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身的劉邦急需提高自己的格調,幾次三番請這四位老頭出山,人家完全不理他。
而在呂雉的龐大壓力下,張良硬著頭皮跑進深山,找到了商山四皓,帶了太子的親筆信和厚禮,花費了他後半輩子的腦細胞和嘴皮子,居然把這四位神人給請了出來,請到了太子劉盈的身邊。
這四人到底是不是真心擁立太子,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劉邦看到這四位自己怎麼也請不出山的白胡子老頭,如今卻在勤勤懇懇地輔佐太子,會是什麼心情。
正常父親可能會想:我兒出息了,拉了這麼多大牛加入團隊,棒棒噠!晚上加雞腿。
而劉邦,他隻感到恐懼。
太子劉盈的政治號召力,比自己高出不止一個數量級!
商山四皓對自己正眼不看,卻對太子言聽計從!要是自己真的輕易廢太子,國家得亂成什麼樣?
(四個老頭表示:我們完全是看在呂後和張良的麵子上來的,才不在乎什麼宮鬥政鬥呢。)
於是劉邦暫停了換太子的心思。戚夫人天天在他床前哭。
這一切的幕後策劃人呂雉,暫時鬆了一口氣。
年輕的時候,她怨天尤人,恨自己怎麼被嫁給一個半老頭子,她還雙十年華,他都奔四了。而如今,她有點慶幸自己的婚姻是老少配。因為劉邦的身體每況愈下,各種高血壓心髒病腦血栓關節炎,都此起彼伏地開始發作了。
而她正值壯年,精力充沛,過去的所有磨難,都是幫助她成長的基石。
呂雉用項羽的經曆警醒自己。她不動聲色地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步步地練習掌控權力。
然而危機並未一次過去。
劉邦晚年,英布叛亂。劉邦想也沒想,就命令太子劉盈率兵去平叛。
這不是“父親望子成龍,鍛煉兒子做大事”,對於老流氓出身的劉邦來說,這一招很陰。
如果劉盈勝了,太子還是太子,不可能有更高的封賞。如果劉盈敗了,正好順勢懲罰,擼掉他的權力,讓劉如意順理成章地進入繼承人後備役。如果劉盈不幸戰死了……劉邦估計會高興得多活幾年。就算劉盈平安歸來,在他出征的時候,戚夫人和劉如意也有大把的時間在劉邦麵前刷存在感。
呂雉馬上看穿了劉邦的用心。她跟商山四皓商議過後,直接覲見劉邦,搬出國家大義來砸他。
“太子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隻有你才能鎮得住叛軍,此事絕不能兒戲。”
劉邦在大事上還是很聽從呂雉的建議的。於是他抱病出征,路過老家沛縣的時候,還順帶宴請父老鄉親,作了一首《大風歌》。
但劉邦終究年紀大了,和英布打仗的時候被流矢所傷,病情迅速惡化。等他回到長安宮殿時,就臥床不起了。
最後在病榻上,劉邦還惦記著換太子。不過此時朝中群龍無首,呂雉已經掌控了局麵。眾臣聽聞風向,一個個勸諫不可不可。商山四皓在長安待得舒坦,時不常地來宮裏下下棋,在劉邦麵前轉悠。
劉邦知道,太子羽翼已豐,徹底扳不倒了。
他跟呂雉交代後事,安心合眼。
呂雉長出一口氣。她抹掉眼淚,心中知道,生存之戰,才剛剛開始。
人彘了解一下
劉盈從小是留守兒童,長大了是缺愛少年,性格比較軟弱,殺伐果斷那是一點沒有。
於是皇太後呂雉臨朝稱製,成為一國之主。
她雖然沒有像武則天那樣自封為皇帝,名分依舊隻是太後,但她臨朝登基,發布政令,任免官員,詔書上自稱“朕”,被別人稱為“陛下”——實際上與皇帝無異。
她做了很多事:修築長安城,實行黃老之術,休養生息,廢除秦朝時的焚書令,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複舊典,裁軍廢奴,推行土地私有化,打擊諸侯王,鞏固皇權。
至於她對戚夫人做的令人震驚的“人彘”事件,隻不過是她鐵血手腕不起眼的一個表現而已。
劉邦還是很寵戚夫人的。不光千方百計想把她的孩子立為太子,而且在宮裏宮外都展現出了霸道總裁範兒:敢動我的小白花,別怪老子翻臉不認人。
劉邦死前,聽說樊噲帶領十萬大軍在邊疆,打算等自己一死,就進京殺掉戚夫人母子。劉邦勃然大怒,立刻叫人把樊噲召回來,吩咐“立斬噲頭”。
樊噲是誰,呂雉的妹夫,劉邦的連襟,跟他一拳一腳打天下的忠實小弟,鴻門宴上把劉邦救回來的大功臣!
