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於《高僧傳》中之支那著述(3 / 3)

——以上習禪

《出要律儀》十四卷梁武帝撰

《律疏》六卷道覆。時代待考,見《慧光傳》

《四分律疏》百二十紙北齊惠光著。後代引之,以為義節

《羯磨戒本要刪》同上

《玄宗論》、《大乘義律章》同上

《仁王七誡》、《僧製十八條》同上

《勝鬘》、《遺教》、《溫室》、《仁王般若注釋》同上

《律鈔》四卷北齊曇隱著

《律鈔》兩卷北齊洪理。智首開為四卷

《十誦疏》十卷陳曇緩著

《戒本》、《羯磨疏》各二卷同上

《僧家書儀》四卷同上

《別集》八卷同上

《律義疏》十二卷隋智文著

《羯磨疏》四卷、《菩薩戒疏》二卷同上

《四分律疏》十卷隋法願著

《是非鈔》二卷同上

《律大本》、《羯磨諸經疏》三十六卷隋道成著

《大純鈔》五卷隋洪遵著

《律藏五部區分鈔》二十一卷唐智首著

《四分律疏》十卷唐法礪

《羯磨疏》三卷

《佛教後代國王賞罰三寶法》、《安養蒼生論》、《三德》各一卷唐玄琬

《十誦私記》十三卷、《僧尼行事》二卷、《尼眾羯磨》二卷、《道俗菩薩戒義疏》四卷唐惠曼著

——以上據唐道宣《續高僧傳》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唐義淨

《南海寄歸傳內法傳》同上

《別說罪要行法》同上

《受用三法水要法》同上

《護命放生儀軌》同上

《攝大乘論疏》唐道因著

《維摩經疏》同上

《示教指歸》唐滿月

《佛法根本》同上。專言密宗

《窺基各疏》[1]傳未舉名,唯雲造疏計可百本

《法苑珠林》一百篇唐道世(玄惲)

《善惡業報及信福論》二十三卷同上

《大小乘禪門觀及大乘觀》共十一卷同上

《受戒儀式》、《禮佛儀式》共六本同上

《四分律討要》五卷、《四分律尼鈔》五卷同上

《金剛經集注》三卷同上

《俱舍論疏》□卷[2]唐普光。圓暉略為十卷《唯識疏鈔》□卷[3]唐圓測

《三論疏》唐元康。按:時治三論者稀矣。

《三論玄樞》二卷同上《古今譯經圖紀》四卷唐靖邁。今存

《決定相違不定量》唐新羅順璟。璟在本國稍多著述,亦有傳來中原者

《慧沼》但言著諸疏義,未舉書名[4]

《慈恩法師》傳唐慧立著彥悰箋

《成唯識論纂要》唐義忠

《成唯識論鈔》三十卷同上

《法華經鈔》二十卷同上

《無垢稱經鈔》二十卷同上

《百法論疏》同上

《金剛三昧經疏》五卷唐新羅元曉

《淨名經疏》武周神楷

《禪林要鈔》三十卷唐會隱。於一切經中略出精義玄文《武丘名僧苑》一卷武周僧瑗

《鬱子》[5]二卷、文集三卷同上

《心要集》唐印宗著。起梁至唐天下諸達者語言總錄

《百家諸儒士三教文意》同上

《唯識義例》唐宗哲。按:傳但言《義例》,尋文似釋《唯識》也

《瑜伽義門》唐德感。按:傳但言《義門》,尋文似釋《瑜伽》也

《華嚴金師子章》唐法藏。餘著多未載

《順了義論》二卷唐恒景《攝正法論》七卷同上

《佛性論》二卷同上

《毗盧遮那佛經疏》七卷唐一行

《攝調伏藏》六十卷同上

《釋氏係錄》一卷同上

《開元大衍曆》五十二卷同上

《大唐內典錄》十卷唐道宣著

《開元釋教錄》二十卷唐智升著

《續內典錄》一卷同上

《續譯經圖紀》一卷同上

《俱舍古疏頌節略》唐懷遠

《俱舍金華鈔》十卷唐崇廙

《俱舍略疏》唐圓暉

《釋教廣品曆章》三十卷唐玄逸。按:此佛典校勘學

《對禦論衡》一本唐道氤

《大乘法寶五門名教》一卷同上

《信法儀》一卷同上

《唯識疏》六卷同上

《法華經疏》六卷同上

《禦注金剛經疏》六卷同上。玄宗注

《仁王般若經疏》三卷唐良賁

《念誦儀軌》一卷同上

《承明殿講密嚴經對禦記》一卷同上

《華嚴經儀記》十二卷唐法詵

《文殊師利菩薩佛刹莊嚴經疏》唐潛真

《菩提心義》一卷、《發菩提心戒》一卷同上《三聚淨戒十善法戒》共一卷同上

《華嚴疏》六十卷唐澄觀

《華嚴後分(即普賢行願品)疏》十卷同上

《了義》一卷、《心要》一卷同上

《隨疏演義》九十卷同上。當是《華嚴疏》

《華嚴經綱要》一卷同上

《法界玄鑒》一卷、《三聖圓融觀》一卷同上

《華嚴》、《法華》、《楞伽》、《中觀論等別行小疏鈔》共三十卷同上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經疏》唐良秀

