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士卒就像對待嬰兒那樣百般嗬護,士卒就可以與將帥一起共赴危難;對待士卒就像對待兒子那樣關懷疼愛,士卒就可以與將帥同生共死。但是厚待士卒而不使用他們,愛護士卒而不用法令約束他們,士卒違法亂紀而不去懲治他們,士卒就會像驕慣的孩子一樣,是不能派他們來作戰的。
隻知道自己的軍隊可以打仗,而不了解敵人不可以攻打,勝利的可能隻有一半;隻知道敵軍可以攻打,而不了解自己的軍隊不能去攻打,勝利的可能也隻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攻打,也知道自己的軍隊可以去攻打,但不了解地形條件不宜於向敵軍發起攻擊,勝利的可能同樣隻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將帥,行動起來不會迷惑,他的戰術措施變化多端。所以說:“了解敵人和自己,取勝就不會有差錯;知道天時,知道地利,那麼,就能取得完全的勝利了。”
闡釋
本篇名為《地形篇》。在本篇中,孫子論述了地形與戰爭的關係,明確提出了“地形者,兵之助也”這一觀點。
孫子開篇論述了“通”、“掛”、“支”、“隘”、“險”、“遠”這六種地形,其核心就是闡述地形的戰術性能。隻有把握地形的戰術性能,才能最有效地使用火器和其他兵器,實施靈活而機動的基本戰術,給敵人以突然襲擊,同時在防禦中,巧用地形的自然保護性能,使部隊免遭敵人的攻擊。
孫子還提出軍隊有“走”、“馳”、“陷”、“崩”、“亂”、“北”這六種必敗的情況。他通過對這六種必敗情況的綜合分析,提出了軍隊的將領在指揮作戰時,應避免以一擊十、兵強將弱、擅自出戰、治軍無法、以小擊大等被動、盲目的行動。將領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敵人,尤其在地形方麵更應特別注意。如此才能作出正確決策,於己有利。
“視卒如嬰兒”,是孫子提出的處理將與兵關係的原則,他說隻有視士卒如嬰兒,如愛子般關心他們,才可能使士兵與將領同生共死;但不能嬌慣他們,一味縱容,這就像溺愛的孩子“不能使”、“不能令”一樣,是成不了大器的。
活學活用
《地形篇》之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夫地形者,
兵之助也。料敵製勝,
計險、遠近,
上將之道也。
《孫子兵法》與軍事——嶽飛巧借地形戰襄陽
地形對戰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運用得好,它可以使軍隊如虎添翼,運用得不好,它就是兵潰戰敗的陷阱。做將帥的隻有在戰前實地考察不同的地形,對戰局了然於胸,才能駕馭複雜的地形,出奇製勝。
南宋紹興年間,嶽飛受命去收複金人的傀儡政權——偽齊所占領的襄陽、鄧州等六郡。
襄陽左臨襄江,據險可守;襄陽的右麵是一馬平川的曠野,正是廝殺的戰場。駐守襄陽的偽齊守將李成有勇無謀,把騎兵布防在江邊上,卻命令步兵駐紮在平地上。嶽飛了解了李成的布防情況後,破敵之計了然於胸。他命令部將王貴:“江邊亂石林立,道路狹窄,正是步兵的用武之地,你可利用江邊的地形,率領步兵,用長槍攻擊李成的騎兵。”嶽飛又命令部將牛皋:“敵步兵列陣於平野,你率騎兵衝擊敵步兵,不獲全勝不得收兵!”兩將領命而去。
戰鬥開始後,王貴率步兵衝入李成江岸的騎兵隊伍中,一支支長長的利槍直往戰馬的腹部刺去,一匹匹戰馬應槍而倒。江邊道路坎坷,前麵的戰馬倒斃後,後麵的戰馬無路可走,也紛紛跌倒,許多戰馬被迫跳入水中,李成的騎兵很快就失去了戰鬥力。
牛皋是員猛將,他率領鐵騎閃電般地向李成的步兵發起衝擊,李成的步兵連招架之力都沒有,紛紛喪命鐵蹄之下,轉瞬之間,步兵隊伍就全線崩潰。
李成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隊伍土崩瓦解,便掉轉馬頭,棄城而去,嶽飛順利地收複了襄陽城。
此後,嶽飛又乘勝收複了鄧州等五郡,被宋高宗提升為清遠軍節度使。
