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reference_book_ids\":[7111990303451515912,6885615257843141645,7070317133669862414,7261897841927261218]}],\"7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start_container_index\":7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quote_content\":\"《哈姆雷特》reference_book_ids\":[7111990303451515912,6885615257843141645,7070317133669862414,7261897841927261218]}],\"15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6,\"start_container_index\":15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0},\"quote_content\":\"《悲慘世界》reference_book_ids\":[6989191450680364068,7070438680967515167,7070438680967515143,7260811481615174708]}],\"15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2,\"start_container_index\":15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7},\"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75928484877,7267077385848097832,7012517992130939934,7257455404240604215,7233628637428190242,6890728374843477006,7255203659015785531]}],\"2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55,\"start_container_index\":2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51},\"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6833642850618444808,69591227306711644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利己不一定要損人
生活中,我們都要麵對各種各樣的對手,但不必處處把別人逼到死角,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在爭取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不一定要讓別人輸得徹底。利己不一定要損人,你贏也不一定要別人輸,凡事不要做太絕。
做人留有餘地,就不會把事情做絕。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會進退自如。
傳說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駕起裝飾豪華的太陽車橫衝直撞,恣意馳騁。當他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上時,恰好與月亮車相遇。月亮車正欲掉頭退回時,法厄同依仗太陽車轅粗力大的優勢,一直逼到月亮車的尾部,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兒回旋的餘地。正當法厄同眼看著難以自保的月亮車幸災樂禍時,自己的太陽車也走到了絕路上,連掉轉車頭的餘地也沒有了,最後和月亮車一起葬身於懸崖,粉身碎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留有餘地,不可把事情做絕。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冷靜判斷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回旋餘地采取機動的應付措施。
李雷和韓梅梅是對夫婦,兩個人都很喜歡跟別人競爭,對於他們而言,贏過別人、取得第一名比什麼都重要。
除了和別人競爭,他們兩人彼此也會有競爭,例如在晚宴上,兩個人都想成為矚目的焦點;他們常常耍手段來謀取晉升的機會;如果他們在打球,就會為每一分爭得麵紅耳赤。事實上,他們生活得並不快樂,因為在這些競爭的過程中,他們的心靈都受到了傷害。
一位心理學教授曾作過一次“贏癮患者”的演講,他說,在那些嗜贏如命、非常喜歡和別人競爭的人眼中,第三名與最後一名沒有任何差別。他們的哲學是:贏得勝利就等於一切,世界上隻有兩類人—勝利者和失敗者。
贏癮患者通常在贏得勝利之後,無法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享受自己的成就,因為他們此時正窺視著更遠處的東西,他們腦中還在想著下一個勝利。
贏癮者的人生觀,不僅破壞了別人對他的信任,還會阻礙團隊解決問題,試想由這種處處與人爭,處處想高人一籌,處處想駕馭別人的人所組成的團隊,能夠和平共處嗎?這種團隊連平衡都掌握不好,又怎麼解決問題呢?太喜歡和別人競爭的人,會讓人越來越敬而遠之。
當你熟練地掌握了一項技能,或發現可以把某些事情做得非常好的時候,這種感覺確實很好。如果你要提高某項技能,或許你會喜歡和人競爭,如果不做得太過火,那麼這樣做確實有助於你的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提高效率。但這種競爭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太過火了,把自己的喜悅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就無法獲得安寧和祥和。恒久的幸福,很少是從謀取極大的成就和征服中得到的,相反,你隻能從中得到無限膨脹的欲望和越來越大的野心的折磨。
當你為了獲得第一名而和別人爭鬥不已時,請你仔細想想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就長遠而言,為了爭取成功,不擇手段而傷害別人,難道是明智之舉嗎?這樣做對你有益嗎?你會為此而開心嗎?其實大部分時候,你費盡心機搶來的東西根本就不適合你,或者你根本就不需要,而它可能是別人的至寶,那你搶來又扔掉,不如不搶而讓別人擁有呢!
