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欲擒故縱,讓對方自以為是的心理戰術(1 / 3)

欲擒故縱,做事反著來容易收到奇效

有些時候,做事有意謙讓、示弱,往往更能取得成效,原因就在於人們看待事情的普遍心理。將真實的意見隱瞞,顯露人們所期望的做事方式,即利用逆向思維,實行欲擒故縱的心理戰術,往往能收到奇效。

西漢末年的王莽立女為後,就是經過了一番欲顯先隱的精心策劃。

在西漢末年平帝當政時,王莽已掌握大權,並有篡位之圖。當時漢平帝隻有十幾位嬪妃,還沒有立皇後。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兒配給平帝,當上皇後,以穩固自己的權勢。

一天,他向太後建議說:“皇帝即位已經三年了,還沒有立皇後,現在是操辦這件大事的時候了。”太後哪有不允之理。一時間,許多達官顯貴爭著把自己的女兒報到朝廷,王莽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報上來的女孩,有許多人比自己的女兒強,不耍花招,女兒未必能入選。於是他又去見太後,故作謙遜地說:“我無功無德,我的女兒也才貌平常,不敢與其他女子同時並舉。請下令不要讓我的女兒入選吧!”太後沒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誠”,馬上下詔:“安漢公(王莽的爵號)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兒,不用入選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讓,把自己的女兒撤回來就行了,但經他鼓動太後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兒,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選王莽之女為皇後。朝中大臣也給說情。他們說:“安漢公德高望重,如今選立皇後,為什麼單把安漢公的女兒排除在外?這難道是順從天意嗎?我們希望把安漢公之女立為皇後!”於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勸阻,結果是越勸阻說情的人越多。太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王莽的女兒入選。

王莽抓住這個時機又假惺惺地說:“應該從所有被征招來的女子中,挑選最適合的人立為皇後。”朝中大臣們力爭說:“立安漢公之女為皇後,是人心所向。請不要再選別的女子幹擾立後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兒被立為皇後已成定局,才沒有表示推辭。不久,王莽的女兒就當上了皇後。

由此可見,有些時候,做事要反著來,以退為進,欲擒故縱,這樣反而更易成功。在這方麵,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謀略家薑子牙,可以說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

薑子牙,本名呂尚,是我國上古時期最為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薑子牙生活在商朝末年,當時紂王無道,荒淫無度,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與此同時,商王朝周圍各諸侯國迅速崛起,特別是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勵精圖治,大有代殷商之勢。

薑子牙生逢亂世,雖有經天緯地之才,無奈報國無門,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宮中做過多年小吏,雖然職低位卑,但卻處處留心。他看到商紂王整天沉湎酒色,荒廢國政,幾次想冒死進諫。一則想救民於水火,二則可以因此受到商紂王的賞識,求得高官厚祿。

然而薑子牙後來見到大臣比幹等人皆因直諫而送了命,商朝氣數已盡,商紂王已不可救藥,自己不願糊裏糊塗地陪無道的商紂王殉葬。於是,他便決定另攀高枝,改換門庭。

當時,姬昌立誌複興周國,除掉紂王,求賢若渴,正是用人之時。薑子牙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一開始便能獲得姬昌的器重,便采取欲擒故縱的策略,在渭水之濱的茲泉垂鉤釣魚。這個地方風景秀麗,人跡罕至,是個隱居的好地方。當然,薑子牙並非是要在這裏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靜觀世變,待機而行。

這一天,薑子牙聽說姬昌要來附近行圍打獵,便假裝在茲泉垂釣。這時候,薑子牙還是個無名之輩,身為西伯的姬昌當然不會認得他,但薑子牙卻見過姬昌。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他故意把魚鉤提離水麵三尺以上,而且鉤上也不放魚餌。這種荒誕的舉動,果然讓姬昌覺得奇怪,便走上前充滿好奇地問道:“別人垂釣均以誘餌,鉤係水中。先生這般釣法,能使魚上鉤嗎?”

薑子牙見姬昌對人態度謙和,對自己這個年邁的老者,沒有一點“伯爵”的架子,果然是個非凡人物,便進一步試探道:“體道鉤離奇,自有負命者。世人皆知紂王無道,可是西伯長子就甘願上鉤。紂王自以為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卻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

姬昌聞聽此言,大吃一驚。心想: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跡看得如此透徹?肯定不是凡人!便趕緊躬身施禮,態度誠懇地說道:“願聞賢士大名?”

