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成功永遠都是屬於別人的
別人的成功永遠都無法複製
隻要把別人的成功道路,複製到自己身上,就會走向成功!這是很多人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存在的一個盲點。向成功的人學習沒錯,但是,每個人自身的特點以及他的際遇,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老鷹從高岩上飛下來,以非常優美的姿勢俯衝而下,叼走了一隻綿羊。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能這樣去抓一隻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爛的食物了,那該多好呀。烏鴉盡管身單力薄,嘴卻特別饞。它在羊群上空盤旋,盯上了羊群中最肥美的那隻羊。這是一隻可以用作祭祀的羊。
烏鴉貪婪地注視著這隻羊,自言自語地說道:“我雖不知你是吃誰的奶長大的,但你的身體如此的豐腴,我隻好選你作為我的晚餐了。”說罷“呼啦啦”帶著風就撲向這隻“咩咩”叫喚的肥羊。
但綿羊可不是奶酪,烏鴉不僅沒把肥羊帶到天空,它的爪子反而被羊鬈曲的長毛緊緊地纏住了,怎麼拔也拔不出來。盡管它不斷地使勁怕打翅膀,但仍飛不起來。
烏鴉犯了兩個錯誤,它以為自己隻要用老鷹的姿勢就可以抓到羊;它沒有看清楚,老鷹抓的是一隻羊羔,而它卻去抓一隻公羊。另外,烏鴉想學老鷹,其精神是值得欽佩的,但是烏鴉要認清自己,如果要想蛻變成一隻鷹的話,需要付出異常艱苦的努力。而不隻是簡單地學習老鷹俯衝下山崖的姿勢。它必須鍛煉自己的力量、反複磨礪自己的爪子、練習自己的眼力……隻有這樣,烏鴉才有可能抓到羊羔。
生活中不乏類似這隻烏鴉這樣的人,具有進取精神,卻不知道怎樣讓自己變得強大,無奈之下就隻好去模仿別人。別人的成功固然可以學習,但永遠都無法複製,我們應該追求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為此,我們應該首先做好以下準備:
第一,擁有豐富的知識。
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我們隻有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不斷給自己充電,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第二,擁有獨特的眼光。
練就一雙慧眼可以幫自己認準方向,把握未來。眼光源於積累,知識的積累,生活的積累,工作經驗的積累等。
第三,擁有良好的口才。
我們常說:“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擁有良好的口才交際能力和說服力,無疑是成功的必備素質。
第四,平靜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
沒有良好的心態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衝動是魔鬼,在激動時,悲傷時,仇恨時,壓抑時,不順心時,不要做出什麼決定,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麵。所謂堅定的信念,就是堅信堅持就是勝利,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而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第五,擁有過人的膽量。
每個人都想掙大錢,但隻是想想而已,真正的成功者還是少數,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膽量,不敢嚐試。就是人們已經習慣了安定舒適的生活,養成了懶惰的性格。懼怕失敗,怕失去舒適的生活,怕丟麵子。所以,晚上想想千條路,早晨起來走原路的人大有人在。
第六,正確的做事有方法。
首先,按規律辦事,事物或規律本身有兩麵性,我們不能隻看到好的一麵,而忽略了不好的另一麵。
其次,善於借力借勢,一個人辦事很難麵麵俱到,事事做到最好,這就需要借助於團隊之力,借助於貴人之力,借助於大眾之力。借助於國家政策之勢,媒體之勢,輿論之勢,社會熱點之勢等。
最後,做事要講究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1984年深圳蛇口花車在國慶閱兵時的標語,當時震驚全國。今天也同樣適用。上帝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但是,不同的人一天用24小時的結果卻是大不同的,有的人一天工作了8個小時隻做了一件事,有的人卻做了兩件事;有的人忙忙碌碌卻沒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有的人不慌不忙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效率為王,做事必須講究時間的運用。
消除你的盲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自己的路,才是我們獲得成功的捷徑。
找準人生定位,做最成功的自己
世界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成功學鼻祖卡耐基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試圖將很多其他作者的觀念,都“借”過來放在自己將要寫作的書裏——以使那一本書能包羅萬象。於是他去買了十幾本有關公開演說的書,花了一年時間將它們的概念寫進自己的書裏,可是最後他發現自己做了一件傻事。
這種把別人的觀念整個湊在一起而寫成的東西非常做作,非常沉悶,沒有人能夠看得下去。
所以他把一年的心血都丟進了廢紙簍裏,重新開始。這一回他對自己說:“你一定得保持你自己的本色,不論你的錯誤有多少,能力多麼地有限,你都不可能變成別人。”於是他不再試著做其他所有人的綜合體,而是做了他最先該做的那件事:他寫了一本關於公開演說的教科書,完全以他自己的經驗、觀察,以一個演說家和一個演說教師的身份來寫的書。
卡耐基取得了成功,是因為他終於明確了他自己的社會角色,從他自己的角度來從事創作活動。