為了使我們都能獲得最適宜的心靈上的安寧與幸福,我們必須向彌漫於社會的輸贏觀念宣戰,也必須打敗心中的嫉妒和欲望,而以互相合作的觀念來取代。如果你也是個贏癮患者,你需要不斷地對自己說:
“擊倒別人也無法獲得你所需要的真誠和愛。”
“想贏的需求,通常是出於不安和壓製別人的欲望。”
“贏了不能說明偉大和高尚,隻能證明你的野心和欲望。”
“寬容、慷慨、親切和信賴才能經得起考驗,它們能使我們獲得別人的鍾愛,而不是嫉妒和怨恨。”
“互相合作遠比競爭來得好。”
“和別人一起做事、為別人做事,通常比為了獲得成就而暗中打擊別人更能使自己得到進步和提高。”
鬥智法則
為什麼競爭就要分出勝負呢?其實競爭像一切戰爭一樣,所有的勝負都是兩敗俱傷的,沒有真正的勝利者。競爭不一定要贏,拋棄你內心的嫉妒和怨恨,把勝負深藏心底,你的思想才會更富有。
善待你的對手
對手之間的競爭一定會分出勝負,即使是雙贏,也會有大小之分。因此,要想與對手搞好關係,在取得勝利時就千萬不能過於囂張,要善待失敗的對手,尊重他的成績,留給他一份尊嚴。
1991年7月1日晚,在法國阿斯克新城舉行的國際田徑賽,吸引了兩萬多觀眾,他們主要是來觀看美國的卡爾·劉易斯和加拿大的本·約翰遜漢城奧運會後首次在100米賽跑的較量的。本·約翰遜在漢城奧運上,因服用違禁藥物,被取消了成績,判罰停賽兩年。今年複出,兩人再次同賽角逐,格外引人注目。
但比賽結果出人預料,冠軍易主,美國另一名好手米切爾摘取了桂冠,卡爾·劉易斯獲亞軍,而本·約翰遜隻列第7名。盡管如此,曾獲6枚奧運會金牌的卡爾·劉易斯對能擊敗本·約翰遜而感到滿意。
賽後,本·約翰遜想跟卡爾·劉易斯握手,但遭到拒絕,使本·約翰遜大失麵子。
眾所周知,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本·約翰遜以9秒79的驚人成績,創造了“下世紀的紀錄”。當時,也是這次100米決賽的終點處,卡爾·劉易斯走上前來同他握手,表示祝賀,但他卻有意視而不見,傲慢地一扭頭擦肩而過。
細心的觀眾都會記得這段經過,這一次輪到自己頭上了,本·約翰遜失敗後,被卡爾·劉易斯還以顏色,也可謂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如果說卡爾·劉易斯不給本·約翰遜麵子的話,那本·約翰遜就是不給對方尊嚴,所以他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對於本·約翰遜來講,當年鼎盛時期,自覺八麵威風,不可一世,經常出言不遜,惡語傷人,而今,記錄被取消,又剛剛“刑滿釋放”,名利全無,且成績平平,才想起去尊重他人,雖然亡羊補牢,雖未晚矣,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任何人的成敗得失都是暫時的,相對的。世界上不存在永久的絕對的成功和永久的絕對的失敗。
此時,你成功打敗對手,將來完全可能你被對手打敗。此時,你如果能真誠地理解他援助他,他日你失敗、對手成功之時,你當然也能得到他的理解和援助。隻有求得這樣一種和諧平衡的競爭關係,與對手互相理解互相援助,才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你在人生的旅途上才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舒暢。
況且,你此刻成功的本身,焉知其中沒有包藏著失敗的因素?比如,現在看來一次幸福的戀愛,焉知不是一次不幸婚姻的開始?火藥被發明出來,可造福人類,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禍害。樂極生悲之事天天都在發生。此刻的失敗,將是他的成功之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無數成功者都崛起在他慘敗的時候。
如果你把成敗得失放在時間之舟去稱量,就會更加透徹地領悟它對人生意味著什麼,從而更清楚地懂得你該怎樣對待失敗的同事。