《大藏音義》一百卷唐慧琳。起貞元四年,迄元和五年方成

《楞嚴經疏》三卷唐唯愨。疏《楞嚴》者始此,真偽未定

《楞嚴經資中疏》唐宏沇

《次疑論》七卷唐懷感。善導後輩,提倡念佛

《華嚴四種教》唐慧苑。依《寶性論》判立

《新譯華嚴音釋》同上

《法華釋簽》十卷唐湛然

《法華疏記》十卷同上

《止觀輔行傳弘決》十卷同上

《法華三昧補助儀》一卷同上

《方等懺補闕儀》二卷同上

《維摩經略疏》十卷、維摩疏記三卷同上

《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同上

《金錍論》一卷同上

《止觀義例》、《止觀大意》、《止觀文句》、《十妙不二門》同上

《涅槃經解述》唐元浩

《華嚴經妙義》唐智藏

《法華玄箋》十卷唐神清

《釋氏年誌》三十卷同上

《新律疏要訣》十卷同上。亦名《清鈔》

《二眾初學儀》一卷同上

《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同上。亦名《法源記》

《識心論》、《澄觀論》同上

《俱舍義鈔》同上

《北山參玄語錄》同上

《華嚴疏鈔》唐宗密

《圓覺》、《涅槃》、《金剛》、《起信》、《唯識》、《盂蘭盆》、《法界觀》、《行願經等疏鈔》同上

《法義》、《類例》、《禮懺》、《修證》、《圖傳》、《纂略》同上

《禪藏》同上。集諸宗禪言

《四分律疏》五卷、《鈔懸談》二卷同上

《百法論疏並鈔》唐乘恩。祖慈恩而宗潞府

《如來藏會釋疏》二卷唐知玄

《大無量壽經疏》二卷同上

《勝鬘經疏》四卷同上

《法鑒四卷》、《法燈》二卷、《法苑》十卷唐僧徹。徹知玄弟子,此三書分釋上三疏

《般若疏義》、《心經疏義》、《金剛經疏義》唐知玄

《集》二十卷、《禮懺文》六卷同上

《玄中鈔》數卷唐希圓

《俱舍論金華鈔》二十卷唐玄約

以上義解

《法門文記》唐道宣

《律鈔四分律鈔》三卷

《發正義記》十卷

明兩宗之躇駁,發五部之鈐鍵。此文見《曇一傳》。所謂《發正記》者,不審為道宣著,抑曇一著

《廣弘明集》□卷同上。今存

《續高僧傳》□卷同上。今存

《三寶錄》、《羯磨戒疏》、《行事鈔》、《義鈔》同上

共二百二十餘卷

《付囑儀》十卷同上

《祇洹圖經》二卷同上

《四分律記》唐懷素。彈乣古疏十有六失,新義半,千百條

《俱舍論疏》十五卷同上

《遺教經疏》二卷、《鈔》三卷、《新疏拾遺鈔》二十卷同上

《四分僧尼羯磨文》二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同上

《輕重訣》唐靈萼。釋律

《四分輔篇記》十卷唐玄儼

《羯磨述章》三篇同上

《金剛義疏》七卷同上

《發正義記》十卷唐曇一

《五分律疏》十卷唐愛同

《古今決》十卷唐朗然。解釋道宣《四分律鈔》

《律鈔搜玄錄》二十卷唐誌鴻

《律宗引源》二十一卷唐靈澈

《順正記》十卷、《分輕重物儀》唐省躬。律部

《法華經解疏記》十卷唐真乘

《新僉定律疏》十卷唐圓照。進呈表文敘律宗沿革最詳

《利涉法師傳》十卷同上

《集景雲》、《先天》、《開元》、《天寶誥製》三卷同上

《肅宗》、《代宗製旨碑表集》共二卷同上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同上

《隋傳法高僧信行禪師碑表集》三卷同上

《兩寺上座乘如集》三卷同上

《僉定律疏》、《一行製表集》三卷同上

《般若三藏續古今翻譯圖紀》三卷同上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音義》二卷同上

《三教法主存沒年代本記》三卷同上

《翻經大德光宅寺利言集》二卷同上

《再修釋迦佛法王本紀》一卷同上

《佛成正覺記》一卷同上

《辯瑞相記》一卷同上

《五部律翻譯年代傳授人記》一卷同上

《莊嚴寺佛牙寶塔記》三卷、無憂王寺佛骨塔記三卷同上《傳法三學大德碑記集》十五卷同上

《貞元釋教錄》三卷同上

《律記》二十卷唐清徹

以上明律

《十門辯惑論》三卷唐複禮。答權無二《釋典稽疑》

《慈恩法師行傳》唐慧立

《因明圖注》呂才

《甄正論》一卷唐玄嶷。訶道教

《立法幢論》一卷唐利涉

《顯正記》十卷唐玄暢

《科六帖名義圖》三卷、《三寶五運》三卷同上

以上護法

——以上據宋讚寧《高僧傳》三集

《離識觀》顏延之著

《論檢》同上

《達性論》何承天著。與慧琳《白黑論》相比

《無三世論》宋任函著僧含作《神不滅》抗之

《三宗論》齊周顒

《法華注》劉虯。見《續傳》卷十一《法安傳》

【注釋】

[1] 校者注:窺基注疏,今存有《成唯識論述記》等三十餘種。

[2] 校者注:卷數原缺,檢日本平祚《法相宗章疏》當為十五卷。

[3] 校者注:卷數原缺,日本平祚《法相宗章疏》有圓測《唯識疏》十卷。

[4] 校者注:慧沼注疏,今存有《成唯識論了義燈》、《因明義斷》等十二種。

[5] 校者注:檢《宋高僧傳》卷四《僧瑗傳》,當作《注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