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取得成功,首先要確定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
人的定位問題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因為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處於哪個階段,扮演何種角色,無論你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其實都在選擇著自己的定位。
定位準確,你才能融入你所置身的環境,履行好你的職責,施展開你的才華,做一些對身邊人、對集體、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反之,輕者你可能難以融入所置身的環境,做事欲速則不達,重者可能還會招來非議,處處碰壁,甚至有可能被遊戲規則淘汰。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決好個人的定位問題,對每個人來講都至關重要。
在確定個人定位時,要注意避免以下幾點:
1.定位過高。
一個人如果定位過高,就如同一個隻能承擔100斤重量的人非要挑上120斤的重擔,結果隻會讓你舉步維艱,寸步難行。在20世紀,有一位神童在國內享有盛譽,因為其超高的智商,被家人、被社會寄予厚望,他的人生定位被無形之中標上了一個很高的起點。他本人不堪忍受重負,最後選擇了出家,由此可見定位過高給人帶來的危害。
2.定位過低。
一個定位過低的人,很難激發自己內在的能量,原本一件事情你完全有能力去處理好,因為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怕擔責任,最後放棄錘煉自己的機會。這樣的人注定不可能獲得大的成就。
3.角色錯位。
角色錯位簡單點來說就是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如一位下屬協助上司完美地完成某項工作後,會錯誤地估計對類似的問題自己完全有能力處理好,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遇上這類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時,就會牢騷滿腹,指責別人,將自己由一個執行者的角色定位為一個指揮者,這就是一種角色錯位。角色錯位會迷失自我,讓自己很難看清真實的自己,因此一定要小心避免。
人的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動態的、發展的、變化的,需要根據自己所處環境的變化,進行不斷地調整和矯正。
消除你的盲點
人活在這個世上,應該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找準自己的生活方向,做最好的自己,活出人生的精彩。
認清自己的優劣勢,才能真正“得勢”
發揮優勢往往能讓我們如魚得水,所以很多人常常會逃避自己的弱勢。這是我們在成功道路上存在的一個盲點。弱勢是我們的短板,在成功的道路上,限製我們發展的往往是我們的弱勢,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弱勢,發揚優勢,彌補乃至利用弱勢,才能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某單位的外貿部有兩位年輕人,一位是日語翻譯,一位是英語翻譯。兩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風華正茂,在單位領導的眼裏,兩人都是未來的外貿部經理候選人。
對此,兩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較勁,你追我趕,每年的業績完成得均十分理想。單位原先有日商的投資,因此單位經營層經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當然的,那位學日語的年輕人經常在公開場合露麵。一時間,他在單位裏的口碑好於那位英語翻譯。
英語翻譯坐不住了,照此下去,他肯定會處於劣勢,失去很好的晉升機會。
於是,他決定憑著大學時選修過日語的基礎,暗暗學習日語,準備超越對手。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學日語是在暗中進行的,他幾乎把業餘時間都花在了日語的學習上。
幾年過去了,他擁有了一張日語等級證書。他開始嚐試著與日商進行會話,幫助營銷員處理一些日文的翻譯任務。
同事們對他掌握兩門語言十分佩服,他自己也有一種成就感。但就在他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他翻譯的澳大利亞商人簽訂的貿易合同在關鍵詞彙上出現失誤,給公司造成10萬美元的損失。雖然事後公司通過談判,挽回了部分損失,但公司董事長為此十分震怒。
他也十分內疚,但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會誤譯一個並不生僻的單詞。
經再三反省,他醒悟過來,這些年忙於學日語,早已疏於對英語詞彙的充實和溫習,錯誤的發生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他在自己的專業上敗下陣來,而且他的日語即使苦學幾載,也無法達到對手的水平,他悔之不及。
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並把優勢發揚到極致,這就可以成為你安身立命的資本了。
有一家做豆腐幹的老字號很有名,老板王祥年事已高,想在兩個兒子當中選一個作為繼承人。可兩個兒子互不相讓,誰也不服誰,都想接管家族生意。
王祥很犯難,於是讓兩個兒子先後去店裏賣豆腐幹,想試試他們各自的能力。
首先去的是大兒子,他一副笑臉,對待顧客人非常熱情,可是他收錢時馬馬虎虎,看見熟人便半賣半送。雖然每天來光顧的客人不少,可是收入並沒見漲。
王祥又讓二兒子去店裏,二兒子和他大哥性情正好相反。他不喜歡言笑,來顧客愛買不買他也不招呼,不管是不是熟客價錢一分不讓。幾天下來,客人少了不少,但是收入並沒見降。
王祥更犯難了,兩個兒子都有優點和缺點,要怎麼選擇呢?
