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大老虎再也不能吃小動物了,小動物們都安全了,紛紛給小兔子道謝,小兔子成了森林裏的英雄。
上述小故事就充分體現了智鬥的威力,既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又能取勝。如果兔子和其他動物們強行和老虎發生蠻力衝突,結果肯定會是個悲劇。
其實,許多事實都說明,並非“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而常常是大兵有理說不過秀才,因而被秀才所製服,不得不聽命和屈從於秀才,進而被秀才支配、利用。所以正確的說法應當是:“大兵遇秀才,有理頭也埋(低)頭。”
過去當兵的大多數是農民或被抓來的窮苦壯丁,他們隻知盲目服從命令,不知行動的本質和目的。他們即使手裏有槍杆子,但大多是“為他人所用”,或者“槍杆子無用武之地”。所以,他們始終離不開、也躲不開秀才們的控製和圈套。
你看,古今中外的事實基本都是:軍人揮大刀,秀才搖扇子;兵哥賣性命,秀才出計謀;武將打天下,文人坐江山;大兵戰沙場,智囊登殿堂。打天下時,即使秀才和兵是“一個戰壕裏的戰友”,也不是“有難同當”,而是有難兵先擋;坐天下時,也未必“有福同享”,利益均沾,合理分配。相反有許多戰功赫赫的武將,或因功高震主,或因與當權的“秀才”政見不一,而鋃鐺入獄,甚至被滿門抄斬,沒有好下場。怪不得梁山好漢混江龍李俊,在梁山泊集團被招安、並奉命消滅方臘之後,朝廷要給梁山英雄們嘉獎、加官晉爵時,他說:“天下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他有功不受祿,於是不辭而別,帶著少數兵丁,遠渡重洋,到東南亞一帶當草頭王去了。
可怕的是,掌權的秀才們要想整治當兵的,可以不需要什麼真憑實據,可以隨便找個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例如,嶽飛被害後,有人問秦檜(應當算大秀才吧),嶽飛犯了什麼罪,秦檜的回答隻有三個字:莫須有。請問,在這樣的秀才麵前,哪個當兵的能有理說得清楚呢?
本來嘛,秀才們有書本知識,花花腸子也多,理論一大套。他們既可能宣傳正義,也可能宣揚邪惡;既可以將黑的說成白的,也可以將白的說成黑的;今天說你是民族英雄,明天可以是罪孽滔天。而當兵的卻沒這種本事,許多人不懂得什麼叫韜光養晦,而是一根腸子通到底,說話不留餘地。他們在秀才的理論和學說的鼓動下,能夠赤膽忠心,英勇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戰爭勝利了,那是秀才們的理論指導下方針路線正確的結果。如果失敗了,那是當兵的戰鬥不力,貽誤戰機所致。真正的勝利果實和實權主要還是落在秀才手中。這樣看來,大兵見到秀才豈有不“把頭埋”之理?當然,以上說的秀才,不包括曆史上那些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傑出“秀才”。
鬥智法則
秀才遇見兵,有理能否說清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隻要秀才是有智慧的真秀才,那主動權就永遠不會丟失。
一味地逞匹夫之勇不可取
匹夫之勇,即是血氣之勇,表現出來的就是:無容人之量,易怒。易怒,也就容易造成不良後果,因為一時的血氣之勇而毀掉一件事或者一個人。
在芝加哥一家大百貨公司裏,拿破侖·希爾親眼看到了一件事,說明了自製的重要性。在這家百貨公司受理顧客提出抱怨的櫃台前,許多女士排著長長的隊伍,爭著向櫃台後的那位年輕女郎訴說她們的遭遇以及這家公司不對的地方。在這些投訴的婦女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櫃台後的這位年輕小姐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而不滿的婦女,她臉上帶著微笑,指導這些婦女們前往合適的部門,她的態度優雅而鎮靜,拿破侖·希爾對她的自製修養大感驚訝。
站在她背後的是另一個年輕女郎,她在一些紙條上寫下一些字,然後把紙條交給站在前麵的那位女郎。這些紙條很簡要地記下了婦女們抱怨的內容,但省略了這些婦女原有的尖酸而憤怒的語氣。
原來,站在櫃台後麵麵帶微笑聆聽顧客抱怨的這位年輕女郎是位聾子。她的助手通過紙條把所有的事實告訴她。
拿破侖·希爾對這種安排十分感興趣,於是便去訪問這家百貨公司的經理。他告訴拿破侖·希爾,他之所以挑選一名耳聾的女郎擔任公司中最艱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主要是因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夠自製力的人來擔任這項工作。
拿破侖·希爾站在那兒觀看那群排成長隊的婦女,他發現櫃台後麵那位年輕女郎臉上親切的微笑,對這些憤怒的婦女們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她們來到她麵前時,個個像是咆哮怒吼的野狼,但當她們離開時,個個像是溫順柔和的綿羊。事實上,她們之中的某些人離開時,臉上甚至露出慚愧的神情,因為這位年輕女郎的“自製”已使她們對自己的作為感到慚愧。
自從拿破侖·希爾親眼看到那一幕之後,每當對自己所不喜歡聽到的評論感到不耐煩時,就立刻想起了櫃台後麵那名女郎的自製而鎮靜的神態。而且他經常這麼想:每個人應該有一副“心理耳罩”,有時候可以用來遮住自己的雙耳。拿破侖·希爾個人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對於所不願聽到的那些無聊談話,可以把兩個耳朵“閉上”,以免在聽到之後徒增憎恨與憤怒。生命十分短暫,有很多建設性的工作等待我們去努力,因此,我們不必對每個說出我們不喜歡聽到的話語的人進行“反擊”。
拿破侖·希爾在他事業生涯的初期,他發現,由於缺乏自製,對生活造成了極為可怕的破壞。這是從一個十分普通的事件中發現的。這項發現使拿破侖·希爾獲得了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教訓。
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和辦公室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場誤會。這場誤會導致了他們兩人之間彼此憎恨,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敵對狀態。這位管理員為了顯示他對拿破侖·希爾的不悅,當他知道整棟大樓裏隻有拿破侖·希爾一個人在辦公室中工作時,他立刻把大樓的電燈全部關掉。這種情形一連發生了幾次,最後,拿破侖·希爾決定進行“反擊”。某個星期天,機會來了,拿破侖·希爾到書房裏準備一篇預備在第二天晚上發表的演講稿,當他剛剛在書桌前坐好時,電燈熄滅了。
