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背後的大人物(2 / 3)

但寧王府不是菜市場,不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再說,唐伯虎看了那麼多的機密,知道了內情,還能走得掉嗎?

麵對著生命威脅,唐伯虎決定學習前輩的經驗——裝瘋。隻有這樣,才能讓朱宸濠相信,他什麼也沒看見,即使看見了,一個瘋子說的話是沒人會相信的。

既然要裝瘋,就要裝得徹底一些,唐伯虎想出了一個絕招——裸奔。一個裸體男人天天在街頭溜達,還自稱是寧王的貴客,這可真夠丟人的。朱宸濠覺得唐伯虎真是瘋了,便下令趕緊把他送回蘇州。

總算逃過一劫,此時的唐伯虎對人生也已經徹底絕望了,便日以繼夜地飲酒作樂,縱情聲色。雖然身體垮了,但詩詞書畫依然別具一格,不愧為才子。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五十四歲的唐伯虎結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他在臨終時寫道: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飄流在異鄉。

這首絕筆詩表露了他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複雜心情,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已經不在了,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心灰意冷,即將離開人世的老人。

再看朱宸濠,送走唐伯虎後,沒有因為失去一位能人而有絲毫的憂愁,他正鼓足精神,準備著自己的造反事業。

如果朝廷有人與自己裏應外合,那麼造反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所以朱宸濠又著手經營他的人脈網,利用當時的江西駐京衙門四處結交權臣,聲勢造得很大。

朱宸濠的動作這麼大,難道大臣們就沒有察覺嗎?當然不是。在朝中混的人,個個都是人精,豈會不知?也有人上書,提醒上層注意朱宸濠的異動,但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卻對此置之不理。因為他收了朱宸濠的錢,自然就睜一眼閉一眼了。當然,在楊廷和眼中,朱宸濠不過就是想拉拉關係而已,造反他還沒這個膽子。

不過,楊廷和小看朱宸濠了。朱宸濠雖然不是那城府極深之人,但膽子賊大。雖然連“天子”之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開始自稱“國主”,把護衛改稱為“侍衛”,自己下的命令改稱“聖旨”。

正德十年(1515年)的某一天,自我感覺良好的朱宸濠被江西都指揮使(江西省軍區司令)戴宣惹怒了,他竟然命令手下人把戴宣當場活活打死了。

要知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明朝的王爺也得遵紀守法,不能擅自殺掉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員。這下捅婁子了,身旁的謀士建議朱宸濠趕緊想轍應對危機,但朱宸濠卻滿不在乎地說:“大明江山都是我們朱家的,我打死個把地方官有什麼大不了的。”

當時,任江西按察司副使的胡世寧覺得朱宸濠太不像話了,便奏了他一本。但朝中有錢寧等人幫襯,朱宸濠不僅沒事,反誣胡世寧“離間皇親”,結果胡世寧被逮入錦衣獄,嚴刑拷打,折磨至死。

由於朱厚照一直沒有兒子,朱宸濠心動了,如果自己的長子能入京到太廟進香,再勸使朱厚照立自己兒子為皇儲,那這天下就是我的了。想到這些,他便給錢寧送了大量錢財,希望他能促成此事。結果在廷議時,大部分大臣都持反對態度,朱厚照也沒拿這當回事,就不了了之了。

種種跡象表明朱宸濠心懷不軌,但一般人不敢明說,畢竟,人家與皇帝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弄不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步胡世寧的後塵。

總的來說,朱宸濠如此一番活動,不但占據地利,在朝中還有人接應,應該有很大的把握取得成功。不過,他忽視了一個人,那就是王陽明。如果沒有王陽明,也許曆史會改寫,但曆史沒有假設,當時王陽明活得好好的,而且風頭正勁。

皇帝不急太監急

當王陽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趕緊跑去找孫燧。

孫燧,字德成,號一川,浙江餘姚人。弘治六年進士,曆仕刑部主事、郎中、河南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巡撫江西。他不但是王陽明的老鄉,也是好朋友,算是半個王門弟子。

這種要變天的事,王陽明有再大的能耐也不敢妄自揣測,隻能去找孫燧商量。當他跑到巡撫衙門,把事情告訴孫燧後,孫燧沒有拍桌子罵娘,反而很平靜地歎了一口氣,說:“兄台,你隻顧著和山賊鬥了。這件事天下人都知道,你怎麼現在才知道啊?”

王陽明傻眼了,沒想到自己在政治鬥爭這方麵竟然如此消息閉塞。

早在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時任河南布政使的孫燧就接到了一份命令,改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雖然升官了,但孫燧卻沒有半分喜悅之色,因為後麵還有一個任命:擔任江西巡撫。

當時,江西就是一個死亡之地。因為連著兩任巡撫都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工作崗位上。接任的兩位巡撫還沒幹到一年,就自動請辭,寧可不做官,也要離開江西。當時流行一句話:江西是為官者的墳墓。

但江西也是大明的國土,總得有人主持政務啊。不知道孫燧得罪了誰,竟然上了推薦花名冊。就這樣,他被一棒子打到了江西,幾乎被推到了懸崖邊上。

孫燧知道其中的厲害,此行八成是有去無回,手裏拿著的是單程票。但國家有難,身為臣子自應挺身而出,以死報國。於是,他與家人告別後,帶著兩個書童,就此踏上前往江西南昌的不歸路。

孫燧到江西後,受到了寧王朱宸濠的熱烈歡迎,又是送錢又是送物,還時常上門探訪,那個熱乎勁兒,別人看了還以為是失散多年的親人相見呢。

孫燧對此采取冷漠加拒絕的態度。他知道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因此堅決與朱宸濠劃清界限。朱宸濠見無法把孫燧拉攏到自己的戰線,便派人監視他,還派人送棗、梨、薑、芥四物給他,暗示孫燧“早離疆界”,進行威脅。孫燧笑而卻之,不為所動,擺出一個視死如歸的姿態。學過心學的孫燧顯然比幾位前任更加堅挺,搞不死,踢不走,這讓朱宸濠幾近崩潰。

就這樣,孫燧在險惡的環境中一個人戰鬥了四年,如今,他終於盼來了一個戰友——王陽明。

雖然此時的王陽明已經是巡撫南贛等地的都察院右僉都禦史,但他和孫燧一樣,都是空架子官員。明代規定,巡撫並無兵權,需要經過中央審批,才能調動軍隊。王陽明手裏隻有幾個民兵組織,打打山賊、維持治安還可以,但上戰場和朱宸濠的軍隊打,那還真難為他了。他們合計來合計去,總覺得勝算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