幾天下來他茶不思飯不想地為這事犯愁,可是一時之間並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
一天,他出門辦事,途中路過一家茶社。一個夥計笑臉盈盈地接待了他,讓他感覺如進家門。可結賬的時候,他發現收錢的夥計分文不讓,一點兒不講情麵。他問茶社老板:“你的生意也不是很忙,為啥請了兩個夥計,如果隻請一個夥計還能節省一些工錢。”
茶社老板說:“這樣是能節省,可是你看他們一個太熱情好說話,一句好話下去錢都可以不要了,讓他自己看店我怎麼能放心。你再看收款的那個夥計,黑臉黑麵,誰的情麵也不講,收錢分文不差。如果讓他自己看店顧客還不都被他得罪跑了。而他們在一起看店,相互的優點正好補充了對方的缺點,我便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了。”
王祥聽完頓時恍然大悟,回家後,他讓兩個兒子一起繼承家業,由大兒子負責接待客人,二兒子負責賬務。兩人職位不分伯仲,分工合作,從此他們家的生意蒸蒸日上。
王祥認清了兩個兒子的優勢和劣勢,所以生意能夠蒸蒸日上。生活中,發揚優勢比較容易,但能夠認清自己的劣勢,並把劣勢轉化成優勢就不那麼容易了。
一名劍客去拜訪一位武林泰鬥,請教他是如何練就非凡武藝的。武林泰鬥拿出一把隻有一尺的劍說:“多虧了它,才讓我有今天的成就。”
劍客大為不解,問:“別人的劍都是三尺三寸長的,而你的劍為什麼隻有一尺長呢?兵器譜上說劍短一分,險增三分。拿著這麼短的劍無疑是處於一種劣勢,你這麼還說這劍好呢?”
武林泰鬥說:“就因為在兵器上我處於劣勢,所以我才會時時刻刻想到,如果與別人對陣,我會是多麼地危險,所以我隻有勤練劍招,以劍招之長補兵器之短,這樣一來,我的劍招不斷進步,劣勢就轉化為優勢了。”
所以說,優勢和劣勢有時候並不是絕對的。讓自己處於劣勢,就是給自己壓力,為自己注入進取的動力,敢於讓自己處於劣勢的人,最終就有可能把劣勢轉化成為優勢,才能真正“得勢”,從而取得勝利。
消除你的盲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能幹什麼比你想幹什麼要重要得多,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發揚自己的優勢,把劣勢轉變為優勢,我們才能“得勢”。
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成功的立足點在於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最大的財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可是,在我們的身邊,很多人對此存在盲點。這也正是大多數人的悲哀!
