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2 / 2)

李勝來到司馬懿的床前,司馬懿聽說有客來訪,正在侍女的服侍下更衣,隻見司馬懿渾身顫抖,久久地穿不上衣服。李勝說:“聽說太傅舊病複發,沒想到竟病成這樣,我被聖上委為荊州刺史,今天是特來向您告辭的。”

司馬懿故意裝作有氣無力地說:“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了,你調任並州後,要多加防範,不能給胡人製造進攻的機會啊!”

李勝說:“您聽錯了,我出任荊州,而不是並州!”

司馬懿又問道:“你不是說並州嗎?”

李勝又重複說:“是荊州,不是並州。”

司馬懿大笑說:“你從荊州來!”

李勝說:“太傅如何病成這樣?”

左右說:“太傅耳聾。”

李勝說:“取紙筆來。”

李勝把要去荊州的意思寫在紙上遞給司馬懿,司馬懿看後笑著說:“我耳聾了,沒有聽清楚你的話。希望你此去保重。”說完,以手指口,意思口渴,待侍女捧上粥來,司馬懿以口去接,將粥弄翻,流了一身。

稍後,司馬懿又哽噎著說:“我們今後再難相見,拜托你今後替我照顧兩個兒子。”

李勝回去後,將所見所聞的詳情告訴了曹爽。曹爽說:“司馬懿不過是一具沒有斷氣的軀殼而已,如此我還有什麼顧慮呢?”從此對司馬懿消除戒心,不加防範。不久,魏少帝曹芳前往洛陽南山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曹爽以及他的兩個弟弟和心腹親信一同隨行。

司馬懿見朝中空虛,時機已到,率兵闖進後宮,逼太後就範,以太後的名義發布詔令閉鎖城門,發動了兵變。派司馬師、司馬昭統領數千禁軍,占領城中要害,解除曹爽的兵權。城中控製後,又派出使者勸降曹爽,並向曹爽保證隻要交出兵權,決不傷害他的性命。曹爽部下力勸曹爽調兵平叛,曹爽猶豫再三,最後投降。沒過多久,司馬懿以曹爽大逆不道,圖謀篡位的罪名,將其誅殺。

這場為期數年的權力之爭,最終以曹爽失敗而告終。曹爽失敗的致命原因是緊要關頭不能痛下決斷,看不清對方的真正用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缺乏鬥爭經驗。原因有三:

第一,既然已經架空司馬懿,就應該找個借口將其父子三人殺掉,以絕後患。因為政治軍事鬥爭來不得半點含糊,結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曹爽本來有機會有能力殺掉司馬氏父子,但遲遲不肯動手,這就等於把老虎養在籠子裏,一有機會,老虎會破籠而出,後果必然不堪設想。

第二,曹爽關鍵時刻手軟,頭腦不夠清晰,看不清事實真相。司馬懿占據了都城,司農桓範趁亂背著大司馬印逃出城外,找到曹爽,讓其保護天子移駕許都,而後召集兵馬討伐司馬懿,如果真是這樣,司馬懿就危險了。而且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天子在曹爽這邊,有大司馬印在手,憑此印可以調動天下兵馬,如此何愁大事不成。然而,正如桓範所言:“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日一看真是豬狗不如。”

第三,曹爽視政治鬥爭如同兒戲,心存妄想。不做大司馬,要做一富翁,這豈不是天大的玩笑,司馬懿其能放過他。司馬懿洛水誓言音未落地,曹爽全族已成刀下之鬼。如此,曹爽又怎麼是司馬懿的對手。

相對比,司馬懿就顯得成熟老辣,他一再巧妙地迷惑了曹爽,關鍵時刻用計使曹爽徹底失去戒心,一舉將其捕獲,毫不留情的誅其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