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浪漫型性格(1 / 1)

浪漫型性格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情感,並能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具有浪漫型性格的人,通常出現在詩人、畫家、音樂家一類的人中間,他們往往想創造出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形象和作品。所以,他們會不停地自我察覺、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索。

性格特征

浪漫型性格的人,易受情緒影響,傾向追求不尋常、有藝術性而富有意義的事物;喜歡幻想;認為死亡、苦難、悲劇才是極具價值和真實的生命;對美感的很敏銳,可由其獨特的衣著及對環境的布置顯出他的獨特性,極具創造力;過分情緒化,容易沮喪或消沉,常覺得生命是一個悲劇。

典型人物

我國曆史上的陶淵明就是一個浪漫型的人。

陶淵明(365—427年),潯陽柴桑(現江西九江)人,生於東晉末期,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誌,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誌不得展。他做過小官,由於不滿官場的醜惡,棄官回鄉,這時他41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一起折磨著他,一直到去世。

陶淵明自幼學習六經,年輕時有大濟蒼生的抱負,即他詩中說的“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但他卻囿於出身地位而“求之靡途”,於是他隻能空悲切、徒無奈;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無奈而沉淪,於是他選擇了“獨善其身”,選擇了“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選擇了超然物外。雖然超然物外,但儒家的“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理想在陶淵明的深層意識裏是揮之不去的,即使在那些浪漫主義的作品中,我們同樣可以體會到作者灑脫中的那種蒼涼。總之,“無奈中的超然,灑脫中的沉鬱”應不失為陶淵明浪漫主義創作的基本特色。

從陶淵明的詩詞裏,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浪漫主義風格。“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幾句話出自於他的《歸去來兮辭》。他以此辭明誌,在東晉亂世之末,以一種超越姿態,辭官歸裏,過著一種“躬耕自資”、恬然寡淡的田園生活。他安貧樂道,勞作不輟,終於治得“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滿堂前”;他性喜菊花,能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雖嗜酒,卻極易醉,可以對客人說出“我醉欲眠卿可去”。這樣的五柳是名士風度的魏晉所有,拋卻了功名利祿,換得一個無限寬廣的自由世界——靈智的飽滿與舒展。

陶淵明不過喜也不過悲,他著有《責子》詩,自嘲道:“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盡杯中物”,滿腹才華、歸隱山林的陶淵明大概從未想到,自己的兒子們竟然在文學上毫無造詣,變成了徹徹底底不通文墨的莊稼漢。

由此看來,他似乎失望了,因為他曾經那麼期待過,“夙興夜寐,願爾斯才”,陶淵明擁有顯赫的家世,也有豐富的家學淵源,若非世道敗落,積弊難返,加上詩人內心的高貴追求,他斷然不會棄官歸隱,縱然隱居鄉裏,從中國文人的傳統心態來看,也總是寄望於下一代,希望能夠光耀門楣、重光家聲,然而,陶淵明吟詠讚歎甚至引以自豪的田園卻最終毀滅了自己的夢想,出生於農村的陶淵明的兒子們,一直衣食堪憂,他們無時不被饑餓所糾纏,又怎會有閑情舞文弄墨、如他們父親所期盼那樣成才呢?但好在詩人的心態十分豁達,你們都不成才,這恐怕是上天的運道,我自己又何必煩惱呢,“且盡杯中物”吧!老酒一壺,諸事全拋,人生無盡暢快!

其實,陶淵明從來就不是一個以物喜、以己悲之人,他本質上是一個絕對浪漫主義的人,也因此,他能把不盡如人意的一切理想化,適時地忘懷榮辱與得失,安撫在塵世中迷亂的心靈,“銜觴賦詩,以樂其誌”。也隻有浪漫的性格,才能讓他們把胸中的各種憤懣豁然解開,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獲得一片清明世界。

性格與命運

浪漫型性格的人,感情充沛,富於想象,適合從事文學藝術類的工作,通常都會取得不錯的成就。如果能再現實和理智些的話,定能收獲好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