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留方寸之餘地者,方可成經天緯地之大事;能忍一時之屈者,才可就萬世之功業。
我認識一個朋友。今年三十來歲,博士畢業,能力也強,讀書的時候就是他導師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不過,二十多年的校園生活多多少少將他錘煉得有那麼點兒清高,那麼點兒倨傲,也有那麼點兒不食人間煙火。
畢業那年,拿著漂亮的簡曆,他很快找到了一份薪資待遇十分滿意的工作。剛剛拿到offer的時候他激動得不行,直跟我們說,拿到工資請我們吃飯。我們幾個了解他的人都笑笑,紛紛或明示或暗示地提醒他,收斂一下自己的學生脾氣,職場不比實驗室,不全是你專業好就能搞得定的。
這位朋友沒在意,回我們說:“我多大的人了,還要你們提醒這個?”
我當時沒有繼續說下去,心中默默地想,校園生活裏你麵對的是考試,進了社會,你就該麵對真正的人生了。
果然,社會很快就教給了他第一課。
一個月不到,他悻悻地來跟我抱怨,他被那家公司炒了。
“那個經理,自己一點本事都沒有,看到我提出的意見比他的強,就嫉妒了!這下可好,到處給我軟釘子碰,最後幹脆找了個理由把我炒了!我看那家公司也是快完了!”
我默默地聽著他抱怨,等他講完,才問他:“你做了什麼讓上司這麼不喜歡你?”
他一股腦地把自己的種種作為倒給我,最後一句總結:“我這都是為了公司發展好啊!”
聽完我有點想笑,又有點可惜。不出我們幾個朋友所料,他果然是把他的一身書生氣帶到了公司裏。也不怪他,剛剛畢業,雄心萬丈,隻想能在公司裏成就一番大事業。於是還沒到公司幹幾天,就憑著自己的觀察和專業知識,洋洋灑灑寫了一篇管理意見,小到公司內部瑣事,大到公司管理,他無一不有意見,無一不能發表點兒看法。
他自然是理直氣壯的:“我這些都是苦口良言!”
可管理層怎麼想呢?我們幹了這麼久,竟然還要你這個小毛孩指手畫腳?又或者,他的意見根本早就在處理之中,他根本就多次一舉?總而言之,落到領導眼裏的,不是他的眼光見識,而是他的不合時宜,不識抬舉。
我將我的想法說給他,他無言半晌,末了長歎一聲:“社會可真是難混啊!”
強者的強不在於其力大,而在於知道何時發力。拳擊場上的拳擊手們全場幾乎都是以防衛的姿態蜷縮著,可是他們一旦出拳,就必須要擊中,一旦落空,就會遭到難以承受的還擊。
生活中,職場上,我們也是拳擊手,我們有能力,有實力,但我們不可無限地揮霍。那些力量,我們必須要好好地蓄在拳頭中。招搖地伸出拳頭隻會讓我們更快地被生活擊倒,隻有蜷縮著,積蓄著,然後等待著一個正確的時機。那一刻的出拳,才會是製勝之拳,那一刻拳中的力量,才會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製勝之力。
那件事後,我與朋友各自忙各自的,在自己的角落裏拚搏著,聯係一度淡了,隻是那份友誼還在心間。我再一次和那個朋友遇到是在同學會上,已經是兩年之後,那時候的他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莽兒,轉身一變,他已經是一家著名公司的部門經理了。
同學們衝著這個“成功人士”尖叫起哄,讓他給大家介紹成功經驗。
他先是衝我抬了抬手裏的杯子,然後笑著說:“沒什麼別的秘訣,就是記住一句話,伸出去的拳頭隻能被人打,收回來的拳頭才能打人。”
同學們對著他大喝倒彩,嫌他裝神弄鬼,我卻知道,現在的他已經真正知道如何在社會裏生存,將自己的專業能力化作自己成功的力量,成為了一名了不起的“拳手”。
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角鬥場,我們生存在其中,很難不被迫麵對一些挑戰。可我們不能時時保持著張牙舞爪的樣子。在職場上,青澀的我們不可急於付出,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自以為的“付出”是否得當,我們應該適時地收斂拳頭,去看、去聽、去想、去學,當我們積攢了足夠的力量,躲過了足夠多的陷阱,這時候,不要猶豫,朝著目標狠狠出拳。
鬥智法則
出拳的力量是實實在在的本事,掌握出拳的時機卻是一種難得的智慧。找對時機,此刻的我們帶給公司的,將不會是好心辦壞事,或者僅僅是一沙一磚逐漸積攢起來的力量。看準時機,我們的拳頭也許將給公司,也給自己帶來一片全新的天地。
用智慧還原魔方
粗暴的毀壞是容易的,但往往不具有任何建設性,人區別於動物,在於人能思考,通過思考解決問題,才是人在麵對問題時的正確做法。
魔方是一種神奇的玩具,很難想象,竟然會有這樣一種東西,將趣味和智慧結合在一塊小小的方塊裏。很多時候我們拿到它,就開始絞盡腦汁,而後很快的,因為玩不出什麼名堂而放棄,丟在一邊。
當然,這是早年間的事情。那時候網絡不普及,玩魔方就是一個人在那邊瞎玩,小小的孩子,不懂技巧也沒有同伴。現在呢,年代變了,網絡串聯一切,也給許多問題帶來了答案。閑暇無事時,張莉看到了一個解魔方的帖子,不禁心思一動,買了個魔方回家。
沒想到,魔方放在家裏,張莉還沒開始對照著網上的公式試試手,下班回家,就看到一地的破塑料塊和旁邊大哭的侄女。
大致看一眼,張莉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張莉沒發火—老實說,其實也不是特別生氣,七歲的小孩子嘛,拆個把玩具,都是家常便飯,家裏的電話、收音機都不知道被拆裝幾次了,何況是一個幾塊錢的魔方。她不是完全不生氣,但是要真的生氣也實在是犯不著。
侄女“嚶嚶”哭得可憐,張莉知道,她哭不是因為她拆了魔方—她拆過的玩具還少嗎?—而是她發現,這個魔方拚不起來了。
她早已習慣了拆了玩具然後裝起來—或者說,按她想要的樣子裝起來。誰能想到,這小小的魔方拆開就裝不回去了。小女孩兒委屈極了,她說:“我隻是想給你一個驚喜!”
