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超越自我:揭開生命的謎底(3 / 3)

——(丹麥)克爾愷郭爾

人對於自由的追求與人的有限性,是一切哲學問題的根源。事實上每種文化都有這種傳統,在中國傳統中有很多“至人”“真人”“仙人”的神話傳說,《莊子·逍遙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肩吾向連叔求教:“我從接輿那裏聽到談話,大話連篇沒有邊際,一說下去就回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十分驚訝於他的言談,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跟一般人的言談差異甚遠,確實是太不近情理了。”

連叔問:“他說的是些什麼呢?”

肩吾轉述道:“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體態柔美如處女,不食五穀,吸清風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麼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穀豐登。我認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

連叔聽後說:“是呀!對於瞎子,你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於聾子,你沒法同他們聆聽鍾鼓的樂聲。難道隻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啊!這話似乎就是在說你肩吾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與萬事萬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治理,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成一回事!那樣的人呀,外物沒有什麼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穀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人君來,他怎麼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作己任呢!”

所謂的“神人”,要實現肉體和精神的雙重超越。在肉體上,他們必須是長生不老、永葆青春;在精神上,他們往往是達者、智者,在自然、社會、人生方麵有著他們不同凡俗的見解,他們能洞見過去未來、宇宙天地的生成和人生禍福的淵藪。

而“成仙”之道,實際上是成正人、真人之道,也是實現“超人”的必由之道。思考的是人生價值和意義,充分享受人生的自由與真實,而不至於淪為物質的奴隸,是人類追求終極解放的信仰的產物。

第四章麵對未來:我要到哪裏去

夢想最容易被遺忘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和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隻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善自己的處境。

——(美國)奧普拉·溫弗瑞

柏拉圖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精靈”,它是上天注定的一種天命,讓人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最後達成一個目的,完成生命的拚圖。我們每向前發展一步,就好像是加上一塊拚圖,而在尚未完成之前,是無法看到全貌的。一個人如果想將人生拚成美好的圖案,一定要有願景。

這個願景或者我們內心的“精靈”就是我們的夢想。在20世紀,幾乎所有成就都可以通過奮鬥得到。現在的時代,科技、信息和知識一切都唾手可得,更多的成就得靠智慧。做出成績還是要靠夢想。生活往往有一種巨大的慣性,讓人們在現有的工作麵前安分守己、不思進取。此時應該問一問自己的內心,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什麼工作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夢想的魔力是巨大的,但夢想也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不管當初的夢想有多麼絢麗多姿,如果你不緊盯著它,時間會褪去它的顏色。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丟失了自己的夢想,等到垂垂老矣才發現,夢想被丟在青春年少時。我們詢問小孩子的夢想是什麼,十個中有九個會答“將來做個科學家”,但最終成為科學家的卻往往隻有一個。不隻是關於科學家的夢想,還有很多夢想被我們自己遺忘了,而那些把夢想記了一輩子的人最終實現了夢想。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作文簿,它們是皮特金中學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裏,並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給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學生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他擅長遊泳;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還有一個叫戴維的盲人學生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25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這一想法,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從四麵八方向布羅迪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普通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羅迪按地址一一給他們寄了過去。

後來布羅迪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我沒有一天放棄過,25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其他的30位同學,隻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麵前。”

布倫克特的夢想始終牢記在他的心中,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則忘記了當初的夢想。夢想也有保質期,不要讓夢想“變質”,隻有這樣你才不會在丟失了夢想以後為自己惋惜。

夢想是前進的指南針。因為心中有夢想,我們才會執著於腳下的路,堅定自己的方向不回頭,才不會因為形形色色的誘惑而迷失方向,更不會被前方的險阻而嚇退。如何才能不忘記自己的夢想呢?漢代的劉向在《說苑·建本》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寧越世代種田為生,但他感到種田太辛苦。便問朋友說:“怎樣才能免除種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說:“如果你能立誌求學,苦讀30年,就不用再種田了。”

於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寧越不休息;別人睡覺的時候,寧越不睡覺,苦讀15年,終於變得很有學問。因為品學兼優,周成公就聘他為師。

寧越實現了自己的誌向,唐代的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也有“幸容寧越之辜,深荷王公之德”的讚賞詩句。人隻有高度的自製,擺脫身體的惰性與軟弱,心靈才能更加自由;隻要心靈自由了,無論身體如何變化,都可以尋到一個翱翔的天地。而隻有愛好智慧,具備智慧的思維,才能點亮人生的照明燈,讓我們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

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財產是希望

絕望是對無法獲取任何益處的處境的想法,其作用是因人而異,有時會帶來不安或痛苦,有時會帶來平靜和懶散。

——(英國)洛克

在走向人生的這個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意念,即“希望”。因為那種毫不計較得失,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會生出勇氣;不以困難為事,肯定會激發巨大的激情,使自己的內心開始閃爍出洞察現實的睿智之光。隻有睿智之光與時俱增、終生懷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最終勝利者。

亞曆山大大帝給希臘和東方、遠東帶來了文化的融合,開辟了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絲綢之路。據說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發遠征波斯之際,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

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必須買進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物,為此他需要巨額的資金。但他從珍愛的財寶到領有的土地,幾乎給臣下分配光了。

大臣庇爾狄迦斯深以為怪,便問亞曆山大大帝:“陛下帶什麼啟程呢?”

