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2 不管願不願意,你都是在活給別人看(1 / 3)

《欲望都市》reference_book_ids\":[6936055991200910349,717213609993280206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四節 那些有關麵子的問題

十個男人九個吹

很多男人都喜歡在公開場合吹牛,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的“牛皮”早晚會吹破,可還是沉溺其中、自得其樂。女人們對於男人的這一癖好深惡痛絕,認為十個男人九個吹,男人們卻樂此不疲,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很少去研究男人吹牛的心理動機,因為吹牛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們總會認為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情缺乏“研究價值”。可是你知道嗎?英國卡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曾經對男人的吹牛行為進行過長期研究,心理學家將超過一萬份的有效問卷交到研究對象手中,結果顯示:有70%以上的男性承認自己曾經有過不止一次的吹牛經曆,而且以此獲得了大家的稱讚與羨慕。難道男人愛吹牛是因為分泌過多的雄性荷爾蒙?或者是由於傳統的男權觀念?抑或是男性天生所具有的強烈競爭性與表現性?

在你做出回答之前,讓我們來看看有趣的“吹牛男爵”的故事:

在一次化裝舞會上,吹牛男爵大聲向眾人吹噓自己的“奇幻經曆”,他說:“有一次,我去大西洋探險,突然被一條巨大的魚吞進了肚子裏……我的天啊,它的胃袋又寬敞又黑暗,還發出陣陣惡臭……”眾人聽得目瞪口呆,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在吹牛,可還是露出驚訝的神情。吹牛男爵又繼續說:“我當時一點也不害怕,並且在他的肚子裏跳起了踢踏舞。這讓魚兒受不了了,於是它向我投降,把我吐了出來……”吹牛男爵說完自己的經曆,擺了擺手,搖了搖頭,表示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舞會上的聽眾卻笑得前仰後合,很多漂亮的女士還迎上來,用崇拜的目光望著吹牛男爵,希望他再說一說自己的其他經曆。

現實生活中,並不缺乏像吹牛男爵這樣的男人。為什麼這些男人都喜歡吹牛呢?

著名小說家契訶夫說:“有時候人總難免想要裝出了不起的神氣,說些大道理。”就像上麵故事中的吹牛男爵一樣,吹牛可能隻是出於“個人愛好”,就像有的人喜歡說笑話一樣。其實,這樣的男人更富有服務精神,因為沒有人要求他們,他們卻可以對一群人談論個沒完沒了。他們也具有更旺盛的表現欲和獲得關注的欲望。另外,隨著現代人們生活壓力的加大,男人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給自己減壓,對於男人來說,用語言可以卸除生活、工作中的壓力,甚至為自己樹立一些自信,掙一些麵子,那麼這種“神侃”也是緩解壓力的一種方法。

雖然吹牛的人都顯得很“膚淺”,而且容易讓人產生“可憐又可悲”的念頭。不過,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恰到好處地吹牛更像是說笑話一樣,能夠助長談話的興頭。

高跟鞋,美麗的酷刑

如果你看過《欲望都市》,一定還記得凱麗說過的經典台詞:“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這是女性發出的自信宣言,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女人對於高跟鞋的喜愛和依賴。有人說,穿高跟鞋的過程就像尋找戀人一樣,從初見時的好奇,穿上時的疼痛與磨合,到最終的誘惑與迷戀,每個女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雙高跟鞋。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莫裏斯說,女性在穿上高跟鞋時,走路的姿態能夠更具女人味,這對於男性來說是一種超常刺激。對於女人來說,高跟鞋就是她們性感的象征,幾厘米或十幾厘米的後跟能夠讓女人的性感一覽無餘。對於男人來說,穿上高跟鞋的女性有著難以言說的誘惑力。在男人看來,高跟鞋的後跟和腳掌部位形成的三角形,似乎是這個世界上最性感的形狀。正因為如此,穿高跟鞋的女人才更讓男人癡迷。

女人愛穿高跟鞋,隻是想要博得男人的鍾愛嗎?當然沒這麼簡單。心理學家發現,穿高跟鞋的女性都有著一種烏托邦式的衝動心理,她們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身體或外部著裝,來達到提高社會地位及認可度的目的。另外,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英國金融、體育及衛生保健領域職位最高的500位女性中,有超過70%的女性都有穿高跟鞋的習慣,並且在工作時穿高跟鞋能夠讓她們更有信心,也更具有實力。換句話說,高跟鞋已經成為職業女性的信心源泉,穿高跟鞋對於她們來說總意味著更加成功。

另外,法國南布列塔尼大學心理學家尼古拉·蓋岡博士還指出,高跟鞋往往讓人產生性感、體態、胸型、美貌、男人緣以及約會意願等聯想。這是女人愛穿高跟鞋的原因。高跟鞋能夠改變女性走路的姿勢,讓女人看上去更具吸引力。

