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還是不敢。”馮小寶眼望著羅帳裏的人,手拽著千金公主的裙角不丟。“誰在外麵喧嘩?”羅帳裏的武則天拉長聲音問道。
“是我,千金公主,這馮小寶懾於太後的天表,不敢進侍。”千金公主忙對裏麵回答說。“進來吧,我又不會吃人。”
“快進吧。”千金公主拉著馮小寶往裏走,嚇唬他說:“不進去就是抗旨。”進了羅帳,馮小寶自然而然地“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拜倒在床前,口裏“萬歲、萬歲”地亂叫一氣。
“脫掉衣服上來吧,看看你是怎樣一個羅漢。”武則天圍著錦被,命令道。千金公主轉身要走,卻被武則天叫住了:“這小寶初來乍到,一回生二回熟,你還是留下來,幫他幾把吧。”千金公主答應一聲,走過去給馮小寶解下衣服,又悄悄叮囑了他好多話,才把他推到床上。而後才拱手向武則天告辭出去了。
“果然是‘非常材。’”武則天撫弄著馮小寶,由衷地稱讚著。
馮小寶年輕氣盛,漸漸地熟絡了,不太害怕了,於是按照千金公主的授意,一心一意地服侍起太後武則天。
唐朝宗教氣氛濃厚,和尚道士經常出入宮廷,武則天便令馮小寶出家為僧,贈名懷義,這樣進宮就方便了。可是還有一個問題,小寶出身太低微了,雖然武則天不拘一格用人才,但是說起來一個江湖賣藥的,讓人不舒服。怎麼給他換個出身呢?當時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已經出嫁了,丈夫叫薛紹,武則天靈機一動,讓薛紹認了小寶做叔叔。這樣,經過兩度包裝,馮小寶搖身一變成了薛懷義,而且很快當上了洛陽名寺白馬寺的住持。
從此薛懷義經常出入武太後的寢宮,人人都知道他的身份地位非同尋常,尊稱他為薛師,不敢直呼其名,就連在朝廷裏威風八麵的武承嗣、武三思兄弟,也甘心在他麵前低三下四跟奴才似的。
馮小寶開始得寵的時候,也正是武則天向皇帝之位起最後衝刺的時候。武則天還活著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李顯已經被她廢為廬陵王,發配到房州囚禁起來了,小兒子李旦名義上還是皇帝,但是也被軟禁在宮裏,政務上一點都插不上手。所有反對她當皇帝的人,武則天都有信心搞定。人,她是能擺平的,但是當皇帝需要天命所歸,怎麼擺平這個天呢?這個時候馮小寶派上用場了。整個朝廷裏,沒有誰比他和太後的心貼得更近,太後的事業就是他的事業。誰也別把他僅僅看成一個男寵,他也要有所作為,為太後排憂解難,當太後的“賢內助”。怎麼才能當好“賢內助”呢?
