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地形篇(3 / 3)

真是上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摩根信步碼頭的時候,一位素昧平生的白種人從後邊猛然拍了一下摩根的肩膀,神秘地說道:“尊貴的先生,請問您想買一些咖啡嗎?”

摩根下意識地感覺到發財的機會出現了,馬上回應道:“有多少?”

“足夠。”那陌生人幽默而機智地答道。

“什麼價錢?”摩根問道。

陌生人仔細打量了一下摩根,“如果你全部收下,我可以半價賣給你。”

“那當然。”摩根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經過詳細了解,摩根得知——原來這位素昧平生的白種人是一艘巴西貨船的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了一船的咖啡。可是,當咖啡運到

碼頭的時候,那位收貨的美國商人卻意外地破產了,根本無法支付貨款而接收咖啡,素昧平生的白種人隻好就地賤賣拋售。

“尊貴的摩根先生,如果您真的有誠意全部購買,我情願隻收半價,絕無戲言。”白種人再一次強調。

“為什麼?”摩根機警地反問。

“因為這等於您幫了我一個大忙。”

“此話當真?”

“當真!但是我有一個條件,就是您我必須是現金交易。”

摩根仔細察看了白種人船長拿出來的樣品,覺得咖啡的成色還不錯,估計市場潛力很大,於是當即果斷地決定全部買下。

實際上,摩根作出這樣的決定是要冒極大商業風險的。這是因為,第一,此時的摩根初出茅廬,雖然是大學畢業生,但是還沒有商業實踐經驗。第二,此時的摩根隻是憑感覺做決定,還沒有時間去找到合適的買家,萬一這一船咖啡賣不出去,砸在手裏,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摩根還是沒有任何猶豫,他憑借著自己的直覺判斷,果斷地買下了這船咖啡。

回到美國後,摩根馬不停蹄地拿著咖啡樣品,到當地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係的客戶那兒去推銷。

那些經驗豐富的公司職員都勸摩根:“年輕人,做事還是謹慎一點為好。雖然這些咖啡的價錢讓人怦然心動,但是,誰敢保證船艙內所有的咖啡都同樣品完全一樣呢?更何況以前曾經多次發生過船員欺騙買主的事啊!”

摩根堅信自己的判斷絕對沒錯。他仍熱情高漲地給紐約的鄧肯商行發去電報,把這筆生意的情況告訴他們。然而,喜形於色的摩根等來的卻是當頭棒喝,鄧肯商行對摩根的舉措嚴加指責:

“第一,絕對不許擅用公司名義做未經審批的事情!”

“第二,務必立即撤銷所有交易,不得有誤!”

熱血沸騰的摩根頓時涼透了心。但是,從小就爭強好勝的摩根麵對鄧肯商行的堅決反對並沒有絲毫的畏懼退縮。他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絕對沒錯,他認定這是一筆極為有利可圖的大買賣。但是,沒有了商行的支持,摩根不得不硬著頭皮向遠在倫敦的父親吉諾斯求援。在父親吉諾斯的支持下,摩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把碼頭上其他幾條船上的咖啡也以很便宜的價格全部買了下來,耐心等待著拋出機會。其動作之快,氣魄之大,令人讚歎。許多熟悉摩根的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真是老天有眼,沒過多久,摩根就等來了很好的拋售機會。巴西的咖啡產量因為受到寒潮侵襲而驟然暴減,市場上居然出現了斷貨的情形。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此時咖啡的價格一下子暴漲了好幾倍!結果,敢於冒險的摩根終於大賺特賺。

《孫子兵法》與處世——旅行的“經驗”

為人處世同樣不能迷信經驗。生活中,別人出於好心,告訴你他的經驗,你應該禮貌地回應,因為他的經驗,乃是他的經曆所得,告訴你是讓你少走彎路。但是,對於別人的經驗,你也不能完全相信,因為世界萬物皆在不停的變化,經驗並不等於真理。