就因為傳言要跟戚夫人過不去,劉邦居然不顧多年情誼,對樊噲動了殺心。
被派去殺人的陳平和周博一頭黑線,倆人路上合計,樊噲怎麼能隨便殺呢?於是拖延辦事,把樊噲弄上囚車之後,每天走走歇歇,隔倆小時就停下來打一圈麻將。就這麼拖到函穀關,傳來消息,劉邦駕崩了。
樊噲撿回一條命。
如此戚夫人也得罪了不少人。雖然她本人隻是個無害的小白花,但她被霸道總裁舉得太高,總裁兩腿一蹬掛了,她無可避免地從空中摔下來。
劉邦死後,呂雉把戚夫人打入冷宮,給她剃了個尼姑頭,穿上囚衣,讓她每天舂米勞動。
如果代入大奶整小三的劇情,這個懲罰其實還不算太嚴重。但戚夫人嬌生慣養,受不了這樣的罪,大概也想通過輿論向呂雉施壓,於是她一邊舂米,一邊唱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裏,當誰使告汝?”
意思是兒子趕緊來救娘啊!當初那些主張換太子的大臣們呢?快來救我們啊!
要不怎麼說戚夫人是傻白甜。別說她兒子現在還是個小孩,根本沒能力來救她,就算她想跟呂雉對抗,此時最好的策略是低調做人,臥薪嚐膽,暗地培植力量,等孩子長大,把哥哥的皇位奪下來,然後愛幹啥幹啥。
但戚夫人畢竟沒有經曆過呂雉的人生,她對“生存”兩個字的理解,淺顯得讓人心疼。
呂雉知道這母子倆留著也是禍患。雖然太子劉盈對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十分喜愛,想盡辦法保護他,但他怎麼鬥得過自己的老娘。呂雉很輕鬆地設法殺了劉如意,又把戚夫人酷刑折磨一番——砍掉手腳,弄瞎弄啞,做成“人彘”。
“彘”就是豬,古代的豬圈通常和廁所相連。於是呂雉又下令把戚夫人丟進廁所。當然,被折磨成這樣的戚夫人也活不了多久,可能幾天後就死了。
因為這件事,呂雉被冠以“最毒婦人心”的名聲,遺臭萬年。
這裏不給她洗白。但要提醒一點,以當時社會的開化程度,各種酷刑遍地開花,呂雉的“人彘”並不算多新鮮的創意。車裂、炮烙、淩遲、煮人肉湯……大家都見慣了。
假如是秦始皇要殺戚夫人,多半會來個五馬分屍,或者像對待李斯那樣,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其舌。死得苦不堪言。
假如戚夫人落到項羽手裏,也許就會成為一鍋人肉湯。
而呂雉的辭典裏,也沒有“心慈手軟”四個字。
當然,這件事順便把她兒子劉盈嚇了個半死,說這簡直不是人做出來的事兒!
