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虛實篇(2 / 3)

通過仔細分析可以判斷敵人作戰計劃的優劣得失;通過挑動敵人,可以了解敵方的活動規律;通過示形誘敵來了解敵人的有利條件和致命弱點;通過試探性進攻,可以探明敵方兵力布置的強弱多寡。所以,偽裝示形誘敵的方法運用是極其巧妙時,就能一點破綻也沒有。到這種境地,即使隱藏再深的間諜也不能探明我方的虛實,即使智慧高超的敵手也想不出對付我們的辦法。根據具體敵情采取靈活的製勝策略,即使擺在眾人麵前,眾人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奧妙所在。人們都知道我克敵製勝的方法,卻不能知道我軍是怎樣運用這些方法製勝的。所以戰勝敵人的戰略戰術每次都是不一樣的,而是針對不同的敵情靈活運用,變化無窮。

用兵打仗的規律就像水的流動規律一樣,水的流動從高向低;用兵打仗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進攻其薄弱之處。流水的方向是由地勢的高低所決定的,軍隊作戰也是根據不同的敵人而選擇不同的製勝方法。所以說,用兵打仗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流水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形狀。能夠根據敵人變化而采取相應戰術取勝的,就可以說是“用兵如神”了。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沒有哪一行可以永遠占優勢,四季輪回更替也沒有哪一個季節可以永遠固定不動;一年之中,白晝有時長有時短;一月之中,月亮也是有滿有虧。

闡釋

“虛”與“實”相對成義。“虛”,空虛;“實”,充實。在此“虛實”就是指軍隊的堅強與虛弱。本篇將這對矛盾提到標題地位,是因為“虛”與“實”是解決用兵問題的關鍵。作戰必須掌握敵我雙方的“虛實”情況,做到避“實”而擊“虛”。唐太宗說:“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

孫子開篇便說:“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所謂“致人”,就是調動敵人;所謂“致於人”,就是被敵人調動。孫子認為,高明的將領,應該去調動敵人而不能被敵人所調動。換言之,就是“爭取主動,先發製人”。

關於“致人”,孫子還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先處戰地而待敵”。就是搶在敵人前麵占領陣地、做好準備、搞好休整、完成作戰部署,以逸待勞,這樣便能居於有利地位,就能從容作戰。對於防禦之敵,則要設法使他由安逸變得疲勞,由飽食變成饑餓,由安處變成奔命。

“以一擊十”。即運用某種手段分散敵人的兵力部署,將敵人分散於十處,而我方兵力卻集中於一處,這樣,我方的兵力就相當於敵人的十倍,從而形成以相對優勢兵力戰勝劣勢兵力的局麵。

“夫兵形像水”。用兵打仗就好像流水一般,無常勢、無恒形、沒有固定的規律,隻有依據敵方、戰場的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才是取勝之道。

活學活用

《虛實篇》之一——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

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故善戰者,

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與軍事——王翦滅楚

在一場戰爭中,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誰就會取勝,因此爭取主動,避免被動,曆來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如何才能爭取主動、避免被動呢?用孫子的話說就是“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在軍事上,處戰者就能先敵做好準備、先敵進行休整、先敵完成戰役部署,以逸待勞,從容作戰。

秦國名將王翦,在秦國吞並韓、趙、魏的諸多戰役中,屢建功勳,深得秦王政的信任。

公元前226年,秦王準備吞並楚國,他問李信攻楚需要多少兵馬。這位驍勇的青年將軍說:“20萬足矣。”秦王又問王翦,王翦答道:“非60萬不可,20萬人攻楚必敗!”秦王不由得暗歎:“王翦老矣!”於是秦王命李信率20萬大軍攻楚。

公元前225年,李信一鼓作氣攻下平輿。楚國上下為之震驚,楚王拜項燕為大將,帶兵20萬,水陸並發,火速迎戰李信。李信不是項燕的對手,被項燕伏下的七路兵殺得大敗而逃。項燕一連追殺三天三夜,秦兵死傷無數,將尉多人被殺。秦王得報,方後悔未聽王翦之言。李信出征之時,王翦就已托病回家養老。秦王政親自到王翦家,敦請王翦出征。王翦說,“大王要是真用我,非得用60萬人不可。”“滅一個楚國,為什麼得這麼多部隊?”秦王疑惑地問。“大王,用兵多少,全在根據實際情況。想那楚國地域遼闊,兵多將廣,不用60萬難以取勝。”王翦分析說。秦王應允,他把王翦請回朝中,拜為大將,統率傾國之兵60萬伐楚。

