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鵬還想說什麼,還未等他開口,斷胳膊斷腿便向他飛來。原來崔文割了來使的腦袋還不解氣,竟然又開始碎屍,還一樣樣地丟下城樓示眾。
這太惡心,太恐怖了。
崔文卻得意揚揚,在城頭高喊:“反賊你要當心了,你日後隻會比這個更慘。”潘鵬異常氣憤,剛罵了幾句,就見城上綁著數十人,這些人都是他在城內的親戚。看到這裏,他在心裏驚呼:天啊,用不著這麼瘋狂吧!
隻見張文錦對城下的軍士喊道:“你們都是朝廷兵士,朝廷也待你們不薄,為何要為叛賊效力?大逆不道,罪至滅族。這些人是叛奴潘鵬的家屬,今日就為鵬受罪。”說完就喝令左右,把潘鵬的親戚梟首示眾。
潘鵬眼睜睜地看著親戚一個接一個地被殺掉,當即吐血暈倒。
這兩位守城大人如此狠毒,讓城外的叛軍毛骨悚然,心驚膽戰。十幾天過去了,朱宸濠仍然隻能站在城外遠遠地眺望安慶,他急得團團轉,想攻下安慶城,真不是那麼容易啊。
我老王又回來了
再看王陽明,得報朱宸濠率領大軍攻打安慶後,馬上召集眾官商議對策。
眾人認為,安慶是長江下遊的門戶,如果被攻克,則南京危在旦夕,所以當務之急是去救被圍困的安慶。
但王陽明不改與伍文定定下的計策,堅持攻打南昌。眾人一下炸開了鍋。因為朱宸濠造反準備多年,南昌是他的老窩,守備自然十分嚴密,一時很難攻下來。如果發兵救援安慶,抄朱宸濠的後路,與安慶守軍前後夾擊,一定能擊潰朱宸濠的軍隊,到時候南昌也會不攻自破,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啊。
王陽明耐心地對大家講道:“如果去救安慶,我軍訓練不足,長途奔襲,一定會遭到朱宸濠圍點打援,在半路被截殺,那時南昌守軍再傾巢而出,首尾夾擊,我軍就危險了。”
眾人似有所悟。
王陽明接著說:“寧王誌在南京,這次精銳盡出,南昌守備一定非常空虛,想拿下南昌並不難。寧王聽到南昌危急,哪肯坐失巢穴,勢必還兵自救,安慶便可撤圍。等他到了南昌,我軍已經把南昌奪下,寧王首尾不能相顧,必為我擒!”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這招圍魏救趙,確實很妙,王陽明你太有才了。
不過,問題的關鍵是,王陽明能否在朱宸濠回援之前拿下南昌,還有就是安慶的守軍是否給力,能盡可能久地牽製朱宸濠的兵力。
這次,王陽明又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裏了,因為南昌的守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悍,防守薄弱;而安慶的守軍比想象中的要強悍的多,不論寧王如何玩命,就是無法登上安慶的城頭,更不要說攻打南京了。
攻打南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這就是王陽明的決定,鑒於他一貫和別人的看法不同,所以大家也不怎麼吃驚,隻好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誰讓他是全軍統帥呢。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十九日,王陽明正式起兵。他向江西全境發布勤王軍令,並率領八萬多人,逼近南昌。七月二十一日,大軍便到達南昌城外。
站在城外,王陽明眺望著這座堅固的城池,感慨萬分。一個月前,他幾乎是夾著尾巴從這裏逃走的,如今他又回到了這裏,兵強馬壯,已非昔日可比。
南昌,我來了,該做個了結了。
