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培養13~15歲少年的道德情感(2 / 3)

著名科學家諾貝爾一生獻身科學事業,成就卓著,擁有巨額財產,但他生前卻節衣縮食,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臨終前他留下遺囑,將其巨額遺產作為發展科學事業的獎勵基金。今天,獲得“諾貝爾獎”已成為世界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3)善良

心地好,富於同情心,就是善良的品質特征。它體現在人的行為上,就是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被稱為“劉慧芳”的胡曼麗,以一片愛心撫養多名孤兒的事跡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如今她辦起了“中華綠蔭兒童村”,孤兒們在胡曼麗及其同學們的悉心照料下過著幸福的生活。她就是我們當代“善良人”的典型。

(4)謙讓

謙讓,一是指謙虛,二是指推讓。它不僅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而且更是個人美好品德的閃光點。中華民族素有謙讓的傳統,體現於個人心靈深處的,是善良熱誠、將心比心的精神境界;體現於社會的,則是淳樸敦厚、富有人情味的道德風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之所欲,勿取於人”,就是謙讓之心的良好表現。

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謙讓的品質。無論是坐車途中給老人讓座,還是家中進餐時讓長輩先行,都是謙讓品德的具體表現。謙讓,要求我們有寬大的胸懷,有一定的氣量,不與別人爭一時之利,不為蠅頭小利糾纏不休。

(5)知恥

所謂恥辱,就是社會對不道德、不合情理行為的貶斥和否定,由此而產生的自我意識中的羞恥感,這就是羞恥心。它與榮譽感是相對立的。如何看待榮譽和恥辱,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常遇到的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我們取得成績時,會產生榮譽感,如何正確對待它,也許是較為容易的。而一旦我們失敗,如考試成績不好,它帶給我們的是沮喪、懊惱、羞愧和恥辱,也許會使我們從此沉淪。對此,我們必須正確對待。

我們也許還聽說過“恥辱戒指”的故事:

美國一所大學的畢業生在設計一座橋梁時,由於設計不當,計算不精,致使完工後的橋梁倒塌,造成巨大損失,也使這所學校蒙上了巨大恥辱。校方為了讓他吸取這次教訓,花重金買下這座橋梁的鋼鐵,造成一個個戒指,名為“恥辱戒指”。從此,每當學生畢業時,他們都會得到這樣一枚戒指,戴在手上。在今後的生活中,這枚恥辱戒指成為推動他們努力工作的巨大動力,促使他們作出了巨大的成就。

恥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爭取榮譽的動力。孔子說:“知恥近乎勇。”

(6)孝敬長輩

孝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在我國曆史上,為人處世,忠孝為先。其中的“孝”,在當時不外乎是指“父為子綱”之類的封建觀念。而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孝道,已淘汰了其中消極的東西。因此,它也成為衡量青少年道德品質的一把標尺。

孝道,或者說孝敬父母、長輩,有這樣幾項內容:一是在思想感情上對父母的深情愛戴,在具體行動上對父母關心體貼;二是應該聽取父母的教導與指點;三是成年子女應該贍養和扶助父母。事實上,父母不但以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社會作出了貢獻,而且養育了下一代,為下一代的成長和幸福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孝敬父母,就是尊重勞動者,尊重他們為社會和國家所做的貢獻。

(7)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就是言行與思想一致,不偽裝,不虛假,說話、辦事實事求是,講信用。誠實與守信二者有著密切的聯係,誠實是守信的思想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外在表現,隻有內心誠實,待人誠懇真摯,做事才能講信用,有信譽。當代青少年應牢固樹立誠實正直、實事求是、“言而有信,無信不立”的觀念,自覺養成以下良好習慣:

①表裏如一,言行一致。老師在與不在同樣遵守紀律,嚴格要求自己;

②襟懷坦白,光明磊落。不掩蓋過失,做了錯事勇於承認並認真改正;

③不欺人,不自欺。剛正不阿,不失信於人;

④惜時如金,一諾千金。行動遵時守約,開會、辦事、參加各項活動、赴約、做客等均不遲到。

(8)律己宛人

律己寬人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律己指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寬人指用寬宏大量的心胸、團結友愛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寬人不是不堅持原則,不是喪失立場去遷就他人的過錯,求得一團和氣,而是在維護大局和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個人之間的友善禮讓。

當代青少年如何在實踐中律己寬人?具體講要注意以下幾方麵:一要善於自我評價,“吾日三省吾身”,定期檢查自己的言行,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能找出原因和改正方法;二要樹立“成人之美”的友愛思想,遵守“仁義謙和”的待人原則,遇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摒棄虛偽、猜疑、嫉妒和偏見,與人為善,富有愛心和真情;三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行讓別人做;四要心胸開闊,寬宏大量,要做到“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要善於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一起工作。

(9)公正無私

公正無私,是一種辦事公平、公道、正直、正派,不偏邪、不自私的道德品質。同公正無私相對立的是偏邪自私,辦事不公平、不公道;對人欺軟怕硬,對權勢阿諛奉承;在對待權利與義務、責任與利益的關係上,有偏有向,甚至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以權謀私。公正無私是最高層次的道德品質。中學生具備公正無私的道德品質應努力做到: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一事當前應先集體而後個人;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尊重、關心和熱愛人民,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養成公正無私的品質。

(10)見義勇為

見義勇為,既有遇到邪惡或危險奮不顧身,無所畏懼,挺身而出,英勇鬥爭之意;又有為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堅持真理而勇敢進取,敢做敢當,發展創新之意。與見義勇為相對立的是怯懦自卑,軟弱無力,消極無為,畏縮不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需要見義勇為的優秀品質。對社會生活中那些腐敗現象,經濟生活中的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現象,文化生活中的黃、毒、賭現象,社會治安中的搶劫、偷盜、黑社會現象,需要人們挺身而出,不畏強暴,不避艱險,英勇鬥爭。青少年應當具有見義勇為的品質,努力做到:見到社會上的消極腐敗現象要敢於揭發檢舉,主動向有關部門報案;見到老弱病殘人、遇到危險或困難,要挺身而出,上前救助或支援。

3.訓練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個人遵照道德規範所采取的言論和行動。當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成為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時,就形成道德動機。而表現在行動上就是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手段,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與外部標誌。衡量和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主要是看他的行為舉止,隻有道德行為才使道德品質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因此,道德行為的訓練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