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卻搖了搖頭,平靜地說:“這裏是我的家,我是不會逃走的,寧可戰死,也不後撤。”
的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一個造反者能逃到哪裏去?如果失敗了,等待他的隻有一個結果——死。
劉養正和李士實沉默了,他們知道,逃跑隻是權宜之計,終究逃不過一死。不論走哪條路,也難逃一死,那還不如戰死,死得有尊嚴一些。
既然決定破釜沉舟,那就得想法和王陽明繼續較量了。
劉養正道:“事已至此,不必說了。現在隻有振作軍心,再圖一戰。若能戰勝王陽明,奪回南昌,就沒什麼好憂慮的了。”
李士實道:“我看將士們因為敗了一次,多已泄氣,必須想個辦法鼓舞士氣,才能再戰。”
朱宸濠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隻要舍得花錢,就不怕打不敗王陽明。”眾人紛紛點頭,仿佛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朱宸濠是土豪,他不缺錢,準備拿錢來砸死王陽明。再看王陽明,雖然他有朝廷這個強硬的後台支持,但他手裏沒有大把的鈔票,隻能先開空頭支票,許諾將士們在平叛後給予高官厚祿。不管什麼時候,真金白銀是最好說話的,這樣看來,王陽明似乎略遜一籌。
朱宸濠拿出自己積聚多年的財寶放在那些見錢眼開的強盜土匪麵前,大聲宣布:“明日決戰,大家一定要全力殺敵!帶頭衝鋒之人,賞千金!陣前受傷的人,加給百金。”
那些屬下們聽到有大把的錢可以拿,個個喜笑顏開,紛紛摩拳擦掌,表示願意拚死作戰。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過,這錢真是好東西,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為朱宸濠賣命,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為了錢丟了性命。
朱宸濠知道這是一場事關生死的戰鬥,所以把所有的資本都押了上來,他同時下達了一道命令:“讓防守九江、南康的部隊立刻趕來增援!”
南昌丟失後,九江和南康是朱宸濠僅剩的兩個據點,如果連這最後退路也堵死了,看來他真是要跟王陽明玩命了。可他還是晚了一步,因為王陽明已經派兵攻打九江和南康了。
在重賞的誘惑下,朱宸濠手下的亡命之徒個個眼睛瞪得血紅,恨不得馬上把王陽明碎屍萬段,以便領到巨賞。
好了,你王陽明再有計謀,遇到不怕死的,看你還有什麼能耐!
七月二十五日,雙方都在摩拳擦掌,鄱陽湖大戰一觸即發。
朱宸濠率領大軍撲向王陽明的大本營,先鋒伍文定遠遠就看到了敵軍,一片白帆竟和水天融為一體,看不到邊際,看來,朱宸濠是全軍出動,要決一死戰啊。也好,幹脆一勺燴,省得麻煩。
伍文定下令擺開陣勢,做好了迎敵的準備。
朱宸濠的將士嗷嗷叫著向官軍撲來,伍文定發現他們與以前大不相同,刀槍並舉,炮銃齊發,銳不可當,而且個個好像刀槍不入,根本就不把官軍放在眼裏,像瘋了一樣,猛衝猛砍。
官軍一時沒有適應這種不要命的打法,竟然被殺傷數百名,還漸漸呈現潰敗之勢。伍文定眼見情況危急,便登上船頭,拔出佩劍,砍死了幾名臨陣退縮的兵卒;接著把令旗一揮,率領各戰船,向朱宸濠的船隊殺了過去。
當時,戰雲密布,炮聲不斷,拳頭大的火星不斷飛入伍文定的船中,把他的連鬢長須燒去一半。伍文定毫不膽怯,仍然挺身矗立,督軍死戰。退卻的官兵見主將都不要命地死戰,個個抖擻精神,重新投入戰場。當下將對將,兵對兵,槍對槍,炮對炮,酣戰多時。就這樣,局勢終於被穩定了下來,官軍逐漸占據上風。
王陽明見反擊的時刻已到,命令大小戰船全部出動,一舉殲滅敵人。就在此時,湖中突然傳來巨響。大大小小的石塊、鐵彈從天而降,王陽明的船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原來,朱宸濠也不是吃素的,眼見情勢不妙,便亮出了王牌炮艦,向王陽明的船隊開炮,進行火力壓製。
這種裝備有弗郎機、火龍出水等各種火炮、火箭的戰船是當時最厲害的武器,朱宸濠為了造反花巨資打造了屈指可數的幾艘。現在終於發揮作用了,不僅有很強的殺傷力,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也幾乎讓人心膽俱裂。
伍文定的座船不幸被火炮炸開了一角,但他仍然立在船頭,奮力撐櫓,毫無懼色,指揮大家拚死一戰。
