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寒酸的人聽了之後對這樣的邏輯真是好氣又好笑,於是他不再和和尚爭論。而是抓起門旁邊的木棍照著和尚的頭就是一棒子。
眾和尚連忙拉住了他,問他為何要打人。這位寒酸的人說:“既然恭敬就是不恭敬,那麼同理,我打你就是沒有打啊。我要是不打你,那才真是打你了呢!”
和尚們聽到這裏感覺到非常的羞愧,感覺自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和尚一樣的人,如果我們能學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勢必會讓那些給我們生活下圈套的人,身陷其中。
鬥智法則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使用時也應該分清楚狀況,切不可魯莽行事,要謹記,自身實力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支撐。就像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慕容家的成名絕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樣,遇到比他強的對手,根本沒用。
巧用暗示,讓對方主動入局
暗示是影響潛意識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們自身的控製能力,指導著人們的心理、行為。暗示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假思索地接受一定的意見和信念。
《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這本書中講到一個這樣的故事:晚飯進行到一半時,廚師突然衝進來,宣布說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把某種毒藥當作佐料放進了食物!客人們馬上感到劇痛難忍、惡心嘔吐。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廚師回來澄清說並沒有犯什麼可怕的錯誤,是自己搞錯了。於是,奇跡再次發生,“病人”們很快就又恢複了常態,剛剛的陣痛和嘔吐統統消失了。
暗示不僅對他人有作用,還有自我暗示的作用。有關科學研究表明,人類除了語言,還能使用70萬種以上的信號來互相交流意識。這些語言外的“信號”,實際上就是暗示。
一輛電車上人很多,而這時又上來一位抱小孩兒的婦女。於是女售票員對乘客說:“哪位同誌給這位抱小孩兒的女同誌讓個座?”但沒想到她連喊兩次,無人響應。女售票員站起來,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窗口處的幾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兒的女同誌,請您往這裏走,靠窗口坐的幾位小夥子都想給您讓座兒,可您得先過去。”話音剛落,“呼啦”一聲,幾位小夥子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這位女同誌坐下之後,隻顧喘氣定神,忘記向讓座的小夥子道謝,小青年麵有冷色。女售票員看在眼裏,心裏明白,她忙中偷閑,逗著小孩子說:“小朋友,叔叔給你讓個座兒,你還不謝謝叔叔。”一語提醒了那位婦女,連忙拉著孩子說:“快,謝謝叔叔。”那位小青年聽到小孩兒道謝連聲說:“不客氣。”
試想,如果女售票員在請人讓座時說“那麼大小夥子一點兒也不自覺”,在勸女同誌道謝時說“別人給你讓座,你也不知道說聲謝謝”,後果會如何呢?生活中,要理解人們的合理需要,愛護人的自尊心,隻有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裏去。如果不能根據交際對象的心理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話一出口就先挫傷他人的自尊心,必然會吃虧,甚至引起對方的不快從而引發爭吵。不要以為繞彎子、兜圈子是浪費時間,很多時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佳的選擇。
在一次新聞界的餐會上,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應大家的要求站起來說話。他說:“大家都知道,我不是個擅長言辭的人。小時候我曾經去拜訪過一個農夫,我問這個農夫:‘你的母牛是不是純種的?’他說不知道。我又問:‘這頭牛每個星期可以擠出多少牛奶呢?’他也說不知道。最後,他被問煩了就說:‘你問的我都不知道,反正這頭牛很老實,隻要有奶,它都會給你。’”
艾森豪威爾笑了笑,對所有在場的新聞界人士說:“我也像那頭牛一樣老實,反正有新聞,一定都會給大家。”
這幾句話讓大家哄堂大笑,因為他就是兜著圈子告訴大家,你們沒事別緊追著我問,反正我有新聞一定會給你們的。這就是暗示的妙處。
暗示是人際交往的一種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於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對方發出某種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覺地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或改變其行動。
暗示的方法有:
1.以故事暗示
一次,某領導為了加強機關幹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麵作了一係列規定,並決定由曾在企業擔任過多年負責人,不久前到機關做傳達工作的一位老同誌負責考勤登記。這位老同誌認為這項工作容易得罪人,不願意幹,說自己過去就是因為辦事太認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訓”。
聽了他的話,領導委婉地講了一個故事:某電影導演,為拍一部片子四處尋找合適的演員。一天,發現了一個合適人選,便通知他準備試鏡頭。這個演員十分高興,理了發,換上新衣,對鏡子左照右照,總感到自己兩顆“犬牙”式的牙齒不好看,於是到醫院把牙齒拔掉了。當他興致勃勃地去報到時,導演見到他,失望地說:“對不起。你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被你自己當缺陷給毀了,影片已經不需要你了。”
故事講完後,這位老同誌懂得了 “堅持原則,辦事認真”,正是自己最珍貴的。於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2.以笑話暗示
一次,幾位老同誌反映機關宿舍晚上不安靜,樓上的小青年舉止不注意,老同誌在樓下睡不好。這屬於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問題,如果把這個問題在會上講,就會使老同誌和青年人之間產生鴻溝。
黨委書記和小青年閑談時,講了一則笑話進行暗示:有個老頭兒晚上很難入睡,恰好樓上住了一個經常上晚班的小夥子。小夥子每天下班回家,雙腳一甩,鞋子“噔噔”兩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將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頭兒驚醒。老頭兒提了意見。當晚小青年下班回來,又照例先甩下第一隻鞋,隨後猛然想起老頭兒的意見,就輕輕脫下第二隻鞋。第二天一早,老頭兒埋怨小夥說:“你一次將兩隻鞋甩下,我還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隻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隻鞋等了一夜。”
笑話說完,小青年立馬悟出了笑話是有所指的,以後對自己的舉止便注意了很多。
3.岔題暗示
請先看一段對白:
甲:老何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有點好大喜功。
乙:昨晚看了《大鬧天宮》的電影,你看了嗎?
