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為的訓練主要包括兩個方麵:
(1)道德行為方式和技能的掌握
道德行為方式、方法的掌握,是道德行為的必要條件。指導青少年掌握道德行為的方式,有多種形式,例如,講解青少年守則,分析某些典型人物的行為方式,使青少年知道怎樣去做。同時還須提高他們的道德智力水平,使青少年能夠具有獨立地、主動地選擇道德行為方式的能力。
(2)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
道德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由不經常的道德行為轉化為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為中,行為習慣起著特別明顯的作用。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是十分必要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單靠行為方式的指導是不夠的,還要不斷訓練,養成鞏固的道德行為習慣,一旦道德行為習慣建立條件反射後,就能形成比較穩定的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傾向,同時在新環境中發生遷移作用,主動地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有些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例如上課隨便講話,影響聽講,這主要是開始時缺乏必要的訓練,沒能建立牢固的行為習慣的緣故。習慣必須不斷地訓練才能養成。許多學校重視新生的常規訓練,就是為了培養行為習慣。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形成後,就不自覺地變成了青少年自己的需要,甚至成為終身保留的良好個性品質。青少年階段是學生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應注意培養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是在教育、生活、學習、勞動、工作過程中形成和培養起來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方式有:
①行為簡單的重複。創設重複良好行為的道德情境和適當的條件,讓學生好的行為經常重複發生,促使形成習慣。
②行為的模仿。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提供榜樣,促使青少年仿效,以便形成習慣。
③有意的練習。在有意練習時,青少年要明白練習的意義、目的和階段要求,不中斷地堅持練習。要讓青少年知道練習的成績效果,體驗到進步的愉快,還要總結成敗的經驗和教訓。有意練習,不是簡單地重複,不能把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當作一種技能來掌握,練習德性並不像練習鋼琴那樣,越練越熟,關鍵在於行為習慣必須轉化為道德品質,成為自己個人的需要。例如,有的課堂紀律“很好”的班級,在常年的教育活動中,青少年在教師督促下進行著各項常規的訓練,可是一旦教師解除監督,原班主任一調走,有些青少年就不遵守紀律要求,訓練的習慣也遭到破壞,這種情況在青少年並非個別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隻是依賴於習慣,所產生的刻板的行為反應,常常缺乏牢固的認識基礎,沒有成為自己行為習慣的主人。所以至關重要的是:訓練行為習慣時,要加強對目的、意義的認識,促進學生的自覺性,從而使習慣轉化為自己的需要。
④根除不良習慣。教育者在培養青少年道德行為習慣過程中,要時時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強化、鞏固好的習慣;提防、抑製壞的習慣。要使青少年知道壞習慣的危害性,加強克服壞習慣的信心與提高同壞習慣作鬥爭的勇氣和毅力。糾正壞習慣的具體方法有:銘記警句,開展活動,討論壞習慣的危害,出版牆報,以及督促、檢查、獎懲等。
4.鍛煉孩子的道德意誌
道德意誌是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同行動密切聯係,人們能夠從分析一個人的行動直接地觀察、了解他的道德意誌。道德意誌同道德信念、道德理想是緊密相聯的。道德意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克服內部障礙,以道德動機戰勝非道德動機;二是排除外部障礙,執行由道德動機所引出的行為決定。道德意誌堅強的人,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排除萬難,在任何情況下堅決去做應該做的事,有所建樹。即使失敗了,也能在對待挫折的態度上,體現出道德行為。
鍛煉和培養青少年的道德意誌,要注意下列幾點:
①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認識,發展情感。道德意誌是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因此,提高認識、發展情感是首要條件。所謂提高認識,主要是指培養正確的觀點、信念、理想和世界觀,它是一個人道德意誌行動的基本內容和正確方向。所謂發展情感,主要指培養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對科學真理等的熱愛以及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尊心、上進心等,使之成為在道德意誌中的強大動力。隻有在情感的激勵下,情感轉化為動機,推動人的活動,才能不倦地同困難作鬥爭。這就是情感的動力功能。
②在實踐活動中,加強訓練,嚴格要求。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是鍛煉和培養意誌的基本途徑。實踐活動包括遊戲、學習、勞動。道德意誌是伴隨著實踐活動中的道德行為而產生的,因此,教育者要在實踐活動中,在集體生活中,對青少年嚴格進行意誌行為的訓練。這是鍛煉和培養意誌的關鍵。馬卡連柯認為:沒有集體中的專門的練習,是不可能培養共產主義的意誌、共產主義的勇敢和共產主義的目的性的。因此,有意識地在實踐活動中,在集體生活中磨煉頑強的道德意誌,使學生取得意誌鍛煉的直接經驗,培養意誌力,是十分必要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嚴格要求他們完成學習任務,遵守課堂紀律和學校的一切規章製度,執行教師和班級委托的任務。凡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就一定要求做到。一次不行,二次再來,直到做好為止,這就是嚴格要求。但要注意,要求要適當。要求過高,容易失去信心;要求太低,就不能起到鍛煉意誌的作用。還應該注意鍛煉的循序漸進,先易後難,逐步提高。
③自我檢查,自我教育,從點滴做起。在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意誌的培養過程中,教育學生重視政治、時事、形勢的學習,對照形勢的要求,明確自己的責任以及努力的方向,進行自我檢查、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控製的自我教育,同時樂於接受他人的批評和督促,從中吸取教育和力量,以堅持道德意誌行動。這些教育和訓練,應結合青少年的學習、工作、生活等來進行。要腳踏實地地從點滴做起。不要以為隻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才能鍛煉意誌,其實,意誌的鍛煉就應該從點滴開始,並堅持下去。
④從實際出發,根據個性心理特點,培養品質。培養青少年的道德意誌應有針對性,針對學生意誌上的特點、類型、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鍛煉措施。例如,有的青少年軟弱,易受暗示;有的青少年執拗、頑固。對待這些青少年,就要培養他們意誌的原則性和目的性。有的青少年,畏首畏尾,猶豫不決;有的學生冒失、輕率。對待這些青少年,就須培養他們意誌的果斷、沉著的自製的品質。有的青少年,缺乏毅力;有的青少年缺少精力。對待這些青少年,就要培養他們意誌的堅韌性,教育他們振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