馮小寶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建明堂。明堂是儒家經典所記載的天子布正之所,非常神聖。武則天要把明堂建起來,以證明她統治的合法性。這個工程的主持人就是馮小寶。要說讓一個男寵去主持修建儒家聖物真夠離經叛道的,但是,武則天用人眼光一向準確,馮小寶果真不負重托,不到一年就把明堂修成了。新修的明堂宏偉壯麗,有大概三十層樓那麼高,起名叫萬象神宮,武則天在那裏祭天祭祖,接受百官朝賀,大大出了一把風頭。更加絕妙的是,馮小寶還在明堂背後修建了一座天堂,貯存佛像,遮風擋雨。這個佛像多大呢?據說一個小指頭就能裝好幾十個人,所以天堂蓋得極其高大壯麗,一共有五層,才到第三層就已經比明堂高了。武則天為什麼要蓋建這麼宏偉的天堂呢?一方麵是因為馮小寶的宗教情節,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還是武則天此時想要利用佛教為自己當皇帝服務了。
馮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佛教經典中找到了能支持武則天當皇帝的理論,我們前麵講過,經過以馮小寶為首的和尚的刻苦攻關,終於在浩如煙海的佛經裏找到一部《大雲經》,經裏記載女主統治國家,最後又成佛。這就是名正言順地為武則天當皇帝提供了經典依據。但是,馮小寶並沒有止步,為了普及《大雲經》,他又帶領一幫和尚炮製了解釋經典的《大雲經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晦澀的經文加以演繹闡發,並和當時流行的彌勒信仰結合起來,稱唐宗室衰微,太後就是彌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統治。武則天當皇帝的理論難題解決了,馮小寶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武周建國的大功臣,官拜正三品的左威衛大將軍。
第三件事是幫助武則天討伐突厥。馮小寶既然已經是大將軍了,當然要建立軍功。當時突厥常常威脅北部邊疆,而武則天忙於改朝換代,對於武將不大信任,因此馮小寶又被派上用場,去幫武則天討伐突厥。第一次是在永昌元年(689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帝的前一年,武則天委任馮小寶為新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突厥。馮小寶本來是一個賣藥的小混混,哪裏知道什麼打仗啊,可是俗話說無知者無畏呀,他還真去了。不過他的運氣不錯,突厥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來無影去無蹤,馮小寶到了前線,正好突厥兵走了。沒找到敵人那就凱旋吧,回來以後,對武則天他可不這麼說。他說,敵人聞風喪膽,聽見我的名字就害怕了,所以我還沒到那兒,他們已經望風而逃了。武則天也很高興,當下封他當了二品的輔國大將軍。
既然馮小寶打突厥有功,以後對付突厥的事就交給他了。延載元年(694年),也就是武則天當皇帝的第五年,馮小寶又被派出去討伐突厥了。這次,他的頭銜是伐逆道行軍大總管,兩位宰相當他的幕僚,率領十八位將軍出征。要說老天真是太照馮小寶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運氣特別好,還沒等他們出發,敵人又是已經無影無蹤了,所以馮小寶又是毫發無損,再立新功。當然啦,他給武則天的理由仍然是“敵人一聽說我的名字就嚇跑了”。
第二次討伐突厥,可以說是馮小寶一生事業發展的巔峰。他既是武則天的男寵,又是白馬寺的主持,同時還是朝廷裏威風凜凜的大將軍,真是炙手可熱勢絕倫。
