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天下 ——大唐第一女CEO的晉升之路(2 / 3)

但是帝王的愛是不可捉摸的。

終於,李治對蕭淑妃徹底厭倦,兩人沒能挺過七年之癢。

王皇後扳倒了競爭對手,正得意自滿,覺得自己可以重獲大老板的青睞。可她卻驚奇地發現,大老板的興趣,依舊沒有轉移到自己身上!

武媚扶搖直上,成為大老板的新寵,沒兩年就再次懷孕,生下女兒安定公主。

這下她兒女雙全,李治心花怒放。

這時候失寵的王皇後大約是想修複和武媚的關係,趁這當口,帶了禮物來看望母女倆。

武媚表麵上歡迎,心裏已經繃緊了弦。

王皇後逗弄了一會兒小公主,完成任務,又跟武媚說了一會兒話,刷了一點友好度,回宮去了。

不一會兒,李治也來看女兒。武媚帶著他來到嬰兒床前,揭開被子,赫然發現,一個月大的小公主,已經沒了呼吸。

武媚臉色煞白,當時就泣不成聲。

李治也慌了,問宮人怎麼回事。大家齊刷刷跪下說不知道,隻知道“王皇後剛剛來過這裏”!

李治大怒。皇後出於嫉妒,殺了武媚的孩子!他心中第一次出現了“廢王立武”的念頭。

不管王皇後怎麼辯解,她都身陷淤泥說不清。畢竟她逗弄嬰兒,幾十雙眼睛都看著。她跟武媚爭寵,關係糟糕,大家也心照不宣。

王皇後犯了第二個錯誤:絕不能主動將自己至於嫌疑之地。

要是出事了,那就等於自己往槍口上撞;要是沒出事,別人也難免懷疑你的動機。

這樁公案,曆史上向來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武媚趁沒人,狠心掐死了自己的女兒,然後嫁禍皇後;有人說古代嬰兒死亡率本來就高,小公主隻是不巧死在了一個微妙的時刻,被武媚拿來大做文章。

不管真相如何,武媚對此的一係列反應,直接將王皇後推到了一個十分不利的位置。

她懂得利用有關事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武媚迅速從喪女之痛中恢複過來。她需要保持自己的有利位置,一鼓作氣,趕盡殺絕。

從白領到高管

宮裏逐漸出現不利於王皇後的謠言,說她與其母柳氏請來巫師,妄圖詛咒謀害武昭儀。

在古代宮廷裏,“巫蠱”是讓人談之色變的禁忌,跟現代的吸毒嗑藥差不多,是被嚴厲打擊的。皇帝寧可信其有,一旦發現有人用巫蠱這個外掛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肯定會心裏不踏實:倘若下一個目標是我呢?

所以,王皇後用巫術害人,完全屬於作大死。

本來,如果僅有傳言,大老板李治也許不太會放在心上。但過去的幾年裏,王皇後跟蕭淑妃爭寵的時候,兩人爭相詆毀對方,每天輪番向大老板進讒言。

李治還算不偏不倚,這些讒言都沒當回事。但“狼來了”喊多了也成真。他畢竟不是移動硬盤,沒法永久刪除自己的記憶。

再加上不久之前的安定公主事件,終於孽力回饋,蒼天饒過誰。

當王皇後的“巫蠱”謠言傳開時,李治把它當真了,並且大怒,將柳氏趕出皇宮,而且欲將武昭儀升為一品宸妃。

原本後宮職銜中沒有宸妃這個封號,而且也沒有空缺的高管位置。李治等於是為了給武媚升官,直接自創了一個新職位,可見他是真心覺得武媚受委屈了。

當然,大老板雖然是大老板,底下卻還有一圈股東董事會。朝臣們搬出“自古以來”,說老板你這個以權謀私太明顯了,傳出去咱們股價要跌的。

李治早就看這幫董事會成員不順眼。長孫無忌、褚遂良……都是老爸留給他的“政治遺產”,白發蒼蒼往那兒一站,別人動也不敢動,生怕老頭子一生氣躺下來碰瓷。他需要借“廢王立武”這件事,來打壓這些元老大臣的勢力,重振皇權。

武媚搭上了前朝政治的順風車。

她提醒自己,自己的事業目標,要和大老板時刻一致。

在朝堂上,“廢王立武”成了兩黨爭執的砝碼。不少人揣摩上意,嗅出了其中的機會,開始大力支持武媚當皇後。

大功臣李勣很應景地說:“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

這些人利用武媚,來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而武媚也利用他們,完成了自己上位的最後一步。

公元655年,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後和蕭淑妃貶為庶人,並附送無期徒刑;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隨後武媚被立為皇後,反對呼聲最高的宰相褚遂良被貶為外州都督。

至於野史中津津樂道的,武媚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做成人彘,泡進酒缸,讓她們痛苦而死,學者們認為很可能是後世的渲染,是在複刻漢朝呂後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事例。

事實上,霸道總裁武媚是看不上呂雉的。劉仁軌曾經把她比作呂後,她就很不高興。所以她不太會致敬呂後這一臭名昭著的做派。

以前人為榜樣,你就永遠會活在前人的窠臼裏。

她更感興趣的,是權力,不是複仇。在她的“幫助”下,第二年,董事會裏的老資曆們:長孫無忌、於誌寧、韓瑗、來濟……一個個被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原皇帝們重新嚐到了君主集權的滋味。

