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善於統帥軍隊的將領,能使部隊像“率然”那樣。“率然”是常山的靈蛇。這種蛇,當你打它的頭時,它的尾就來救應,打它的尾,它的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腰,它的頭尾都來救應。請問:“可以使軍隊像‘率然’蛇一樣嗎?”回答說:“可以。”當時吳國人和越國人本來是相互仇恨的,可是當他們同舟共濟過河遇到大風暴時,他們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那樣。因此要用捆縛馬匹、深埋車輪的方法,來防止士卒逃亡,這種方法是靠不住的。使部隊全體士兵同心協力一起奮勇作戰,是治理軍隊應遵循的原則。要使強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就要依靠有利的地形,發揮地形的有利作用。因此善於用兵的將帥,總是能使全軍攜起手來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這是因為戰爭使他不得不這樣啊!
將帥用兵,要做到冷靜而沉穩,幽深莫測,端莊穩重,嚴正而有條理。要能夠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行動一無所知。經常變換作戰部署,更新計謀,使人無法識破。駐軍常換地方,行軍常繞彎路,使人不能推測自己的意圖。授與屬下戰鬥任務,要像使其登高然後抽掉梯子一樣,隻能向前,不能後退。統率軍隊深入敵境,就像扣動弩機放箭一樣,使他們一往無前。指揮士兵就像驅趕羊群一樣,把他們趕過去,趕過來,而不讓他們知道究竟要往哪裏去。集中全部兵力,把他們投入危亡的境地,迫使他們拚命的去戰鬥,這就是將領應該做的事。對於九種地形的變化處置,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將士們的心理情感的變化規律,將帥們都是必須要進行認真研究、考察的。
在敵國境內作戰的一般規律是,越是深入敵國腹地,全軍的意誌便越是專心一致,進入敵國越淺,軍心越容易渙散。離開本國穿越敵境作戰的地區,叫“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叫“衢地”;深入敵國的地區,叫“重地”;進入敵境較近的地區,叫“輕地”;後有險阻前麵有隘的地區,叫“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們就要統一部隊的意誌;進入“輕地”,我們就要使陣營緊密相聯;進“爭地”,要使後續部隊迅速跟進;過“交地”,要謹慎嚴密防守;在“衢地”,要鞏固與臨國的結盟;在“重地”,要保證糧草不斷;在“圮地”,要加快速度通過;在“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在“死地”,就要表現出與敵死戰到底的決心。因為,將士的心理是,陷入了包圍,便會奮力抵抗;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便會拚死奮爭;深陷絕境,就會聽從指揮。
因此不了解各國的意圖,就不能與其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地形的特點,就不能用兵作戰;沒有當地人做向導,就不能得地利。以上各點中有一項不了解,就不能算是強大的軍隊。真正強大的軍隊,進攻大國,能使敵人軍民來不及召集;兵威加於敵人,就能使他的盟國不敢與它聯合。所以,不爭著和任何國家結交,不隨便培養任何國家的權威。相信自己的力量,把兵威指向敵人,就能攻取城邑,摧毀他們的國家。
施行沒有常規的獎賞,執行不用規定的號令,使用三軍的將士,就像使用一個人一樣。賦與下級任務,不必說明全部計劃;讓他執行危險任務時隻告訴他們有利的條件,而不告訴他們不利的條件。把軍隊投入亡地然後有可能轉危為安,陷入死地,而後才有可能起死回生。這是因為軍隊陷入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奮戰取勝。
