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足以說明,外戚力量的強大以及皇帝與太監關係的不平常。

在外戚和太監的搏鬥中,士大夫看起了熱鬧,而且心理上更傾向於太監。可當太監站上權力的最高舞台時,士大夫抱頭痛哭,因為太監當權表現得比外戚當權還要惡劣。

士大夫於是轉變思路,聯合外戚,向太監發起進攻。士大夫瞧不起外戚,因為他們是靠女人上位的,但他們更瞧不起太監,因為太監是靠喪失人格和無底線的諂媚得到權力。所以,士大夫隻要有機會獲勝,就對太監絕不容情。

兩方的戰爭殘酷而血腥,士大夫偶有勝利,而太監因靠近權力魔杖(皇帝)所以常常勝利。士大夫最慘烈的一次失敗發生在公元166年,曹操那時正在家鄉做搗蛋鬼。名士李膺等被太監誣陷,兩百多名大臣被逮捕,後來雖然被釋放,卻終身不得做官,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第一次黨錮之禍”。第二年,國舅爺竇武和士大夫領導人太傅陳蕃為了給同伴報仇,計劃謀殺太監,但計劃提前泄露。太監反擊,動用軍隊將竇武和陳蕃誅殺。

曹操要平反的就是這次事件中被殺的竇武和陳蕃。其實為兩人平反,隻是一個抓手。曹操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皇上能取消太監特權,讓太監政治消失。

但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東漢帝國的大部分皇帝都是靠著太監才得以生存下來的,皇帝固然是太監的權力源泉,而太監其實也是皇帝的權力支柱,皇帝和太監是共存共榮的。

所以,曹操鳴冤,吃了個閉門羹,皇帝劉宏根本就不搭理他,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做。

不久後,劉宏下旨說:“我聽聞民間有傳言,凡是做官的都是貪汙犯,請諸位朝臣檢舉貪汙的州長和同一級別的貪汙官員。”

此旨一下,曹操興奮得發了瘋,他連夜就寫出幾十個貪汙犯的名單。幾天後,京城中的大官們召集議郎和言官,商討檢舉貪官的事。

所有人都遞上了一份檢舉名單,包括那些京官中的大家夥。可曹操很快就發現,這些人檢舉的人,並不是那些州長和同一級別的高官,而是一些邊遠小郡的比較清廉的官員。

曹操當場發怒,還踢翻了自己的椅子,指著那些官員的鼻子大罵他們無恥。那些官員隻好無恥地回答:“兄弟啊,凡是做到州長級別的人,都和十常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檢舉這些人,不就是檢舉十常侍嗎?這個官場真理你都不懂啊?”

曹操又踢翻了別人的椅子,跑回家給皇帝劉宏書寫奏折。他尖銳地說:“那些檢舉官員的朝臣,處處按照太監、貴戚的意思回避權貴子弟的問題,蒙蔽‘聖聽’,不可能起到澄清政治的作用。”

劉宏對曹操這個人已經初具印象,但他的印象卻是,這小子想做大官想瘋了。他覺得曹操莫名其妙,若想做大官,不必這樣折騰啊,隻要拿出足夠的錢就是了。就在一年前,劉宏開始明碼標價賣官,曹操的老爹曹嵩還花了一大筆錢買了個太尉,曹操難道不知道老爹的太尉之職是怎麼來的?

劉宏對十常侍說:“這個小曹啊,不識大體。”

十常侍暗暗叫好,說:“幹脆把他拿下吧,他總讓您不舒服。”

劉宏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揮揮手說:“算了,有些人想做大官想瘋了。給他點時間,他會明白的。”

曹操當然明白,劉宏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明碼標價賣官的皇帝,對於這樣一個有突破性創新的皇帝,曹操給出的評價是:爛泥扶不上牆(不可匡正)。

但劉宏可不管自己是不是爛泥,隻要有錢花,爛泥又如何!

隨著帝國的加速腐敗,帝國的百姓開始打這攤爛泥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