朋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閑暇,你會忙得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的生日,你會忙得沒有時間陪父母敘敘家常……菲律賓《商報》登過一篇署名陳美玲的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朋友一生為物所役,終日忙於工作、應酬,竟連孩子念幾年級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遺憾,作者寫道,這位朋友為了積累更多的財富,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他終於將健康與親情都賠了進去。那棟尚在交付貸款的上千萬元的豪宅,曾經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氣派尚未感受到,他卻離開了人間。作者問:“這樣汲汲營營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生命感知何在,意義何在?”
這位朋友無疑也是屬“世味濃”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陳美玲那樣“住在恰到好處的房子裏,沒有一身沉重的經濟負擔,周休二日不值班的時候,還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遊,賞花品草”……這豈不是愜意的生活?
陳美玲寫道:“‘生活簡單,沒有負擔’,這是一句電視廣告詞,但用在人的一生當中卻再貼切不過了。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迷惘裏,還不如過著簡單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滿足來得快樂。”
不奢求華屋美廈,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時髦,不扮貴人相,過一種簡單自然的生活,一種外在的財富也許不如人,但內心享受充實富有的生活。這是自然的生活,有勞有逸,有工作著的樂趣,也有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自由活動的閑暇。
西方包括美國的許多人,現在倡導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他們試著離開汽車、電子產品、時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樂。這被稱作“草根運動”。他們強調簡化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拋棄物欲,而是要把人的專一於身外浮華物上的注意力移出適當比例,放在人自身上、精神上、心靈情感上。過一種平衡和諧從容的生活,一個真正有感知的人的生活,實質是提升生活品質。
有“布衣將軍”之稱的馮玉祥生活簡單,1934年春,蔣介石派孫科來拜訪馮玉祥,馮玉祥以慣常的家常飯招待,吃的是饅頭、小米粥,隻有四樣小菜。孫科吃得很香,說:“我在南京吃的是海參魚翅,卻沒有馮先生的飯菜香甜。真怪!”怪嗎?在崇尚簡單生活的人看來,這才是生活的真味。
簡單的生活,快樂的源頭,為我們省去了多少汲汲於外物的煩惱,又為我們開闊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樂空間?
“簡單生活”並不是要你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說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及重心,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華的瑣務。卡爾遜說:“簡單生活不是自甘貧賤。你可以開一部昂貴的車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簡化。一個基本的概念在於你想要改進你的生活品質而已。關鍵是誠實地麵對自己,想想生命中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享受每一個年齡
人生有些東西是無法通過巧取得到的,它們是歲月的饋贈,一如女人的閱曆與眼界,一如氣質與度量。更重要的是她們一般都重視自我的成長與教育,因此對於這些女人來說,年齡絕對是一種升值。二十六七歲時,如果有人問年齡,被問者會神秘地微笑,然後以“男人不問財富,女人不問年齡”的外交托詞來婉轉逃避這個問題。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閃爍其詞的回避這個問題,我們完全可以越過這個隱約的心理溝壑,坦然而自信地告訴人們:年齡根本不是問題,也許會有人飛快地瞟一眼你的細細的魚尾紋,用那種不信任的眼神提醒你:“年齡是女人的天敵”,但是千萬不要在意,因為有一個關於成熟的秘訣,那就是——女人要享受年齡。有的女孩子本身很優秀,卻整日眉頭緊鎖,哀歎歲月不饒人,你怎麼可以忍受一個30多歲的女人說自己老了?如果是你的朋友,你應該緊緊握著她的手,衝著眉頭輕鎖的她微笑,並且告訴她:好好享受你的年齡吧,這才是人生盛宴的開始呢。
