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能臣,亂世奸雄(3 / 3)

曹操極為正經地說:“我要靠自己的本事,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地方官當時就笑了,說:“曹操啊,你的品格在咱們這地方可是家喻戶曉啊。不守規矩,到處惹是生非。我就是舉薦你,單憑這兩個老家夥的評語,恐怕也難以服眾啊!”

曹操一直賠著笑。

地方官撓了撓頭,說:“你還是打你老爹的招牌吧。”

曹操當然明白地方官的意思,這是想讓曹嵩欠他個人情。曹操堅決不幹,他不是那種啃老的人。

地方官隻好和他攤牌:“你在咱們這兒名聲不是太好,除非你再找幾個輿論領袖幫你忽悠,我才好向上舉薦你。”

曹操生了一肚子氣,若是從前,他早就爆發了。但現在不是從前,他要入仕,地方官是必經的一道門檻。

從譙縣衙門出來,曹操轉變了思路。他反省自己的行為,自己有點著急了,雖然得到了當時輿論界兩位大咖的加持,但他還是沒有進入這個互相吹捧的名士圈子。

他決定用至少兩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件事。

東漢帝國後期,名士圈子主要由兩類人組成,分別是已經退休的官員和還沒有入仕但名氣特別大的知識分子,其實可以籠統地稱為士大夫圈。這個士大夫圈,很是封閉,一般人真就進不去。他們標榜蔑視名利、注重名節、神經質般的廉潔、崇俠尚義,矢誌不渝地要做天下人的道德楷模。他們互相激勵,追逐突破性的聲譽,如同忠誠的哨兵,自覺維護這個圈子,為這個圈子站崗放哨。

所以,要進這個圈子,你必須足夠有錢有勢,更重要的是要有突破性的聲譽。錢財和勢力對曹操而言,不是難題,突破性的聲譽,就有點難度了。

他琢磨再三,還是把許劭的八字評語“治世能臣,亂世奸雄”全都拿了出來。通過尋找各種關係,曹操終於參加了名士圈的麵試。

麵試人問他:“家庭背景如何?”

曹操回答:“我爹是曹嵩。”

麵試人再問:“人生導師是誰?”

曹操回答:“橋玄、許劭。”

麵試人最後問:“他們對你的評價如何?”

曹操回答:“治世能臣,亂世奸雄。”

麵試人拿起手邊的小槌子,狠狠地在桌上一敲:通過。

就這樣,曹操進入了東漢帝國最大的一個圈子——名士圈。在這個圈裏混的時間長了,曹操體悟出了幾條真理:

第一,名士的名節全是做出來的,平常無事,大談名聲,一遇利害,立即把名聲拋到腦後。這說明,名聲在那個時代,一點都不重要。

第二,名士們雖然標榜對名利不感興趣,但你必須有錢。因為這個圈子經常輪流做東搞沙龍,搞沙龍需要錢,你如果沒有錢,那就搞不成沙龍,縱然你聲譽再高,別人也會把你踢出去。這足以說明,所有的圈子,標榜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骨架就是金錢。

第三,有些名士是偽君子,他們蔑視官位,是因為他們做不了官。正如一個人賺不到錢,就說錢很壞,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就大談情懷。

曹操在名士圈裏混了兩年,終於用各種沙龍和才華征服了名士們,名士們到處傳說曹操的能力,關鍵是曹操這個人還很有品德,比如仗義疏財、視金錢如糞土,等等。

曹操這回又跑回譙縣找地方官,地方官早就聽聞了曹操的各種名聲,如果再不舉薦他,那就是對皇帝和帝國以及天下蒼生不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