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人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蘇格拉底微笑著答道:“三尺!”
問者反駁他:“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若是天與地之間的高度隻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地戳出許多窟窿?”
蘇格拉底仍微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越過三尺的人,要想長久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做人要低頭,這是蘇格拉底給我們的人生啟示。表麵上來看,“低頭做人”可能會給人一種懦弱和畏懼的感覺,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有時,適當地低頭,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在特殊的場景和特殊的時刻,我們就應該保持低姿態。“低頭做人”其實並不低,反而恰恰是轉危為安的妙招。
低頭做人,就是表麵不動聲色,但是內心未必沒有對策,內心未必不起波瀾,卻可以一笑了之;低頭做人,就是與人相處,能屈能伸,麵對嘲弄譏諷,可以寬容大度;低頭做人,就是超然處世,這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往往比爾虞我詐的爭鬥更有價值;低頭做人,不是灰心喪氣,悲觀失望,而是失敗之後的淡然若素;低頭做人,不是怯懦軟弱,而是麵對無理強權的一種彈性回避;低頭做人不是一味謙虛,而是成就麵前的韜光養晦。
一個人學會了低頭,就已擁有了一種能力,已經達到了一種難得的境界。
低頭做人,你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低頭”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理智的忍讓;該“低頭”時就“低頭”,調整一下目標,改變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越人生荊棘,更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風光。
鬥智法則
在殘酷的現實麵前,我們有時隻要肯低一下頭,也許就這一下,困境與不幸就可能從我們身上“滑”過去,即便不會“滑”過,也會讓我們積蓄力量,再度踏上征程。
以退為進,方能適時成就自己
縱是為了擒,退是為了進,適當的縱和退是成大事的一種眼光和魄力。
“退避三舍”是出自於春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成語,也是一個欲擒故縱謀略靈活運用的故事。
晉文公重耳在國外流亡時,輾轉來到楚國,楚成王把他當作國君一樣的貴賓對待。一天,成王在為重耳舉行的宴會上問道:“公子要是回到晉國當國君以後,用什麼來報答我呢?”晉文公當時答道:“玉石、美女和綾羅絲綢你們都有,珍奇的鳥羽、名貴的象牙就產在你們國土上,流落到我們晉國去的,不過是你們剩餘的物資,我不知道拿什麼來報答你們。”楚成王還是抓住這個話題不放,繼續說:“即使就像你說的那樣,你總得給我們一點兒報答吧!”重耳考慮了一下說道:“如果托您的福,能夠返回晉國,有朝一日不幸兩國軍隊在中原相遇,我將後退三舍回避您,以報答今日的盛情。若這樣做還得不到您的諒解,我也就隻有驅馬搭箭與您周旋一番了。”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采納中軍元帥先軫的計謀,離間了楚國與齊、秦的關係後,又離間了曹、衛與楚的關係。楚國被激怒,楚令尹子玉立即率軍北上,征伐晉國。