戰爭的慘烈程度超乎王陽明的想象,他本來站在座船的箭樓上觀戰,現在卻心有不忍,默默地閉上眼睛。他知道所有的戰鬥都是心戰,拚的不僅是實力,還有耐力。隻有擁有堅強信念的一方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朱宸濠的炮艦再厲害,但彈藥總有射完的時候,眼見彈藥越來越少,而戰爭的走向還不明朗。他急了,一急就亂了分寸,竟然撥船突陣,也想學伍文定,提提士氣,一舉擊潰官軍。
朱宸濠太小看王陽明了,以為對方沒有炮艦。其實,王陽明不是沒有炮艦,而是不到關鍵時刻,絕不向對手亮出底牌,等辨清了朱宸濠的座船後,便一齊開火。其中一炮正中朱宸濠的座船,把船頭擊得粉碎。
朱宸濠被炮聲震得雙耳轟鳴,眼前的景象開始搖晃起來,模糊不清。他的座船頃刻間便陷入到一片火海之中。
等朱宸濠再次清醒時,已經被手下轉移到了另一條大船上。看著混亂被動的局麵,他一聲長歎,下了撤退到鄱陽湖樵舍的命令。
兵敗如山倒,朱宸濠倉促撤退後,沒來得及撤退的叛軍被俘虜了兩千多人,落水溺亡的也不計其數。伍文定打掃戰場後,向王陽明做了彙報,預備進行最後的決戰。
決戰鄱陽湖
接連吃了兩次敗仗,說明這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朱宸濠鬱悶極了。他想,如果他也有伍文定這樣的猛將,別說南京,就是北京也一定能打下來。看看自己手下的一群亡命之徒,隻是見錢眼開,哪裏有半點為兵為將的樣子。
唉,造個反怎麼就這麼難啊。
如今,敗局貌似已定,再打下去,也不過是做一番掙紮罷了。雖然預見了自己的結局,但朱宸濠還是夠男人,他沒有氣餒,更沒有逃跑。他既然舉起了造反的大旗,就要像個爺們兒一樣站著走完最後一段路。
雖然朱宸濠的勇氣可嘉,但他的做法就讓人大跌眼鏡了。他竟然下令讓人連夜將戰船用鐵鎖連接到了一起(連舟為方陣),真是蠢到家了,即使他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怎麼也聽說過火燒赤壁吧。
當時正是七月,湖麵水草叢生,遇火就著,朱宸濠這樣做不是讓自己死得更快一些嗎?朱宸濠先生,這輩子你算是白瞎了,下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心讀書啊。朱宸濠忙活了一晚,王陽明也沒閑著,等搞明白了朱宸濠的意圖後,他忍不住笑了,因為他知道自己想不贏都難了。既然朱宸濠給了自己取勝的機會,自然要牢牢抓住,一舉擊潰對手。
王陽明急忙派人給伍文定送去一封書信,內容隻有四字:急用火攻。
伍文定看後道:“王大人和我想到一塊兒了,我也正有此意。”他命人準備了柴火和船隻,議定埋伏夾擊等計策,讓餘恩、邢珣、徐漣、戴德孺等分道並進。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二十六日,朱宸濠早早地起來,召集骨幹開戰情總結會。他的情緒非常激動,痛斥了那些不顧同伴、貪生怕死的敗類,還準備拿幾個隻領錢不辦事的哥們兒開刀,以儆效尤。
底下的人不樂意了,跟著你造反本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事兒,如今沒有戰死,倒要被你弄死,這太不地道了,於是吵吵嚷嚷地爭辯起來,你推我諉,吵個不停。
想要收拾幾個不聽話的盜賊,卻是這般結果,這還有什麼軍規軍紀可言。當初收羅一夥流氓盜賊造反,真是個天大的錯誤。
就在大家吵嚷不休時,外麵傳來驚呼:“著火啦,著火啦。”
朱宸濠大驚失色,趕緊出來查看。隻見前後左右,全是炎炎烈火。此時江上秋風大作,火苗向四麵八方亂竄,就是想滅火,也來不及了。
這正是王陽明的傑作,官軍兵分四路,發動了最後一輪攻擊:邢珣負責左翼,戴德孺負責右翼,另一路由餘恩率兵繞到樵舍後麵切斷後路,伍文定扮演黃蓋的角色準備火燒敵人的戰船。
接下來的情節就老套了,和火燒赤壁如出一轍。伍文定點燃船隻發動火攻,風助火勢,把敵船盡數引燃,總攻發起後,敵軍開始潰退。但結局有些不同,朱宸濠沒能像曹操那麼幸運,逃得一命,不過他也沒想著逃跑。
朱宸濠在船頭上,癡望多時,隻見官軍越殺越勇,已經殺到了眼前,自己的部下紛紛投水,毫無抵禦的能力。他不忍心再看這場屠殺了,便默默地走進了婁妃的船艙。
婁妃,名素珍,上饒信州區人,明代女詩人、書法家。祖上是被譽為“名儒高足,心學前驅”的著名理學家婁一齋。她博學多才且很有政治見地,是朱宸濠的正妃。當她洞察到寧王朱宸濠欲反,曾多次泣諫勸阻,但沒有成功。
如今眼看就要敗北,朱宸濠想起了夫人曾經的勸諫,後悔萬分,便想見見婁妃。他拉著婁妃的手,哭道:“商紂因聽婦人之言而亡國,我因不聽婦人之言而亡。”
婁妃見自己的男人在關鍵時刻如此軟弱,便挺身站起道:“妾曾勸諫殿下,不要負了國恩,殿下不聽,才有今日。罷了,殿下負了皇上,妾不忍心負著殿下。”