雖然高跟鞋富有很多積極的意義,但人們還是把穿高跟鞋比喻成美麗的酷刑,因為經常穿高跟鞋往往會誘發身體的多種疾病,比如腰痛或頸椎病、膝關節病、踝關節扭傷、扁平足、拇指外翻、拇囊炎、槌狀趾、疲勞骨折、雞眼或厚繭、蹠骨關節疼痛等,辣妹維多利亞就因為常年穿著高跟鞋而導致大腳趾外翻。因此為了健康著想,女人穿高跟鞋要適可而止,要知道提高內在的修養和氣質也同等重要。

不差錢,天價商品照樣有人買

很多人肯定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曆:當我們被商店外的大幅海報或者櫥窗內精美的物品吸引時,總會興致勃勃地走進店裏,然後又被天文數字一般的價格標簽嚇得目瞪口呆,不得不退避三舍。這樣的“情景喜劇”隨時都在上演,不是嗎?

一些奢侈品牌把“沒有最貴,隻有更貴”的銷售理念奉為圭臬,於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天價商品,比如168萬元的頂級鋼琴、600萬一張床、2000元的榨菜禮包等。有的人看到這種幾近瘋狂的天價商品時,會倉皇地逃遁,而有的人卻願意花大價錢來購買這些商品,甚至有的人對於天價商品尤其鍾愛—這些人也並不全是富翁。因此,我們的心裏會產生疑惑:為什麼這些天價商品總會被搶購一空呢?難道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天價商品在質量方麵更有保障,不過也有例外。有的天價商品在質量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它本身卻含有特殊的意義,就像用黃金打造的豪車並不是用來駕駛的一樣,這些商品有可能隻是上流社會的一種象征,或者僅僅是商品本身所標榜的“特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更加出眾,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富有的、時尚的、有品位的。很多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炫富心理以及標榜性消費,才在商品宣傳時標榜出一種人生態度與人生品位,比如隻有精致有學識的人才會使用某品牌的香水,隻有成功型男人才開某品牌的轎車等。在不知不覺間,人們購物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滿足生活所需,還摻雜著某種生活態度在裏麵。於是,有的人才會大呼自己“不差錢”,大肆購買各種天價商品。

著名經濟學家凡勃倫將這種現象稱為“招搖式揮霍”,它是指人們奢華而怪誕的揮霍行為。如果你覺得這些肆意揮霍的人都是愚蠢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比如文萊蘇丹過生日的時候,曾經邀請邁克爾·傑克遜演出3場演唱會,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花銷。不過,類似於這樣的揮霍行為卻可以讓當事人獲得公眾的關注,既可以展示自己的身份與地位,還可以間接獲得商業上的機會和一些其他利益。當然,這些都是針對世界巨富來說的,如果你隻是普通的“有錢人”,那麼這種“招搖式揮霍”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孩子的“人來瘋”

家長們大多領教過孩子的“人來瘋”行為,並且為此感到疑惑不解:為什麼平時乖巧可愛的小家夥,會在客人來臨時變得異常興奮,就像脫韁的小野馬呢?

其實,孩子的這種怪誕行為也並不是沒有緣由的。孩子的“人來瘋”行為大多出現在3~6歲之間,主要是在家裏來客人時表現得異常興奮,不但大吵大鬧,還蠻橫無理。家裏有這樣的孩子,其父母往往都比較忙,平時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經常把孩子一個關在家裏,或者讓老人或保姆帶孩子。孩子缺少玩伴,整天都隻能和玩具相伴,當父母終於有時間待在家裏時,注意力又被客人吸引了。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焦慮,他們用來宣泄內心不安的方式就會演變成“人來瘋”。其實,孩子隻是想通過這種怪誕的行為,來吸引父母的關注。

此外,平時的家教如過於嚴格,家裏的規矩過多,也會導致孩子的“人來瘋”行為。因為父母這也不讓孩子做,那也不讓孩子做,會讓孩子自由的天性和精力受到長期的壓抑。所以,當家裏來客人或者處於公共場合時,孩子就會借機發泄積蓄已久的不滿以及過剩的精力。孩子心裏很清楚,在這種特殊的場合父母總是會對自己“讓步”的。

麵對“人來瘋”的孩子,父母往往焦頭爛額,不知所措。其實,孩子“人來瘋”也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最好還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再運用一些適宜的教育方式:

1.多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與關注。

2.不要給孩子設置太多規矩,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自由的生長環境。

3.事先告訴孩子會有客人來訪,給孩子講一些待客的禮儀。

4.和孩子一起接待客人,不要冷落孩子。

5.平時要重視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不惜千刀萬剮,也要讓自己變“美”的女人

以前人們講究“自然美”“心靈美”,現代人的審美觀好像有了改變,那種身材凹凸有致,走起路來“波濤胸湧”的女人,總能被貼上“美”的標簽。於是,很多女人為了讓自己擁有這樣的“美”,不惜千刀萬剮,實在讓人覺得驚訝。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也包括改變一些難以改變的先天因素,比如我們的容貌。整容行為也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一個人以後天改變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先天容貌更加完美,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當一些天價整容新聞或整容失敗新聞不斷刺激我們的視野時,我們也會對整容行為的動機及對錯產生一些思考。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女性因為肥胖的身材或者並不美麗的容貌而事業受阻,時常受到歧視。通過整容,她們獲得了職業上的晉升,以及眾人的讚美,從而樹立了自信。這是積極的整容案例。也有整容失敗,走向人生灰暗的案例,比如超女王貝,為了變得更美決定去整容,在接受下頜角手術時,由於下頜手術部位出血,導致血液通過喉部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由於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最終導致了王貝因搶救無效去世。這是整容帶來的消極影響。

