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清廉型性格(1 / 1)

擁有清廉性格的人,往往都懂得“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莫大於不知足”的道理。他們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堅持自我約束,自覺遵守各種法規法紀,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讓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性格特征

清,就是清正、淡泊名利,不阿諛奉承,不隨波逐流;廉,就是廉潔、潔身自愛,不貪汙腐敗、不奢華墮落。人生在世,名利財物,都是身外物,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麵對生活。知足則無貪欲,麵對誘惑,才能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管得住自己,才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身子撲在事業上,正確對待個人名利得失,在事業追求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典型人物

曆史上的左宗棠就是一個擁有清廉性格的人。

左宗棠(1812-1885年)晚清著名軍事家,字季高。湖南湘陰人。道光12年(1831年)舉人。三次會試不中,遂絕意考場,潛心專研輿地、兵法。為人多智略,性狂傲。1852—1863年,編練“楚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屢建奇功,人稱“常勝將軍”。

據史書記載,左宗棠為官時非常清廉。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曾以“去貪尚廉”、“崇實黜華”、“公私分明”為重點進行整頓以振興政風,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左宗棠生於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世代清寒,祖父和父親都是半耕半讀的秀才。他生下來時,家裏雇不起保姆,母親乳水不足,隻好嚼米汁喂他。他常因吃不飽啼哭,把肚臍眼哭突出來,年長後便腹大而臍不深。因此他一生不忘清貧,後來雖然飛黃騰達,生活仍很儉約。論吃,除非宴客,不用海味;論穿,平常隻穿布袍。他紀念父母的貧苦,不許子孫有過分的享受。他生了四個女兒以後得一子,喜愛萬分,但不讓家人雇保姆,後來兒子生了孫子,他仍然不讓雇保姆。這時他已經在做浙江巡撫了。

他自己嚴守儉約,對別人的疾苦卻非常關懷。二哥早亡,他便將祖傳的田產送給了孤侄。大姐家窮得飲食不繼,他便將夫人為他從奩資中拚湊出來讓他上京會試的盤纏錢一百兩銀子,全數送給姐姐。家鄉兩次水災,他捐出了教書收入,還四處勸募,夫人更典賣衣飾,散米煮粥,救濟難民。做官後依然樂於幫助師友僚屬。這些義舉,常常用去他廉俸收入的95%。他有一句教訓子孫的名言:“惟崇儉乃能廣惠”。

左宗棠之所以能經營西北,成就此前所未有的偉大功業,其原因有很甚。如他是一個忠貞的人,“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他既奉命西征,便自誓“與西事相終始”。他是一個剛強的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敢作敢為,排除了當地一些驕兵悍將、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乃至國外強鄰給予他的種種阻難。他是一個謹慎的人,“臨事而懼,好媒而成”,所以雖說“每一出兵,須發為白”,到底算無遺策,戰無不勝,尤其是政事上的一切措施,建設了清明的吏治和政風。他又是一個清廉的人,“一芥不取,一塵不染”,布衣蔬食,淡泊自甘,所以雖經費支絀萬分,時鬧饑荒,仍能號召朋僚,收群策群力、一心一德之效。總之,他在西北的成就,正是我國向來所崇尚的士大夫的素養起的作用。

性格與命運

清廉是一種美德,勁鬆立險處,正氣顯人格。無論是做官還是做民,都應該心係百姓,心憂國家,甘心清貧,兩袖清風;做人要正大光明,胸懷磊落,腳踏實地,克己奉公。從大處著眼,小事著手,謹小慎微,防微杜漸,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堅持自律的道德追求。要在利益和榮譽麵前“心靜如水”,時時警醒自己,不仁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幹,常懷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才是對清廉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