《孫子兵法》與商業——南方大廈巧做雨傘生意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判斷敵情,製定取勝的計謀,研究地形的險易,計算路程的遠近,這是高明將領的用兵方法。在商戰中,“因地製宜”也是企業經營決策和實施中重要原則之一。
廣州南方大廈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商業大廈之一,20世紀80年代曾創下年銷售總額2.7億元的紀錄,列全國第一位。此中原因當然很多,但南方大廈善於發揮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巧做生意,不能不算一個重要原因。
1982年,南方大廈的銷售主管從氣象部門得知一條重要信息:明春雨季長、雨量大,廣州多陰雨天。這位主管在核實了氣象消息之後,決定預先購入一批雨傘。事有湊巧,當時深圳有一家公司因積壓了25萬把雨傘而一籌莫展,主管果斷地支付了100萬元巨款,將人家的“陳貨”放在自己的庫中“陳”了起來。第二年春天,廣州果然陰雨不斷,25萬把雨傘未等雨季過去,早已銷售一空。
令大廈內的職員和同行們不解的是,雨季剛剛過去,廣州陽光燦爛,這位銷售主管又購入了20萬把雨傘,人們議論紛紛:“主管是不是發財發過了頭?不下雨了購入這麼多傘賣給誰?再說,即使是下雨,廣州市民們的傘早已買得不少了,誰還買雨傘啊?”
說也怪,氣象預報指出:降雨區離開廣州不斷北上,然後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止步不前。南下的遊客們都知道這一天氣趨勢,而且很喜歡廣州的雨傘,於是在返歸之前,人人都選購一把稱心的雨傘。這時候,廣州市的其他商廈大多已沒有貨源,南方大廈“天馬行空”,又發了一筆財!
《孫子兵法》與處世——馬克吐溫的“環境創造法”
為人處世與兵戰一樣,也要注意環境的創造。氛圍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辦事效果。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人處在彌漫著某種情緒的環境中時,都會受到環境的感染,使自己的情緒不知不覺地被環境所同化。比如,肅穆的氣氛,能使人產生一種悲壯感;明快歡樂的氣氛,能使人產生一種輕鬆感;壯懷激昂的氣氛,易於振奮人的精神;咄咄逼人的氣氛,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壓抑感……為了達到不同的辦事目的,我們應該學會製造不同的辦事氣氛。
有一年,美國著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等一行20來人參加道奇夫人的家宴。不一會兒,就出現了大宴會經常發生的情況:人人都在跟旁邊的人談話,而且同一時間講話,慢慢地,大家便把嗓音越提越高,拚命想讓對方聽見。
馬克·吐溫覺得有傷大雅,太不文明了。而如果這一時間大叫一聲,讓人們都安靜下來,結果肯定會惹人生氣,甚至鬧得不歡而散。怎麼辦呢?
馬克·吐溫心生一計。他對鄰座的一位太太說:“我要把這場騷亂鎮下去。我要讓這場吵鬧靜下來,方法隻有一個,我懂得其中奧妙:您把頭歪到我這邊來,仿佛對我講的話非常好奇。我就這樣低聲說話。
這樣,旁邊的人因為聽不到我說的話,所以才更想聽到我的話。”
“我隻要嘰嘰咕咕一陣子,你就會看到,談話會一個個停下來,便會一片寂靜,除了我嘰嘰咕咕的聲音外,其他什麼聲音也沒有。”
接著,他就低聲講了起來:“11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參加歡迎格蘭特的慶祝活動時,第一個晚上設了盛大的宴會,到場的退伍軍人有600多人。坐我旁邊的是××先生,他耳朵很不靈便,有個聾子常有的習慣,不是好好地說話,而是大聲地吼叫。他有時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鍾,然後突然一聲吼叫,會嚇你一跳。”
說到這裏,道奇夫人那邊桌子上起義般鬧哄哄的聲音小下來了,再後來寂靜沿著長桌,一對對一雙雙蔓延開來。
