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認清成功的盲點——做好自己(3 / 3)

雕刻師則因為知道這塊石頭的質地差一些,為了展示自己的藝術,他工作得更加賣力,雕琢得更加精細。

不久,一尊肅穆莊嚴、氣魄宏大的佛像赫然立在人們的麵前,大家驚歎之餘,就把它安放到了神壇上。

這座廟宇的香火非常鼎盛,日夜香煙繚繞,天天人流不息。為了方便日益增加的香客行走,那塊怕痛的石頭被人們弄去填坑築路了。由於當初承受不了雕琢之苦,現在隻得忍受人來車往、車碾腳踩的痛苦。它看到那尊雕刻好的佛像安享人們的頂禮膜拜,內心裏總覺得不是滋味。

有一次,它憤憤不平地對正路過此處的佛祖說:“佛祖啊,這太不公平了!您看那塊石頭的資質比我差得多,如今卻享受著人間的禮讚尊崇,而我卻每天遭受淩辱踐踏,日曬雨淋,您為什麼要這樣偏心啊?”

佛祖微微一笑說:“它的資質也許並不如你,但是那塊石頭的榮耀卻是來自一刀一銼的雕琢之痛啊!你既然受不了雕琢之苦,最後隻能得到這樣的命運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稟賦,各有各的奇珍,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傑作,每個人都有別人所無可比擬的長處。質地平平的粗糙之石,最後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佛像,是因為它坦然接納了自己。接納自己,你會發現,你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每個人身上都有兩種美,外在美與心靈美。外在的容顏美易見,但它也易逝,而心靈美的人,則更有一分魅力,即使美顏逝去,同樣也可煥發出神采。人的身體隻是一個載體,我們過多地看重它,反過來會受到它的牽製。其實,外表隻是一層皮,除去了就是骷髏,心靈的美才是真的美。

有一個20歲左右的女孩,前往心理診所尋求幫助。她在第一次接受治療時失聲痛哭:“我個子太矮!”的確,女孩的身高不到150公分,長得黑黑瘦瘦。在後續的幾次治療中,她因為自己的缺憾(包括外表和童年的往事)表達了很多傷心的感受,經常哭得淚流滿麵。

後來,在心理治療師的慢慢引導下,女孩逐漸開始接受了自己的現狀。

治療結束後,女孩身邊的朋友發現她變得好看了,笑容也多了,說話聲音洪亮了很多,不再是“蜷縮著的小老鼠”,而是擁有了少女的可愛。

可以說,她經曆了一場“心理美容”。所以,一個人內心的改變——對自己更多地接納,才是真正的美麗。

當你心地善良、自然大方、學識淵博、關懷他人、散發優雅氣質的時候,一切的美麗都在刹那間展露無遺。而你周圍的人們,或許早已經忘記了你並不美麗的容顏,也不出眾的談吐,他們看到的是你善良的本性,是你可愛的心靈,而這些才是真正讓人無法抗拒的美麗。更重要的是,這種美,絕不會因時光的流逝、容顏的衰老而衰退,它是一種不滅的美。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條件。無論你出生在哪裏,隻要你的精神高尚,道德圓融,那麼就會像蓮花一樣清新脫俗,出淤泥而不染。

以平常心接受你的現況,改變你陰暗的一麵,並把它帶入光明。一進入光明,黑暗就消失了。

任何大愛、恩典、引導,都須借著你的自愛這個渠道才能降臨你身上。當你接納自己的現狀,就已打開了那個渠道;當你接納別人的現狀時,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通往幸福之路一點都不困難,隻要你願意依照下列方法練習:

1.接納自己的現狀。

即使你正麵臨很多的困難、痛苦和煩惱,你不必作任何改變,不必增添什麼,或消除什麼,此處此刻的你是完美的,讓這樣的認知進入內心。你若真能如此,所有的困惑就會自動迎刃而解。

2.接納別人的現狀。

不論別人有什麼習性或可靠與否,你不必改變他們,他們也不必改善自己來博取你的接納。別人無須你的認可,而你也無須他們的認可。他們沒有問題,而你也沒有問題。沒有誰對或誰錯,你們都是並肩而立。當你接納了別人,你的心靈就開放了。當你接納了別人,你對自己也會更加自信。

3.接納你目前的生活現狀。

你不需刻意改變生活的現狀,每一種人生課程都有助於你的成長,每一個外在障礙都在幫你深入愛的終極泉源。不必設法詮釋你的生活,否則你會發現有所缺失,其實你沒有失落任何東西。但是,不論是正麵或反麵的詮釋,都是你這一生必須突破的幻境。隻有接納了自己目前的生活現狀,才會獲得內心的安寧。

消除你的盲點

學會接納自己平凡的過去,不要去羨慕別人已站在山頂,而要接受自己,即使還在山腳下,隻要我們不失攀登高峰的勇氣;不要去羨慕別人已站在成功的輝煌旁邊,而要接納自己,即使自己起步在零點上,隻要不乏進取的自信,前進的步伐也不會停止。接納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世界既然有了我們的存在,就一定會有一條屬於我們的路,我們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絕對不能輕視自己

