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於《高僧傳》中之支那著述(2 / 3)

《十誦戒本及羯磨》齊法穎著

《十誦義記》八卷齊智稱著

《出三藏記集》□卷梁僧祐著。今存

《法苑集》同上

《世界記》同上。今存。在《出三藏記集》中

《釋迦譜》□卷同上

《弘明集》□卷同上。今存

——以上據梁慧皎《高僧傳》

《內典博要》三十卷梁虞孝敬著。附見僧伽婆羅傳

《集錄》梁寶唱天監四年奉敕撰集。鬼神禮懺等事近百卷

《眾經要抄》八十卷梁僧祐、寶唱等天監七年奉敕撰

《眾經義林》八十卷梁智藏、寶唱等奉敕撰

《大般涅槃經注》七十二卷梁僧朗、寶唱等奉敕撰

《法寶聯璧》二百餘卷梁簡文帝撰。別令寶唱綴比區別其類

《續法輪論》七十餘卷梁寶唱奉敕撰。自大教東流,道門俗士有敘佛理、著作宏義,並通鳩聚

《法集》一百三十卷梁寶唱撰

《華林佛殿經目》四卷梁寶唱奉敕撰。初梁武帝於十四年敕僧紹撰,未愜旨,乃敕唱重撰

《經律異相》五十五卷梁寶唱奉敕撰。今存

《飯僧聖法》五卷梁寶唱奉敕撰

《大品般若經注》五十卷梁武帝撰

《名僧傳》三十一卷梁寶唱撰。天監九年至十三年,有序,見本傳

《眾經錄》魏李廓撰。見《菩提流支傳》。據傳似是專敘菩提流支所譯

《洛陽伽藍記》五卷魏揚衒之撰見《菩提流支傳》,今存

《菩薩藏眾經要》西魏曇顯等奉敕撰

《釋律二十二大義並疏》五卷陳法泰撰。真諦弟子

《真諦翻譯曆》陳智敷撰。始末指訂,並卷部時節、人世詳備

《那連提黎耶合本傳》隋彥琮撰。見耶舍傳,記耶舍四十餘年所遊五十餘國

《大隋西國傳》十篇隋彥琮撰。以下六種並見達摩笈多傳。本傳一、方物二、時候三、居處四、國政五、學教六、禮儀七、飲食八、服章九、寶貨十。蓋述達摩笈多所曆所說

《旌異傳》二十卷隋侯白奉敕撰。多敘感應即事

《通命論》二卷隋徐同卿撰。引經史正文,會通運命,歸於因果,意在顯發儒宗,助宣佛教

《內外旁通比較數法》一卷隋翻經學士劉馮撰。論籌算有序眾經法式十卷隋彥琮等開皇十五年奉敕撰

《三寶錄》十五卷隋費長房撰。今存。瓦玉雜糅,真偽難分。得在通行,闕於甄異

《辯教論》隋彥琮撰。明道教妖妄者有二十五條

《眾經目錄》□卷隋彥琮仁壽二年奉敕撰

《沙門名義論別集》五卷隋彥琮撰

《上林園梵文經目錄》五卷隋彥琮奉敕撰。分為經、律、論、讚、方、字、雜書七例

《天竺記》隋彥琮、裴矩奉敕撰

《辯正論》隋彥琮撰。今存。論翻譯法式,文見本傳,主張教授梵文

《彥琮行記》隋行矩撰。彥琮兄子

《集八卷》唐慧頤撰

《雜心玄義》三十卷唐慧淨撰

《俱舍文疏》三十餘卷同上。遂使經部妙義,接紐明時

《金剛般若注》同上。有褚亮序,見本傳

《大莊嚴論文疏》三十卷同上。淨筆受斯論,複為作疏

《法華經纘述》十卷同上

《詩英華十卷》同上。有劉孝孫序,見本傳

《會宗論三千頌》唐玄奘著。梵文。初那爛陀寺大德師子光等立《中》、《百》論宗,破瑜伽等義,奘曰:聖人作論,終不相違,但學者有向背耳。因造此論呈戒賢諸師,鹹稱善

《製惡見論千六百頌》同上。梵文。駁順世外道說

《三身論三百頌》同上。梵文。為戒日王造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同上。今存

《涅槃集注》梁法朗著

《諸經論疏雜集》百餘卷梁僧旻著

《四聲指歸》同上

《詩譜決疑》同上

《成實義疏》四十二卷梁法雲著

《諸經義疏》梁智藏著《大》、《小品》、《涅槃》、《般若》、《法華》、《十地》、《金光明》、《成實》、《百論》、《阿毗曇心》等

《調氣論》魏曇鸞著

《安樂集》二卷同上

《涅槃義疏》十卷梁慧皎著

《梵網經疏》同上

《高僧傳》十四卷同上。今存

《高僧傳》十卷裴子野著。見皎傳

《維摩經注》梁道辯著

《勝鬘經注》同上

《金剛般若經注》同上

《小乘義章》六卷同上

《大乘義》五十章同上

《涅槃義疏》梁僧遷著

《大品般若疏》同上

《成實論疏數》十卷陳洪偃著

《成實玄義》二十卷陳寶瓊著

《成實文疏》十六卷同上

《涅槃經疏》十七卷同上

《大品般若疏》十三卷同上。餘《法華》、《維摩》等經,並有文疏

《大乘義》十卷同上

《集十卷》周亡名著。有《至道論》、《淳德論》、《遣執論》、《去是非論》、《影喻論》、《修空論》、《不殺論》等

《論場》三十卷周僧琨著。搜括群籍,采摭賢聖所撰諸論,集為一部

《涅槃經論》北齊僧範著。變疏引經,製成為論

《大品經論》同上

《地持經述》同上

《華嚴》、《十地》、《地持》、《維摩》、《勝鬘諸經疏記》同上