甲:沒有。你知道嗎?老何向市裏上報的材料,盡說自己好話,把自己捧上了天。
乙:唉,你不看真可惜,看了就能知道跟電視劇相比到底哪個拍得好。
不難看出,乙一再岔題,是為了向甲作出暗示:他不願意背後隨便議論別人。如果甲知趣的話,說話至此,就會停止對老何的飛短流長了。
4.詼諧暗示
詼諧暗示是指以幽默的語言或隨意說笑的方式,向被暗示者傳遞信息。
南唐時,稅收繁重,民不聊生。時逢京師大旱,烈祖詢問群臣:“外地都下了雨,為什麼京城不下?”大臣申漸高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進諫,便詼諧地答道:“因為雨怕抽稅,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性比較豁達,聽罷大笑,決定減輕稅收。借助一句笑話來暗示,竟然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鬥智法則
人生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遊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你都要利用自我暗示的力量,相信命運操之在我。
給別人一個引導,讓他覺得那是自己的主意
要改變別人看法的最佳方法,就是把這個新觀念很自然地建立在對方的腦海中,使他發生興趣。
中國的先哲之一老子說過一段話,很有借鑒意義: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之王,是因為懂得身處低下。如果你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觀念,你就要記住,尊重他,並讓他覺得那是來自他自己的主意。
給別人一個引導,讓他覺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這句話換一個說法就是,最好不要以自己為中心,而是以對方為中心。能把此話運用於實踐中並且做得很好的,莫過於美國上校愛德華·豪斯了。
在威爾遜總統執政期間,愛德華·豪斯上校在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有極大的影響力。威爾遜對豪斯上校的秘密谘詢及意見依賴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對他自己內閣的依賴。
豪斯上校究竟利用什麼招數來影響總統的呢?對此,豪斯曾這樣說過:“自認識總統之後,我發現,要改變他對某項事務看法的最佳辦法,就是把這個新觀念先很自然地建立在他的腦海中,使他發生興趣—使他自己經常想到它。有一次我到白宮拜訪他,催促他執行一項政策,而他顯然對這項政策不讚成,但幾天以後,在餐桌上,我驚訝地聽見他把我的建議當作他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豪斯非但沒有因為總統搶了自己的功勞而打斷他的話,反而用默許來鼓勵威爾遜去做。豪斯不願追求表麵的自尊,他隻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他讓威爾遜繼續認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所要接觸的人,幾乎都具有像威爾遜一樣的人性弱點,但是如果能像豪斯那樣巧妙地應對這些弱點,就會化解種種尷尬,從而使自己贏得對方的信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當紐約州州長時,也是運用這種技巧達到改革目的的。
當時,隻要有一個重要職位有空缺,他就邀請所有的州議員推薦接任人選。羅斯福說:“起初,他們也許會提議一個很差勁兒的黨棍,就是那種需要照顧的人。我就告訴他們,任命這樣一個人,大家也不會讚成。”
聽了他的話,州議員又把另一個黨棍的名字提供給羅斯福,這一次是個老公務員,他隻求一切平安,碌碌無為。羅斯福告訴他們,這個人無法達到大眾的期望。接著他近似請求地說:“你們再想想看,是否能找到一個顯然很適合這職位的人選。”
於是,州議員們開始第三次建議人選,羅斯福看了他們選的第三個人,就說:“差不多可以,但還不太夠格。”接著,羅斯福向他們表示感謝,並請求他們再試一次。其實他們第四次所推薦的人差不多就可以接受了。於是他們就提出更好的人選,我對他們的協助表示感激後,接著就任命那個人。事後,羅斯福把這項任命的功勞歸之於他們—並告訴他們:“我這樣做是為了能使你們感到高興。”聽了羅斯福的話,州議員們很感動,十分高興能得到羅斯福給予自己的榮譽。以後,他們對羅斯福的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並擬定了像“文職法案”和“特別稅法案”這類全麵性的改革方案,拿給羅斯福看,羅斯福提出自己的意見讓他們改,改過後歸功於他們。
羅斯福總是盡可能地向其他人請教,並尊重他們的忠告。當羅斯福任命一個重要人選時,他一步步引導著議員們,讓他們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走去,最終他讓那些政治領袖們覺得,是他們選出了適當的人選,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主意。
羅斯福就是利用這種引導技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長島有一位汽車商人,帶著一位蘇格蘭人看過一輛又一輛的二手車子,但對方總是有意見,不是這個不合適,就是那個不好用,或者價格太高。總而言之,他對眼前的車全不滿意。
這件事讓商人大傷腦筋。他的一位深諳心理學的朋友對他建議說:“不要向蘇格蘭顧客推銷了,也不要告訴蘇格蘭顧客怎麼做,讓他告訴你怎麼做。這樣起碼會讓他覺得出主意的人是他自己!”商人聽從了朋友的話。
第二天,有位顧客找到商人,想把他的舊車子換一輛新車時,這位商人就開始嚐試這個新的方法。他想,這輛舊車子對蘇格蘭顧客可能很有吸引力。於是,他打電話給蘇格蘭顧客,問他能否過來一下,特別幫個忙,提供一點建議。
蘇格蘭顧客來了之後,汽車商人說:“你是個很聰明的人,你懂得車子的價值。能不能請你看看這部車子,試試它的性能,然後告訴我,這輛車子應該出價多少才合算?”