別人可以輕視我們,但我們不能輕視自己。我們要化劣勢為力量,從過去的苦難中汲取智慧和勇氣,然後努力開拓屬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掌握自己的命運。

漫漫人生路,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人生大課堂,所不同的是,有些條件你自身無法做出選擇。出身的富貴與否、智力的高低、相貌的動人抑或醜陋,這些先天的因素無法由我們自身定義與逆轉。而其他後天須麵對的成長環境或人生際遇,則可以在行動中彰顯自我的意願與態度,按自己的方式選擇。

所以,不必和別人比高低,更不必瞧不起自己。既然你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你就應該擁有自己生命的輝煌。輝煌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創造的。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隻蜜蜂和一隻雄鷹相比雖然不起眼,但它可以傳播花粉從而使大自然色彩斑斕。任何時候都不要看輕了自己。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年輕時,曾到一家他一直十分向往的高級餐廳吃飯。衣著樸素相貌平平的他在餐廳裏呆坐了差不多15分鍾,居然沒有一個服務生過來招呼他。最後,餐廳中的一個服務生勉強走到桌邊,問他是不是要點菜。

亨利·福特連忙點頭說是,隻見服務生不耐煩地將菜單粗魯地丟到他的桌上。亨利·福特剛打開菜單,看了幾行,服務生用輕蔑的語氣說道:“菜單不用看得太詳細,你隻適合看右邊的部分(意指價格),左邊的部分,你就不必費神去看了!”

亨利·福特非常生氣,他真想痛斥對方一頓,但他很快冷靜下來,心想:別人輕視我,並非毫無道理。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除非我真的值得別人尊重。此時他記起了母親反複告誡他的一句話:“你必須去麵對生活給予的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憐憫別人,但你一定不能憐憫自己。”於是,他合上菜單,平靜地說:“請給我來一份漢堡。”

從那之後,亨利·福特給自己立下誌向,以後一定要成為社會中頂尖的人物。後來,亨利·福特一直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最終由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逐步成為美國叱吒風雲的“汽車大王”。

人隻有機遇、環境、分工的不同,人的本質都是同樣的高貴。別人可以輕視我們,但我們自己不能輕視自己,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同樣是獨一無二的,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我們要體現自己的作用,表現出自己的價值。

我們的價值並不在賺錢的多少和權位的高低上,那些隻是身外物,我們的價值應該在於發展自我,使自我成長,成為與自己潛能相符的人。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不敢相信自己,總是認為別人比我們要強很多,一件事情要得到別人的肯定才是正確的。我們羨慕著別人的才能、幸運和成就,同時,我們最大化地浪費著自己。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貶低我們。如果我們堅強,就沒有什麼不良影響能夠打敗我們。

消除你的盲點

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唯有自信能讓你取勝。別人可以輕視你,但你絕對不能輕視你自己!

盡力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人生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別人的成功永遠都屬於別人,我們所要做的是縮小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的差距。

有一個叫李洋的人,他曾經在一家合資企業任首席財務官。在成為首席財務官之前,他工作非常賣命,並有了突出的成績。老板非常賞識他,第一年就把他提拔為財務部經理,第二年提拔為首席財務官。

坐上首席財務官職位後,拿著豐厚的薪水,駕著公司配備的專車,住著公司購買的豪宅,他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他的工作熱情卻一落千丈,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樂上麵。

當朋友問他還有什麼追求時,他說:“我應該滿足了,在這家公司裏,我已經到達自己能夠到達的頂點了。”李洋認為公司的CEO是董事長的侄子,自己做CEO是不可能的,能夠做到首席財務官就到達頂點了。

他在首席財務官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卻沒有幹出一點兒值得一提的業績。朋友善意地提醒他:“應該上進一點兒了,沒有業績是危險的。”

沒想到,李洋竟然說:“我是公司的功臣,而且這家公司離不了我李洋,老板不會把我怎麼樣的!”

他甚至在心裏對自己說,豐厚的薪水永遠屬於我,車子永遠屬於我,房子永遠屬於我,沒有人可以奪去,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我。

的確,公司很多工作都離不開李洋。然而,他的糟糕表現,還是讓老板動了換人的念頭。終於,在一天清晨,李洋駕著車,和往日一樣來到公司,優越感十足地邁著方步踱進辦公室裏,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辦公桌上的那份辭退通知書。

被辭退了,豐厚的薪水沒了,車子不得不還給公司。而且,他還從舒適的房子裏搬了出來,不得不去租一間小得可憐、上廁所都不方便的小套間。

不斷追求更高的自我定位,從根本上說,是為了自身不斷進步。不斷進取的過程更是重塑自我的過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生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不論何時,擁有一顆不斷上進的心是我們不被淘汰的前提。如何才能保持一股不斷上進的勁頭兒?首先我們要擁有堅定的信念。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隻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上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閑地說:“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麵對的危險,隻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做出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隻活在別人的庇護之下,難怪一直沒有自己的發展。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區,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請不要故步自封,勇於接受挑戰,充實自我,你一定會發展得比想象中更好。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不要害怕失敗,每一次失敗都更接近成功,我們應該再試一次。什麼東西比石頭還硬?那就是堅持,水之所以能穿透硬石,隻因堅持不懈而已。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但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麵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複,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尋找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淨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再試一次,我們就會更優秀一些!

