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讓孩子參與到做飯中來
比如讓孩子幫忙擇菜,到了吃飯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問孩子:“這就是你今天擇的菜,你不吃一點兒嗎?”還可以把孩子幫忙擇菜的事講給同桌吃飯的人,孩子高興起來,自然就會吃一些。
⑦不要隨意責罵孩子
對待孩子偏食,要有耐心,多表揚獎勵,少責罵批評,不能操之過急,慢慢地,孩子的偏食毛病就可以糾正過來。
⑧要合理安排飲食
父母要合理地安排孩子一日三餐的飲食,吃飯要準時、定量,最好能讓孩子在固定的地方吃飯,並少讓他們吃零食。
⑨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如果父母自己吃飯就很挑剔,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孩子就很難不挑食了。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吃飯都吃得很香,他也會吃得多一點,而且什麼都吃。
4.讓兒童養成正確刷牙的習慣
牙齒對人的一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保持口腔清潔的最有效方法是刷牙。正確的刷牙可以有效地除去牙齒和牙齦上的各種細菌和殘留物,如菌斑、飯垢和食物殘渣等,而且可以防止牙石的堆積。小兒應從小養成正確的刷牙習慣才好。
但孩子剛長出牙齒的時候,他並不會自己刷牙,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給孩子清洗刷牙。3歲以前,父母可以用紗布或棉棍蘸溫水,輕輕擦洗牙麵。等孩子長到3歲的時候,父母就可以教他們自己刷牙了。因為3歲以前已經刷過牙,此時孩子一般能很快學會自己刷牙。
但此時孩子還不是太靈活,如果動作不當反而會對牙齒造成不好的影響。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利用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的心理,由父母先作示範,再讓孩子模仿;也可以讓孩子對著鏡子練習刷牙動作,這樣寓教於樂,孩子很快就能學會。在教孩子刷牙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刷牙方法是豎刷法,孩子學刷牙的時候一般喜歡刷著玩,這時父母就要糾正他們。刷牙的方向一般是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側麵的牙來回刷,而且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要通通刷到。刷牙的時間是每次大概刷2~3分鍾,每天早晚各刷1次就可以了。父母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橫著刷牙,這樣不但刷不幹淨,還會損傷牙齒。
另外,由於剛開始學刷牙動作不太利索,孩子可能自己刷不幹淨,這時,父母應該視情況幫他們補刷,並隨時指出和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孩子一旦開始刷牙,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如果孩子玩累了或困了,不刷牙就想上床睡覺,這時父母切不可心急,要說服小兒刷牙後再睡覺。說服的時候,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如講一個小貓愛刷牙的故事等等,讓孩子喜歡刷牙,從而養成自覺自願刷牙的習慣。
5.督促兒童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
常言道:飯前便後要洗手,腸道疾病不會有。睡前洗幹淨,睡覺也輕鬆。其實何止這些,良好的盥洗習慣會使孩子收到更多的益處。
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盥洗習慣呢?要從以下幾點教兒童做起。
(1)教兒童飯前便後洗手
培養兒童飯前便後洗手不僅能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更重要的是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怎樣培養兒童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呢?父母應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因為手上摸了許多髒東西,在吃飯前不洗幹淨,吃進肚子裏就會生病,肚子就會長出蟲子來。”孩子一般很容易明白這樣的道理,會愉快地去洗手。最關鍵的問題是父母的督促。孩子往往開始新鮮,堅持不了多久,在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同時父母的表率作用對孩子也有著很大影響,隻要持之以恒,孩子就會養成良好好的洗手習慣。