對此,亞曆山大回答說:“我隻有一個財寶,那就是‘希望’。”

據說,庇爾狄迦斯聽了這個回答以後說:“那麼,請允許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臣下中的許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隻有保持“希望”的人生才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則注定走向失敗。“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裏一直抱著美“夢”的人是幸福的。也可以說抱有“希望”活下去是隻有人類才被賦予的特權,隻有人,才由其自身產生出麵向未來的希望之光,去創造自己的人生。希望能讓漆黑的夜晚出現指路明燈,希望能讓狂風暴雨出現絢麗的彩虹。隻要心存希望,人生就會多姿多彩。

目標有價值,人生才有價值

如果一個人活著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有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古羅馬)塞涅卡

隻有了解了自己為何有此一生,確立了自己所要完成的目標,人生才會更有意義。因此,我們要樹立自己的目標,而且是有價值的目標。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最能體現目標對人生的重要性:

有一次,在高爾夫球場,羅曼·V.皮爾在草地邊緣把球打進了雜草區。有一個青年剛好在那裏清掃落葉,就和他一塊兒找球。

青年猶豫地說:“皮爾先生,我想找個時間向您請教。”

“什麼時候呢?”皮爾問道。

“哦!什麼時候都可以。”青年似乎頗為意外。

“像你這樣說,你是永遠都沒有機會的。這樣吧,30分鍾後在第18洞見麵!”皮爾說道。

30分鍾後他們在樹蔭下坐下,皮爾先問他的名字,然後說:“現在告訴我,你有什麼事要同我商量?”

“我也說不上來,隻是想做一些事情。”青年回答。

“能夠具體地說出你想做的事情嗎?”皮爾問。

“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我很想做和現在不同的事,但是不知道做什麼才好。”青年顯得很困惑。

“那麼,你準備什麼時候實現那個還不能確定的目標呢?”皮爾又問。

青年對這個問題似乎既困惑又激動,他說:“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有一天,有一天想做某件事情。”於是,皮爾問他喜歡什麼事。他想了一會兒,說想不出有什麼特別喜歡的事。

“原來如此,你想做某些事,但不知道做什麼好,也不確定要在什麼時候去做,更不知道自己最擅長或喜歡的事是什麼。”皮爾說。

聽皮爾這樣說,青年有些羞愧地點頭說:“我真是個沒用的人。”

“哪裏。你隻不過是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或缺乏整體的構想而已。你很聰明,性格好,又有上進心。有上進心才會促使你想做些什麼。我很喜歡你,也信任你。”

皮爾建議他花兩星期的時間考慮自己的將來,並明確決定自己的目標,不妨用最簡單的文字將它寫下來。然後,估計何時能順利實現,得出結論後就寫在卡片上,再來找自己。

兩個星期後,那個青年顯得有些迫不及待,至少精神上看來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在皮爾麵前出現了。這次他帶來明確而完整的構想,已經掌握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要成為他現在工作的高爾夫球場的經理。現任經理5年後退休,所以他把達成目標的日期定在5年後。

他要在這5年的時間裏學會擔任經理必備的學識和領導能力,經理的職務一旦空缺,將沒有一個人是他的競爭對手。

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現在他過得十分幸福,對自己的人生非常滿意。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沒有方向的航船,隻能在海上漫無目的地漂泊。關於人生和價值,黑格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目標有價值,人生才有價值。”為了掌握自己的人生,先要明確你的目標,找到努力的方向,再采取行動,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的成長,才能擁有滿意的人生。

目標宜遠大,行事須量力

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誌大心勞,力小任重,恐終敗事。

——程頤

一個人要有遠大的誌向,但朝著目標邁進的時候要量力而行。誌向遠大而心神疲勞,任務重大而力量較小,往往會做不成事,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人的一生,要想走向成功,必須有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便猶如大海上沒有舵的帆船或看不到燈塔的航船,就會在暴風雨裏茫然不知所措,以致迷失方向,無論怎樣奮力航行,終究無法到達彼岸,甚至船破舟沉。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一事無成,便是因為沒有目標,導致人生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有的人雖設定了目標,但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還要量力而行。如果在追夢的過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便要審視自己的目標是否可行,自己的選擇是否有所偏差。如果目標與方向沒有錯,就應該朝著既定的目標量力而行。

