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8 摸清底牌,更好地掌控你周圍的人(2 / 3)

在人類的外部活動中,表情是最能反映心理情緒的表麵化動作,中國傳統相學中有相麵之說,雖不能盡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們確實可以從他人的麵部表情上來判斷和推測一個人的心理和性格。

巧妙地運用第一印象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第一次見麵後人們大多會對對方的穿著、言行、神情、語調、修養等方麵進行評價。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會特別深刻,人們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第一印象去認識某個人,並作為日後打交道的依據。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微表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因此,當你第一次與人見麵時,應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多多留意。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這些內在或外在的條件,說出來似乎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其實隻不過是一點一滴的彙聚,或許僅僅是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將一個人大部分的潛在信息暴露在對方眼中,而這些將決定著對方對你的第一印象將會如何,以及對方是否會決定繼續與你交往、如何與你交往等。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從第一次見到他時,就喜歡上了他!”

“我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時的情形,我永遠忘不了他留給我的印象。”

“我不喜歡那個人,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實在是太糟糕了!”

這些話說明了什麼?說明大多數人都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一個人的。對方喜歡你,可能是因為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比較好。對方討厭你,可能是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而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我們注定會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因此也就會有很多重要的第一印象。譬如:求職,第一次去麵對麵試官;參加工作,第一次麵見單位同事;辦理業務,第一次登門拜訪你的客戶;找對象,第一次與對方約會……這些第一次對你而言,無疑都是相當關鍵的。從小的方麵來看,這關係到你的求職是否能夠成功、業務能否談成、愛情能否開花結果;從大的方麵來看,則會關係到你的事業能否如願,婚姻家庭能否幸福美滿。

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第一次與人見麵時務必力爭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也都知道這一點。因此,我們會在見麵之前整理頭發、清潔服裝,甚至精心化妝,見麵之後也會麵帶微笑、彬彬有禮,以期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且從交際心理學角度來講,初次見麵時形成的印象往往最為深刻,而且對以後的人際交往也會起著指導性作用。如果你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好地發揮你的特長與實力,在事業上、生活上可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相反,如果你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是糟糕的,那麼你的人際關係、你的生活與事業,往往就有可能不那麼一帆風順了。這樣,即使你的本來麵目與別人印象中的“你”相差萬裏,有人也會從固有的心理定式出發,對你抱有一種由第一印象而來的偏見。顯然,這樣的結果對你而言是很不公正的,也是很不利的。

那麼,如果別人已經對你形成了不良的第一印象,你又應當采取何種措施主動克服這種“不公正”呢?

1. 不要讓不良的第一印象影響你的自信心和情緒,要用時間和實力證明你的真正形象。有個小夥子,長得較矮,但英語水平較高,口譯和筆譯達到相當程度。但麵試官對他1.50米的身高不願“接納”……可貴的是,這位小夥子從未因為別人對他的印象如何而改變自己的形象,他仍然自信、好強,接連在自己的工作中創造成績,發表論文和譯著,終於如願以償地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原來對他印象不佳的人也對他刮目相看了。可見,當感覺別人對自己第一印象不佳時,千萬不能讓別人的評價來左右自己,因為別人的印象未必就是你真正的形象。

2. 充分考慮到給人第一印象的影響因素的優或劣,從旁人的評價中調整自己,進行再“塑造”。有這樣一個姑娘,別人給她介紹了幾位男友,幾乎沒有一個願意繼續與她交往的。第一個小夥子對她的第一印象是:長相可以,但濃妝豔抹的叫人看了不舒服;另一個小夥子則認為她人倒蠻漂亮的,但說話太庸俗。看來,這位姑娘給人第一印象不佳的根源在於過於追求外在打扮,而疏於本身內在的追求。

當然,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是一麵“反光鏡”,聰明的人會從中吸取對自身有益的建議重新“塑造”新的自己,這種積極性發揮得越充分,補償的功能就越大。

3. 用具體、實際的行動去消除別人的片麵看法。子羽是孔子的學生,他第一次拜見孔子時,孔子見他其貌不揚,覺得長相這麼醜的人會有什麼才氣呢?所以對他態度很冷淡,不願盡心教他。子羽感到很失望,但他歸家後刻苦自勵,終有所成。孔子最後不禁發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

鬥智法則

當別人對你產生不良的第一印象時,你無法去阻止,但你擁有進一步表現、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如果你無所作為,那麼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以“假”變“真”。你在此時不斷用自己的積極行動來向對方“表白”,你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形象在別人印象中得到“校正”,從而趨於真正的你。

善於揣摩他人的心理變化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無論哪行哪業,隻要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離不開對人心理的體察。政治家往往是揣摩心理的高手,而商人為了得到顧客的歡心則更是絞盡腦汁。即使是我們普通人,大到為了成就一番事業,小到為了防止吃虧上當,也都要對人類心理的基本規律有一個基本的掌握。

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嬰,雖然處於亂世,但他治國有方,使得齊國威名遠揚。對於個人處世之道,他也懂得極多,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沒有被卷進王位爭奪的旋渦,反而能夠經曆三代王室,任宰相職位達十餘年之久。告老之後,封於薛國之地,安享餘年。

有關他洞察君王心意的故事,極為有名。

齊王後去世時,後宮有十位齊王寵愛的嬪妃,其中必有一位會繼任王後,但究竟是哪一位,齊王並不作明確表示。

身為宰相的田嬰於是開始動腦筋。他認為:如果能確定哪一位是齊王最寵愛的妃子,然後加以推薦,定能博得齊王的歡心,並且對他倍加信賴。同時,新王後也會對他另眼相看。可是,萬一弄錯的話,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須想個辦法,試探一下齊王的心意。