《成實論刪要》兩卷並注北齊靈詢著

《楞伽文疏》北齊法上著。疏《楞伽》者始此

《十地、地持、涅槃諸經文疏》同上

《增一數法》四十卷同上

《佛性論》二卷同上

《大乘義章》六卷同上

《散花論》北周慧善著。善《智度論》,每引小乘相證成義,依文次第,散釋精理

《大集經疏》北周寶彖著。疏《大集》者始此

《涅槃疏》同上

《法華疏》同上

《涅槃義疏》十五卷隋曇延著。時諸英達僉議,用比遠公所製,而延尤過之

《寶性論疏》同上

《勝鬘經疏》同上

《仁王經疏》同上

《地持經疏五卷》隋慧遠著

《十地論疏》十卷同上

《華嚴經疏》七卷同上

《涅槃經疏》十卷同上

《維摩經疏》同上

《勝鬘經疏》同上

《大乘義章》十四卷同上。今存。合二百四十九科,分為五聚。謂教法、義法、染、淨、雜也。陳綜義差,始近終遠,佛法綱要,盡於此焉

《廣初章、鹿角章》隋法安著

《十地疏》四卷隋靈裕著

《地持疏》二卷、《維摩疏》二卷、《般若疏》二卷同上

《華嚴疏及旨歸合》九卷同上

《涅槃疏》六卷同上

《大集疏》八卷同上

《四分律疏》五卷同上

《大乘義章》四卷同上

《勝鬘》、《央掘》、《壽觀》、《仁王》、《毗尼母》、《往生論》、《遺教諸經疏記》同上

《成實論抄》、《毗曇抄》、《大智度論抄》各五卷同上

《聖跡記》二卷同上

《佛法東行記》、《眾經宗要》、《譯經體式》、《受菩薩戒法並戒本》、《注華嚴》等經論序同上

《大小乘同異論》同上

《合利》、《目連傳》同上

《禦眾法》同上

《安民論》十卷、《陶神論》十卷同上

《勸信釋宗論》《卵成殺論》同上

《字本》七卷同上

《莊紀》、《老綱式》、《經兆緯相錄》同上

《醫決》、《符禁法文》、《斷水蟲序》同上

《齊世三寶記》、《滅法記》、《光師弟子十德記》同上

《集》五十餘卷同上

《華嚴義疏》隋慧藏著

《成實論疏》四十卷隋智脫著。江南《成實》並述義章,不顧論文,脫憤而著此

《淨名疏》十卷同上

《釋二乘名教》四卷同上

《成論玄義》十七卷梁琰法師原著,隋智脫刪要

《法華疏》三卷隋道莊著。直敘綱致,不存文句

《集》數十卷同上

《續名僧傳》隋法論著。未就而卒

《別集》八卷同上

《十種大乘論》隋僧粲著。一通、二平、三逆、四順、五接、六挫、七迷、八夢、九相即、十中道

《十地論》二卷同上

《攝大乘論疏》六卷隋靖嵩著。《攝論疏》始此

《雜心論疏》五卷同上

《九識》、《三藏三聚戒》、《二生死等玄義》同上

《舍利弗阿毗曇疏》十卷隋淨願著。《舍利疏》始此,但未講,已失落

《攝大乘論疏》隋智凝著

《迦延雜心論疏》九卷隋誌念著

《雜心論廣鈔》九卷同上

《中論疏》隋智矩著

《三論玄疏》唐吉藏著

《大品玄疏》、《智論玄疏》、《華嚴玄疏》、《維摩玄疏》同上

《地論疏記》隋法棱著

《華嚴》、《十地》、《維摩諸經疏》唐慧覺著

《義章》十三卷同上

《華嚴》、《大品》、《涅槃》、《釋論四部義疏》唐智琚

《三論疏》唐慧因

《雜著》四十餘卷唐神迥著

《俱舍論疏要刪》二十二卷唐道嶽著。要刪真諦本疏,減三分之二

《十八部論疏》同上。此論之疏似始此

《法華疏》五卷唐神迥著

《無性攝論疏》同上

《佛地疏》、《般若疏》同上

《攝論指歸》等二十餘篇唐法護著

《雜心玄章並抄》八卷唐道基著

《大乘章抄》八卷同上

《華嚴疏》十卷唐智正著

《攝論》、《中邊》、《唯識》、《思塵》、《佛性》、《無性諸論疏》唐僧辯著

《攝論義疏》八卷、《玄章》五卷唐法常著

《涅槃》、《維摩》、《勝鬘諸經疏記》同上

《雜心玄章抄疏》唐慧休

《攝論疏》同上

《涅槃義疏》十三卷、《玄章》三卷唐靈潤著

《攝論義疏》十三卷、《玄章》三卷同上。內容大略見本傳

——以上義解

《大品義章》、《融心論》、《還源鏡》、《詳玄賦》北周彗命著

《四十二字門》二卷隋慧思著

《無淨行門》二卷同上

《釋論玄》、《隨自意》、《安樂行》、《次第禪要》、《三智觀門》各一卷同上

《法華疏》、《止觀門》、《修禪法》各數十卷隋智顗。今存

《淨名疏》三十七卷同上

《亡是非論隋曇遷》

《攝大乘論疏》十卷同上

《楞伽》、《起信》、《唯識》、《如實等疏》,《九識》、《四明》等章,《華嚴明難品玄解》總二十餘卷同上。《起信疏》始此

《頓教一乘》二十卷隋本濟著。因時判儀,並遵流世

《法華疏》隋灌頂(章安)

《義記》同上

《百識觀門》十卷唐道哲著

《智照自體論》六卷同上

《大乘聞思論》同上

《淨土論》二卷唐道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