麥立克要坐火車從佛勒斯諾去紐約旅行。臨行時,他的舅舅嘉樂來看他,告訴他一些旅行的經驗。

“你上火車後,先選一個位置坐下,不要東張西望,”嘉樂告訴他的外甥,“火車開動以後,會有兩個穿製服的順通道走來問你要車票,你不要理他們,他們是騙子。”

“我怎麼認得出呢?”麥立克不解地問。“你又不是小孩,會認得的。”嘉樂似乎有點埋怨。“是的,舅舅。”麥立克點了點頭說。

“走不到20裏,就會有一個和顏悅色的青年來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煙。你就說,‘我不會。’那煙卷是上了麻藥的。”“是的,舅舅。”麥立克微微一怔,但照例點了點頭。

“你到餐車去,半路上就有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子故意和你撞個滿懷,差點兒一把抱住你。她一路上左一個對不起,右一個很抱歉。你自然會很衝動想要跟她交朋友。但是,你要理智地走遠些。那女子是妓女。”“是什麼?”麥立克似乎沒有聽清楚。“是個婊子。”嘉樂

提高聲音,“進去吃飯,點兩個好吃的菜,要是餐車裏人擠,要是有一個美貌的女子與你同桌,並坐在你對麵,你別朝她看。要是她逗你說話,你就裝聾子。這是惟一的擺脫之道。”嘉樂認真地告誡他的外甥。“是的,舅舅。”麥立克不禁有點驚訝,還是點了點頭。

“你從餐車回到座位去,經過吸煙間,那裏有一張牌桌,玩牌的是三個中年人,手上全戴著看來很值錢的戒指。他們要是朝你點點頭,其中一個請你加入,你就跟他們說:‘我不會。’”“是的,舅舅。”麥立克又點了點頭。

“我在外邊走得多了,以上並非我無中生有的胡說,就告訴你這些吧!”

“還有一件,”嘉樂好像又想起了什麼,叮嚀道,“晚上睡覺時,把錢從口袋裏取出來放在鞋筒裏,再把鞋放在枕頭底下,別睡著了。”“是的,舅舅,多謝您的指教!”麥立克向他的舅舅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二天,麥立克坐上了火車,橫貫美洲向紐約而去。

那兩個穿製服的人不是騙子,那個帶麻藥煙卷的青年沒有來,那兩個漂亮女子沒碰上,吸煙間裏也沒有一桌牌。第一晚麥立克把錢放在鞋筒裏把鞋放在枕頭下,一夜未合眼。可到了第二晚他就不理會那一套了。

第二天,他自己請一個年輕人吸煙,那人竟高興地接受了。在餐車裏,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輕女子的對麵。吸煙間裏,他發起了一桌撲克。火車離紐約還很遠,麥立克已認識車上的許多旅客了。火車經過俄亥俄州時,麥立克與那個接受煙卷的青年,跟兩個瓦沙爾女子大學的學生組成一個四人合唱隊,大唱了一陣子,獲得了旅客們的好評。

那次旅行對麥立克來說是夠快樂的了。

麥立克從紐約回來了,他的舅舅又來看他。

“我看得出,你一路沒有出什麼岔子,你依我的話做了沒有?”一見麵嘉樂就高興地問麥立克。“是的,舅舅!”麥立克還是那樣做了回答。

嘉樂麵帶笑容,微微地轉過身去,眼望遠處自言自語地說:“我很快活,有人因我的經驗而得益。”

這是處理將與兵關係的原則。將領隻有如愛子般關愛士卒,才能使士卒與自己同生共死。

《地形篇》之三——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視卒如嬰兒,

故可與之赴深溪;

視卒如愛子,

故可與之俱死。

《孫子兵法》與軍事——吳起愛兵如子

“愛兵如子”為古今帶兵者所尊崇,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吳起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卒追隨其作戰不避生死。可見,“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可謂至理名言。

戰國時名將吳起,常與士卒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乘騎,與士卒共勞苦。

卒中有人生疽症,吳起為他吮膿血,這個士卒的母親聽說後,大哭。

有人問她:“你的兒子是個小兵,然而將帥卻親自為他吮疽,你為何哭呢?”