如果有機會,我們不妨問問那些已過而立或者不惑之年的人,問問他們——為什麼前半生即將要過去了,他們仍然隻能勉強維持生活,十個人中有九個會告訴我們這樣的理由:
“機遇始終沒有眷顧。”
“我的才華被埋沒了。”
“我的環境不好,阻礙了我的個人發展。”
“我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有那麼多的機遇。”
“我接受教育太少……”
類似這樣的理由還有很多很多……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理由,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斯邁爾斯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巨額的資本去成功,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自己的一筆財富,那麼,既然擁有巨額財富還失敗,還終生碌碌無為……那隻能表明一點:我們沒有發現自己並很好地開發好自己這筆巨大的財富。
一個年輕男子對自己的貧困境況非常不滿,總是怨天尤人。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男子一邊在海灘漫步,一邊在抱怨自己的命運,一邊還做著白日夢:
如果我有一輛新車該多幸福;
如果我有一座大房子該多幸福;
如果我有一份好工作該多幸福;
如果我有一個完美的妻子該多幸福;
如果我有……
“唉!”男子想到這裏歎了一口氣,“我真的很不幸啊!什麼都沒有!一窮二白!”
就在男子抱怨的時候,有一個老人正好從旁邊經過。老人聽到了男子的抱怨,微笑著對年輕的男子說:“你還貧窮嗎?小夥子!你具有如此豐厚的財富,為什麼還要怨天尤人呢?”
“我有巨大的財富?在哪裏呢?我怎麼沒看見?你在嘲笑我吧?”青年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隻要你能把你的一雙眼睛給我,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給你。”老人說。
“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年輕人堅定地回答。
“好吧,那麼把你的一雙手給我吧。為此,我可用一整袋黃金作為交換。”老人又說。
“不,我的雙手也不能失去。”年輕人的態度仍然很堅定。
老人沒有再繼續下去,隻是很平靜地說:“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如此豐厚的財富啊!”
聽了老人的話,年輕突然恍然大悟。
實際上,任何成功的人,都是能從根本上看重自己、都是能很清楚地意識到並能很好地利用自己這筆巨大的“財富”的人。如果所有人都像例子中的年輕人一樣,整天怨天尤人,不思進取,誰都不會成功。
在另一位成功學家奧裏森·馬登臨終前,有人問他,從一個生活窘迫的孤兒到聞名世界的成功學大師,這其中有什麼成功的秘訣嗎?馬登用盡最後的力氣回答說:“自己拯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一筆巨額的財富,每個人都是如此。那些勇於認識自己,開發自己的巨額財富的人注定會取得成功。”
奧裏森·馬登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拯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一筆巨額的財富,每個人都是如此。那些勇於認識自己,開發自己巨額財富的人注定會取得成功。”——這就是馬登成功的答案!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馬登的這一句話,從某個角度道出了一個成功的真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每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我們自己,利用好我們自己,開發好我們自己這筆巨大的財富,就能夠獲得成功。
當然,像奧裏森·馬登這樣相信自己,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大有人在。
亨利·沃德·比徹曾說過:“每個人應該思考的不是他已經有什麼,而是他應該做什麼。”也就是說,即使你碰巧出身名門,家財萬貫,或者家世顯赫——再或者這些條件都具備——但是如果你自己沒有自立的意識,總是抱著“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想法,那麼對不起,你永遠都不可能以成功者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麵前。
林肯曾經和好心的克勞福德太太開玩笑,說將來某一天自己可能會成為美國的總統。麵對克勞福德太太的嘲笑,年輕的林肯這樣回應道:“哦,我會刻苦學習,時刻做好準備,然後說不定機會就降臨到我頭上了呢。”如果不是這個男孩下定決心鍛煉自己的能力,不遺餘力地培養自身作為領袖的素質,那麼你認為世界上有什麼力量能讓白宮對這個出身貧寒、成長於偏僻林區而且舉止笨拙的孩子敞開大門呢?
法拉弟年輕時在一家藥店工作。當時他就夢想著能夠成為科學家進行各種科學實驗,那時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會認為:“隻有擁有一間設備齊全的實驗室,我才能做出舉世震驚的成就嗎?”當然沒有。他從來沒有在空想上浪費一丁點兒時間。他就在小小的閣樓裏利用粗糙的儀器完成了非凡的實驗,將科學研究推進了一大步,並且因此贏得了漢弗萊·戴維爵士的青睞。如果這個藥店的小學徒成天隻是空想,等待有一天擁有很多儀器再去進行實驗的話,你會覺得當別人問起戴維爵士他眼中最偉大的科學發現是什麼時,他還會回答說“邁克爾·法拉弟的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