晉文公見楚軍逼近,便下令晉軍後撤90裏(古時一日行軍30裏為一舍,90裏即為三舍)。晉軍後撤引起將士不解,他們認為,晉國之君躲避楚國之臣,這是一種恥辱的舉動。何況楚軍在外轉戰多時,攻宋國一直不能克,士氣已經衰竭,晉軍不應後退。晉臣狐偃向大家解釋說,國君這樣做,是為了報答當年楚國的恩惠,兌現“兩國若交兵,退避三舍相報”的諾言。如果國君以前說的話不算數,我們就理屈了。
其實,晉文公下令退兵90裏,一方麵是為了實現諾言,更重要的還是軍事上的需要,想以此法來激勵晉軍將士,同時也使晉軍避開楚軍的鋒芒,進一步養成楚令尹子玉的驕橫情緒,然後選擇有利的時機和地勢同楚軍會戰。
果然,晉軍撤到城濮後,宋、齊、秦等國也分別派來了軍隊,支持晉文公的行動。而在楚軍中,一些將士見晉軍撤退90裏,也主張就此撤軍返楚。但是,子玉卻堅決不同意,他認為,晉軍的後撤是懼怕楚軍的表現,於是率領楚軍緊追不舍,一直到城濮的一個山頭下駐紮下來。結果,城濮一戰,楚軍被晉文公率領的聯軍大敗。
“退避三舍”這個典故,其中包含著多層謀略,如要守信用,實現諾言,以爭取輿論的支持,掌握戰爭主動權;欲擒故縱,借以縱敵驕傲;避敵之鋒芒,疲憊消耗敵兵士氣;以退為進,尋找破敵最佳突破口等等。其中欲擒故縱、以退為進可以說是這一謀略最基本的原則。
以退為進也是現代商戰爭霸中的重要謀略。在商場競爭中,一個經營者如果不懂得以退為進的謀略,就會在盲目前進中碰壁。反之,當你所經營的產品出現市場疲軟,難以銷售的時候,當你與競爭對手在實力對比上相差懸殊,難以戰勝對手的時候,不妨采用退一步的策略,以退求進,定能比盲目進取獲得更大的成效。美國著名企業美國鋼鐵公司就曾成功地運用這一謀略反敗為勝。
眾所周知,美國鋼鐵公司是1901年由三家鋼鐵企業合並而成的巨型企業。50年代,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到了60年代,日本鋼鐵公司占了上風,奪走了美國鋼鐵公司在世界鋼鐵界的魁首地位,美國鋼鐵公司屈居第二位。
大衛·羅德裏克出任美國鋼鐵公司董事長後,為了從困境中擺脫出來,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首先縮小公司的規模,然後再謀求新的發展。從1980年開始,羅德裏克總共關閉了150座工廠,減少了30%的煉鋼生產能力,淘汰了54%的職員,裁減了10萬工人。與此同時,他出售了公司的大片林地、水泥廠、煤礦和建築材料供應廠等資產,獲得了將近20億美元的活動資金。隨後,羅德裏克與公司有關人員一起,對美國幾家大企業進行研究,最後以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與鋼鐵公司的性質完全不同,羅德裏克此舉的目的一是想擴大公司的業務範圍,二是為公司拓展新的發展道路,以防不測。果然,當西方鋼鐵業最不景氣的風暴襲擊美國時,美國鋼鐵公司不僅沒有受到鋼鐵企業紛紛破產倒閉浪潮的波及,而且,由於公司開辟了石油業務,在麵臨困難環境的大背景下,公司還得到了發展。1985年一季度的營業額達45億美元,僅石油及天然氣的營業額就有25億美元,從中獲利3億美元。美國鋼鐵公司又開始重振當年的雄風。
由此不難看出,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的確是成大事的一種必要手段,需要我們認真揣摸,好好利用。
鬥智法則
知道進退的人,才能利用時機成就自己。隻退不進,是懦夫,隻進不退,是莽夫。進退得當,才能從容麵對成敗,瀟灑成就人生。
給對手“誠心誠意”地幫倒忙
欲擒故縱有一種常見的表現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臥薪嚐膽,即能夠利用對手的弱點,投其所好,巧幫倒忙,使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縱”其到一定的程度,再起而“擒”之,則會更有把握。