有人說,整容是為了獲得美麗和更多的人生機遇,這或許並沒有什麼錯。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麗”呢?可能沒有人能夠給出最標準的答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過於執著改變自己的外表,其實並不是在追求美麗,而是對於自己缺乏自信。女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包括自己的審美觀也是這樣。如果外界的環境暗示“以瘦為美”或者“瓜子臉美”,那麼女性就會更傾向於去追求這種美,而放棄自己原來堅持的東西。另外,薄弱的情感關係對於女性整容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很多女性在遇到感情紅燈或愛情幻滅時,往往會想以新麵目示人,想“化悲憤為力量”,通過整容讓自己變得更美,從而起到讓前任後悔,讓下任心動的效果。可現實卻往往適得其反。

對於整容行為,我們無法單純地以“對與錯”去評定,因為它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主要還是看情況而定。不過,我們必須認可“美麗”本身,無論這種美來自於先天,還是後天,隻要能夠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以及一顆接納美的心靈,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與青睞。

網絡炫富的風潮

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幻想,等自己有錢之後,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在這個時代,財富已經成為成功者的象征之一,似乎誰擁有多少財富就有多成功一樣。當網絡上出現大把的現金、豪華的別墅、酷炫的跑車、奢侈的化妝品時,我們也不得不感歎:網絡炫富時代到來了!

說到網絡炫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雅閣女”,她被稱為“網絡炫富的鼻祖”。2006年,網絡上出現了一段炫富視頻,一位“雅閣女”自稱高貴、有品位,因為一輛普通車超過了她的本田雅閣,在一氣之下她竟然把這輛車攔下,開始了肆意的砸車行為,並且通過網絡視頻發表了“月薪低於三千是下等人”等言行,這一網絡“炫富”行為引發了眾怒,也宣告了網絡炫富時代的到來。此後,人們開始通過網絡曬名牌、曬跑車、曬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向他人炫耀。這種赤裸裸的網絡炫富行為不禁讓人深思: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了這樣一些令人驚詫的“網絡炫富者”們呢?是這個群體的道德修養問題,還是深藏他們內心的心理問題呢?

通過大批的網絡炫富者我們不難發現,驅使他們做出這一怪誕行為的真正動機。你一定聽過這句話:“一個人在炫耀什麼,說明他的內心缺少什麼;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物表現得滿不在乎,那可能正是他最在意的東西。”這一觀點的最合理解釋,就是弗洛伊德的防禦機製,這也是反向作用的代表,即個體通過與原來目的完全相反的表現,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真相。看到這裏,你的內心肯定會疑惑:那些炫富者明明很有錢啊!他們炫富難道是因為缺錢嗎?

在這裏,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價值衡量標準,而一個人擁有的財富值與自己的心靈賬戶並不成正比。這就是說,那些炫富之人,雖然擁有一定的現實財富,不過心靈賬戶卻是貧乏的。那些真正擁有財富的人,很少會有炫富行為,因為他們的心靈賬戶已經得到“滋潤”,不再需要通過炫富來獲得外界的肯定。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人類所有的驅動力,都是由機會的一種平衡狀態而產生的需要所造成的。在驅動力的作用下,人類才產生了滿足需要的行為。”網絡炫富者的行為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知曉,他們以為這樣能夠得到更多的認可與肯定,繼續滿足自己對尊重的需要。這就是炫富行為存在的心理動機。

“人言可畏”釀成的悲劇

每個人都懂得“人言可畏”的道理,因為人是群居動物,無論生活、工作,還是學習,都必須和其他人交流、互助,產生各種各樣的聯係。在這個過程,沒有人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也有人過於在乎他人的看法,而走上極端。

關於“人言可畏”釀成的悲劇,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阮玲玉的自殺事件。這位頗具傳奇性的演員在自己的遺書中寫到“人言可畏”四個字,難道“人言可畏”足以致死嗎?我們的身邊也經常會上演這樣的悲劇,比如某個女孩早戀懷孕了,由於受不了別人的談論,而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什麼我們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呢?“人言”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卡耐基曾經說過:“你見過一匹馬或一隻鳥悶悶不樂嗎?馬兒和鳥兒不會鬱悶,因為它們沒有那麼在乎別的馬、別的鳥兒的看法。”人和動物不一樣,人有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會在乎別人的看法。這是因為人類對於自我的評價以及對於事物的評價,更多的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與回饋。一個人過於在乎他人的看法,是自我意識薄弱的表現。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別人的言論足以影響到他對自己以及對事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