母親說:“從前吳將軍曾為他的父親吮疽,他父親感念將軍恩德,作戰時死戰不退犧牲在沙場。現在將軍又為這孩子吮疽,我不知將來他死在何處啊!”

由於吳起體恤士卒,愛兵如子,所以他的部下都很愛戴他,很樂意跟隨他一起出征。

《孫子兵法》與商業——亨氏公司是員工的樂園

管理界有句名言:“愛你的員工吧,他會加倍愛你的企業。”用愛心對待員工,與員工像一家人一樣建立“感情維係的紐帶”。實踐證明,這樣的管理者被員工認為更有人情味,他們受到員工的愛戴,員工也樂意為他們打拚。

亨利·約翰·海因茨,是H.J.亨氏公司的董事長,他是名副其實的“醬菜大王”,到1900年,亨氏公司的產品種類超過了200種,躍居美國大公司的行列。現在亨氏公司的分公司和工廠遍布世界各地,是一個年銷售額達幾十億美元的超級食品王國。那麼,海因茨是如何獲得成功,他又有什麼樣的經營秘訣呢?從下列故事中,或許我們能找到答案。

有一次海因茨去佛羅裏達旅行。

大家對他說:“好好玩一玩,你太累了,一年到頭也難得輕鬆一回。”

不久,他就回來了。

“怎麼這麼早回來了?”

“你們都不在,沒有什麼意思。”他對大家說。

他指揮一些人在工廠中央安放了一隻大玻璃箱,員工們納悶地過去看,原來裏麵有一隻大家夥,是短吻鱷,重達800磅、身長14.5英尺、年齡為150歲。

“怎麼樣,這個家夥看起來還好玩嗎?”

“好玩。”許多人都說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短吻鱷。

海因茨笑嗬嗬地說:“這個家夥是我佛羅裏達之行最難忘的記憶,也令我興奮。請大家工作之餘一起與我分享快樂吧!”

原來,海因茨是為員工們買回來的。

應該說,海因茨在經營過程中有很多妙法,但建立一個融洽的勞資關係是他最重要的一個經營秘訣。他是個身材短小的家夥,可員工們都認為他很高大,因為他總是與大家談笑風生,往來於他們之間。他還特別善於用自己的熱情來打動員工,使大家非常感動和振奮。

亨氏公司的勞資關係被認為是全美工業的楷模,被譽為“員工的樂園”。

《孫子兵法》與處世——喬·吉拉德的推銷秘訣

墨子說:“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意思是說,愛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愛,而憎恨別人的人也會被別人憎恨。正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為人處世不可不知。

曾經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走進了喬·吉拉德所在的展銷室,她告訴喬·吉拉德,她想在這兒打發一會兒時間,因為她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姐開的那輛一樣,但對麵福特車行的推銷員讓她過一個小時再去,所以她就先來這兒看看。閑談中,她還說這是她送給自

己的生日禮物——今天她55歲生日。

“生日快樂!夫人。”喬·吉拉德一邊說,一邊請他隨便看看,接著他出去了一會兒,然後回來對她說:“夫人,您喜歡白色的車,既然您現在有時間,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的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

他們正談著,女秘書走了進來,遞給喬·吉拉德一束玫瑰。他把花送給了那位女士:“祝您長壽,尊敬的夫人。”

她感動極了,眼眶都濕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禮物了。”她說,“剛才那位福特推銷員一定是看我開了輛舊車,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我剛要看車他卻說要去收一筆款,於是我就上這兒來了。其實,我隻是想買一輛白色的車而已,隻不過我姐的車是福特的,所以我也想買福特。現在想想,不買福特車也可以。”

最後,她在喬·吉拉德那兒買了一輛雪佛萊,並填寫了一張全額支票。喬·吉拉德從頭到尾都沒有勸她放棄福特買雪佛萊,隻是因為她在他那裏受到了重視,於是便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轉而選擇了雪佛萊。

喬·吉拉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在15年中賣出13001輛汽車,並創下了一年賣出1425輛(平均每天4輛)的記錄,這個成績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