可是。人往往取得一丁點兒成就,就會飄飄然,甚至連一些大賢大德都不例外,更不要說馮小寶這樣一個沒什麼底蘊的市井小混混了。小人得誌的他很快就忘乎所以了,一次次地犯錯誤。
從他當了麵首,就開始犯錯誤了。馮小寶當了和尚以後,就得住在寺裏,他覺得這太悶得慌,太寂寞,不甘心,怎麼辦?他就私自剃度了好多小流氓當和尚,每天也不在寺裏念經,跑到街上去,騎著高頭大馬,在洛陽城裏橫衝直撞,路上行人紛紛躲避。誰要是躲得不夠及時,馬上就被他們打得頭破血流。然後,扔在路邊,揚長而去,根本不管別人死活。特別人看到道士,更是分外眼紅,一定要把人家抓過來,剃光頭發,陪他一起當和尚,有時候連道教的高級人物也不能幸免。當時有一位著名的道士,叫做候尊,是弘首觀的觀主,有一次不小心被馮小寶看見了。馮小寶才不管他是誰,馬上把人家拉進寺裏去,強迫當了好幾年的和尚,直到馮小寶死後,這才出來,再重新蓄發當道士。
馮小寶對官員也挺不客氣的。當時有一位禦史看不過他的所作所為,多次依法彈劾他,馮小寶一怒之下,把這人堵在路上,打了個半死。這類為非作歹的事情幹多了,有時候也會碰釘子。有一天,馮小寶帶著自己的一幫嘍囉進宮,在門口遇到了宰相蘇良嗣。馮小寶驕橫慣了,覺得我是寵兒啊,我得先進門啊,根本沒把蘇良嗣放在眼裏。
要知道,唐代的宰相非常威風,號稱“禮絕百僚”,哪裏容得下一個男寵如此無禮!蘇良嗣勃然大怒,當即叫左右把馮小寶揪過來,劈頭蓋臉一頓暴打,把馮小寶打得滿地找牙。馮小寶自從進宮,哪裏受過這種委屈啊,跑到武則天麵前哭訴,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沒想到武則天心裏非常明白,公私分得很清,摸著馮小寶的光頭說:“孩子你記住,北門才是你出入的地方,南衙是宰相理政的地方,你沒事到那裏闖什麼禍呢?”當然,能夠這樣跟馮小寶叫板的人少之又少,特別是隨著馮小寶地位的提升,宰相也奈何他不得。在出征突厥期間,李昭德以宰相的身份充當小寶的幕僚,因為一言不合,馮小寶揮拳便打,李昭德那麼有性格,這時候也隻能惶懼求饒,可見馮小寶的威風。
唐代銅鏡
馮小寶是武則天從太後就成皇帝的第一個男寵,本來就是唯我獨尊,缺乏各類知識。可是,隨著武則天從太後就成皇帝,她的胃口也變大了,不再滿足於隻有一個“後宮佳麗”了,她身邊的男寵逐漸多了起來,這對馮小寶的打擊可太大了,他為武則天立了那麼大的功勞,武則天怎麼可以移情別戀呢?馮小寶一氣之下,耍起了小性子,幹脆不進宮找武則天了,整天待在白馬寺裏,和他剃度的那些小流氓胡鬧。鬧來鬧去,又引起不滿了。有一位禦史叫周矩,看不下去了,畢竟馮小寶整天出入宮廷,要是和這幫小流氓搞出什麼陰謀危害皇帝怎麼辦?於是他上奏武則天,說薜師每天都糾集一些不法和尚在那兒操練,他又整天出入您的身邊,萬一他對您有什麼不良的企圖,大家就防不住了,要求審問馮小寶。
武則天當時也正生馮小寶的氣,就批準了,說:你先回去吧,我馬上讓他過去受審。周矩剛剛回到禦史台,馮小寶騎著高頭大馬也來了。進門後他不是跪地受審,一看那有一張床,下了馬就躺在床上了,袒胸露腹,旁若無人。周矩氣壞了,說你這是什麼意思,目中無人呐,招呼手下過來,就要把馮小寶押上公堂。沒想到馮小寶一躍而起,騎著馬揚長而去。周矩頓時就氣了個七竅生煙。沒辦法,向武則天彙報吧,武則天聽完彙報後笑了,說:這和尚瘋了,你也不必再審問他,就把他剃度的那些小流氓處理掉就可以了。周矩沒辦法,隻好先把那近千個和尚給流放了。
武則天的態度表明,雖然馮小寶任性引起了她的不滿,但是念及舊情,武則天還是願意保護他的。不過,馮小寶並沒有體會到這點,他不僅沒有因此收斂一下,反而沿著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了。