臨行之際,王翦自懷中取出一個竹簡,呈給秦王。秦王一看,不由得笑了起來。原來簡上寫的是請秦王多多賜他良田美宅。秦王說:“將軍得勝回來,寡人怎能虧待於你,不必擔心。”王翦統兵出征後,又五次派人回朝請求賞賜良田。部下都笑他過於貪心,王翦說:“哎,我這不過是表示自己胸無大誌罷了,試想,秦王把全國軍隊交我指揮,難得不生疑啊!”部下點頭歎服。

王翦一路勢如破竹,占領了楚國陳至平輿之間的大片土地。楚王把國中兵馬全都調來迎敵。

王翦連營40裏,項燕每日派人挑戰,王翦始終堅守不出。“王翦老了,竟然如此膽怯。”項燕想。

王翦不斷地改善士兵的夥食,讓他們痛痛快快休息,自己還和士兵們同吃一鍋飯,將士們感恩戴德,每每請求出戰,王翦隻是不允。

王翦不準自己的兵士進楚界打柴,但楚人過來,他卻命人以酒肉相待,然後放回。王翦的兵閑著無事,竟然玩起跳高、投石的遊戲來,王翦暗中派人記下遊戲的勝敗,以觀測他們體力的強弱。

一晃幾個月就這樣過去了,秦兵隻養得精力充沛,體格健壯,而楚兵卻早已麻痹懈怠。這一天,王翦突然下令攻楚,他挑選了2萬勇士作為衝鋒隊,將士們個個鬥誌高昂,以一頂百。楚軍毫無準備,倉皇應戰,大敗而逃,秦兵緊追不舍,直追到蘄南,楚大將項燕被殺。時隔不久,又攻入楚新都壽春,楚王被擒,貶為庶人。

吞並楚國後,秦王政大宴功臣,他讚揚說:“老將軍王翦知用兵之多寡,真良將也!”

《孫子兵法》與商業——“東方化工”巧覓“知音”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先處戰地”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一般而言,一種新產品、一項新技術,總會有許多公司在同時進行開發、研究,誰先投放市場,誰就能取得主動權。

北京東方化工廠是一所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以生產丙烯酸為主的化工廠。這所化工廠年生產能力為3.8萬噸,據調查,當時國內市場年所需丙烯酸量僅為1萬噸,這樣,工廠尚未投產,產品就麵臨“過剩”的窘況。

丙稀酸是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要化工產品,但是,產品沒有銷路又是個關係到工廠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工廠領導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采用建廠和開發市場同步進行的策略。

整整兩年,化工廠的20多位化工專家走遍了除西藏、台灣以外的全國幾十個省、市、自治區,深入到252個不同行業的企業進行了調查,摸清了丙烯酸的市場脈胳,以嶄新的方式開發丙烯酸的新市場。

(一)“試用”。東方化工廠投資40萬元,從國外買回300噸丙烯酸,以低價“贈送”給全國各地需要使用丙烯酸的工廠企業,請這些企業“試用”,並坦言相告:將來東方化工廠的產品就是這樣,如果有異,保證退貨。

(二)“開發”。河南新鄉化工四廠本來不需要丙烯酸這種原料,東方化工廠大膽地把石油研究院研製的泥漿處理劑成果介紹給新鄉化工四廠,同時送去20噸丙烯酸供他們使用。結果,河南新鄉化工四廠名聲鵲起,成了大慶油田和勝利、中原等幾個大油田的主要供貨者;同時,新鄉化工四廠也成了東方化工廠的最大主顧之一。

東方化工廠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巧覓“知音”,充分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產品投產後,盈利頗豐。