消除你的盲點

我們容易滿足現狀,因為沒有更高的理想;我們不敢麵對未來,因為缺乏信心;我們未能突破,因為不想去突破;我們無法發揮潛能,因為不能超越自己!人生總有攀登不完的高峰,你要做的永遠是縮小與更優秀之間的差距。

失敗是為了後麵的成功做準備

想要獲得成功的人應該具有很強的柔韌性,麵對失敗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吸取教訓,為下一次的成功做準備!

失敗、錯誤在成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當它們降臨之後,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逃避、推諉,而是要以百倍的勇氣去挑戰失敗。主動承擔責任,是一個人品格真誠的魅力體現。更重要的是我們應努力追根溯源,找出失敗的原因和錯誤的緣由:工作能力不足?準備不充分?客觀條件不成熟?等等,把類似的這些問題都搞清楚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就能對症下藥,避免重蹈覆轍。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失敗之時,也是最容易找到成功的切入點之際,因為這是發現自身不足的絕佳機會。成功者往往把失敗與錯誤當作人生的另一種財富。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曾說:“失敗了一千次並不可怕,最起碼我知道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於是我就會作出第一千零一次努力……”許多人遇到錯誤與失敗,總是一味地逃避,不願看到自己身上有傷口,失去了極早清理的機會,最後終為傷口所累而追悔莫及。

在現場直播過程中,主持人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很多事情無法預料。因此,就會出現各種束手無策的情況,那種尷尬、無奈真是令主持人難堪。

有一年倪萍專門為幾對金婚的老年朋友舉辦一期《綜藝大觀》,他們都是我國各行各業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其中有一位是我國第一代氣象專家,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在直播現場,當倪萍把話筒遞給這位老科學家時,她順勢就接了過去。對於直播中的主持人來說,如果把話筒交給采訪對象,就意味著失職,因為你手中沒有了話筒,現場的局麵你就無法掌握了。更嚴重的是,對方如果說了不應該說的話,你就更被動!但那時眾目睽睽,倪萍根本無法把話筒再要回來。

“我首先感謝今天能來到你們中央氣象台!”這位老專家第一句話就說錯了。全場觀眾大笑。倪萍伸出手去,想把話筒接回來,但老專家躲開了。後來倪萍又兩次伸出手去,但老專家還是沒將話筒還給她。舞台上出現了倪萍和老專家來回奪話筒的情況。台下的導演急得直打手勢,倪萍更是渾身出汗。

直播結束後,不少觀眾來信批評倪萍:“不應該和老科學家搶話筒,要懂得尊重別人……”倪萍認真地檢討了自己,她知道這是她作為節目主持人的失職。麵對上億觀眾,她絕對不應該搶話筒,更不應該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更何況是年輕人對長者。但觀眾們又何嚐知道,直播節目的時間一分一秒都是事先周密安排的。如果這位長者占了太長的時間,後麵的節目就沒法進行了。

問題發生後,倪萍沒有刻意去推脫責任,反而主動承擔了這次失誤的責任。接著,她仔細回憶了當時的情景,試圖從中找到失敗的原因。人不怕犯錯誤,就怕接連犯相同的錯誤。她經過反複地思考和總結,得出了這樣的體會:如果自己在直播前和這位長者多交流交流,了解她的個性,掌握她的說話方式,那天就不會出現這類尷尬的場麵。

倪萍知道,隻有接受批評、承擔責任,然後再豐富自己、勇於突破,她的藝術生命才會越來越長。相反,害怕批評,裹足不前,那麼作為主持人,在失去觀眾的同時,最終也失去了自己。通過這次對“搶話筒事件”的總結,倪萍逐漸養成一種習慣,無論是誰做嘉賓,隻要在她的節目中出現,她都會提前到他們的住處進行采訪,了解一些資料,體驗對方那一份感情。在以後的主持生涯中,類似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過。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可能永不犯錯誤、不遇到各種失敗,如果你真的錯了,那就要以高昂的鬥誌挑戰失敗,把失敗當作磨煉意誌、增長才幹的好機會。隻有大膽地接受現實,才可能坦誠地分析、探究失敗的根源,重新贏得獲取成功的機會。倪萍當時如果隻是一味地推托責任,沒有勇氣挑戰失敗,不主動地從主觀上找出問題的根源,那她就不會從“搶話筒事件”中獲得啟示,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同樣還會手足無措,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觀眾的信任與認可,也不可能在失敗中增長才幹、逐漸走向成熟並獲得今天的成功。

消除你的盲點

所有的失敗都是在為成功做準備。抱怨和泄氣,隻能阻礙成功向自己走來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氣和地接受失敗,無疑是智者的姿態。抱怨無法改變現狀,拚搏才能帶來希望。真的金子,隻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沒,隻要一心想著閃光,就總有閃光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