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
譯文:借助局詐的方法布成有利的陣勢,兵力雖少,但氣勢頗大。鴻雁在高空飛翔,全憑其豐滿的羽翼助成氣勢。
計名探源:
樹上開花,是指樹上本來沒有開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綢子剪成花朵粘在樹上,做得和真花一樣,不仔細去看,真假難辨。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自己的力量比較小,卻可以借友軍勢力或借某種因素製造假像,使自己的陣營顯得強大,也就是說,在戰爭中要善於借助各種因素來為自己壯大聲勢。
猛張飛巧用疑兵計智曹操長阪坡上當
民間有句俗語,把做事粗魯不計後果的人叫:“猛張飛”。其實仔細分析,張飛並不是真的粗魯無知。張飛是一員猛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很少人知道他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劉備起兵之初,與曹操交戰,多次失利。劉表死後,劉備在荊州,勢孤力弱。這時,曹操領兵南下。劉備慌忙率荊州軍民退守江陵。由於老百姓跟著撤退的人太多,撤退的速度非常慢。
兩軍在當陽相遇了,時值秋末冬初,涼風透骨,約四更天時,隻聽見西北喊聲震地而來。劉備大驚,急上馬引本部精兵二千餘人迎敵。曹兵勢不可擋。劉備死戰,正在危急時刻,張飛引軍殺來,衝開一條血路,救劉備望東而走。被文聘攔住去路,劉備大罵文聘:“背主之賊,有何麵目見人!”文聘慚愧而退。張飛保著劉備,且戰且退。一直到天光放亮,喊殺聲漸漸遠去,劉備得以喘歇。劉備手下的一行人,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幹人,都不知下落。劉備萬分難過,正淒惶時,忽見糜芳麵帶數箭,踉蹌而來,並說:“趙子龍投奔曹操去了!”劉備斥責說:“子龍是我故交,怎麼會反叛呢?”張飛說:“他今見兄長勢窮力盡,反而投奔曹操,以求富貴去了!”劉備說:“子龍在我患難時就跟著我,心如鐵石,並不是富貴所能動搖的。”糜芳說:“我親見他投西北去了。”張飛說:“我親自去尋找他。如若撞見,一槍刺死!”劉備說:“千萬不要弄錯了,不記得當年你二哥斬顏良誅文醜的事啦?子龍此去,一定是有原因的。我料定子龍一定不會放棄我的。”張飛哪裏肯聽,引二十餘騎兵,奔長阪橋而來。見橋東有一片樹木,張飛心生一計:令所率的二十餘騎兵,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奔跑,衝起塵土,以為疑兵。張飛自己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
趙雲真的投降曹操了嗎?沒有,劉備這一仗敗得很狼狽,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在亂軍中被衝散了。趙雲在亂軍中尋找劉備的妻兒老小,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到天明,這番廝殺,趙雲七進七出,殺得血滿征袍。好歹找到了糜夫人和阿鬥。懷抱著阿鬥望長阪橋而走,隻聞後麵喊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頭,趙雲大呼道:“翼德幫我!”張飛說:“子龍速行,我來抵擋追兵。”
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阪橋,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提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土飛揚,懷疑林內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一會兒,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合、許褚等都到了長板橋。見張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恐怕中了諸葛亮之計,都不敢近前。派人飛報曹操。曹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趕來。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知是曹操親自來看。便大聲喝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曹操急令撤去傘蓋,回顧左右說:“我曾聽關羽說過: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話未說完,張飛睜圓環眼又大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已有退心。張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又挺矛大喝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曹操回馬便走。於是諸將一齊向西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