《孫子兵法》與處世——李斯特·費蘭茨拜師

“致人而不致於人”是一種主動出擊的致勝謀略。對於我們的生活同樣具有非凡的意義。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無法取得成功,往往是因為缺乏主動出擊的勇氣。幸運女神從來不垂青四體不勤的人,正如哲人所說:“成功等於1%的天賦加99%的汗水。”

李斯特·費蘭茨是19世紀歐洲新浪漫主義樂派的創始人,歐洲最優秀的鋼琴表演藝術家——從小就顯示出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

費蘭茨的父親李斯特·亞當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每天晚上,小費蘭茨都坐在鋼琴旁,如醉如癡地聽父親演奏。

一天,亞當問兒子,“你記住了一些曲調嗎?”

小費蘭茨奇怪地望著父親:“怎麼是‘一些’呢?我全都記住了!”

“真的?”父親有些不相信,他考了考兒子,一切都跟兒子說的一樣,又驚又喜的父親於是開始教兒子唱歌、彈琴。這時,費蘭茨剛5歲。

小費蘭茨整天泡在鋼琴旁,他以比一個中等程度的孩子快十倍、百倍的速度吸收著當老師的父親教授的一切。很快,父親麵臨了一個尷尬的局麵:他已沒什麼新東西可以傳授給兒子了,而且,兒子在識譜方麵顯示出異乎尋常的才能,在他麵前放一本樂譜,隻要讓他看一眼,就馬上能演奏,拿走樂譜他可以憑記憶演奏全曲!

到維也納去,給兒子找一位真正的導師。

亞當找到他的上司,請求幫助,“公爵大人,我是您的多波爾揚牧羊場的首席會計員,我懇請您允許我的兒子費蘭茨為您進行表演。”

公爵也是一個音樂迷,他答應了亞當,並讓亞當把兒子帶到他麵前,然後,他拿來一本樂譜放在鋼琴架上,說:“孩子,你彈一下第七頁。”

費蘭茨先通讀了一遍樂譜,然後平靜地開始演奏。

突然,公爵問道:“孩子,你演奏的是什麼調?”

“D小調。”

“那你用B小調再重奏一次。”

費蘭茨連瞬間的猶豫都沒有,立刻用B小調彈奏起來,節奏既不快也不慢,恰到好處。

公爵大為驚異。“真不可想象!”他轉而對亞當說:“你可以到總管那裏去報到,他會派人幫你搞到去維也納的通行證。”

然而,孩子的母親不願意去維也納,而總管大人也沒有給亞當在維也納安排工作。

亞當沒有改變主意,他變賣了所有的家產,鋼琴、櫥櫃、圖書、家禽和惟一的珍品——一塊舊金表,然後義無返顧地遷入維也納,找了一個房租不高的房子住了下來。

亞當挨門挨戶地拜訪了維也納的先生們,但是,所有的先生都指出:能給這個孩子當老師隻有一個人——貝多芬的學生卡爾·車爾尼。

車爾尼在一個星期六,抱著某種不大相信的心情接待了這兩位不速之客。

當亞當帶著十二分的虔誠、忐忑不安地說明自己的來意之後,車爾尼答道:“很遣憾,我實在太忙,無法接收新的學生。”

老李斯特·亞當似乎一下子衰老了許多,他痛苦而失望地站了起來:“先生,我們遠道而來,為了這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承受了巨大損失……”

“望子成龍總要付出代價的……”

費蘭茨不願意聽成年人乏味的對話,從椅子上溜下來,輕手輕腳地走到鋼琴邊,他掀開鋼琴蓋,坐在琴凳上演奏起來。

車爾尼大為惱火,在他的房間裏,居然有人敢如此粗魯無禮!但是,小費蘭茨的琴聲太美了!這位著名教育家的怒火轉瞬之間就被驚歎取代了:“這孩子跟誰學的?”

“教授先生,他是跟我練的。”

一道慈祥的目光從車爾尼的眼鏡片後麵閃過:“教這孩子的事,我願意承擔!”

從此,費蘭茨的表演藝術提高得更快了。

“虛”與“實”是解決用兵問題的關鍵。作戰必須掌握敵我雙方的“虛實”情況,做到避“實”而擊“虛”。

《虛實篇》之二——兵之形,避實而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