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認識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征(3 / 3)

(3)自主性

青少年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渥斯把它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使得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他們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嚐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於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於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於發表個人意見,並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如果說生理上的斷乳是青少年個體被動地離開父母,那麼心理上的斷乳則是青少年個體主動地離開父母。

(4)前瞻性

青少年是連接過去與將來的中介環節,是從過去通向未來的過渡階段。正如F·馬赫列爾所說:“青少年是在把過去—現在—未來聯結起來的連續軌道上產生、存在和發展的。”處於青少年初期有著最廣闊的未來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離,青少年對發展與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向往,發展與未來是青少年最向往也是最廣闊的領域。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這首詩中這樣描述青少年占有未來的優勢:

年輕的一代,他們並不談到過去。

生活在他們前麵而不在後麵,對於過去,他們何必考慮。

他們的靈魂漫遊到未來的邊際。

這種麵對未來的前瞻性使得青少年特別富於理想,並引導青少年迫切地追求自我實現,這種對未來的占有優勢,使得人們總是把青少年同社會的未來相聯係,指出“誰贏得青年誰將贏得未來”。

(5)進取性

青少年由於生理上的迅速發育成熟,心理上的迅速發展,使青少年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於現狀,富於進取,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如果說成年人容易滿足於已得到的利益,趨於保持現狀,不思進取,青少年則事事正處在有待解決之中,常常是滿懷希望,樂於開拓。對此粱啟超有一段極妙的對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當時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這裏講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6)閉鎖性

青少年不像兒童時期那樣經常向成年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采,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呈現出閉鎖性的特點。他們非常希望有單獨的住宿房間,有個人的抽屜,並喜歡把抽屜鎖起來,好像有什麼秘密的東西不願讓別人知道,其實裏麵並無什麼要緊的東西。他們不大愛對長輩講話了,在長輩麵前顯得寡言。青少年愛寫日記,也是這種閉鎖性的表現。記日記既可傾吐心聲,又可保守秘密。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青少年容易感到孤獨,因此又產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強烈願望,他們熱衷於尋求理解自己的人,找“誌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對知心朋友,他們能坦率地說出內心的秘密。

(7)社會性

雖然心理內容的社會性早在兒童時期就已開始出現了,但是心理內容的深刻的社會活動,則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少年心理的發展愈來愈多地接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青少年對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有時想像自己像大人一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褒貶的評論,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如模擬角色活動“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班主任”,對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結社、創辦協會、刊物等反映思想活動的要求,充分表明他們思考問題已遠遠超出學校的範圍,做集體、國家主人翁的思想意識開始萌發並日益強烈。尤其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他們在考慮未來的誌願及抉擇時,具現實性和嚴肅性。而這種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社會性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