證聖元年正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上元佳節。朝廷取消宵禁,百姓家裏也是張燈結彩,天下狂歡。馮小寶為這個節日做了精心準備,他指揮手下在明堂的地上挖了一個五丈深的大坑,坑裏麵預先埋上佛像,裝上機關。然後,用絲綢在坑上搭了一座宮殿。皇帝也得過節啊,武則天來到明堂之後,馮小寶指揮手下將佛像從坑底徐徐拉起,一直拉到彩綢搭建的宮殿之中。從旁邊看起來,活像是地底湧出佛像。這景象難道不神奇不壯觀嗎?不過他還留著一手。他早就殺了一頭牛,用牛血畫了二百尺高的一個大佛,把這個佛像張掛在天津橋上,然後對武則天說,這是我割破膝蓋,用自己的血畫成的。武則天哪裏會信啊,你就是割破主動脈也沒有這麼多血啊,所以武則天還是淡淡一笑,沒有理會。
這可太傷馮小寶的心了,他為武則天做了那麼多事,現在要被打入冷宮嗎?太不公平了!馮小寶這次真的吃醋了,他一夜都沒有睡著。第二天正月十六,就在夜裏,明堂忽然起火了。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很快天堂就成了一片火海。當初建天堂的時候,所費以萬計,府藏為之枯竭,耗費了國家多少財富啊,如今隻剩下一片錦灰堆。這還不算,大火又繼續蔓延,把明堂也給點著了。烈火熊熊,把神都洛陽照耀得如同白晝。這一場大火一直燒至天明,明堂和天堂一起化為灰燼。
這火就是馮小寶放的,他無法容忍受武則天的冷落他,就想既然你不再在乎我了,我就給你做一件大事,讓你看看我的曆史。小混混的想法是,也許隻有幹出這麼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武則天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
可是這件事他大大辦錯了。明堂和天堂能隨便玩沒了嗎?他犯了公私不分的錯誤。對於武則天而言,明堂是她得天命的標誌,是她號令天下的場所,是大周五朝的象征。明堂頂上一鳳壓九龍的造型,更是她自身的寫照,這些是她畢生追求的東西。相對於這些而言,和馮小寶之間微不足道的私情算得了什麼呢!但是,馮小寶天真地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他不惜燒掉她心中最神聖的東西。這一次,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武則天不但沒有殺馮小寶,而且重修天堂和明堂的工程主持人還是馮小寶。
以武則天的脾氣早殺馮小寶了,不殺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武則天要遮羞。她不能公開懲辦馮小寶,天下人都知道馮小寶是她的麵首,現在如果昭告天下,說馮小寶因為爭風吃醋火燒明堂,我們必須予以懲處,這也太沒麵子了吧。不僅不能公開他的罪行,還要盡可能地幫他脫清幹係。怎麼脫清呢?說這是天火?不行,如果是天火,那不就意味著不天譴了嗎?隻能歸罪於人。那應該歸罪於誰呢?武則天諉過於工匠,說他們用火不慎,點著了天堂裏的大佛,大佛含麻較多,屬於易燃品,引起火勢迅蔓延。也就是說,這件事和馮小寶毫無關係,一切謠言純屬捕風捉影。
第二個原因,武則天對馮小寶還是有一定感情的,舍不得下手。自馮小寶從垂拱元年(685年)進入武則天的後宮,到延裁二年(695年)的正月,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啊,馮小寶跟著她一起經曆了改朝換代的種種風浪,為她登基稱帝沒少操勞。這次放火,也是多情所致,隻有多情,才會嫉妒嘛,想想這些,武則天不願意太過絕情。
因為這樣一考慮,所以武則天不僅沒有殺馮小寶,她還昭告天下,要重新修建明堂和天堂,仍然讓馮小寶當項目負責人。那我們說兩個人的感情是不是恢複如初了?不可能,無論是武則天還是馮小寶,誰也不可能真正忘記這場明堂大火。