蘇格蘭顧客的臉上泛起笑容。他把車子開上皇後大道,一直從牙買加區開到佛洛裏斯特山,然後開回來。他對商人說:“如果你能以300美元買下這部車子,那你就買對了。”
“如果我能以這個價錢把它買下,你是否願意買它?”這位商人順著他的意思問道。蘇格蘭顧客一聽,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當然願意買,太值了。”於是,這筆生意順利地成交了。
鬥智法則
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願聽憑別人的安排,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他們更相信自己的主意是最好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給他們一個引導,讓他們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呢?
調動興趣,讓對方主動如你所願
如果你能調動對方的興趣,那麼無須你花費許多的財力、物力,也無須你費心思,對方就會主動進入你的局中。
有一次,愛德華·查利弗先生為了讚助一名童軍參加在歐洲舉辦的世界童軍大會,急需籌措一筆經費,於是就前往當時美國一家數一數二的大公司,拜會其董事長,希望他能解囊相助。
在愛德華·查利弗拜會他之前,曾聽說他曾開過一張麵額100萬美金的支票,後來那張支票因故作廢,他還特地將之裝裱起來,掛在牆上以作紀念。
所以當愛德華·查利弗一踏進他辦公室之後,立即針對此事,要求參觀一下他這張裝裱起來的支票。愛德華·查利弗告訴他自己從未見過任何人開具過如此巨額的支票,很想見識見識,好回去說給小童軍們聽。
這位董事長毫不考慮地就答應了,並饒有興趣地將當時開那張支票的情形,詳細地解說給查利弗聽。
查利弗先生並沒一開始就提起童軍的事,更沒提到籌措基金的事,他提到的隻是他知道對方一定很感興趣的事,結果呢?
說完他那張支票的故事,未等他提及,那位董事長就主動問他今天來是為了什麼事?於是他才一五一十地說明來意。出乎他的意料,董事長非但答應了愛德華的要求,而且還答應讚助5個童軍去參加童軍大會,並且要親自帶隊參加,負責他們的全部開銷,另外還親筆寫了封推薦函,要求他在歐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服務。愛德華·查利弗先生滿載而歸。
如何讓對方相信你,最先要做的就是調動對方的興趣,比如說,商家與顧客,顧客身上每一件與眾不同的飾品或者發型,衣帽之類都可能是他的興趣所在,商家抓住這些,就抓住了顧客的心理,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注,你與顧客間自然能搞好關係。
鬥智法則
每個人對自己的興趣都是感興趣的,隻要能調動對方的興趣,那讓對方如你所願,為你辦事,就不是難事了。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提示:善用依賴心理
1973年8月23日。這一天,艾瑞克和克拉克,兩個有過前科的罪犯開始了又一次的犯罪行動。他們做好一切準備,意圖搶劫斯德哥爾摩市最大的一家銀行。但是最終由於銀行的安保措施完善,他們失敗了。失敗後,警察沒能立即抓捕他們,為了給自己鋪一條後路,這兩個罪犯挾持了銀行內四位職員。在此之後,這兩名歹徒帶著四名人質與警方相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久,最終,歹徒放棄繼續僵持,結束了這一場恐怖鬧劇。
到這裏為止,這次案件和許多件劫持人質案都非常相似。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在事件結束後。在這個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裏,警方驚訝地發現,那四名曾經遭到綁架的銀行職員,竟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於綁架他們的歹徒充滿了憐憫之意。他們不但不恨,甚至不想將那兩人繩之以法,他們集體拒絕在法庭上指控這兩名綁匪,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還努力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希望可以幫助綁匪。
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他們並不恨這幾個綁匪,因為這兩個人在那六天中,不但沒有對他們造成什麼傷害,甚至還對他們頗為照顧。相反,對於救了他們的警察,他們采取了一種十分敵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