人生的所有成敗得失,其實質都是過去生命的說明,都是必然的存在,對人們的現在和未來並不發生直接的意義。所有人的未來都是一個未知數,在這裏,成功的你和失敗的他站在同一條未來的起跑線上,你並不比他多半個小時。在未來的某一瞬間,你可以衝在他之前也可以掉在他之後,結果完全取決於在彼一瞬間與此一瞬間這段時間裏,你和他各自如何作為。在這段時間裏,成功也許成了你的包袱,拖累你牽連你,使你無法奮飛。失敗也許成了他的動力,催他自新,催他奮起。你和他完全平等,難分軒轅。你們以後的競爭與合作一如往日,你不會比他輕鬆絲毫。
隻有當你這麼理解成敗和時間的關係、你與失敗者的關係的時候,你才能與失敗的同事真誠地相處,真誠地理解和合作,不存半點虛偽和做作,更無傲慢和清高。實現這種心境的最大前提是你總是放眼未來,總是隻把成功當作基石,總是期待著自己好戲還在後頭。隻有看出了你的真誠,失敗的同事才能真心地羨慕你、祝賀你。
鬥智法則
人生中隻有有了對手,才會時刻激勵我們保持旺盛的鬥誌,不斷去挖掘自身的潛力。善待你的對手吧,因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針強心劑;感謝你的對手吧,他會使你變得更加強大。
冤家宜解不宜結
古人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古人也說“君子不念舊惡”。但根據人性叢林的現代生存法則,我們還是要反言相勸:冤冤相報何時了,有仇不報真君子!
有仇不報非君子是中國的一句老話,也是很多人所奉行的做人風格,可事實上,這句老話並不是什麼快樂的哲理,複仇成功固然可以解除一時的心頭之恨,但報仇之後有可能失去自我。事實上,這實在是做人的一大弱點。那麼,麵對仇恨,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放棄,冤冤相報何時了,人生不必太計較。如果你真是君子,就要有君子的風範—君子不念舊惡,報複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妙。
讓我們先看一部外國電影所描述的故事。
有一位牧場主全家被土匪槍殺,他孤身一人,一無所有,隻好變賣牧場,尋仇天涯。
家園被毀,親人被殺,可以說沒有比這更大的仇恨了,這種仇誰都想報。可是,當這位牧場主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找到凶手時,才發現那位凶手已疾病纏身,躺在床上,失去了抵抗能力。他請求牧場主給他致命的一槍。然而,牧場主把槍舉起後又頹然放下了。
結果是,牧場主沮喪地走出破爛的小木屋,在灑滿夕陽的大草原中沉思:我放棄了一切,虛度了十幾年的光陰,為的就是報仇雪恨,如今我也老了,報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這雖然是電影故事,但也一樣讓人深刻反省,這種反省的意義也就是前麵所述的“有仇不報真君子”的道理。
其實,複仇是很勞心費力的事情,如果為報仇而絞盡腦汁、勞力傷財,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第一,報仇需要精神投入。
每天籌劃著報仇這件事,要耗費多少精力,想到切齒之處,情緒心神的劇烈波動,更有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弄不好還沒報成,自己卻得了精神分裂症。
第二,報仇需要財力投入。
有人為了報仇而放棄一輩子的事業,大有玉石俱焚的味道,就算不丟下一輩子的事業,也要花費半輩子的財力,以籌劃報仇的事情。
第三,報仇需要時間投入。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因此,有些仇不是說報就能報,可能三年五載,八年十年,甚至幾十年都報不成,就算報成了吧,自己也年華已逝,青春不再。
既然如此,人為何還要去報仇,害得自己元氣大傷呢?