說完,便拿起筆,用血淚寫成了《西江絕筆》,寄托了自己無限的悲哀:
畫虎屠龍歎舊圖,血書才了鳳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盡當年淚點無。
朱宸濠看著這首絕筆,不由得流下了熱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當一個普通的藩王,其實也是不錯的。
就在朱宸濠暗自傷心時,婁妃疾步來到船頭,縱身跳入水中。朱宸濠趕緊喊人打撈,但左右除了熊熊燃燒的烈火,連一個隨從也沒有。這種時刻,大家都顧著各自逃命,自己身邊竟然連一個靠得住的人也沒有。
結果,隻那麼一瞬間,一個人便沒了。
據傳,婁妃投江後,她的屍體沒有順流而下,而是緩緩逆流到南昌。為了表彰婁妃的義烈和賢德,王陽明在南昌城邊、贛江南岸修築了一座婁妃墓,此後不少文人騷客都在這裏題詩留念。
婁妃一走,朱宸濠更加孤單,與嬪妃一一泣別後,萬念俱灰的他不禁仰天長歎:“大勢去矣,大勢去矣!”
妃嬪們生死惜別後,料定難以逃生,知道造反被抓沒什麼好結果,便都陸續投水,向龍宮處報到了。其餘的人或降或逃,作鳥獸散。
朱宸濠的幾萬人馬轉眼間便被打得七零八落,大家都各顧各的,根本就沒人管朱宸濠,真是樹倒猢猻散。
看著漫天火光和四散逃命的人,朱宸濠徹底喪失了抵抗的勇氣,坐在船中發呆。官軍從四麵躍上船頭,立即用最粗的鐵鏈將朱宸濠父子捆縛停當,牽出船外,交給伍文定處置。與他同期被俘的還有丞相李士實,數百賊頭等一幹人。
此戰下來,共擒斬叛兵三千多人,溺水淹死的就有三萬多人,水上漂浮著被遺棄的衣甲器仗財物和數不清的浮屍,慘烈無比。
朱宸濠雖然有當年朱棣的野心,卻沒有他的能力,竟然上演了一場翻版的“火燒赤壁”,沒文化真可怕,看來書還是要讀的。
從起兵到失敗,總共不過短短四十二天,但朱宸濠卻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因為王陽明從中作梗,十多年的心血才毀於一旦。如果沒有他,自己現在也許正在南京吃香喝辣呢。自己和他無冤無仇,他為何偏偏咬著自己不放呢?這個人太可惡了。
朱宸濠一行人被押上囚車返回南昌,軍民聚集圍觀,歡呼之聲震動天地。想想自己以前在南昌出行時,那是前呼後擁,威風極了,如今雖然還是騎著馬進城,但身份已經變了,從原來的王爺變成了階下囚,被人扔菜葉、丟雞蛋,這落差真是太大了。想到這些,朱宸濠就更加痛恨王陽明了。
當朱宸濠被押解到王陽明麵前時,他惡狠狠地問:“這些都是我們朱家的家事,你何必如此費心?”(此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
“身為臣子,就要為君分憂,你造反,我就不能置之不理。”
“難道我還不如那個貪玩的皇帝?”
“為了權勢和皇位,你殺死了孫燧,發動了不義的戰爭,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把百姓置於水深火熱之中,你值得同情嗎?”
看來在王陽明麵前是得不到任何寬容和好處的,朱宸濠絕望了,既然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他用近乎哀求的口氣說:“王先生,我願意削減所有護衛,做一個老百姓,可以嗎?”(王先生!我欲盡削護衛,請降為庶民可乎?)
王陽明的回答十分幹脆:“有國法在!”
讓王陽明徇私枉法,那比登天還難。何況朱宸濠現在的錢財已經被這場由他挑起的戰爭焚燒殆盡,他兩手空空,沒有任何資本與王陽明討價還價了。不過,他還有一個請求,不是為自己,是為自己最深愛的人。
“真後悔當初沒有聽婁妃之言,才有今日的慘敗。希望先生能派人打撈她的遺體,好生安葬。”
王陽明這回點頭了。
朱宸濠了卻了心事,便低下了頭,不再多言,他知道等待著自己的將是什麼。當要真正麵對這個結局時,內心多少有些惆悵和不爽。想想自己昨日還是高高在上的反叛之王,如今卻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再回首,已經恍若隔世。
一個多月前,王陽明手無寸鐵,孤身夜奔,是被人拿來懸賞的對象。他在逆境中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朝廷,沒想到,竟然平定了叛亂,名垂千古。
既然叛亂被平定了,戰後重建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切本來都該結束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