於是田嬰命工人趕緊打造十副耳環,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別精巧美麗。

田嬰把這十副耳環獻給齊王,齊王於是分別賞賜給十位寵妃。次日,田嬰再拜謁齊王時,發現齊王的愛妃之中,有一位戴著那副特別美麗的耳環。

毫無疑問,不久之後新繼任的王後,確實就是當日田嬰所斷定而推薦的那位妃子。

善於察言觀色,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的,田嬰就善於此道,巧用心機,博得齊王和王後的信任,使他屹立權位的旋渦而安然無恙。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人的心理的理解是比較單一的,他們看不到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心理表現,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他們往往把複雜的、多樣化的心理活動簡單化、單一化,用同一種方式去應對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據對方的心理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行動。由於他們不懂得順應對方的心理、爭取對方的好感,因此就不能夠利用對方的心理、獲得對方的支持。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就好像是要用一把鑰匙打開所有的鎖,這一點事實上就連對門鎖有著精深了解的神偷也做不到。

這類人在心理上往往還有這樣一個誤區,即認為體察別人的心理變化是“琢磨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事實上,這是一種托詞,用以掩蓋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因為體察人心畢竟是一件很費時費力、很費頭腦的事情。至於說體察人心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就更站不住腳了,事實上,古今中外的偉人大多是體察人心的行家,精於了解他人心理構成了他們偉大魅力的一部分。

鬥智法則

熟悉和掌握他人的心理變化,不僅可以因勢利導,更可以化害為利。如果我們不能學會了解人、體察人心,那麼就不可能改變自己不盡如人意的現狀。

通過語言揣摩對方心理

若想通過口頭語言更好地觀察、了解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如何,需要在生活和與人交往中仔細、認真地揣摩、分析,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說話是一種自我表現。人們可以在談話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發表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語言是人的心底的聲音,沒有語氣作為工具,思想及情感就表現不出來。

通過言談和辨聲,能夠從人的欲望、抱負和經驗分析上,進一步了解一個人,從而達到窺探對方的內心世界的目的。言談是一個人品性、才智的外露。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個名為萬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遺民,在安亭郡堪稱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辦事歸來,萬二問他在京城的見聞。這人說:“皇帝最近做了一首詩。詩是這樣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披被。’”萬二一聽歎口氣道:“唉,跡象已經有了!”他馬上將家產托付給仆人掌管,自己買了一艘船,載著妻子,向江湖泛遊而去。兩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戶分別被收繳了財產,門庭破落,唯有萬二逃之於外。

事實證明,分析判斷人的言語,是洞察人的心理奧秘的有效方法。

通過言談和辨聲能夠從人的欲望、抱負和經驗分析上進一步了解一個人,從而達到窺探對方的內心世界的目的。言談是一個人品性、才智的外露,從一個人的言談中,有識之士總能有所發現。

三國時,陳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罵得狗血噴頭,但曹操卻從中發現陳琳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後來予以重用。張遼被曹操捕獲,對曹操破口大罵,曹操卻從中發現張遼是位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而當場釋放,委以重任。呂布雖武藝超群,但一見曹操即跪地求饒,其聲甚切,但曹一聽其言,複憶其行,即知其是反複無常、貪生怕死之人,當即處死。

由此可知,言談除了其本身所包含的內容之外,還有著與言談同時出現的說話者內在的東西,這些東西雖然不像語言那樣直觀,卻也會透出說話者的許多內在的東西。

言談識人,功夫還在言談之外。豐富的生活經驗告訴人們,言談識人,不可憑一時之衝動,要從整體出發,予以全麵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靠眾人觀察。

下判斷時,一定不能隻憑個人一隅之見,而要聽群眾意見;之後,還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為不負責任的“閑言碎語”或“惡意中傷”所離間。

二是靠全麵觀察。

評價人才要“公聽並觀”從各方麵進行觀察,德才資全麵衡量,觀其主旨,不求微功細過。

三是要責求實效。

即根據實績判斷能力的強弱,才是正確的知人之法。

除了可以憑借言談的內容觀察對方心理外,他人說話的時候,如果能注意到聲調、速度和態度等方麵,同樣也可以對他們的內心情感和對事物的看法、意見和認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通常情況下,抑揚頓挫掌握得非常準確、到位的說話者,他的自我表現欲望都很強烈。

說話時不斷提高聲調的人,他的自信心多比較強烈,比較固執、任性,常常自以為是,不喜歡被他人所管製,傾向於我行我素。

在任何時候說話都輕聲細語,語速較慢的人,多屬於內向型性格,比較溫柔、軟弱,自信心缺乏。

一個人說話的速度很快,而且態度從容肯定,也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急躁情緒,他人聽起來也感覺不出紊亂,這表明這個人多有很強的自信心,辦事幹脆果斷,有獨屬於自己的思想,並且能夠堅持自己的主張而不輕易改變。

在公共和集體場合能夠主動講話的人,性格多比較外向,有較強的自信心,同時具有坦陳自己想法、表現自己、試圖影響他人的勇氣和魄力。

總是處於被動地位,待在角落裏不愛講話的人,一般來說,性格多比較內向,同時缺乏自信。當然,也有的是比較沉著和老練,希望從別人的談話中聽取好的意見,為自己所用,來完善自己。

在與人談話中喜歡爭論和辯論的人,多是開放型的,他們有摒棄舊觀念、舊思想的勇氣和膽量,對新事物、新信息的接收能力比較強,有競爭和攻擊性心理,好勝心切,有時候會顯得自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