對於武則天來說,明堂是她得天命的標誌,突然被燒了,怎麼解釋這場火災叫呢?當時大臣就分成兩派一派說就是上天降災示警,皇帝應該反省自己,謝罪於天。另一派就是馬屁精了,說這哪裏是天譴啊,這是祥瑞!為什麼呢?有人說了,當年周武王伐紂,軍隊過河時便有天降大火,結果武王伐紂成功了,所以明堂失火是說明我們的大周朝也會發旺啊!還有人說,當年彌勒成佛時便有天魔燒宮,這說明陛下您真是彌勒佛啊!兩種意見,都挺有道理的,武則天信哪個啊?雖然武則天愛聽好話,但她其實更相信前者。很長一段時間,她心裏都擺脫不了天譴的陰影。
那馮小寶呢?其實他心裏也並不平靜,天天琢磨這個事情。他知道自己把這個簍子子捅大了,以他對武則天的了解,他不相信武則天會真的饒了他。人在不安的情況下會有兩種反應,有人更加小心翼翼,而有人就會破罐子破摔,顯得更加狂妄,馮小寶屬於後者。於是,他在武則天麵前更放肆了,經常出言不遜。到了這一步,武則天再也不想容忍他了。而且,武則天開始得他是一個危險分子了,為了防備他突然發瘋,利用隨便出入皇帝寢宮的特權搞襲擊謀害自己,武則天秘密挑選了一百多個健壯的宮女,組成一支宮廷女子特警隊,整天跟在自己身邊,以防不測。
兩人的關係都到這份上了,馮小寶會是什麼結果呢?延載二年二月四日,火燒明堂半個多月之後,馮小寶死了。怎麼死呢?史書上記載了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見於《實錄》,後來又被《資治通鑒》采納,說馮小寶是被武則天的堂侄武攸寧暗殺的。暗殺的地點,就在洛陽宮城內的瑤光殿。瑤光殿四麵環水,景色清幽。有一天,武則天約馮小寶來這兒見麵,馮小寶乘興而來,沒想到等他的不是女皇,而是女皇的侄子武攸寧,武攸寧一看見馮小寶,不容分說,率領壯士一擁而上,將他撲倒在地,馮小寶雖然練過幾招拳腳,哪裏敵得過大內高手!雙拳難敵四腿,一頓劈頭蓋臉的毒打之後,馮小寶當即斃命。
第二種說法見於《舊唐書》,說馮小寶是被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乳母張夫人率領壯士暗殺的,具體情節和武攸寧的故事差不多。也是說武則天召喚馮小寶到瑤光殿幽會,馮小寶屁顛屁顛來了,沒看到武則天,倒看見太平公主的奶媽張夫人了。張夫人率領的壯士一擁而上,把馮小寶撲倒在地,一陣亂棒打死。
第三種說法見於李商隱所寫的《宜都內人傳》。宜都內人是武則天的宮女,她規勸武則天,男為陽,女為陰,武則天如果用男寵,那就以陰求陽,自毀長城。因此心須除去男寵,培養自身陽剛之氣,隻有這樣統治才能長久。武則天聽了之後覺得有道理,因此,就下令殺了馮小寶。按照這樣的說法,武則天對馮小寶就是明殺,不是暗殺了。
寂寞又得沈南璆,禦醫命喪石榴裙
武則天第二個男寵是禦醫沈南璆,他有一副異常俊美的臉龐,十分勻稱的身材,看起來令人賞心悅目,而且他為人溫和,很知道武則天的心思。這時候,武則天已經年屆七旬,身為禦醫的沈南璆盡職盡責,對女皇關心有加。一來二往之中,武則天喜歡上了他,讓他侍寢。
關於他們之間的事,史家所記不多,不過小說家倒有豐富的描寫,請看這篇:
迎仙宮內,武則天捋起袖子說:沈愛卿,可以切脈了吧?
沈南璆:不用切脈。
武則天大驚,她佩服地說:不用切脈便能看病,高明啊。你是如何看出哀家有病的?
沈南璆脫口而出,他說:太後時而汗出,時而汗退,學生就站在你的對麵,還能看不出嗎?
武則天:從汗出汗落,就能判定人的病情嗎?
沈南璆:汗為心之液,時出時退,說明太後心脈不定。
武則天:宮中禦醫皆言哀家無病,難道他們說得不對嗎?
沈南璆笑了,他說:此話不必問學生,要問太後才是,病在太後身上,有病無病,太後還不清楚嗎?
武則天服了,她說:愛卿真是神了,你快講哀家是什麼病?
沈南璆欲言又止。
武則天:你如何不講啊?
沈南璆:學生直言,唯恐開罪太後。
武則天:哀家不治罪於你,大膽講來。
沈南璆支吾地講著:太後,對月事而言,婦人一般是45歲前後就斷絕了,太後年過花甲,血脈充盈,月事正常。學生敢於斷言,太後的月事剛過不久。是不是這樣啊?
