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張培合,一個思想者的人生(2 / 2)

“靜”是心靜;心不靜,你就是鑽到井裏去,也是枉然。無論外麵的世界多熱鬧,張培合的心裏靜靜的,靜如一枚銀針,靜如一潭秋水。如他所言:“我乃一介布衣,從小在隴東高原的窮鄉僻壤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終於考上大學跳出了農門進了城……過著平靜的日子。”他之所以能平靜地過日子,還在於,他沒有過多的欲望,他說:“如果我們一生僅僅需要50袋麵生活就會過得很平穩,我們攢100袋麵就足矣,可是現代許多人已經攢了1000袋麵,不知這還有何意義?”張培合的欲望很單薄,簡單地活著,是他的人生觀;簡單地活著,是他思想的基礎。張培合是那些被欲望折磨得焦灼不安、麵容憔悴的人的一麵鏡子。

“慧”是“愚”的挑戰。

張培合的思想中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作為一個人,不必活得太聰明,但是,一定要活得有智慧。張培合的智慧不是小伎倆,而是大法則,張培合的智慧是用傳統文化中值得發揚光大的那一部分去解釋現代人生、當代生活。他講求的是“幸福其實很簡單”,是“順其自然”,是“心寬天地廣”,是“孝”、“仁”、“善”。在張培合看來,一個不孝的人,是一個不可信賴的人。在生活中,張培合的“孝”、“善”之心可陳,“仁義”作為可敬。他不僅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灌輸到企業之中,也是他做人的方圓。張培合的這種作派在一些唯利是圖的人看來就是“愚”。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仁”也罷,“善”也罷,都已經貨幣化,要把“仁”和“善”兌換成鈔票是天方夜譚。張培合“慧”思的恰恰是衝突之處,“慧”思之後,他堅守的是自己做人的信念。張培合的“慧”思,也可以說是“會”思。

“微”是“妙”的同行。

張培合的“微”思絕不是微小之意,含有“微”觀,但不僅僅是。我覺得,他的“微”思就是妙思。他在“微”處見大精神,就像見一葉方知秋一樣。“微”是他對“假、大、空”的警惕,是他思考得精細的另一種說法,是他的思考深度的一種表示。在《微思集》中,他思考的依舊是為人之道,是情感世界,是精神領域,是世相人生。他的思考更加深邃、博大;有力度,有氣魄。他的思考更加純真,更加純粹。

我尊敬的思想者,尊敬的張培合先生。

我明白,思想並不會使人愉悅,而會使人痛苦;然而,思想也會使人清醒,使人堅定。張培合的人生豐富多彩,正是因為他是清醒的、堅定的。我從他的文集中讀到的是他內心的童貞和純潔。與其說他是一個獨立文化學者、作家,還不如說他是一個思想家。

2013年3月23日於西安

(作者係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