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在黑暗中被動挨打,氣急敗壞,奮力揮舞刀槍砍殺起來。結果,整整一個晚上,金兵不停地混戰,自相殘殺,直殺得血流成河,屍骸縱橫。其實,100名宋兵早已安全離開金營。到了天亮,營中不見一個宋兵,金將才知道上了當,懊悔莫及,隻得退兵休整。
《孫子兵法》與商業——以“聾”促銷
顧客大多數都有占“便宜”的心理,美國有一家商鋪,經營者是兩兄弟,他們就是利用顧客的這種心理,大賺其錢的。這正是“兵不厭詐”在商業上的活用之一。
美國服裝商德魯比克兄弟二人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的服務十分熱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門口向行人推銷。但是這兄弟二人多少有點聾,經常聽錯話。
有一次,兩兄弟中的一個十分熱情地把顧客請到店中,反複介紹某衣服如何如何好,一番介紹後,顧客問道:“這衣服多少錢?”
“耳聾”的哥哥德魯比克把手放在耳朵上問道:“你說什麼?”顧客又高聲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
“噢,價格嗎,待我問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轉過身去向那邊的弟弟大喊道:“喂!這套全毛衣服賣多少錢?”
弟弟德魯比克站了起來,看了顧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裝,然後回答說:“那套嘛,72元。”“多少?”
哥哥回轉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先生,42元一套。”
顧客一聽,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便宜”的衣服走掉了。
其實,德魯比克兄弟誰也不聾,他們是以“聾”來促銷的。
《孫子兵法》與處世——知縣巧斷“爭妻”案
“詐術”就是用虛假的言行掩蓋事實的真相。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說的正是這個道理。生活中,對付小人我們常常需要運用“詐術”,否則,難以揭示其本來麵目。不過,為人處世應把握好“詐”的度,太過,則是小人之舉了。
清朝時,合肥縣縣民劉某之女小嬌先後許給三家:一個武官的兒子、一個商人、一個小財主。三家人為娶小嬌,互不相讓,告到了縣衙。
合肥縣知縣大人姓孫,受理“爭妻”案後,思索再三,方才理出一個頭緒,宣布開庭審案。
武官的兒子申訴說:“小嬌是自幼由父母作主許配給我的,理應我娶。”
商人說:“你一走十多年,沒有音訊,小嬌的父親死了,小嬌的母親才把小嬌許配給我,理應我娶。”
小財主說:“你去經商,一走兩年,連個話也沒捎回來,小嬌已一十八歲,不能在家久等,我已送了聘禮,理應我娶小嬌。”
孫知縣對小嬌說;“你一個姑娘不能嫁給三個男人,本官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你願意嫁給誰,可挑選一個?”
眾目睽睽之下,一個女孩子怎麼好張嘴“選”丈夫呢!小嬌含羞低頭,一言不發。
孫知縣連連催問,小嬌隻是不說話。孫知縣問得火起,喝道:“此案本是荒唐,你又不肯開口,說!你到底想要如何?”
小嬌又羞又恨,被逼問得無話可答,一氣之下,喊道:“我想死!”
孫縣知道:“此話可是當真?”
小嬌羞憤已極,心想:“事已至此,不管嫁給誰,另外兩個人都不會罷休,如今在公堂之上,出了這麼大的醜,以後還如何做人?不如一死了之。”於是毅然喊道:“我隻願馬上就死!”
孫知縣一拍驚堂木,道:“一女嫁三夫,古來未有,看來此案隻有如此,方可了結!來人!拿毒酒來!”
一個差役應聲走到孫知縣麵前,孫知縣寫下一張字據,命差役去庫房中取毒酒。差役接過字據,轉身離去,不一會兒捧回來一瓶“毒酒”,放到小嬌麵前。小嬌一狠心,含淚捧起毒酒,咕嚕嚕下肚去,痛苦地捧著肚子,在地上翻了幾個滾,直挺挺地躺倒在地。差役走上前,摸摸小嬌的鼻子,對知縣說:“死了!”
孫知縣對堂下的三個男人說:“你們誰要此女,就把她帶走!”三個男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開口。
孫知縣對小財主說:“你已送了聘禮,此女歸你,你可速速背走!”