“在下並非賢士,乃老朽呂尚是也。”

“剛才偶聽先生所言,真知灼見,字字珠璣,不瞞先生,足下就是你說到的姬昌。”

薑子牙此時才裝出一副吃驚的樣子,誠惶誠恐地說:“老朽不知,癡言妄語,請西伯恕罪。”

姬昌連忙誠懇地說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紂王無道,天下紛亂,如先生不棄,請您隨我出山,興周滅商,拯救黎民百姓。”

薑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即隨同姬昌一起乘車回宮,一路上縱論天下大勢,口若懸河。姬昌如魚得水,相見恨晚,回宮之後,立即拜薑子牙為太師,視為心腹。從此以後,薑子牙官運亨通,飛黃騰達,並且為滅商興周出了大力。

俗話說,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薑子牙,在商紂王這棵大樹即將倒下,無法再行依靠的時候,施展“欲擒故縱”的心理戰術,攀上了姬昌這棵長勢茂盛的大樹。

薑子牙的心理戰術可謂高明,事實證明他的舉動無論是對於自己,對於武王,還是對於商周子民都是有利的。

鬥智法則

反著來的效果是雙向的,可以朝好的方向反,也可以向壞的方向反。如果反著來,遭到了對方真正的逆反,那就變成了“反感”;如果反著來,得到積極的反應,那就是“欲擒故縱”計謀的成功施展了。

吊足胃口:越得不到的,越想得到

無法知曉的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更具有誘惑力,也更能促進和強化人們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訴求。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潘多拉效應”。

“潘多拉效應”來自一則古老的希臘神話。

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給人間後,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以巧妙著稱的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個美麗的少女,神使赫爾墨斯把能夠迷惑人心的語言技能傳給了這位嫵媚的姑娘,愛情女神則賦予她無限的魅力。她就是“被賦予一切的女人”—潘多拉。

宙斯給了潘多拉一個盒子,裏麵裝著每一位天神將要施加給人類的懲罰。宙斯嚴厲警告她絕對禁止打開盒子。

後來潘多拉應諾來到人間。不幸的是,過了一段時間,好奇的潘多拉終於忍不住打開了那盒子。於是,藏在裏麵的一群災害立刻飛了出來,無聲無息地布滿了整個大地。從此,各種疾病和災難就來到了人群中,它們悄然而至,因為宙斯沒有賦予它們任何聲音。

有人說這正是宙斯所希望的結果。因為作為眾神之父的他深知包括潘多拉在內的所有人的心理,所以才用這個必然會被打開的盒子來懲罰人類。

後來,人們就用“潘多拉盒子”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而用“潘多拉效應”來說明由於禁止而激發起人們欲望的現象。

通俗地講,“潘多拉效應”就是說人們對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好接觸的東西,越有誘惑力,就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東西,越是神秘,越想知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輕易能夠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我國民間過去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講的其實也就是這種心理。

“潘多拉效應”在現實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收音機裏播放的評書節目,每次都在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停下,留下懸念,以使聽眾在第二天繼續收聽。再如,電視連續劇往往在劇情的關鍵處突然插播廣告,這種做法除了能提高廣告的收視率,更能吊觀眾的胃口,不是停播不讓觀眾看下去,而是像釣魚一樣希望觀眾長時間地看。

來看一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例。重慶市一位名叫鄭向宏的技術工人,2002年10月辭職以後,在重慶市大坪正街正式掛出“難覓物品商店”的招牌。在他的商店裏,擺放著人們平時很難看到的一些商品:重量不過四五公斤的折疊式自行車、帶毛刷的家用擦鞋機、小孩尿床時及時提醒家長的尿濕報警器等。鄭向宏的“難覓物品商店”一開張,立即引起強烈反響,被“買不到”商品纏得焦頭爛額的人們蜂擁而至。看著絡繹不絕的人流,鄭向宏喜在心裏,知道這回自己算是找準了創業路子。“難覓物品商店”以良好的信譽贏得了人們的讚譽。截至2003年3月底,“難覓物品商店”每個月幫助人們解決“辦不到”的煩惱達到四五百起。2003年3月,僅僅這一個月,“難覓物品商店”的純收入就達到了2萬餘元。

與此類似,這兩年來,無論是國外品牌還是國產手機,在廣告創意上無一例外地都以宣傳時尚生活為焦點,酒吧、迪廳、紅裙子、奔馳的汽車、媚惑的眼神……這些都成為手機廣告裏不可或缺的場麵。這種以享樂主義、快樂至上和速食愛情為標誌的生活,在這個物質社會上太過夢幻,隻有在電影、電視裏以一種理想化的形式,提供給我們這些沉迷於世俗的人作為一種消遣和理論上的樣本。

比如LG的手機廣告宣傳策略就極具“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的特色,LG8180手機的模特Denise Keller麵容姣好,這個廣告所表達的完全是一個生活在香車別墅中的高級白領階層的感情歸屬,這種生活方式,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一點也不具有親和力,徒留一片豔羨之聲。但這卻一點也沒有影響到LG手機的銷售,因為這種享受的生活方式對於大眾的吸引力如同鴉片,自知無法達到卻又念念不忘,“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在“潘多拉效應”的刺激下,人們隻能把握住代表這種生活方式的產品—LG手機。

這些不都正好驗證了陳奕迅《紅玫瑰》中的那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

再來看一個例子。

富商奧力姆和他的朋友瑪迪一起來到一座城市。

奧力姆對瑪迪說:“你知道嗎,這座城市曾經救過我年輕的性命。那一年我從這裏路過,突然急病發作,昏倒在路旁。是這座城市裏最善良的人們把我背到醫院,又是這座城市裏最高明的醫生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誰是我的救命恩人,因為他們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後來我離開了這座城市,隨著財富的增加,我越來越思念這座城市,越來越想報答我的救命恩人。”

“那麼,你準備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呢?”