武媚和她的大老板,共同完成了一次大唐高層的大洗牌。

於是她以火箭般的速度直接坐穩後宮CEO,可謂實至名歸。

那些照貓畫虎的宮鬥小說中,女主跟皇帝撒撒嬌,靠幾場小陰謀,誣陷幾個情敵,就能頂替惡毒皇後順利成為後宮之主的劇情,實在是舍本逐末,太不真實。

要知道,後宮佳麗們的競技場,從來不在溫暖旖旎的臥室裏,而是在刀光劍影的朝堂。

當了後宮CEO的武媚沒有鬆懈。她勇於跳出框架,開拓新領域。

大老板身體不太好,長期有頭痛和眼疾,經常“頭眩不能視”。據《舊唐書》記載,他甚至需要針刺頭頂放血,才能讓沉重的腦袋得到一絲清明。

後世有醫生推論,他得的大概是內耳眩暈症,也叫作美尼爾氏病。19世紀的歐洲印象派畫家凡·高也深受此病的折磨,他對此不勝其煩,甚至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

可見大老板發起病來,完全沒有能力處理政事。他需要有一個忠誠的秘書來替他把持國家機器的方向盤。

武媚就是一個完美的秘書。

一開始,大老板很信任她,每次自己犯病都趕緊去休息,讓她全權處理事務。相當於給她派了一堆不屬於她職責範圍之內的事兒,還不給加班費。

武媚毫無怨言,反而幹得很帶勁。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她的主要業務是陪侍君王生孩子,但她知道,以色侍人不長久,靠顏值上班的隻能是花瓶。隻要有相關資源,必須時刻投資自己的內在。

她積極輔佐大老板處理政務,做他的左膀右臂。她用業餘時間充實自己,學習治國的本事。

李治一開始十分欣賞武媚的幹練,並沒有覺得她逾矩僭越。但正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權力是不能分享的。

隨著武媚的權力越來越大,她和李治之間,無可避免地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她在朝中逐漸積累聲望,培植了自己的勢力,也讓李治覺得受到威脅,好像麵對當年那群白發蒼蒼的董事會。

比如武媚的心腹李義府,傍上二老板之後得意揚揚,惹出亂子,撞上槍口,讓李治直接砍了。

比如武媚的姐姐韓國夫人,一個年過四十風韻尤佳的美人,出入宮禁之時與李治相識,兩人立馬搞出了桃色新聞。不僅如此,韓國夫人的女兒賀蘭氏——賀蘭敏之的妹妹,武媚的外甥女,也跟李治勾搭上了,母女倆都成了武媚的情敵。

後來韓國夫人去世,李治居然考慮要把賀蘭氏正式收入後宮。武媚忍無可忍,大老板這是一點也不把她放在眼裏了!

當然她不敢直接懟大老板。她稍用手段,就毒死了賀蘭氏,順帶嫁禍給了兩個跟她有仇的堂兄。

有時候,親情必須讓位於權力。要想翻雲覆雨,就得六親不認。

經過這一次次的操作,大老板李治也頗有怨言。他抱怨:你怎麼就不能好好當一個溫順賢良的皇後呢?

武媚不說話。她不是長孫皇後,她已經不滿足於做那個皇帝背後的女人了。

李治大老板十分失望。當年那個明媚清純,大大方方給他發好人卡的漂亮小姐姐,似乎開始變了。

在一次吵架過後,李治鬱悶地跟宰相上官儀訴苦:“皇後越來越不把朕放在眼裏了!”

上官儀這人很有才,是初唐著名詩人,平時有些恃才傲物,人緣不是很好。眼下大老板突然跟他推心置腹商議事兒,上官儀連忙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勁頭,盡忠職守地為李治排憂解難:“皇後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人心!”

他口無遮攔,直接建議廢後!

雖然說李治也有此意,但,上官儀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永遠不要搶著替大老板做決定。

武媚在宮裏有眼線。她馬上聽說上官儀說了什麼不該說的。

她迅速估量形勢:危機還未發酵,對手弱於自己,且孤立無援——宜先發製人。

她直接到大老板跟前去哭訴:我兢兢業業給你幹活,一沒犯法二沒偷懶,憑什麼炒我魷魚?大老板你給個說法!

李治瞠口結舌。他確實給不出說法。

說我覺得你最近太囂張,簡直要代替我了?笑話,哪個大老板會這麼無私地貶低自己,抬高他人?

況且他對武媚還是很有感情的。十五歲那年的一見傾心,感業寺的驚鴻一瞥,經曆千山萬水,晝夜春秋,回憶那最初的一刻,仍然讓他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他已經廢過一次後了,他早就覺得對不起王皇後,偶爾深夜想起來,也覺得良心痛。

他不想再重複第二次。

大老板果然是大老板。他一沒道歉二沒解釋,順手指著正在起草廢後詔書的上官儀,氣憤地說:“都是這老頭教唆的!”

大老板永遠不會錯,錯的都是底下人。

上官儀年紀大了,沒能接住這口大鍋。沒多久就被武媚找借口誣陷他謀反,把他和兒子一並處死,全家女眷沒入宮中為奴,算是清洗了這個家族。

上官儀有個孫女,叫上官婉兒,當時尚在繈褓。她在掖庭長大,後來成了武周朝著名的巾幗宰相。

總之,經過上官儀這檔子殺雞儆猴的事兒,朝廷裏沒人敢提廢後的事了,凡事皇後說了算。

從高管到合夥人

大老板被逐漸架空,又加上積年病痛,慢慢也管不來事了。公元667年,他命太子監國。太子李弘就是武媚的大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