拿破侖·希爾立刻跳起來,奔向大樓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兒找到這位管理員。當拿破侖·希爾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在忙著把煤炭一鏟一鏟地送進鍋爐內,同時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都未發生似的。
拿破侖·希爾立刻破口大罵。連著5分鍾,他都用比那個鍋爐內的火更熱辣的詞句對管理員痛罵。
最後,拿破侖·希爾實在想不出什麼罵人的詞句,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站直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柔和聲調說道:“呀,你今天早上有點兒激動吧,不是嗎?”
這句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拿破侖·希爾的身體。
想想看,拿破侖·希爾那時候會是什麼感覺。站在拿破侖·希爾麵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會寫也不會讀,雖然有這些缺點,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自己,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選的。
拿破侖·希爾知道,他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動的,而且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轉過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他再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當拿破侖·希爾把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後,他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坦率地說,他很不願意采取行動來糾正自己的錯誤。
拿破侖·希爾知道必須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最後,他費了很久的時間才下定決心,決定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須忍受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管理員以平靜、溫和的聲調問道:“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
拿破侖·希爾告訴他:“我是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又露出那種微笑,他說:“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牆壁,以及你和我之外,並沒有人聽見你剛才所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讓拿破侖·希爾的心情好受了許多,因為他不僅表示願意原諒拿破侖·希爾,實際上更表示願意協助拿破侖·希爾隱瞞此事,不使它宣揚出去,對拿破侖·希爾造成傷害。
拿破侖·希爾向他走過去,抓住他的手,使勁兒握了握。拿破侖·希爾不僅是用手在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途中,拿破侖·希爾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終於鼓起勇氣,化解了自己做錯的事。
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拿破侖·希爾下定了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一失去自製之後,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能輕易地將他打敗。
由拿破侖·希爾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理智在做人處世中是多麼重要,一個人無論你怎麼強,如果你在性格上過於情緒化、易怒,愛逞匹夫之勇,那結果也隻有走向自我毀滅,而彌補這個弱點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理智。
鬥智法則
逞匹夫之勇的人並不是真正的勇士。在戰場上,一聽到敵人的辱罵就暴跳如雷逞強冒進的人,不是勇敢而是愚蠢。生活中也一樣。逞匹夫之勇的結果就是費力卻不討好,因此當我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智,切不可魯莽行事。
伸拳頭與收拳頭
“伸”是一個漂亮的姿態。它代表勇敢、有力,代表著毫不畏懼地迎擊。相應的,“屈”則被人看輕,因為它看起來畏縮、可憐,是麵對問題時無力的閃避。而事實呢?“伸”是否真的如它看起來那麼有力度,“屈”又是否如它的姿態那樣膽怯?
有一個詞叫作“遊刃有餘”,所謂“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三言兩語,一個真正強者的姿態,被“有餘”二字勾勒出來。是的,真正的強者絕不是勝得大汗淋漓、滿身傷痕,真正的強者,永遠是“有餘”的。
伸出去的拳頭,固然是一個強硬的姿態,然而從物理角度講,這樣的漂亮並不代表強大,因為你沒有留給自己發力的餘地。顯然,收回來的拳頭在此時才具有真正的優勢,它又積蓄著無窮的後勁兒,隻待時機一到,萬鈞之力便可將對手掀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