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贛戡亂,不得不亮劍02(2 / 3)

既然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好吧,給你點顏色看看。王陽明三下五除二,便把陳曰能的十九寨燒得幹幹淨淨,陳曰能也被活捉,就地處決。

炮轟橫水,刀砍桶岡

漳州平複後,王陽明把重點轉到了南康、贛州。當時,南贛還盤踞著三大山賊勢力——橫水謝誌珊、桶岡藍天鳳、浰頭池仲容。王陽明部署兵力,準備收拾橫水的謝誌珊。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初七淩晨,遠處的群山、亭閣被薄薄的霧氣籠罩著。王陽明的強勢讓謝誌珊隱隱感到不安,他被一絲不祥的預感籠罩著,徹夜難眠。抬眼望去,一輪清冷的明月掛在天邊,和他一樣孤獨。

走上這條謀反之路是迫不得已,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當初踏出了這一步,哪怕前麵是萬丈深淵,也得走到底。謝誌珊的思緒開始模糊起來。

一切都顯得異常平靜,平靜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這安靜而祥和的表麵下往往隱藏著危機。在夜色的掩護下,林間穿梭著一個個黑影,在山賊們呼呼大睡時,官軍已經悄悄接近山賊的巢穴。

突然,一聲炮響,打破了這份平靜,山下傳來陣陣廝殺聲。得知是官軍殺來後,謝誌珊納悶極了,他得到的情報是,官軍的目標是攻打桶岡,如今桶岡還好好的,官軍怎麼就先奔自己來了呢?

這王陽明真是讓人猜不透啊。不過也好,遲早要與他交手,你既然打過來了,那我就給你點顏色看看,讓你嚐嚐我謝某人的厲害。

當謝誌珊率領大部分人馬正麵抵抗時,他有些迷糊了,因為正麵進攻的官軍人數並不多,謝誌珊憑著山高路險,很輕鬆地就擋住了官軍的攻勢。

就在謝誌珊納悶之際,突然聽見遠近山穀炮聲雷動,接著就見山頭山腰滿是官軍旗號,還有人大喊:“我等已打下老巢,勝利啦!”這喊聲和當年淝水之戰時朱序在前秦軍隊後麵喊的那一聲效果一樣,謝誌珊的人馬大驚失色,老窩都被人給端了,還打什麼啊,趕緊逃命吧,結果,眾賊鬥誌全無,紛紛潰逃。

謝誌珊無力回天,換了身行頭,也加入了逃跑大軍的行列,慌忙逃往桶岡,投奔藍天鳳。他的那些戰車簡直成了擺設,沒派上一點兒用場。

其實,這不過是王陽明的計策罷了。在開戰前,王陽明先派出四百多人混入謝誌珊的據點埋伏起來,約定謝誌珊出門迎戰後,就跳出來,虛張聲勢,舉旗大喊,攻下了山賊的老巢。

謝誌珊逃跑後,官軍把剩下的山賊據點來了個一窩端,殺死、俘虜山賊及其家屬四千多人。然後一路狂追,一直追到了桶岡。所有人都認為應該乘士氣旺盛,一舉拿下桶岡。但王陽明卻下令全軍原地休息。這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搞不清他又要玩什麼花樣。

王陽明擺出一副頗為神秘的姿態笑著說:“用兵之道講究一張一弛、隨機應變,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取得勝利。我們現在隻是占有天時,還不具備地利人和,所以不能進攻。”

的確,桶岡因為實在太像一個木桶,四麵青壁萬仞,連峰參天。山上都是深林絕穀,易守難攻。山賊隻要數人守住崖巔,坐著扔幾塊巨石,便可抵禦進攻。再說,山賊頭子藍天鳳在這裏積極開展墾崗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已經把桶岡建成了一個“天府之國”。

即使現在桶岡人什麼都不做,糧食也夠養他們十多年的。再說,他們多次取得反圍剿的重大勝利,非常囂張。還有,王陽明的隊伍長途跋涉,全軍都疲憊不堪,亟待休整。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仗還得一點一點地打。從多方來看,王陽明的選擇是正確的。

所謂殺人要誅心,攻人先攻心,如果能不費一槍一彈就能拿下桶岡,那再好不過。乘隊伍休整之際,王陽明派幾個俘虜前去勸降,擾亂一下敵人的部署。

再看藍天鳳,自從聽說三省要夾攻桶岡後,他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再加上強勢詭異的王陽明接連取勝,他的神經都快崩潰了。當聽到江西的軍隊攻打橫水時,他舒了一口氣——有人和自己分擔壓力的感覺真好。可不久他就看到了謝誌珊的殘兵敗將投奔而來,他自己也陷入層層封鎖之中,眉頭便又皺了起來。

看到王陽明的勸降書後,藍天鳳有些動搖,因為事實證明王陽明不好惹,誰黏上他,誰就要到大黴。藍天鳳想投降,但謝誌珊不願意,後者是那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主兒,認為憑借天險完全可以把王陽明的軍隊擋在門外。

就在藍天鳳和謝誌珊爭吵不休時,王陽明已經暗中調遣軍隊,擺開了進攻的陣形,士兵們隻等一聲令下,便能踏平桶岡。

十一月的一個夜裏,風雪飄搖,冰涼刺骨。藍天鳳和謝誌珊等人還在就“是戰是降”爭吵不休。突然,四下裏殺聲震天,官軍開始進攻了。

老大都定不了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山賊們更是搖擺不定,無人細心防守,結果讓官軍鑽了空子,乘著夜色搞了個突然襲擊。

藍天鳳如夢初醒,這王陽明勸降是假,真正的目的是進攻啊,於是他趕緊命人拚命抵抗。但官軍勢如破竹,哪裏抵擋得住!結果三十多個據點被毀,三千多山賊被殺或被俘,藍天鳳和謝誌珊也被生擒。

藍天鳳叫囂道:“你姓王的不講道義,說好三日後統一接受招降,你卻玩陰的,搞突然襲擊,有種就和我單挑!”