按說到了這個份上,就該動手打了,畢竟對手是不會大開城門,迎接你進城的。可王陽明的想法很獨特,不來點邪的,他是不會罷休的。
王陽明命人將平叛的檄文綁在箭上,射入城中,讓城中的老百姓關好自家房門,安心睡覺,無論聽到什麼響動,都不要出來多管閑事,也不要因為害怕逃跑躲藏,以免誤傷。這是在分化瓦解敵人,讓老百姓分清是非,不要站錯了隊伍,否則後果很嚴重。王陽明這樣做是為了減小攻城的難度。
守軍將士本來見城下那黑沉沉的一片軍隊,心裏就已經發虛了,這一招更讓他們驚慌失措。眼見王陽明的軍隊就要攻城了,卻不見朱宸濠的影子,這南昌城能守得住嗎?他們心裏不禁打起鼓來。
王陽明要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在擾亂敵人心智後準備開始攻城。在戰前動員會上,王陽明黑著臉下了死命令:“這次攻城,由我親自督戰。一鼓令下,靠近城牆;二鼓令下,開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者,殺無赦;四鼓令下未登城,斬殺隊將。”
眾將士見這是要玩命啊,便搶著表決心,誓死拿下南昌城。
接著,攻城的序幕拉開了。各軍整頓攻城的器具,攜帶雲梯到了城下。霎時間,鼓聲大震,各軍嗷嗷叫著衝到城下,把雲梯架了起來,等到鼓聲再響,都順梯齊上,奮勇攀城。城上雖然有不少守卒,拋下矢石無數。但官軍個個拚命攀爬,前仆後繼,全然不顧頭上砸下來的石頭和飛來的箭雨。等第三通擊鼓後,各軍已有半數入城,開了城門,王陽明的大軍便大踏步入城,如入無人之境。
南昌城輕易就被攻了下來,這出乎王陽明的預料,但他卻沒有半點放鬆,因為真正的對手寧王朱宸濠還沒有露麵,如今攻下了他的老巢,他必定會發飆的,必須做好接招的準備。
軍隊進城雖然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力,但麻煩還是不斷。因為時間有限,王陽明集結的隊伍有很多是流氓強盜出身,這些人習慣了打家劫舍,到了南昌城內便露出了本性,幹起了放火打劫的老本行,把軍隊軍紀都丟到了腦後。最可氣的是,他們把寧王宮殿也一把火給點了。
王陽明大怒,發布安民告示,並嚴申軍律,不準騷擾百姓,還抓了幾個帶頭搶劫的斬首示眾,安撫民心,並封存了府庫的金銀財寶,這才穩住了局勢。
南昌城安定了下來,這下就等寧王率兵前來攻城了,王陽明下令軍隊嚴陣以待,絕不能有半分馬虎之心。
再看朱宸濠,得知王陽明帶兵進攻南昌的消息時,他正在趕往南京的路上。這是劉養正和李士實的建議。因為安慶的守將太強悍,久攻不下,他倆便提出直取南京的主張:攻下南京,就可以即位稱帝,那時傳檄天下,大江南北較容易平定,江西自然也會順服。這是王陽明提到的中策。
自己的老巢兵力防守薄弱,若不回援,鐵定會成為王陽明嘴裏的肥肉,但劉養正和李士實堅持大軍向南京挺近,隻有攻下南京稱帝,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造反的隊伍,才有希望攻進北京城,否則這次造反必定會以失敗告終。
朱宸濠猶豫了,相對於保衛南昌來說,攻下南京誘惑力更大,便決定繼續前進,等攻下了南京再回過頭來收拾王陽明。
不久,南昌被攻陷的消息傳入了朱宸濠的耳朵裏。老巢被端,這是莫大的恥辱,再說南昌是他經營多年的地方,有數不盡的金銀財寶,不能就這樣落入王陽明的口袋。
雖然屬下極力反對回師南昌,但朱宸濠說:“南昌是我的大本營,金銀錢穀,積儲很多,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些積儲,軍費從哪裏來?現在必須回南昌,重新奪回根據地,然後再說別的。”