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誌報仇。他臥薪嚐膽,縱吳王夫差荒淫極欲。待到水到渠成之日,再發兵攻吳,一舉將其消滅,此可謂欲擒故縱的經典之作。
吳王夫差,乃一代淫君,暫時的“四境無事”,他便以為天下太平,於是,他一方麵要大興樓台館舍,供其享樂;一方麵廣征天下美女,供其荒淫。
他首先要在蘇州重修姑蘇台,目的是“其高可望百裏,寬可容六千人,聚歌童舞女於上,極人間之樂” 。這樣龐大的工程,當然需要很多木石。
勾踐就借此機會,先給吳國送木頭。
勾踐派三千木工上山伐木。伐得兩棵高五十丈、粗二十圍的上等楠木,不惜費去千般周折,運到吳國。夫差見越國送來如此優良的上等楠木,不勝驚喜。盡管有伍子胥在一旁時時警策,但夫差絲毫沒有懷疑越國心懷叵測。於是更助長了他大修姑蘇台的決心:規模擴大,工期延長,原來計劃三年的工期五年之後才竣工。勞工晝夜並作,死於疲勞者,不計其數。百姓怨聲載道,對朝廷不滿的情緒與日俱增。
姑蘇台修成了,夫差便開始大選歌女。
這時勾踐把近臣文種找來,對文種說:“夫差正選歌舞女妓,我們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為其獻上美女,不過他朝歌夜弦,用過的美女已無計其數。如果不是國色天香、絕代佳人,很難讓他看得上眼。”
文種對勾踐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現在到了上天幫助我們滅吳的時候,所以,我們一定會找到天下最美的美女。”
功夫不負有心人。勾踐終於找到了一位千古第一美女西施。西施雖美,綜合素質卻一般,她本是一個靠打柴為生的山農的女兒。所以將西施選來之後,勾踐又馬上派人對其進行“包裝”,讓國學大師教她識字,讓最優秀的樂師教她歌舞。三年以後,西施果然才貌雙全,這時,勾踐派老臣範蠡將西施送於夫差。
果如所料,夫差自得西施,便日夜不離姑蘇台,繾綣淫亂,流連忘返,不思朝政。忠臣求諫,拒不接納。這時又趕上災荒連年,民心向背,勾踐抓住良機,大舉伐吳,吳國因朝政腐敗,軍心渙散。越軍如摧枯拉朽,很快就將吳軍打得大敗,夫差走投無路,自殺身亡。
勾踐臥薪嚐膽,以欲擒故縱之計,終於報得國仇。勾踐的行動,讓後人深受啟迪。
與臥薪嚐膽相似,驕兵之計也屬於給對手幫倒忙的智謀範疇。
戰國後期,趙國出了一個極為著名的大將。這個人就是李牧。
趙惠文王、孝成王時期,當時北方的匈奴各部落逐漸強大,不斷侵擾趙國北部邊境,趙王派李牧將兵駐守代郡、雁門郡抵擋北部入侵。
每當匈奴人率兵來襲,李牧立刻下令全軍退入關內自保防守,匈奴摸不清底細,也不敢貿然進犯。這樣過了幾年,匈奴每次來襲都是空手而歸。但匈奴認為李牧膽小,很看不起他,邊關將卒也埋怨主帥缺乏勇氣,讓他們無法建立功勳,在趙國軍中沒有麵子。
流言傳到趙國都城邯鄲,心急的趙王於是數次派人責備李牧,可李牧仍然自行其是,趙王生起氣來,將李牧召回,派其他人代替他的職務。
過了一年多,匈奴每次來襲,新主帥就率軍迎戰,但每次作戰都不利,而且士卒傷亡慘重,趙國邊境遭到擄掠,損失太多,趙人在邊境也不能畜牧和做生意了。因此,趙王隻得登門請李牧複出,李牧稱病,趙王說:“又不要你服勞役,到邊境上去養病都好,非你去坐鎮不可!”李牧開出條件說:“大王一定要臣去,必須準許臣用以前的舊戰略,臣才敢去。”趙王答應了,李牧這才去複任。
到了任上,李牧告誡部下一切照舊,加緊訓練部隊,養精蓄銳,經過幾年,匈奴多次來犯,又和以前一樣毫無收獲而歸,匈奴更加認為李牧膽小,更加輕視他。
而李牧則一麵加緊軍隊訓練、準備決戰的同時,繼續使用驕兵之計。他派民眾出關畜牧,牧民滿野,牛羊遍地,卻隻派少數士兵保護邊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得到消息,派出小股騎兵前去劫掠,李牧命前軍裝敗退卻,丟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滿載而歸。匈奴人占得便宜,得勝而歸,匈奴單於認為發大財的機會到了,於是率領全國徒眾傾巢而至,大軍直逼雁門。
