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鄧大軍”,中國老百姓都知道是指劉伯承和鄧小平,1937年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劉伯承任第129師師長,鄧小平任政委。從此開始,幾十年的炮火硝煙,風風雨雨,兩人是一對難得的“軍政好搭檔”。兩人在屬相上都屬龍,隻不過劉伯承長鄧小平12歲。劉伯承於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他是新中國軍事家中最長壽的一位元帥。新中國成立後,劉伯承擔任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
05.賀龍元帥——兩把菜刀鑄英名
1896年3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桑植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原名賀文常,七八歲時,祖父祖母千方百計送他到本族私塾讀書,並為他起名“賀平軒”,希望他“平步青雲,氣宇軒昂。”賀龍的祖人能文能武,有“父子公孫十秀刻”之傳。賀龍的家鄉洪家關素有“武術之鄉”之稱,賀龍少年時常習拳練武,被稱作洪家關的“武狀元”。年輕時的賀龍出於對黑暗社會的痛恨,響應蔡鍔討袁護國,憑著勇氣和智謀,手持菜刀率21名青年夜襲芭茅溪鹽局,殺死稅警隊長,奪得12枝槍,組織起一支討袁民軍,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從此聞名全國。在賀龍威武的照片中,最能體現他性格的,是那猶如刷子一般掛在臉上的胡子,“賀胡子”的名聲在戰爭年代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發起的前夕,賀龍以總指揮的名義,命令起義部隊進入戰鬥狀態,他與周恩來、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起義部隊,揭開了通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的曆史序幕。1942年春,賀龍來到延安後,在西北局書記高崗和組織部長陳正人的關心下,1942年8月1日與薛明結為終身伴侶,當天,任弼時、林伯渠、高崗、陳正人等到場祝賀。稍後,毛澤東也到窯洞恭喜。
賀龍一生喜愛體育運動,在各類項目中,尤其擅長打籃球。紅軍時期,賀龍親手組建了“戰鬥籃球隊”。1952年11月,根據賀龍的請求,毛澤東親自任命賀龍兼任新中國的體委主任,他說:“我若不能實現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賀龍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很快在國際比賽中為國爭得榮譽的體育隊伍,為新中國的體育事業艱苦創業、嘔心瀝血,功績卓著。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賀龍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1969年被迫害致死,享年73歲。1975年,中央為賀龍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1982年徹底平反昭雪。新中國成立後,賀龍擔任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
06.陳毅元帥——鴻才睿智誰堪比
1901年8月2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至縣,原名陳世俊。陳毅幼年過著“晨耕夜讀、禾熟書香”的田園生活。陳毅生長在“耕讀傳家”的環境中,“米湯練字”的故事被傳為佳話,1927年之前的人生道路,基本上是從校門到校門,從成都市著名小學“華德高”、成都甲種工業學校,到赴法國勤工儉學,再入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後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最後終於選定了投筆從戎的道路,加入到了南昌起義的洪流。
1940年春,陳毅和張茜在溧陽縣水西村結婚。張茜是從武漢參軍的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的演員,有一次,陳毅在雲嶺看戰地服務團的演出,張茜扮演《一年間》中的新娘子,作為劇中人的新娘子,紅妝素裹,柔姿盈盈,使陳毅出乎意料地激動,隨後,陳毅以一首“小箭含胎初出崗,似是欲綻蕊露黃。嬌顏高雅世難覓,萬紫千紅妒幽香”的求愛信征服了年輕貌美的張茜。有人說他們倆人的結合,無論是從當時“郎才女貌”,還是從多年後的愛情忠貞、白頭偕老等方麵講,都可以說是那一代高級領導人中的“理想夫妻”之一。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發表過大量的論著,尤其擅長詩詞。南方3年遊擊戰爭時期是陳毅戎馬生涯中最艱苦的歲月,在深山野林裏,他躲在山洞中曾寫了氣壯山河的《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麵對“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嚴重迫害以及承受的巨大政治壓力,他揮筆寫下了著名的《雪鬆》詩:“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
1972年1月6日,陳毅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1月10日,毛澤東親自參加陳毅的追悼會,他握著張茜的手說:“陳毅是個好同誌。”張茜含著悲痛的眼淚告訴毛澤東,陳毅生前很想見他,並哽咽著斷斷續續地講述陳毅臨終的10天前,在病榻旁吃壽麵,為毛澤東祝壽的動人情景。毛澤東聽到後深感傷懷,忍不住落淚了。新中國成立後,陳毅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
07.羅榮桓元帥——能解國難之棟梁
1902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今屬衡東縣),原名慎琪,幼年入私塾讀書。1927年9月,羅榮桓參加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經三灣改編到井岡山。能從“三灣改編”的大榕樹下,曆經28年風風雨雨,最後走進中南海接受授銜的人為數並不多,羅榮桓是其中之一。在毛澤東的心目中,羅榮桓是最值得信任和信賴的高級將領之一。毛澤東稱羅榮桓為“最正直的人”、“同我一輩子共事的人”。毛澤東平生隻寫了一首“悼詩”,就是寫給羅榮桓的。羅榮桓逝世後,毛澤東幾天幾夜不能寐,在異常悲痛中寫成了七律《吊羅榮桓同誌》,詩的最後兩句是:“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羅榮桓最初結識自己的妻子林月琴時,林月琴時年22歲,端莊秀麗,而且已有七八年的革命經曆。愛情是個非常甜蜜的字眼,35歲的羅榮桓,為能找到林月琴這樣的伴侶,在戀愛的日子裏常常夜不能寐,寶塔山親眼所見,延河水可以作證,青春芳齡的林月琴,為能嫁給淳樸厚實的羅榮桓,戀愛季節的眼神總是閃著異彩。1937年5月16日,是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勝利閉幕的日子,延河兩岸的菜田都是綠油油一片,羅榮桓與林月琴的新婚典禮便在這天傍晚舉行。延安的春夜是迷人的,新婚之夜更是難忘,巧的是新郎新娘都屬虎,羅榮桓比林月琴大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