父母要為孩子準備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孩子自己容易取拿的地方,要讓孩子用流動水洗手,這樣符合衛生要求。父母還要提醒孩子,手心手背都要洗,按五步法洗手指、指縫、指甲、手背、手腕。往往通過父母的一次示範動作,孩子就心領神會,很快學會自己洗手了。
(2)教兒童洗屁股
要把白天大小便後殘留在肛門附近的糞便、尿液洗掉,防止皮膚發炎。女孩要每天洗。洗前先將手用肥皂洗幹淨,再洗屁股。要有專用的洗屁股盆。洗完屁股要用清水將盆衝淨,倒扣在盆架上,不要和其他盆摞在一起,避免汙染。洗屁股的毛巾每次用完要洗淨並暴曬消毒。
(3)教兒童洗腳
睡前用溫水洗腳能迅速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使腳部肌肉鬆弛,感覺舒服,易於入睡。先卷好褲腿,把腳放到水裏稍泡一會兒,用手擦肥皂搓洗腳麵、腳跟和小腿,然後用清水衝洗,再用毛巾擦幹。
隻要父母有耐心,孩子會自然地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
6.讓兒童養成良好早睡早起的習慣
有些家長每天晚上帶頭看電視,子女也跟著看,直到看到“祝您晚安”有些家長習慣晚睡,孩子也跟著大人熬到半夜;有些家長習慣睡前讓兒童背一首詩、講故事、背誦外語單詞、要求兒童躺在床上回憶一天所學習的“過電影”,造成孩子大腦興奮,不能按時入睡。諸如此類的家庭生活習慣很不科學。做父母的必須記住,生長激素成長最盛的是11時至半夜,超過這個時間睡,對兒童健康影響很大。
中醫師李家雄根據醫療實踐指出,經常晚睡的兒童常有過敏性鼻炎和氣管不好的毛病。就臨床上發現,熬夜工作的大人容易衰老,而孩子則有眼睛易疲倦、常腳酸、不愛走路且情緒不穩定的傾向。為了成長中孩子的健康,父母一定注意培養孩子早睡的習慣。
早睡,可以使兒童的體力和精力得到恢複。那麼,怎樣才能獲得良好的睡眠效果呢?
一是,每晚9點左右就讓孩子做好睡前準備工作,準時上床睡覺。如讓孩子去陽台呼吸新鮮空氣,深呼吸,刷牙洗腳,靜坐一會使身心放鬆。
二是,要抑製刺激,如睡前不要看電視和電影、不看書籍、不要打罵訓斥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做不願做的事等。
三是,每天堅持按時早睡早起,堅持鍛煉身體,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運動。
四是,入睡前不要讓孩子吃夜宵,不要飲濃茶、咖啡、飲料和吃巧克力;晚飯不要吃得過飽,可以吃一些含有氨基酸的食物。
五是,要有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床鋪要符合孩子的要求,不要亮著燈睡,可播放催眠曲,培養孩子按時上床、上床立即入睡的良好習慣。
與此同時,培養孩子早起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家長以為孩子睡眠的時間越長越好,早餐準備好了才叫孩子起床,勿忙吃完就去上學。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能睡能吃就好。其實這都不科學。一般2~5歲的孩子每天睡12個小時,6~10歲的孩子每天睡10個小時,11~16歲的孩子每天睡8個小時即可。睡覺是休息的一種,白天學習間隙的散步、打球、看電視、聽音樂、看其他書等都是積極的休息。
7.培養兒童良好的站、坐、走的習慣
或許是現代舒適生活的影響,許多學生都不能很好地站、坐、走了。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斜躺在沙發上的小孩,或者兩肩一高一低站著或坐著的小孩,彎著腰、弓著背走路的小孩,身體來回搖擺著走路的小孩,等等。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形體姿勢。
不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給身體帶來的最大不利是引發脊椎骨彎曲,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嚴重的甚至影響身體健康。大家都知道,脊椎骨是人的頂梁柱,它要是歪斜了,就如房子的支柱歪斜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倒下來的危險,脊椎骨的骨頭一共有30多塊,像積木一樣疊起來,軟骨負擔著使它們相互連接起來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整體容易前後左右彎曲和扭轉,如果平時有不良的形體姿勢,就有可能使具有壓縮功能的軟骨部分遭到破壞或磨損。脊椎正中間有製造紅血球的脊髓和神經束,本來從頭部到尾骨是暢通的,現在說不定哪裏就有損傷,使整個身體發生障礙。
這樣看來,養成正確的形體姿勢,對一個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可以從三個方麵培養兒童良好的站、坐、走習慣:
(1)讓兒童防止壞姿勢,學習好姿勢
在坐著看書、寫作業或看電視等時,要采取正確的姿勢,不要彎著腰、伏著胸,也不要隨意歪靠在凳子上。要告訴孩子如何做,對年齡小的孩子還要示範給他看,使他從小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