就這樣,目光短淺的朱宸濠不再聽從劉養正和李士實的建議,下令大軍後隊變前隊,回師南昌。
這正是王陽明希望看到的結果,如果朱宸濠繼續向南京挺近,並攻下了南京,就會造成惡劣的影響,這次平叛還真有些麻煩。如今朱宸濠向自己來了,這就注定了他的造反路走到了盡頭。
既然起兵平叛,那麼朱宸濠這個人是繞不開的,遲早是要麵對的,如今他率領大軍舍棄南京,還攻江西,真的來了。
那好吧,讓我們一較高下,看看誰能笑到最後。
朱宸濠的大軍就要來了,自己的部隊也是臨時拚湊的,戰鬥力比不上正規軍,在南昌發生放火搶劫事件就說明了這一點。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硬拚,應該借助有利地形打個防守反擊戰。
有人建議:“寧王的兵力強盛,又是帶著複仇的憤怒而來,我們的援軍還未到,勢單力薄,不如憑借南昌的堅固城防堅守,以待四方之援。即使援軍不能及時趕到,等他在城下糧盡援絕,也一定會自行潰敗,那時我們就可以把他們一舉殲滅了。”
王陽明卻說:“大家又說錯了,寧王的兵力雖然強盛,但以威劫眾,所到之處放火搶劫,不得民心。他的隊伍還未遇到旗鼓相當的勢力交戰,所謂的兵強馬壯,不過是徒有虛名,不足為懼。他的部將本來想等他稱帝後取得富貴,如今進展不順,又丟了老巢,沒了根據地的他進無可進,退無可退,軍心已經開始動搖了。而我軍氣勢正旺,如果乘勝攻擊,寧王的部隊就會不戰自潰!”
大家已經見識了王陽明的神機妙算,他總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戰事。跟著老王走,是不會錯的。
王陽明握緊了拳頭,暗道:就到此為止吧,朱宸濠,讓我來終結你的造反之路,這一切該畫個句號了。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既然決定要重新奪回南昌,那就不能再遲疑猶豫了,朱宸濠隨即督率將士登船,溯江而上,直抵揚子江口。他先派遣精兵二萬作為先鋒逼近南昌,自己率領大軍殿後。
二十四日,就在朱宸濠的先鋒部隊到達鄱陽湖黃家渡時,王陽明也帶領主力部隊趕到了這裏,在對岸紮營,擺出決戰的架勢。
此時,朱宸濠的軍隊來回奔忙做著無用功,而王陽明的軍隊在南昌城裏休息了三天,正憋足了勁兒要和叛軍一較高下。以逸待勞,王陽明已經占得了先機,朱宸濠的疲憊之師注定不會有好果子吃。
還記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大獲全勝,為奪取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百五十二年後,這裏即將再次燃起戰火,不同的是,這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的戰爭,戰爭的勝負將決定無數人的命運。同時這也是一場書生對流氓的戰爭,沒有什麼仁義道德,誰的手段硬,心腸狠,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雙方都已經集結完畢,隻等一聲號令,便要舉起刀槍,開始廝殺了。
奇怪的是,整整一天,雙方都沒什麼動靜,湖岸一帶寂靜無聲,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當時,正值酷暑,蚊子又多,朱宸濠的士兵們一個勁兒地抹汗拍蚊子,有的開始罵罵咧咧:要打就痛快地打,在這裏貓著算個什麼事兒?老子還想發大財呢。朱宸濠捉摸不透王陽明在玩什麼把戲,不敢貿然進攻,焦急地等待戰機的出現。在快近傍晚時,隻見湖麵上出現了幾艘戰船,船上插著伍字旗號,大搖大擺地來回遊弋,這是伍文定的船隊在惡心朱宸濠。