所以指導戰爭的原則,在於仔細了解敵人的戰略意圖,然後集中兵力,攻其要害。這樣就能長驅千裏而擒殺其將,這就是說,巧妙地運用計謀就可以克敵製勝。
當決定對敵作戰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卡,廢除通行憑證,不許敵國使者往來,在朝廷裏召集最高軍事會議,反複研究、製定作戰計劃。發現敵人有隙可乘,一定要迅速乘虛而入。首先奪取其戰略要地,伺機與敵決戰。破除陣規,一切根據敵情變化,靈活決定自己的作戰計劃和行動。作戰開始前要像處女那樣嫻靜,誘使敵不加防備;一旦發動起來就要像逃脫的兔子一樣迅速,使敵人措手不及,來不及抵擋。
闡釋
本篇名為《九地篇》。《九地篇》是接著《地形篇》對地形地理的討論和研究。孫子說:“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孫子開篇便闡述了9種不同的地理環境:“散”、“輕”、“爭”、“交”、“衢”、“重”、“圮”、“圍”、“死”。並且根據這9種不同的地形,指出了不同的作戰方案與注意事項:散地不宜作戰、衢地應結交諸侯、圍地應設謀略、死地應背水一戰等。
本篇中還指出了一些重要的作戰方針。如:
“兵之情主速”。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兵貴神速”。在戰爭中快速突襲,走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敵人還沒有進行防備,就發起攻擊,往往能克敵製勝。
“並敵一向,殺敵千裏”,是說假裝順從敵人的意圖,一旦有機會就集中兵力大敗敵人,擒殺敵將。但把握時機,抓住突破口是關鍵,正如孫子所說:“巧能成事”。
“陷之死地而後生”。戰爭不僅是力的較量,也是智謀的較量,是意誌和決心的較量。在一定的條件下,意誌和決心所發揮出的能量,可以改變整個戰場的局勢。在九死一生的被動情況下,利用全軍將士求生的心理,引發全軍將士決一死戰的勇氣,反敗為勝,這就是孫子所說的“陷之死地而後生”。
總之,本篇的內容頗多,計謀也頗為廣泛,需要細細品味。
活學活用
《九地篇》之一——衢地要衝,兵家必爭
諸侯之地三屬,
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
為衢地。
衢地,吾將因其結。
《孫子兵法》與軍事——馬謖失街亭
所謂“衢地”,乃敵我與第三國的交界之處,臨敵軍,附臨國,占據了它,就掌握了主動權,故為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曆史上有一著名戰例——“街亭之戰”。街亭是漢中的咽喉,街亭一失,西蜀軍隊的後勤供應就會被司馬懿掐斷,魏軍還會威脅隴西一帶。諸葛亮錯用華而不實的馬謖,不但被司馬懿奪去街亭,連自己性命也險些不保,不得不演了一出“空城計”。
街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是西蜀軍隊後勤供應的必經之處;同時,街亭還是蜀國隴西地區的天然屏障。
正因為此,在三國時期的街亭之戰中,蜀、魏雙方都在極力爭奪。
街亭之戰發生在司馬懿進攻祁山之後。司馬懿奉魏帝曹睿命令率領20萬大軍直奔祁山而來。此時,諸葛亮正在祁山駐兵,聽到魏軍殺來,便召集將領商議戰事。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也是工於心計之人,必定要奪取街亭這一要地,便決定挑選良將把守。就在他“誰能引兵擔此重任”的話語一出,便見參軍馬謖從眾將中閃露出來,說願領兵前往。諸葛亮見是馬謖,心中便有些疑慮和猶豫,因為他早就聽劉備在生前說過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不過,盡管他心中這樣想,嘴上還是說:“從表麵上看,街亭雖然是個小地方,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關係到我軍的安危利害。且街亭既沒有城牆,又沒有險要之處,因此不易把守,如一旦丟失,我軍處境就困難了。”馬謖見諸葛亮話中略帶輕視,便不以為然地說:“我自幼熟讀各類兵書,區區一個街亭,我還能守不住嗎?如果丞相信不過我,我願意在此立下軍令狀,如有什麼閃失的話,我以全家的性命作為擔保!”