小財主說:“我的轎子怎能坐一個死人!”
孫知縣又讓商人背走,商人也一口回絕。
武官的兒子見狀,走上前說:“我奉父親之命娶小嬌為妻,小嬌雖死,也是我的妻子,我要用夫妻之禮埋葬她!”說罷,背起地上的“死屍”,大步走出公堂。
武官的兒子背著小嬌回到客店,忽然發現小嬌還有一口氣,於是把小嬌放到床上,守候在床邊。當天晚上,小嬌醒來,恢複如初,兩人遂結為夫妻。
原來,孫知縣在字據上寫的幾個字是:取麻藥酒。孫知縣以此“迂回”之計,使這一棘手的“爭妻”案得以完美解決。
對敵用兵應采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策略,即回避敵人士氣旺盛的勢態,等待敵人怠惰、疲憊、士氣沮喪時,猛力出擊,如此定勝無疑。
《軍爭篇》之三——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三軍可奪氣,
將軍可奪心。
避其銳氣,
擊其惰歸。
《孫子兵法》與軍事——韓世忠大敗金兵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意思是說,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待敵人怠惰、疲憊、士氣低落之時,猛力出擊,如此定勝無疑。宋代名將韓世忠大敗金兵用的就是這招。
宋朝,完顏宗弼攻取了臨安以後,士兵多水土不服,又追不上宋高宗趙構,隻好帶兵北返。當金軍到達鎮江以後才發現,宋將韓世忠已經率領水師停泊在焦山、金山腳下,截住了金軍的歸路。
當時金兵有10萬人馬,而宋兵卻隻有8000人馬,雖然金兵遠征作戰,士兵勞頓,然而雙方力量對比還是極為懸殊的。金兵遠處內地,大多不習水戰,並且乘坐的戰船都很小,而宋軍的士兵都是慣於江海作戰的水師。韓世忠與夫人梁紅玉商定,避免在陸上作戰,避開敵人人多勢眾這一優勢,而憑借宋軍船大和士兵都諳熟水戰這一特點,打擊敵人不習水戰這一弱點。這時,金兵已征戰日久,十分疲憊。士兵因水土不服生病者很多,加之思家念子,很多士兵這時已急迫盼望北歸,軍心不穩,士氣不振。完顏宗弼率先向宋軍發動進攻。宋軍中軍樓船上端坐一名女將,正是韓夫人梁紅玉。梁紅玉舉槌擊鼓,宋軍士氣猛漲,如箭一般衝向敵軍。金軍不習水戰,在船上本來就搖搖晃晃站不穩,現在遭此猛擊,哪裏還站得住,紛紛從船上擠入江中。又是一陣鼓響,韓世忠率兵迅急衝向敵人指揮艦,攔擊完顏宗弼。完顏宗弼大驚,率金軍倉皇撤退,折兵損將,損失很大。
完顏宗弼沒有辦法,派使者去向韓世忠談和,表示願意將掠奪而來的人口及財寶全部獻給韓世忠,隻要能讓自己回去。韓世忠嚴詞拒絕。金軍沿江北上,企圖伺機偷渡。韓世忠識破完顏宗弼的計謀,一直追隨著金軍,且戰且行,最後把金軍逼進了建康東北的死水港黃天蕩中。韓世忠命人將出口堵住,多次打敗企圖突圍的金軍。金軍被困20多天,糧草斷絕,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最後,金軍挖通了30裏老鸛河故道,才算勉強逃離了建康,完顏宗弼得以保全老命,但已是元氣大傷。
《孫子兵法》與商業——“精工”大戰“瑞士”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關鍵是掌握“避”與“擊”的時機,在“避”的時間裏養精蓄銳,在出擊的時候,把握時機,一鼓作氣!正如《易經》所說,“潛龍勿用”為的就是他日“飛龍在天”。
瑞士表馳名世界。
到了1967年,一位叫服部一郎的日本人突然站了出來,向世界鍾表業的霸主——瑞士表提出了挑戰。
服部一郎當時是日本第二精工舍的社長,他知道,瑞士鍾表業的優勢是機械表,要戰而勝之,就必須開拓不同於機械表的“新表”。服部一郎把希望寄托在“石英表”上。
“石英表”源自“石英鍾”。1927年,美國人W·A·馬裏遜試製成了真空電子管式石英鍾,但體積卻大如衣櫃。服部一郎率領精工舍的技術人員用了整整10年時間,終於把衣櫃般大的“石英鍾”,變成了石英水晶振蕩子來“走動”和顯時的“石英表”。
精工牌石英表領先瑞士問世後,服部一郎客觀地分析了自己的技術、人才、資金狀況,覺得自己還不能與瑞士表抗爭,於是有意地避開了瑞士這個手表市場,而是先在本國和瑞士以外的國家推銷,以免“打草驚蛇”。瑞士對於領先自己一步的日本精工牌石英表果然沒有在意。