莎莉是個30出頭的女職員,但是她一直為自己的年齡而鬱鬱寡歡,直至有一次,她講起了這樣一個故事,她說她的自信源於一次晚會上的記憶:有一次在教堂舉辦的聖誕晚會上遇見一位美國傳教士的夫人叫Hagen(海根夫人),當時在聖誕節上有許多肌膚勝雪的女子穿梭於舞會上,令人眼花繚亂。我和女友正在對這些巧笑倩兮的女子評頭論足。而一身淡紫色長裙的海根夫人在帶領大家祈禱時突然出現了,一眼望去,她從容淡定的臉上有一雙明亮而溫暖的眼眸,金黃色的短發微微地卷曲,年近50歲的她化著細致淡妝,一對琥珀色的耳環,典雅、講究,卻毫不張揚。我記不得自己當時的心態更多的是吃驚、欣喜還是讚歎了,沒有想到一個女人到了50歲,可以活得如此從容、美麗而優雅、平和。從那時起,我突然開始注意起比我年齡大的女人,發現這種女人的美含蓄卻耐人尋味,我發現,其實,女人的美麗與年齡無關。因為她們身上的許多品質是年齡無法征服的,是與歲月攜手同行的。
記得在電影《20 30 40》中張艾嘉、劉若英、李心潔,三個風格互異、不同年齡的女人,用心和真實麵對自己的態度,拍出一幅幅現代女人詼諧幽默又感人肺腑的畫麵。在她們的眼中,愛與生活,從來不是一個點,隨著時間延續,而成為漫漫不絕的長線,牽係著女人和她們周遭的人們,一路走過來。這一路的風光低潮故事起落,從來不是隻有樂,或隻有淚水,而是苦中有笑,笑中亦帶淚的……
她們認為:女人,要活得精彩,也要愛得精彩。究竟怎樣才稱得上“精彩”?不同的年紀和人生,有不同的定義。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女人都一樣的閃耀靈動,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20歲女人為了新冒出的痘痘神傷,為了肥嘟嘟的手臂抱怨叫嚷;20歲關注化妝,鍾情色彩繽紛的眼影。盡管說年輕不需要裝飾,可現在正是20歲最好奇最具奔放的時光。有自信,有主張,一點點絢彩,就可以美得很張揚。隻為美麗,不為遮瑕,青春煥發,無可阻擋。
在劇中剛滿20歲的盧曉說:“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我才20歲。很多時候——在我晚上熬夜的時候,在跑步的時候,在走路的時候,在早上起得很早坐公車的時候,在出門旅行的時候,我能感到青春在自己身上顯示出來的濃濃的記號。我驚訝於自己的年輕所帶來的能量,我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它所帶來的衝擊!我驚訝於自己與周圍人的不同,我樂於告訴別人我的不同,我每時每刻無不聽到20歲在對我說,要好好過每一天哦!於是,我在驚訝與享受之間,過著我的20歲。”
事實上,年齡對很多女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心理關卡,特別是與二字頭年齡說“再見”的女性,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女人三十已經是“豆腐渣”了,所以大多在三十以外的女人都不願透露自己的年齡。
在電影裏,即將踏入30歲門檻的周孜認為:“如果女性的存在理由是年輕,那麼其後半生豈不成了殘生?我認為30歲並非青春的終點,而是人生的起點!”
其實,40歲的女人就如一首經典的老歌,歲月的紅塵鎖不住她們的魅力,雖然美貌會隨著年華老去,然而那舉手投足間的風華卻是令人彌久不忘,這是歲月年輪沉澱在她們臉上的生活。40歲的女人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她們那種對生活的淡泊和從容體現出來的魅力,令人賞心悅目,心馳神往。西方人說過女人四十一枝花,的確,40歲是女人最有魅力的時候,她們笑對人生,雖曆經風雨歲月,但對人生的執著寫在臉上便有了自信,這份自信足以笑傲少女的青春。40歲的女人更有了些滄桑,老人和孩子令她們擔起生活的重擔,隻是這重擔使得她們更加堅強,40歲的女人有一種令人心醉的神韻。
是的,人生有些東西是無法取巧的,因為它是歲月的饋贈。如果你是一個內心豐富、堅定、有修煉的女人,就不要害怕青春不再,歲月催人老,讓我們拿出最大膽的宣言吧:“我要美麗到100歲!”那麼,現在豈不是我們品味人生百種滋味的開端嗎?所以我們要說,從現在開始,好好享受你的年齡。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人的內心就是這樣,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憂鬱、無聊、困惑、無奈……我們失去了一切的快樂,其實,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欲望的負累讓我們執迷在某個事物上了。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中國曆史上,“魏晉風度”常受到稱頌,他們不同於佛、老子、孔子,但在人世的生活裏,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說到底,是一種不把心思凝結在一個死結上的心態。
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多一點中和的思想,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詩意,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麵臨著人生無數次的抉擇。當機會接踵而來時,隻有那些樹立遠大人生目標的人,才能做出正確的取舍,把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