“把我最珍貴的三顆寶石,奉送給這裏善良的人們。”

他們在這座城市住了下來。

第二天,奧力姆就在自己門口擺了一個小攤,上麵擺著三顆閃閃發光的寶石。奧力姆還在攤位上寫了一張告示:“我願將這三顆珍貴的寶石,無償奉送給善良的人們。”

可是,過往的行人隻是駐足觀望了一會兒,然後又各走各的路去了。

整整一天過去了,三顆寶石無人問津;

整整兩天過去了,三顆寶石仍遭冷落;

整整三天過去了,三顆寶石還是寂寞無主。

奧力姆大惑不解。

瑪迪笑了笑說:“讓我來做一個試驗吧。”

於是,瑪迪找來一根稻草,將它裝在一個精美的玻璃盒裏。盒中鋪上紅絲絨布,標簽上寫著:“稻草一根,售價1萬美元。”

此舉一出,立刻產生轟動效應。人們爭先恐後,前來詢問稻草的非凡來曆。

瑪迪說此稻草乃某國國王所贈,係王室家中傳家之物,保佑著主人的榮華富貴。

結果,此稻草被人以8000美元買去。

三顆寶石依然在熠熠發光,而在人們的眼中呢,隻是把它們當作假貨,當作哄小孩子的東西而已。真是背運的寶石不如草。

事後,瑪迪對奧力姆說:“人們總是對難以到手的東西垂涎三尺,哪怕它隻是一根稻草。人們對於越是輕易可以得到的東西,甚至包括寶物,就越不知道珍惜,甚至把寶物看成廢物,你的三顆寶石就是因此而無人問津。”人們對於越是不能輕易得到的東西,甚至包括廢物,就越加倍地追求,甚至把廢物看成寶物。寶物放錯了地方成廢物,廢物放對了地方成寶物。

鬥智法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除了被動地受“潘多拉效應”的影響,還可以主動地運用“潘多拉效應”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是避開“潘多拉效應”的誤導,以免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

縱“小”的目的是為了擒“大”

“擒”是目的,“縱”是手段,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所以說,“縱”不是放虎歸山,而是有目的地放鬆一步,以防敵人狗急跳牆,做垂死掙紮,縱“小”的目的是為了擒“大”。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是一開始就向中國傾銷商品,而是采取“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的辦法。先無償向中國提供價值400萬美元的可樂灌裝設備,花大力量在電視上做廣告,提供低價濃縮飲料,使你樂於生產和推銷美國的可樂,而一旦市場打開,再要進口設備和原料,他就要根據你的需要情況來調整價格,抬價收錢了。幾十年來,可口可樂風行中國,生產企業由一家發展到百家,銷量、價格也以幾何數字增長。美國商人賺足了錢,無償給中國設備的投資早已不知收回幾倍,這就是先讓你嚐到些甜頭割舍不掉,然後再實施自己的計劃,這種縱“小”擒“大”之術,在商場中比比皆是。

有個大的電器公司,其產品質量上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急需擴大生產規模,但公司當時拿不出那麼多的資金搞擴建項目,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兼並其他的小企業,利用改造小企業來達到擴建的目的。那麼,如何兼並對方?如果對方一點兒好處都得不到,是不可能俯首稱臣的,這家電器公司給了要兼並的小企業三大好處:

一是抽一部分技術人員對小企業職工進行培訓;

二是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小企業原有設備進行改造;

三是在產品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小企業可使用公司的品牌。

結果,這家電器公司輕而易舉地吞並了這些小企業,在少花70%資金的前提下,如願擴大了生產規模,增加了贏利。

縱“小”擒“大”的道理就像先播種後秋收一樣,先博得對方的好感,達到你的目的,自然比強行衝擊成功率要高得多。

使用縱“小”擒“大”策略最關鍵的就是,務必使假信息或假相,做得足以讓對方相信。人們通常有一種心理:越是偷偷得來的信息,其真實性越不容置疑。所以,最好是通過非官方、非正式渠道傳播,或第三方之口發布。

1966年,武田製藥公司推出了一項看似刺激消費的活動—“武田製藥愛福彩券”抽獎。此次抽獎設1600多名高貴獎品,參加的條件非常簡單,隻要消費購買維他命E百錠一盒,便可參加。具體要求是,消費者要在空盒上注明自己的姓名與住址,以及藥房的店名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