還有,所謂的“君子”是指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成熟的人、有智慧的人知道輕重,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有意義、有價值,報仇這件事雖然可解心頭之恨,但心頭之恨一旦失去,他也可能喪失自我,那報仇還有什麼意義?
再說君子是勸人向善的。時間是仇恨的唯一解藥,對那些心懷深仇的人,講道理是無用的。怎麼辦?君子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既給了報仇者此時不報仇的借口,也給了報仇者思考的時限,同時也救了被恨的人。一句話挽救了兩條性命,這正是君子之所為。
一個溫暖的春天的夜裏,在一個城市裏,有位年輕的學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當他從郵筒走回去時,被十幾個不良少年圍起來,拳打腳踢狠狠揍了一頓,不幸的是救護車到來之前,他就斷氣了。
兩天之內,警察將這十幾個不良少年一一逮捕。社會大眾都要求嚴懲他們,報紙也希望采取最嚴厲的懲罰。
後來這位死者的家長寄來一封信,他要求盡可能減輕這些少年的罪行,並籌措一筆基金,作為這一群孩子出獄重生及社會輔導的費用。
他不願仇恨這些少年。
毫無疑問,他內心經過相當的掙紮,而且需要有相當強烈的意誌,才能夠不恨這些肇事的孩子。
他希望讓這些孩子從殘暴、粗魯、仇恨、病態的虐待性格中重生,他甚至還提供金錢來幫助這一群孩子。
自誇、自私、貪婪、諷刺、仇恨、嫉妒、自憐、邪念、自我意識強烈,這些性格就好像是寄生在人們身上的水蛭,會帶給他們痛苦,使他們生病,甚至奪走他們的生命。你可以仇恨這些害蟲,但是應該同情被水蛭所害的人。
去愛一個可愛的人並非難事,難的是去愛不可愛的人。要求自己去體諒一個自大、傲慢、尖酸、刻薄、自私、自傲或粗魯的人,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因此,與其恨我們的敵人,不如憐憫他們吧,並感謝上天沒有讓我們跟他們經曆同樣的人生。與其詛咒報複我們的敵人,不如給予他們諒解、同情、援助、寬容,以及為他們祈禱。要知道,快樂的生活需要你忘記私怨。
鬥智法則
埋葬昨天,忘記私怨,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為這是容人的極致,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但是如果你做到了,你的天空將變得格外晴朗,你的世界將充滿陽光。
永遠避免跟人正麵衝突
不同的人對有些事情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正麵地與其爭論,是不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明朝陳耀文在《天中記》中講了一個小寓言:有一次,夜裏睡覺白天飛翔的燕子與白天睡覺夜晚活動的蝙蝠爭論起來。燕子認為日出是早晨,日落是傍晚;蝙蝠卻認為月落是早晨,日出是傍晚。它倆嘰嘰喳喳,爭論不休。其實,燕子和蝙蝠由於生活習慣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對晨夕各持不同看法,這個看法是永遠不會統一的。從這則寓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待人處世中不要輕易與人爭論,如果使非爭論不可,也必須看清對象,與根本沒有爭論基礎的人爭論,是永遠爭不出名堂來的。此時,厚臉一笑,豈不更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的某天晚上,卡內基在倫敦參加史密斯爵士舉辦的宴會。宴席中,坐在卡內基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並引用了一句成語,大意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說這句話出自聖經。“什麼?聖經?!”卡內基知道這句話不是出自聖經而是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為了表示自己的優越感,卡內基當即糾正了這位先生的錯誤。不料卻引起了對方的反唇相譏:“你說是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句話確確實實出自聖經。”
卡內基的老朋友葛孟先生也在場,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這時,卻在桌下用腳踢了踢卡內基,說道:“卡內基,你弄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的確是出自聖經。”
回家的路上,卡內基不解地問葛孟:“你不是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嗎?”
“是的,”葛孟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卡內基,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一定要證明他錯了呢?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給他留些麵子?卡內基,你為什麼一定要跟他抬杠呢?應該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