服部一郎和精工集團一麵以迂回戰術“包圍”瑞士表,一麵集中大量的人才、財力從事石英表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究與開發。到了1990年,“精工”的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精工集團覺得向瑞士表發起總攻的時候到了,於是以重金買下日內瓦的“珍妮·拉薩爾”手表銷售公司,以實用的中、高檔手表、以鑽石、寶石裝飾型超高檔手表和以黃金裝飾的“珍妮·拉薩爾”、“精工·拉薩爾”等新型超級手表同瑞士表競爭。
瑞士人大為震驚。他們以牙還牙,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轟轟烈烈的宣傳攻勢,極力開拓銷售領域,以期重振瑞士的聲威。但是,他們還是失敗了——老謀深算的“精工”以其得力的措施,終於贏得了世界鍾表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孫子兵法》與處世——觸龍說趙太後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矛盾問題如果直接交鋒,往往難以解決。避開難以解決的主要矛盾,而施以較為委婉的方式,反而出人意料地把事情解決了。
趙太後新執政,秦國便加緊進攻趙。趙向齊求援。齊王說:“一定要以長安君作為人質,軍隊才能派出來。”太後不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明確地對左右的人宣布:“有再說讓長安君作人質的,我這老婆子一定把唾沫吐在他臉上!”
左師公觸龍拜見太後。左師公說:“我那兒子舒祺,年紀最小,沒什
麼出息。可我年紀老了,內心總疼愛他,希望您讓他充當一名衛士,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把這件事稟告您。”
太後說:“好嘛,年紀多大啦?”
左師公回答說:“15歲啦。雖說還小,我希望趁自己還沒有死,便把他托付給您。”
太後說:“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
觸龍回答說:“比女子還厲害。”
太後說:“女人愛得特別厲害啊。”
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愛燕後,超過了愛長安君。”
太後說:“你錯了!我愛燕後遠遠比不上愛長安君。”
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作長遠打算。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緊跟在她身後哭泣,想起她遠嫁異國就傷心,也確實夠悲哀的了。她走了以後,您不是還經常想念她嗎?祭祀時一定要為她祈禱。說:‘一定不要她回來。’這難道不是為她考慮,希望她的子孫相繼當國王嗎?”
太後說:“是啊!”
左師公問:“從現在算起,三世以前一直上推以趙氏建成趙國的時候,趙王子孫後代,還有繼續存在的嗎?”
太後說:“沒有。”
觸龍說:“不單是趙國,各諸侯國內還有繼續存在的嗎?”
太後說:“我沒有聽說過。”
觸龍說:“這就是說他們之中近則自身便遭了禍,遠則禍患便落到他們子孫身上了。難道說君王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不是,隻不過由於他們地位很高卻沒有什麼功勳,俸祿很豐厚卻沒有什麼功績,卻擁有很多貴重的東西罷了。如今您尊顯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富庶的土地,賜給他很多貴重的東西,卻不趁著現在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後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安身呢?老臣認為您替長安君打算得太短淺了。所以說您對他的愛不如對燕後的愛。”太後說:“好吧,任憑你怎麼調派他吧!”
於是觸龍為長安君準備好車子,送他到齊國作人質去了。而齊王也信守諾言,立即派出了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