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粟裕大將——運籌帷幄任揮戈

1907年8月10日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粟裕有兄弟姐妹5人,因家中人多地少,家境並不富裕。童年時代的粟裕,性格開朗,活潑好動,喜歡下河遊泳,幼年時幻想自己能成為一個除暴安良的俠客。1930年,蔣介石調集8個師、10萬人馬撲向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一次軍事“圍剿”。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紅軍選定張輝瓚的第18師作為殲滅目標,當時年僅23歲的粟裕任紅22軍第64師師長,已是紅軍的一名高級指揮員,他親自偵察敵情,並向毛澤東作了詳細彙報,提出在龍岡設伏的作戰計劃,最後活捉了張輝瓚。毛澤東聽到滿山遍野都是戰士的歡呼聲,不禁感歎道:“好,粟裕捉了張輝瓚,還是粟裕有辦法!”1935年,年僅28歲的粟裕任紅軍“挺進師”師長,挫敗了國民黨軍多次“圍剿”,堅持了艱苦卓絕的3年遊擊戰爭。

1939年,新四軍2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結識了後來成為他終身伴侶的楚青(當時名叫詹永珠),楚青是江蘇省揚州人,聰明伶俐,喜愛看書。初次結識楚青,給粟裕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立即給楚青寫了一封夾著自己近照的求愛信,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楚青會把自己的第一封求愛信撕得粉碎。曆經兩年多的情感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1941年12月26日,粟裕與楚青結為終身伴侶。

抗日戰爭時期,協助陳毅開辟江南、蘇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黃橋戰役、車橋戰役、天目山戰役等。解放戰爭的第一年中,粟裕指揮了宿北、魯南、萊蕪、泰蒙等戰役,殲敵3萬人以上的戰役就有4次,最著名的是孟良崮戰役,該戰役以“猛虎掏心”的戰法,殲滅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74師,是粟裕高超指揮藝術的典範戰例。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享年77歲。新中國成立後,粟裕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重要領導職務。

02.徐海東大將——驍勇善戰傲疆場

1900年6月17日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一個窯工家庭,本人當過11年窯工,家裏有10多口人,隻有幾間破草房,過著貧苦的日子。徐海東有5個哥哥、3個姐姐,父親和哥哥在窯場裏拚命幹活,賺的錢隻夠吃飯糊口,根本無錢供他讀書。直到9歲那年,他才進了由本家舅舅當教師的一間學堂,老師給他起了個學名徐元清。徐海東性格剛烈,從小爭強好勝,因在學堂裏跟地主家的少爺發生摩擦,而遭到教師的訓誡,倔強的徐海東從此離開了學校,12歲便進窯廠幹活。

1925年4月8日,在武昌賣水為生的徐海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走上了革命道路。徐海東在戎馬生涯中,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先後9次負傷,身上掛有17處傷疤,可謂“遍體彈痕”,左腿為二等殘廢。最危險的一次是在1934年12月10日,徐海東在戰鬥中率主力團向敵人反擊,突然一顆子彈從他的左麵頰穿進,又從左耳後麵穿出,一槍留下兩個彈孔,由於失血過多,被抬到醫院搶救時已昏迷不醒。整整4天4夜徐海東都處於昏迷狀態,呼吸困難,生命垂危,由於醫療條件簡陋,醫生束手無策。經過18歲的女護士周東平(原名周少蘭)的精心照料,徐海東才轉危為安。1935年9月15日,時任紅15軍軍團長的徐海東和周東平結為伴侶。

徐海東打了半輩子仗,渾身是傷,被人尊稱為“老病號”,在“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中受到了強烈衝擊。在黨的九大之前,徐海東被批鬥,被“炮轟”、“火燒”,連日常服用的藥和日常離不開的氧氣瓶都受到限製,1970年3月25日,含恨離開了人間,享年70歲。他在彌留之際還重複著一句話:“我想見毛主席,想見毛主席!”1979年1月,徐海東在沉冤近10年之後,得到了徹底的平反昭雪。新中國成立後,徐海東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等重要領導職務。

03. 黃克誠大將——戰地英豪一蒼鬆

1902年10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在他9歲時,父親和叔父等長輩從祭田裏每房抽出一擔穀作為他的學費,送他進私塾讀書,由於家境貧寒,常常交不起學費,黃克誠隻好時讀時輟,斷斷續續地讀了8年私塾。1924年,他先加入國民黨,經過鑽研馬列著作和雜誌,終於悟出一條道理,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思想是不徹底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黃克誠終於選定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道路,最後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黃克誠被稱作“一輩子講真話的人”。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本來沒有他的事,開始時黃克誠沒有上廬山,他留在北京主持軍委工作。6月18日晚,黃克誠奉命從北京兼程抵達廬山,支持了彭德懷寫給毛澤東的那封著名的“萬言書”。7月30日,毛澤東召集黃克誠等4人談話,這次談話,毛澤東給黃克誠戴上了幾頂帽子,同時還說他與彭德懷的觀點基本一致。黃克誠一生正派,他尊敬毛澤東,但也絕不會附會,當時,在廬山就有人議論:“打不死的黃克誠,壓不彎的硬骨頭。”會議閉幕時,黃克誠遭到了點名批判,並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職務,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他被調離軍委秘書長職位,他就是這樣被蒙冤罷官,離開了他為之奮鬥30多年的人民軍隊。

1977年黃克誠由外地回到了北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二書記,在他的主持和領導下,糾正了黨內、軍內大量冤假錯案,尤其是對劉少奇這一最大冤案的糾正,黃克誠功不可沒。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走完了他人生道路的最後一程,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84歲。新中國成立後,黃克誠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重要領導職務。

04.陳賡大將——風流倜儻溢才華

1903年2月27日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原名陳庶康,乳名“福哥”,是陳家的長房長孫。1916年底陳賡投筆從戎,到湘軍第6團當兵,後脫離湘軍,21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在黃埔同學中他被公認為是“老大哥”。陳賡在黃埔軍校成績優秀,加上他為人仗義,很快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喜愛,與蔣先雲、賀衷寒一起被稱為“黃埔三傑”。陳賡的一生中與許多曆史上的名人有緣交往,在黃埔軍校,周恩來是陳賡的老師,陳賡多次開玩笑地稱呼鄧穎超為“師娘”。蔣介石表示非常喜歡他,認為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虎將。1925年10月,廣東革命軍在東征攻打陳炯明的戰鬥中,陳賡還救過蔣介石的命。1928年4月,陳賡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兩次會見過魯迅先生。1950年陳賡率領援越顧問團赴越南,同胡誌明主席親切會麵,胡誌明吟詩稱讚陳賡道:“亂石山中高士臥,茂密林中英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