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先創造必勝的條件,然後再尋找機會與敵人交戰;而打敗仗的軍隊總是先與敵人交戰,然後在戰爭中企圖僥幸取勝。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夠修明政治,明確法度,所以能夠掌握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動權。
兵法中有五個用來衡量勝負的因素: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麵積;二是“量”,即推算物資資源的容量;三是“數”,即統計兵員的數量;四是“稱”,即比較雙方軍事的綜合實力;五是“勝”,即得出勝負的判斷。土地麵積的大小決定物力、人力資源的容量,資源的容量決定可投入部隊的數目,部隊的數目決定雙方兵力的強弱,敵我軍事實力的不同,最終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所以,獲勝的軍隊對於失敗的一方而言,就像用“鎰”(一鎰等於24兩)與“銖”(一兩等於24銖)相比較,占有絕對的優勢;而失敗的軍隊對於獲勝的一方而言,就像用“銖”與“鎰”相比較處於絕對劣勢。軍事實力強大的勝利者指揮士兵作戰,就像積水從千仞高的山澗衝決而下,勢不可擋,這就是強大軍事實力的表現。
闡釋
本篇名為《軍形篇》。“形”,就是指軍事力量,包括兵力的眾寡強弱、軍事素質的優劣、部暑的隱蔽、暴露等。孫子形象地比喻說:“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就像積水從千仞高的山澗衝決而下,勢不可擋,這就是強大軍事實力的表現。
本篇主要論述戰前要積蓄軍隊的作戰力量。通篇提出了五對矛盾:敵己、勝敗、攻守、動藏、餘缺。戰爭的勝利,主要是依靠己方的力量與謀劃。孫子開篇提出了“先為不可勝”,即要求善戰者,先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而後再積極創造、尋求戰機,戰勝敵人。即孫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作戰指導思想:“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孫子還說:“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也。”即所謂善於用兵的人,隻是戰勝了那些容易戰勝的人。但如何“勝於易勝”呢?要通過創造條件,伺機取勝。而且應該從最容易的地方,從敵人最薄弱的環節下手。
當無法戰勝敵人時,應該注意防守;當可以打敗敵人時,應該發動攻擊。善於作戰的將帥,應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謀求取勝的條件。
活學活用
《軍形篇》之一——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孫子兵法》與軍事——黃忠智斬夏侯淵
“勝於易勝”,在實際戰爭中可以簡單地演化為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如何“勝於易勝”呢?就是要尋找敵人最薄弱的一麵,以自己較有力的部分擊之,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
黃忠在定軍山和曹將夏侯淵相遇,初戰告捷。夏侯淵於是堅守山寨,不再出來交戰,黃忠率領部隊逼到定軍山下。法正四麵望了望定軍山的地勢,對黃忠說:“在定軍山的西麵,有一座巍然聳立的高山,四麵的山道崎嶇艱險,在這座山上,能夠充分探察定軍山曹軍的虛實。將軍如果能攻占這座山,再攻打定軍山就易如反掌了。”黃忠抬頭看了看,見山頂比較平緩,山上人馬也不是很多,就決定先攻打這座山。
這天夜裏,黃忠帶領軍士,趁著敵軍防範鬆懈的時候,突然敲鼓鳴鑼,一直殺上山頂。這座山是由夏侯淵的部將杜襲把守的,隻有幾百人。當時望見黃忠大批人馬一擁而上,聲勢駭人,慌忙丟下營寨,逃下山去。黃忠非常輕鬆地占領了山頂,正好和定軍山相對立,地勢特別優越。法正說:“將軍可以駐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頂。等夏侯淵來進攻時,我若舉起白旗,將軍就按兵不動;等他倦怠了,疏於防備時,我就舉起紅旗,那時將軍再迅速地下山衝擊曹軍。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黃忠聽後,連說妙計,便帶領大部人馬在半山腰紮下營寨。
杜襲丟了山寨,逃回定軍山,說黃忠奪取了對麵的山頂。夏侯淵非常惱怒,說:“黃忠占領了對麵的山,不由得我不出戰!”張郃勸阻說:“這是他們的計謀,將軍隻宜堅守,不能出戰。”夏侯淵說:“他占了我的對麵山頂,觀察我的軍情虛實,我怎麼能不出戰呢?”張郃苦苦勸阻,夏侯淵不為所動。
夏侯淵命令兵士圍住黃忠占領的山,大罵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任憑夏侯淵在山下怎樣辱罵,黃忠就是不出戰。等到中午以後,法正見曹兵已經疲倦,心不在焉,不見絲毫銳氣,大多都下了馬,倚在石頭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舉起紅旗。黃忠見山頂上紅旗招展,一聲令下。戰鼓齊鳴,蜀漢的軍隊大喊著衝下山來,那種陣勢猶如天崩地裂。夏侯淵措手不及,黃忠已如閃電般衝到他的麵前,大喝一聲,如平地驚雷。夏侯淵還沒反應過來時,就見黃忠的寶刀落下,連頭帶肩將他砍成兩段。曹兵見主帥被斬,潰不成軍。黃忠乘勝追擊,占領了定軍山。
《孫子兵法》與商業——煙台啤酒廠的巧勝
經營中的“勝於易勝”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善於尋找突破口,發揮自己的有限條件,在與競爭者的對比中,突出自己的優勢,打敗對手。
舊上海,英國沙遜洋行開辦了“友啤啤酒廠”,怡和洋行開辦了“怡和啤酒廠”,法國人開辦了“國民啤酒廠”。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啤酒市場幾乎被這三家啤酒廠壟斷,每年廣告費用就達40萬元。在這種局麵下,中國人自己生產的啤酒很難擠進上海市場。
山東煙台啤酒廠,是當地一些民族資本家合辦的,資產才20萬元。它生產的啤酒質量毫不遜色於英法啤酒廠的產品,可運到上海後卻無人問津。煙台啤酒廠決心與外國人競爭一番,他們展開了聲勢浩大、別開生麵的公關活動。
首先,他們在上海靜安寺路20號“新世界”這個大規模遊樂場所的底層租了一間店麵,精心裝潢,以提高煙台啤酒廠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樹立企業形象。征得“新世界”同意後,煙台啤酒廠在各大報紙版麵刊登大幅廣告,內容是:定於某日,購票進“新世界”者,由煙台啤酒廠贈毛巾一條。然後,可免費喝啤酒,按喝啤酒的多少定出第一到第三名,贈送大獎。
這一日到了,上海南京路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市民搶著買門票,“新世界”內整整一天免費供應啤酒。這一舉動在上海市引起轟動,各家報紙爭相報道,煙台啤酒廠名聲大噪。“煙台啤酒廠贈”幾個字隨著廠家贈給顧客的毛巾走進千家萬戶,充當了無聲宣傳器的作用。特別是一個“贈”字,在情感上把廠家和顧客拉近了許多,煙台啤酒廠第一舉便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個月後,煙台啤酒廠又在各大報上刊登消息:某個星期天,一些煙台啤酒將被隱藏在上海半淞園,歡迎上海市民前去尋找,找到一瓶啤酒,獎啤酒20箱。於是,這一天半淞園內人頭攢動,到處是尋找煙台啤酒之人。這一天共用去了520箱啤酒。
煙台啤酒廠這兩個舉動別出心裁,使不少上海市民品嚐到了煙台啤酒,對酒的質量有了了解。煙台啤酒廠順利地完成了自我推銷過程,而用於宣傳的費用還不到英法啤酒廠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