王陽明對藍天鳳不感興趣,直接讓人把他拉下去砍了。他對謝誌珊反倒有一種英雄惺惺相惜之感,因為謝誌珊是這些山賊裏麵最能折騰的一個。

在被處決前,王陽明特地去看了這位在南贛地區如雷貫耳的大人物。

“你馬上要被處決了,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謝誌珊雖然身為階下囚,但精神不錯,雄風猶存。當得知自己即將被處決的消息後,手指微微顫抖了一下,極力維護著自己僅有的一點點尊嚴。

“殺你的不是我,是國法。”

“無論是誰殺我,我都已不在乎了。你用兵如神,能死在你的手裏,此生足矣。”

“你是怎麼做老大的?”

“挺難的。”

“怎麼個難法?”

“平生遇到世上的好漢,我絕不輕易放過。我會用盡各種辦法接近他,請他喝酒吃肉,為他解救急難,等和他建立了真正的友誼,我就把真情告訴他,沒有不答應入夥的,你說難不難?”

“為我效力吧。”

“不可能。”

“那上路吧。”

王陽明與謝誌珊的對話結束了,寧死不屈的謝誌珊就此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後來,王陽明對他的弟子們說:“我們交朋友,也應該抱著這種態度啊。”

讓朝廷頭疼了十年的事情,王陽明隻用了幾個月就解決了。幾場戰役酣暢淋漓,王陽明簡直就是一個軍事天才。

桶岡、橫水蕩平之後,接下來就該把矛頭對準浰頭的山賊了。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漳南詹部、橫水謝部、桶岡藍部相繼徹底覆滅後,王陽明聲名大振,湖廣的龔福全和廣東的高仲仁先後歸順。雖說平亂不容易,戰後恢複建設同樣不能忽視。王陽明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上奏朝廷,在原先山賊盤踞的地區設立平和、崇義二縣,規劃土地建築民房,鼓勵山民修建梯田,解決了山多田少的問題。此外,還鼓勵山民鑿山修路,恢複建設,發展經濟。這些舉措證明他沒有鎮壓後拍拍屁股走人了事,他要做百姓生活的建設者。遠近鄉民不禁感歎: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接下來,平定浰頭的山賊提上了議程。

池仲容是那裏的老大,他是浰頭(今廣東和平縣)人,年少時經常跟隨父進山打獵,練就了一身好本領。他不僅力大如牛,還如猿猴一樣敏捷。長大後,他不畏強暴,愛憎分明,敢作敢當。因為家中沒有地,隻能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為生。雖然全家起早貪黑,也換不來溫飽,經常忍饑受凍。

弘治年間,浰頭一帶遭遇嚴重災荒,池仲容的父親因為欠租欠債被地主強行抓走。不久,縣衙又派一幫衙役到浰頭征糧征稅,強迫農民運送糧物。池仲容帶領數十人,半路截擊,殺死了幾名衙役,奪回糧物分給了窮苦農民。

事後,池仲容一不做二不休,倡導大家起義。廣大農民積極響應,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他就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起義隊伍。後來,隊伍擴到萬人,起義軍以浰頭為大本營,建立了農民政權。池仲容自稱“金龍霸王”,據守浰頭三十八寨。他們與漳南、橫崗等多處起義軍結成聯盟,經常互相配合攻打鄰近諸縣,成為一支活躍在粵、閩、贛地區的強大的起義軍力量。

眼見曾經的同行不是被滅,就是舉手投降,池仲容越來越感到造反的路走不長了。想想當初王陽明率軍攻打同行時,自己被他的一紙《告諭巢賊書》搞暈了頭,沒有及時派兵支援,才落得個如今孤軍奮戰的結果。他真不知道王陽明這老小子到底有多大本事,怎麼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掃平了明政府十幾年都除不掉的匪患。古人說唇亡齒寒,自己當初怎麼就沒想到呢?罷了,不想這些了,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想想如何應對眼前的困境才是最重要的。

王陽明的強勢讓遠近賊首紛紛歸降,盧珂與黃金巢也乘機投降了。這兩個人也是在浰頭混的,且與池仲容不和。如今,池仲容不僅要對付王陽明的大軍,還得提防這兩個人,因為盧珂與黃金巢對浰頭的狀況了如指掌,哪裏有塊石頭,哪裏有棵大樹,他們閉著眼睛都能找到,這就一下子就增大了防守的難度。

當橫水被攻克後,池仲容急了。不能再這麼等下去了,與其等著被滅掉,還不如拚一把。自作聰明的他決定玩心眼,雖然他的心眼在王陽明麵前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