到這時候,馬克·吐溫的嘰嘰咕咕聲已經達到了目的,餐廳裏一片寂靜。馬克·吐溫見時機已到,便開口說明他之所以要玩這個遊戲,是請他們把應得的教訓記在心上,從此要講究禮貌,顧念大家,不要一大夥人同聲尖叫,讓大家一個一個地講。這樣,馬克·吐溫用故弄玄虛的辦法製造了一種和諧有序的說話氣氛。
《地形篇》之二——戰道必勝,君令不受
戰道必勝,
主曰無戰,必戰可也;
戰道不勝,
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孫子兵法》與軍事——趙延進大敗遼軍
孫子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執行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特殊情況下也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一味地拘泥於教條,隻能得到失敗的結局。
宋太宗趙光義為了防止將領們擁兵自重,每到用兵之時,才臨時任命官員擔任指揮使、都招討使等職務,帶兵出征。另外,將軍出征之前,皇帝還要親自授予陣圖,要求指揮官必須按著規定的陣圖作戰。不管戰事如何,一律不許更改。就是敗了,也無大罪,不然,嚴懲不怠。這樣一來,盡管宋朝兵多將廣,武器精良,但由於照圖打仗,在和遼國作戰中屢戰屢敗,因此,每次出征,士兵們都又懾又懼,士氣十分低落。
遼國燕王韓匡嗣於公元979年9月又領兵侵犯宋邊境。太宗命雲州觀察使劉廷翰率兵禦敵,命崔翰、趙延進、李繼隆等帶兵參戰。
臨行之時,太宗故技重演,又把陣圖賜給了眾將,命他們按圖作戰,還要“務求必勝”。宋軍行到滿城之時,遼兵漫山遍野,從東西兩麵蜂擁而來,登高望去,隻見煙塵滾滾,望不到邊際。
眾將眼看遼兵就要衝上來了,急忙按圖布陣。太宗這次賜給他們的陣圖是把大軍分成八陣,每陣之間相隔百步遠,把兵力分散開。
兵力這樣分散,能擋住遼兵鐵騎的衝擊嗎?大家禁不住驚慌恐懼起來。“皇上派我們來,不就是要把敵人打回去嗎?按著圖上打,非敗不可,情況緊急,隻有集中兵力,才能勝利。這樣雖然有不照圖打仗的罪名,但總比喪師辱國好得多!”趙延進大聲說,他決心根據實際情況布陣排兵。
“萬一敗了,那可如何是好?”崔翰憂心忡忡地說。
“如果兵敗,罪名由我承當。”趙延進堅定地說,因為他見遼國大軍已迫近,不能再遲疑了。可崔翰還是猶豫不決,擅改聖旨的罪名實在令他恐懼。
“兵貴適變,怎能預定,這違背聖旨的罪名,我一人承擔了,如再遲疑,可就來不及了!”李繼隆也催促說。
崔翰終於下定決心,把八陣改為二陣,前後呼應。還派人去詐降。遼燕王韓匡嗣深信不疑,絲毫不加防備。
沒過多久,戰鼓齊鳴,殺聲震天,宋軍突然殺出,遼軍措手不及,很快敗退下去;宋軍窮追猛打,許多遼兵墜入坑穀。這一仗,宋兵斬殺遼兵萬人,活捉數千,繳獲戰馬千匹,兵器不計其數。
捷報傳到京師,宋太宗沒有追究不按圖作戰的責任,反而封賞了趙延進。但奇怪的是,在以後的對遼作戰中,太宗還是搞那老一套:戰前賜陣圖,定策略,將領們不得違背,戰爭的勝負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孫子兵法》與商業——摩根的第一桶金
任何原則、條例都不能以機械的方式進行,尤其在重大問題上,決策果斷,不迷信經驗、權威,才是處理問題的關鍵。當然,勇於決策並不是盲目決策,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有的決定。
1857年,20歲的摩根從德國哥廷根大學畢業後進入鄧肯商行工作,在查爾斯·達布尼的指導下學習會計和記賬。
有一次,摩根被派往古巴的哈瓦那采購海鮮。回來的時候,貨船在新奧爾良碼頭作了短暫的停泊休憩。
摩根是一個聰明勤奮的人,尤其是在時間管理和利用方麵,更是獨具匠心,比如,就是這一短暫的休憩也被他充分利用上了。別的人在休息室閑來無事,不知如何打發時間,而摩根卻爭分奪秒,抓緊時間步出碼頭,一麵放鬆身心,一麵觀察行情,尋找可能利用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