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約為4~5小時,所以每餐的間隙以刨、時為宜。不要額外加餐或給點心,不要隨意吃糖果和零食。
午餐比早餐和晚餐要豐富一些。晚餐則宜少用高糖和肥厚的動物性食品,以免熱量蓄積導致肥胖,或蛋白質過量刺激神經係統使睡眠失常,而應多用些植物性食品,特別是多吃些蔬菜、水果,每晚應飲一杯牛奶,有助於睡眠。
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吃得太少或者害怕孩子不會吃,就餐時如臨大敵,全副精力對付孩子,這不行,那不對,挑這樣,揀那樣,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一種壓力。久而久之,孩子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這不僅給孩子進食帶來影響,還會給父母帶來多餘的麻煩;
不要在吃飯前或吃飯時責備孩子。有的孩子如果過了時間還沒有吃完飯,一般應在30分鍾左右吃完),經過多次耐心勸導,還故意拖延時間,到時家長可將飯菜拿走,不再讓他繼續撥弄。幼兒1~2頓吃不飽不要緊。這頓沒吃,下頓自然會好好吃。不要因為這頓沒吃,就在正餐之外給零食吃,這樣會養成正餐不好好吃,專吃零食的壞習慣。
讓孩子喜歡吃飯,但不能讓孩子養成貪吃的壞習慣。據說,孩子那種“有機會就吃”的習慣,不是出於天性,更多的是由於父母給他創造丁過多“吃的機會”。胃過於疲勞會使大腦功能減弱,貪吃會使人發胖,作為父母也要注意。
2.糾正孩子愛睡懶覺的毛病
俗話說:早起早睡,精神百倍。孩子大都貪睡,父母要盡到教育之責,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溫暖的被窩是埋葬青春的墳墓。”此話乍一聽起來,多少有點危言聳聽的意味,但仔細琢磨,還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一個孩子老貪睡,早上老是賴在床上不起來,這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精神狀態,孩子在做別的事情時,也很難投入更多的精力。
從生理學上講,睡眠是生活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睡眠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疲憊的身體和心靈得到休息,從而為第二天所要承擔的活動儲備新的能量。許多生理學家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合理睡眠時間提出了如下的建議:
至於每個人需要睡多少時間,一般說來並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標準。這與生命個體的健康狀況密不可分。總的說來,睡眠充足,睡眠的質量高的具體表現為:睡醒之後感覺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當孩子變得貪睡、賴床,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弄清楚原因。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每天睡眠的時間很長,但還是顯得無精打采,你就應該考慮帶孩子去看看醫生,說不定你的孩子患上了“周期性貪食嗜睡症”或“發作性睡眠症”。如果醫生說你的孩子沒有任何疾病,但孩子就是貪睡、賴床,你就得和孩子好好談一談,幫助他糾正貪睡、賴床的壞習慣。讓孩子明白,睡眠時間太長,對身體根本沒有什麼好處。這是因為睡過了頭,大腦常常處於被抑製的狀態,大腦的興奮性反而被降低。因此,我們經常發現,當我們睡了一個懶覺起來,反而感覺到頭昏腦脹、精神萎靡不振。
怎樣才能糾正孩子貪睡、賴床的壞習慣呢?教育專家給家長的建議是:
(1)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引導著孩子,家長絕不能忽視這點。應該給孩子帶個好頭,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晨應起來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晚上盡量不要超過11點睡覺。
(2)按時叫醒孩子
孩子如果貪睡就不可能自覺早起,家長可以將其叫醒,但千萬不可打斷孩子的睡夢,如果孩子的睫毛在顫動了,就表明他快醒了,這時,你就可以將其叫醒,不至於打斷他的夢。
(3)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也是不行的,為了讓孩子早起,父母應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裏睡覺。隻有早睡才能做到早起。所以,父母千萬不要放任孩子晚上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等。即使看書也應到時候就叫停。
(4)鼓勵孩子自己按時起床
父母可以為孩子買一個鬧鍾,教會他使用,可以利用遊戲的時間練習幾次。這樣他就能通過鬧鍾早起了,當然孩子能夠自己主動早起時,父母不可忘了給他表揚。
(5)敦促孩子起床後活動身體
有些孩子睡覺睡得很沉,家長想讓這樣的孩子清醒過來,應該讓他適當地活動一下,做做運動。比如伸腿、彎腰等。
(6)實在沒轍了,就實施懲罰
對於那些總不按照作息時間行事的孩子,可以給其一點小小的懲罰。掀開被子或將其抱下床,命令他站立一會兒都可以。
3.別讓孩子過分迷戀電視
過分迷戀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健康。家長要掌握好“度”,正確處理孩子看電視的問題,給孩子一個輕鬆健康的成長環境。
王建玲還在“咿呀”學語時,已是電視的“熱心觀眾”了,上學後,對電視更加迷戀,放學後,一放下書包就把電視打開“過把疵”。一到節假日,更是“愛屏幕沒商量”,且常看到很晚,以致早起上學起不來。睡眠不足上課沒精神,成績總是處於下遊,媽媽對此很著急,又不能強製不讓她看,思來想去不知怎麼辦才好?
電視的魅力實在太大了,孩子放學一進家門就坐在電視機前,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作業也不認真完成,就連吃飯都手捧著碗邊吃邊看……這樣長期下去,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都會受影響,這可怎麼辦呢?是的,懷有這種感歎與無奈的學生家長不在少數。對於這一問題家長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視作為一種獨特的大眾傳播媒體,越來越直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