呂雉看著驚慌失措的兒子,心中歎息。
我做過的“非人之事”,又豈止這一樣!你連這都看不下去,怎能守住這血肉築就的江山!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一切不過是為了生存。呂雉其實不是暴力狂,她做事很有目的性。
匈奴的冒(mò)頓(dú)單於一直很囂張。他曾經把劉邦圍在白登山,劉邦狼狽得連褲子都破了,要吃的沒吃的,要水沒水,晚上睡覺提心吊膽,好不容易睡著了,還夜夜做噩夢,喊著“老婆快來救我”。
後來劉邦賄賂了冒頓單於的老婆,枕邊風吹了半天,才讓匈奴軍隊開了個口子,放他狼狽逃回到長安。
老對手劉邦死翹翹了,冒頓單於有點手癢,覺得該欺負欺負大漢這邊的孤兒寡母。
呂雉在長安宮中,忽然有一天,收到了一封來自匈奴的信。
裏頭是這麼寫的: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這個意思:小爺我出身邊疆,做了半輩子的孤獨旅人。陛下(呂雉)您剛剛死了丈夫,想必長夜也十分寂寞。同是天涯淪落人,咱倆要不在一起得了?
落款: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妥妥的挑釁,妥妥的輕慢無禮!
呂雉當時就氣炸了:以為老娘我不混江湖?
身邊的大臣們也義憤填膺,口水都快噴到呼倫貝爾草原上去了。樊噲揮著拳頭叫道:“讓我帶十萬兵馬去踏平匈奴!”
隻有中郎將季布比較謹慎,說大漢現在國力不夠強,匈奴風頭正盛,白登之圍尚且曆曆在目,咱們不能一時衝動,重蹈覆轍雲雲。
不過說歸說,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女性,讓人如此赤裸裸地騷擾,大家不指望呂雉能忍住,性急的已經開始去磨刀了。
呂雉還真忍住了。她很快就恢複了平靜,把信撿起來,又讀了一遍,笑道:“挺奔放的嘛。來人,準備回信。”
在生存麵前,麵子什麼的,都不算什麼大事兒。
於是冒頓單於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禦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多謝你還念著我。但我年紀大了,色衰齒落,咱們還是不要打破彼此的美好幻想了。隨信附送限量版寶車兩輛,寶馬八匹,遙祝狼哥身體健康。”
冒頓單於良心未泯,讀到這麼一封言辭謙卑的信,遙想長安城中孤兒寡母的艱辛,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趕緊就坡下驢,回,上次喝醉酒了,說話有點沒禮貌,呂妹別見怪哈。話說大漢最近有沒有年輕貌美的宗室女,可以來和親的?
呂雉心狠手辣,生平殺人無數,但對於這次匈奴挑釁,居然很幹脆地忍了,吩咐人去安排和親。
一場戰火消弭無蹤,邊疆的百姓們歡呼雀躍,大漢的商賈民眾們歡慶和平。
朝廷眾臣都大吃一驚,這還是那個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毒婦嗎?
當然呂雉也沒閑著。在她的休養生息政策之下,大漢朝從新生嬰兒長成了青壯戰士。半個世紀之後,大漢終於兵強馬壯,而且刷出了衛青、霍去病兩位戰神,把冒頓單於的孫子打得滿地找牙。
叫你爺爺騷擾我們呂後!叫你爺爺騷擾我們呂後!
尾聲
公元前180年,掌權者呂雉走完了她霸道的一生,被葬在了大流氓身邊。
兩人在陰曹地府,大約也是冤家聚頭,整天玩玩政鬥奪權什麼的。
如果隻看八卦野史,呂雉大約隻是個善妒而殘暴的女人。然而縱觀嚴肅曆史,就連最苛刻的學者也不得不承認,呂雉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沒有她,就不會有文景之治,不會有漢武大帝,不會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不會有大漢盛世。
司馬遷在《史記》裏給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她還是唯一一個被計入《本紀》的女性,與曆代皇帝平起平坐。
因為她懂得,命運不是男人給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也許,在她脆弱的時候,她會想起當年那個滿臉洋溢著幸福的虞姬。
兩個美人,一個人生不幸,錯嫁男人,根本沒嚐過美滿的愛情,也沒有被男人寵愛嗬護過,哭泣的時候,也沒有一個可靠的肩膀。
另一個,一生一世一雙人,將自己的全部獻祭給了愛情,成就了纏綿悱惻的千古絕響。
如果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是想做呂雉呢,還是做虞姬?
呂雉,生於公元前241年,字娥姁(xū),碭郡單父縣人,通稱呂後,或稱漢高後、呂太後等。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製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製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