李牧得差侯秘報匈奴單於親率眾來犯,已料到驕兵之計奏效。於是嚴陣以待,采用口袋戰術,兵分三路,中間誘敵深入,而左右包圍奇襲。匈奴軍輕敵冒進,被李牧分割幾處,逐個圍殲,單於兵敗,隻身而逃。此一戰李牧大破匈奴,斬首十餘萬!匈奴襤族因之滅亡,東胡族潰不成軍,林胡族投降,匈奴單於隻得帶著殘存部眾逃亡到更遠的北方。李牧用小小的損失,換得了全局的勝利。
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隻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得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而他靠的正是驕兵之計,用長時間的假象“誠心誠意”地給對手幫了一個大倒忙。
鬥智法則
無論是臥薪嚐膽,還是驕兵之計,其核心戰術都是欲擒故縱,這裏麵的關鍵在於要體現出“誠心誠意”,不能讓對手看出你是在幫倒忙,而是要讓他認為你的確是發自真心地幫助他。
善於以外表迷惑對方
當遇到不利的情況或者對自己可能造成傷害的情況時,萬萬不能憑一時衝動辦事,而應毫不猶豫地將自己隱蔽起來。切勿逞匹夫之勇,而毀壞自己的前程。
古時候,在中國北方邊陲,兩個部落之間發生爭戰,結果一個部落被打敗,勝利者決定殺死被打敗部落裏的10歲以上的所有男人,但有一個14歲的男孩卻幸免於難。
當一個首領將矛刺向臥伏在草叢中的這個男孩的時候,卻被另一個頭目製止住了,原因是這個大男孩看起來很愚鈍,當矛刺向他的時候,他仍然傻乎乎地看熱鬧,卻不知求饒,更不知反抗和逃跑。於是,這個男孩幸存下來了,他與其他10歲以下的男童,被當作未來的奴隸幸存下來。
但事實上,那個14歲的男孩非但不傻,而且智慧超群,他的名字叫關山,在他29歲的時候,他率領本族人最終殺敗了他的仇敵,報了血海深仇。當初若不是他裝出很呆滯、柔弱的樣子,早就被殺死了。可見,在處境不利於生存和發展的時候,讓自己不引人注意或者不使人關注,就能保全力量,以便東山再起,另謀大計。
古今中外,一些過分張揚、鋒芒畢露之人,不管功勞多大,官位多高,最終多數不得善終,這是盡人皆知的曆史教訓。
吳王箭射靈猴的故事留給人們的啟迪正在於此—
吳王乘船在長江中遊玩,登上獼猴山。原來聚在一起戲耍的獼猴,看到吳王前呼後擁地來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與荊棘叢中去了。
但有一隻獼猴,想在吳王麵前賣弄靈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轉,旋轉夠了,又縱身到樹上,攀援騰蕩。吳王看這獼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彎弓搭箭射它,那獼猴從容地撥開射來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吳王臉都氣紅了,命令左右一齊動手,箭如風卷,獼猴無法脫逃,立即被射死了。
吳王回頭對他身邊的人說,這靈猴誇耀自己的聰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視本王,以至丟了性命。要以此為戒呀!可不要用你們的姿態聲色驕人傲世啊!
時常有人稍有名氣就到處揚揚得意地自誇,喜歡被別人奉承,這些人遲早會吃虧的。所以在處於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對方射擊的靶子。
鬥智法則
我們要幹一項事業,在實力和規模還不足以搏擊長空的時候,就不能與人家硬拚,而應該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悄然發展,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被攻擊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