人生地圖上的路有千百條,選擇什麼樣的路,應當量力而行。要學會審時度勢,學會揚長避短。隻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選擇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中途可以休息,但絕不能夠放棄。

“成名成家”固然風光,但絕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實現的,“心想事成”隻不過是美好的願望。有信心是重要的,但有信心不一定會贏,而沒信心卻一定會輸。人生的學問,其實就是“量需而行,量力而行”。

要想獲得快樂的人生,就不要行色匆匆,不妨停下腳步,暫時休息一會兒,想一想自己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想一想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有些東西明明是需要的,你卻誤以為自己不需要;有些東西明明不需要,你卻誤以為自己需要;有些東西明明需要得不多,你卻誤以為需要很多;有些東西明明需要很多,你卻誤以為需要極少……

也許我們平時會把某個目標定得很高,不過真正實行起來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為了所謂的麵子或其他原因勉強自己,這樣做的結果多半是讓自己後悔不迭。在明知自己可能做不到的情況下還固執地前行,不是執著,而是愚蠢。一件事情遇到困難該堅持的時候,你放棄了,距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另一種是方向錯了,明明早就該“棄暗投明”,你還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是固執的愚蠢,而非執著的堅定。

我們都不是天才,絕大多數人可能隻是普通的人,許多事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我們當然不能做一個不自量力的傻瓜。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其實算不上什麼特別難堪的事情,就算是大人物也一樣會有自己無法解決的事。量力而行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與周圍環境的了解,是用最小的力量去取得最大的成績。

潘多拉的盒子:希望仍在

希望是厄運忠實的姐妹。

——(俄國)普希金

古希臘神話故事是一個非常係統而龐大的體係,這裏麵不僅有對不同神的描寫,還有對戰爭的描寫、對人類的描寫、對未來的描寫。其中,有一則關於“希望”的故事特別吸引人,這便是“潘多拉的魔盒”的故事:

潘多拉是宙斯創造的第一個女人,主要是要報複人類。因為眾神中的普羅米修斯過分關心人類,還為人類偷盜了天神的聖火,這惹火了宙斯,他決定懲罰人類和普羅米修斯。他將普羅米西斯抓起來,讓老鷹每天啄食他的肝。但由於人類沒有犯什麼錯,宙斯隻能另想辦法。宙斯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使用水土合成攪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個可愛的女人;再命令愛與美女神阿芙羅黛堤在她身上淋上令男人瘋狂的激素;女神雅典娜教女人織布,做出五顏六色的美麗衣服,使女人看來更加鮮豔迷人;完成所有手續後,宙斯派遣使神漢密斯說:“放入你狡詐、欺騙、耍賴、偷竊的個性吧!”

一個完完全全的女人終於完成了。眾神替她穿戴衣服,使其嬌美如新娘。漢密斯出主意說:“叫這個女人潘多拉吧,是諸神送給人類的禮物。”眾神都讚同他的建議。古希臘語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則是“禮物”的意思。

宙斯在爭奪神界時,曾得到普羅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幫助,最終登上了眾神之王的寶座。普羅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謀遠慮”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為“後悔”,所以兩兄弟的作風就跟其名字一樣,有著“深謀遠慮”及“後悔”的特性。潘多拉被創造之後,就在宙斯的安排下,送給了伊皮米修斯。因為他知道普羅米修斯不會接受他送的禮物,所以一開始就送給了伊皮米修斯。而伊皮米修斯也接受了她,在舉行婚禮時,宙斯命令眾神各將一份禮物放在一個盒子裏,送給潘多拉當禮物。而眾神的禮物是好是壞就不得而知了。

普羅米修斯警告伊皮米修斯,千萬不要接受宙斯的禮物。而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多拉之後沒多久,就開始後悔了。因為潘多拉最大的缺點就是好奇心了。從結婚以後,她就不斷地想打開眾神送的小盒子,而伊皮米修斯卻要時時刻刻提防她的好奇心,因為他知道盒子裏的禮物未必都是好的。

有一天,潘多拉的好奇心戰勝了一切。她等伊皮米修斯出門後,就打開了盒子,結果一團煙衝了出來,將一切禮物全都施放,這裏麵包含了幸福、瘟疫、憂傷、友情、災禍、愛情,等等。在潘多拉打開箱子以前,人類沒有任何災禍,生活寧靜,那是因為所有的病毒惡疾都被關在箱中,人類才能免受折磨。潘多拉害怕極了,慌亂中,潘多拉及時地蓋住大箱子,但一切都已經太遲,盒子內隻剩下了“希望”。

因此,即使人類不斷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總是留有可貴的希望。在死亡以前,希望永遠存在,人生也一直充滿了美好的希望。至今,它一直是人類生活動力的來源,因為它帶給人類無窮的“希望”,不管遭遇何種困境,它是人類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