諸葛亮見馬謖胸有成竹,便讓他寫下了軍令狀,撥給他二萬五千萬精兵去把守街亭。為防不測,諸葛亮又派了王平和高翔輔助馬稷,並再三交待要他們占領住街亭要道,以免魏軍逾越。來到街亭後,馬謖和王平首先察看了地形。五路總口地處街亭要道,把守著街亭大門,王平認為在此駐紮比較好,但馬謖一意孤行,執意要在路旁的小山上駐紮。理由是兵書上說居高臨下可勢如破竹,定會殺得魏軍片甲不留。王平勸說不動馬謖,無奈,隻好到山的西邊另擇一處駐紮。
當司馬懿來到街亭後,看到守護大將竟是馬謖,且蜀軍兵營駐紮在山上,他便仰天長笑說:“諸葛亮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怎麼能用馬謖這樣的庸才呢,真是老天有眼啊!”他一麵派大將張郃擋住王平對馬謖的增援,一麵又派兵將小山層層包圍,斷絕了山上的飲水,然後嚴陣以待。
蜀軍將士此時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魏軍,便開始驚慌起來,不幾日,山上飲水全無,士兵更加惶恐。司馬懿趁機放火燒山,蜀軍一片大亂,馬謖拚死殺出一條血路才得以逃脫。
街亭一失,魏軍長驅直入,連諸葛亮也來不及後撤,被迫演了一場“空城計”。
《孫子兵法》與商業——茅台酒香溢萬國博覽會
在現代商戰中,形形色色的“商品交易會”、“博覽會”、“展銷會”,不時在世界各地隆重舉行。會議的所在地,便成了企業家們商戰中的“衢地”,誰在會上出盡風頭,誰就是勝者。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人潮洶湧。
但是,在中國展室駐足的人卻不多——也難怪,在那個時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不過是個“東亞病夫”,能有什麼可以“博覽”的呢!
一連幾天過去,情況都無甚改變。
中國商人們都在暗暗叫苦,特別是來自貴州的那位穿著長馬褂、頭戴圓帽的商人——他是來萬國博覽會展銷茅台酒的,更是焦急無比——幾天來,那些紅眼珠、藍眼珠的外國人連看都不願意看他的“茅台”一眼,也許是它的包裝過於古樸?也許是外國人對它一無所知?也許是外國人心有成見?貴州商人在苦苦思索著……
茅台酒是產於貴州省仁懷縣茅台鎮的一種烈性白酒,造酒用的水取自流經茅台鎮的茅台河,茅台河水無色、無味、微甜爽口,用它釀出的茅台酒純淨透明、香味濃鬱,在中國久享盛名。
又一群外國人從鄰近的展室湧了出來。
貴州商人靈機一動,捧起一瓶酒,故作失手,“哎呀!”一聲驚叫,“茅台”墜落在地,陶瓷酒瓶摔碎了。
刹時,一股特殊的芳香悠悠飄起,散向四周……
“好香!”
“妙極了!什麼酒?”
“從來沒想到這裏有這樣好的酒!”
在一片驚異的讚歎聲中,外國酒商們也紛紛湧來。
盡管被打碎的陶瓷酒瓶很快被收拾起來,盡管地麵很快就被擦幹了,但是,數天過去,中國展室內外依然酒香不絕,醉人心脾。中國茅台酒一鳴驚人,從此走向了世界。
《孫子兵法》與處世——賣水賺錢的亞默爾
羅丹說:“生活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並不是缺少機遇,而是缺少捕捉機遇的能力。機遇,應該是我們必爭的“衢地”,誰能把握住機遇,誰就會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
19世紀中期,美國加州傳來發現金礦的消息。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紛紛奔赴加州。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淘金隊伍,他同大家一樣,曆盡千辛萬苦,趕到了加州。
淘金夢是美麗的,做這種夢的人也很多,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至,一時間加州遍地
都是淘金者,金子自然也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而且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幹燥,水源奇缺,很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圓致富夢,反而身染重病喪生此處。小亞默爾雖然很努力,也和大多數人一樣,不但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饑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著水袋中僅剩下的一點點舍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人對缺水的抱怨,亞默爾突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尋找金礦的念頭,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成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將河水引入水池,用細沙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裝進桶裏,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
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千辛萬苦地趕到加州來,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
而在年輕的亞默爾眼裏,在此地賣水不會亞於淘金子,因為哪裏有這樣好的買賣,把幾乎無成本的水賣出去,哪裏有這樣好的市場?亞默爾毫不在意,繼續賣他的水。
結果,除了少數幾個幸運者之外,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靠賣水賺到6000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
“兵貴神速”。在戰爭中快速突襲,走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趁敵人還沒有進行防備,就發起攻擊,往往能克敵製勝。
《九地篇》之二——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也。
《孫子兵法》與軍事——司馬懿斬殺孟達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兵貴神速”。在戰爭中快速突襲,走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乘敵人還沒有進行防備,就發起攻擊,往往能克敵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