靠,別忘了,南昌是老子的地盤,你既然敢出來,定讓你有來無回。
朱宸濠立即下令讓先鋒隊前去攻擊,滅了這不知天高地厚的伍文定。先鋒隊得令後,駕駛戰船,順風順勢,撲向伍文定的船隊。
伍文定不是閑著沒事來敵營麵前溜達,他是奉王陽明之計前來引誘敵人上鉤,朱宸濠作戰心切,果然上鉤了。
伍文定依著誘敵的秘計,佯裝交戰幾個回合,便下令掉轉船頭逃跑,一逃一追,逃得很急,追得很猛。
伍文定貌似寡不敵眾,節節敗退。但他是王陽明的主力,豈會這麼輕易就敗走,這說不過去啊。但朱宸濠被表麵的現象迷惑了,以為勝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也率眾跟進,妄圖借勢攻入王陽明的大本營,奪回南昌。隻是兩軍相隔較遠,中間有很大的空當。
這是兵法大忌啊,如果王陽明派一隊人馬從半路殺出,那麼朱宸濠的軍隊首尾不能相顧,必定死傷慘重。
其實,這正是王陽明定的計策,他認為不能和敵人硬拚,故意派出伍文定率軍誘敵深入,然後趁夜色分割包圍敵人,一塊一塊地吃掉敵人。
看著伍文定軍“節節敗退”,朱宸濠以為自己就要大獲全勝,非常得意。突然,他發現自己的軍隊陷入混亂,心裏便開始打鼓,莫非又中了王陽明的圈套?的確是這樣的,他又上當了,等他醒悟過來時,已經太晚了。
他的身後響起了震耳的喊殺聲——王陽明的伏兵從屁股後麵殺了出來。此時前麵的伍文定也不跑了,掉過頭殺了回來。
這是要玩前後夾擊啊,沒什麼稀罕的,老子就陪你玩玩,朱宸濠當即掉頭迎接伏兵。
如果僅僅有這些招數,就太小看王陽明了。
朱宸濠還未全部擺開陣勢,左右一聲炮響,又殺出兩路兵船,兩翼官兵,把朱宸濠的船隊攔腰截擊,分割開來。
朱宸濠顧此失彼,戰不多時,呼號慘叫聲亂成一片,已經處於下風了。這時,前麵的伍文定已經將前行的敵船清掃幹淨,又趕來助陣。
朱宸濠被四五路官兵夾擊,哪裏有還手之力,隻好下令撤退,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向東逃去。官兵趕了數十裏,擒斬二千多人,奪得船械無數,方才收兵。初次交手,就被打了個屁滾尿流,這王陽明太鬼了,朱宸濠不僅丟了麵子,自信心也大打折扣,他率領軍隊退守鄱陽湖東岸的八字腦。
當夜,朱宸濠本乘舟夜泊,泊地名為“黃石磯”。朱宸濠見此處地勢頗險,便問左右:“此處叫什麼名字?”左右大多數人都表示不知道,隻有一小卒是饒州人,熟悉地形,上前答道:“這地名黃石磯。”沒想到朱宸濠大怒道:“你敢訕笑我?”說完便拔出佩刀殺死了小卒。
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怎麼回答個地名也會被殺啊,這寧王難道瘋了不成?不禁人人自危。劉養正進諫道:“大王為什麼殺死小卒?”
朱宸濠怒氣未消,道:“他說是王失機,怎麼會這麼巧?這不是明明訕笑我嗎?”
劉養正道:“他說的是黃石磯,黃色的黃,石頭的石,並非是王失機啊。”
朱宸濠這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太敏感,錯殺了人,於是令軍士把小卒的屍首掩埋了,歎息一聲,便不再理會眾人。
眾人見朱宸濠打了敗仗,心情不好,也就不再多言。
劉養正和李士實作為朱宸濠的兩大謀士,在這種關鍵時刻必須要發揮參謀的作用。他倆也領教了王陽明的厲害,知道再這樣打下去,也許連南昌的城牆也摸不到,就被王陽明給玩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於是他倆異口同聲地提出建議: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