張莉當然不會和一個哭成這樣的小姑娘說什麼重話,她蹲下身子,好聲好氣地哄:“乖,乖,娜娜乖。我們再買一個,把它還原好不好?”
魔方買回來了,看著小朋友期待的表情,張莉能說現在不想玩嗎?她繼續僵著笑臉,從網上扒拉出一份公式,把著侄女的手,一步一步地把魔方還原了。
“啊!還原啦!還原啦!”娜娜大笑著拍手,臉上的陰霾盡掃。張莉也算是第一回體驗還原魔方,累是累了點兒,不過也還挺高興。
小侄女捧著已經被還原的魔方,愛不釋手,左看看右看看,想再弄亂,又不忍心似的。最後她親昵地蹭到張莉跟前,拉著張莉的手說:“我明白啦,有些東西,不能用蠻力,要用腦子的!”
小孩子童言童語,卻刻意拿出大人講道理的語言腔調,張莉不禁聽笑了,點了點她的鼻頭說:“對,對,娜娜說得對極了。”
可不是嗎?世事洞明皆學問,小孩子單純的眼睛看過去,大大小小的事情裏,很多道理顯得更加純粹清晰。
在宇宙的懷抱裏,我們不也就是一個個幼稚孩童嗎?世界是我們的魔方,為了達到目的,我們起初豈不也是如這個小小孩童一樣,粗暴地毀滅著一切,不計後果,不想代價—那時的我們可能也不懂,思維是什麼?智慧是什麼?技巧是什麼?稚嫩的我們一無所知,隻是一味地消耗著一切夠得著的資源。
還原魔方,我們是否也曾隻想用蠻力,不過大腦,用拆毀來成就心中的願望?又是否在現實中認清,巧妙地依靠智慧,不用蠻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這樣的例子在商業中也比比皆是。
曾經有一個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他的生活非常拮據,幾度下海都因為資產實力不足而最終失敗。一天,他頹廢地回到家中,腳上的鞋子已經爛得不能再爛了,他一腳踢掉鞋子,這隻皮鞋的鞋尖像是一張開口大笑的笑臉,正在嘲笑著他的無能。
他憤怒極了。他已經那麼多次,幾乎可以說是付出自己一切地去努力、奮鬥,他已經盡可能地克服一切他所看到的障礙。他甚至放棄了他的女友以及可能的美滿家庭。可他還是沒有成功,甚至還要被一隻鞋子嘲笑。
他憤怒地拿起鞋子,想要把它拋到樓下。突然,鞋子的詭異笑臉吸引了他,一個創意攫住了他的腦袋。
他發現,這張皮鞋的笑臉,像極了一張又詭異,又有趣味的臉譜。
他靈機一動,忽然茅塞頓開,覺得自己之前的死磕又傻又可笑。他開始收集各種各樣的破皮鞋,然後對這皮鞋進行藝術加工,將這些皮鞋變成一個個外形各異、表情詭異的麵具。這些麵具表情生動靈活,有露齒微笑的,有橫眉豎目的,有張口狂笑的,有著非常詭異的藝術魅力,讓觀者回味無窮。
這些麵具一經推出,立刻被火熱搶購,這個曾經撞破南牆的青年商人,終於靠自己的智慧,找到了一條生路。
還有一個廣西的小青年,原本也是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在工廠裏上班,後來廠子效益不好,最終倒閉,他也就失業在家。但他並不安於就這樣待在家中,於是決定自己幹,開始經營地板磚。地板磚這一行,競爭非常激烈,他的生意做得並不是很順利。但他頭腦靈活,很會琢磨事情,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出路。
有一天,他去廠家進貨的時候,發現工廠旁邊堆積著大量的破損板磚,他靈機一動,發現了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因為這些破損的板磚,因其破損狀況不同,經過切割加工後,又可以做成規格不同的新的板磚或者地腳線。因而他開始大量購入破損磚,自己裝配機器進行統一的加工,最後,收獲了很高的利潤。
這兩個小故事講述了“巧勁兒”在商業裏的作用。在商場之上,蠻力能有作用嗎?也許有那麼一點兒。大量的資金投入,大量的精力付出,種種這些能夠起作用,但通常隻能錦上添花,難以扭轉乾坤。
就像玩兒一個魔方,我們想玩兒出樣子,玩兒出名堂,用拆是根本不行的,它除了破壞,起不到什麼正麵的作用。隻有將腦子放進去,用思維,用技巧,才能將魔方還原,才能獲得我們希望的結果。
鬥智法則
蠻力能解決的問題永遠不是問題,如果不懂得運用智慧,人與動物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