武則天:是啊,你講得不錯,請講講哀家的病因。
沈南璆接著說:有的人四十歲的年紀,六十歲的血脈,太後是六十歲的年紀,四十歲的血脈。
武則天一喜說:你是說哀家年輕?
沈南璆奉承著:太後若是不信,可拿鏡子來,看你一頭秀發,麵若桃李,像六十多歲的人嗎?
武則天沾沾自喜地說:是啊,許多人都說哀家年輕,漂亮。可這與哀家的病有何幹係?
沈南璆:世上萬事萬物盡在陰陽二字中,陰陽和諧,方能健康。
武則天:你如何越扯越遠了,請快講哀家的病情。
沈南璆:太後的病為血虧。
武則天:何為血虧,如何治之?
沈南璆:女子的血虧即為陰虧,陰虧需用陽補,方能保持陰陽平衡,若是陰陽平衡,太後方可無虞。
武則天:如何以陽補陰?
沈南璆:太後,學生說不出口啊。
武則天:有道是病不忌醫,難道醫還忌病嗎?
沈南璆:學生實在說不出口。
武則天杏目圓睜,怒而吼道:快講,若不講哀家就殺了你。
沈南璆跪下:太後恕臣無罪,學生方敢開口。
武則天:哀家恕你無罪。
沈南璆:以陽補陰需得男女交……
武則天:交什麼?
沈南璆:交歡……
武則天一喜,她拉起沈南璆問:是嘛,你說這男女之事還能治病?
沈南璆:如何不能?久旱遇甘霖,不是解了草木之病嗎?
武則天擁著沈南璆:既是這樣能治病,沈愛卿,快到內室與哀家治病。
撲通一聲,沈南璆嚇得跪在地上,連連叩頭說:太後,學生忠於朝廷,實實不敢造次!
武則天和顏悅色地:沈愛卿,哀家問你,朝中何人為尊?
沈南璆:太後為尊。
武則天:既是哀家為尊,你想抗旨嗎?
沈南璆:學生不敢。
武則天:那就到內室為哀家治病。
沈南璆:學生……臣……
武則天拉起沈南璆就走,她不容置辯地叫著:來吧,你就隨哀家來吧!
見武則天拉著沈學士進了內宮,上官婉兒連忙守在門口,警惕地四下看著,害怕別人闖入。這時,太平匆匆走來。
上官:迎接公主。
太平:我母親呢?
上官:就在宮內。
太平就要進門,卻被上官攔住了。
太平:本公主去見母親,你卻阻攔,這是為何?
上官:太後正在治病,不許進宮。
太平:既是母親病了,我這個作女兒的,更應該進去看看。
上官:此種治法是不便看的。
太平:治病還能不讓看,怪事!
上官對太平耳語。
太平莞爾:還有如此的治法?
上官:公主,你說這樣的治法,你能看嗎?
太平:是呀,如此的治法,是不能讓別人看的。
事畢,武則天扶著沈南璆從內室走出,沈南璆累得大汗淋淋,氣喘籲籲。他一屁股坐下叫著:哎呀,累煞我也。
武則天笑著說:沈愛卿啊,你給哀家治病,倒把你給治成這樣,真是忠心可嘉呀。
沈南璆:太後,學生身體虛弱,已好久不經此道了。
武則天安慰著說:身子虛不要緊,哀家這裏有諸多補藥,送你一些人參也就是了。
沈南璆:不可,不可。
武則天:為何不可?
沈南璆:過虛不可猛補,這是醫道。若是猛補,學生就慘了。
武則天無奈地念叨著:這可如何是好啊,哀家的病……
沈南璆:太後,往後小可多陪你就是了嘛。
武則天歎息著:唉!也隻有如此了。
沈南璆雖然心膽包天,卻是個銀樣鑞槍頭,每日忘我的奉獻,已使他身體掏空,體力大大地不支。這日奉召,竟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女皇不滿意了,轉過臉來問:“南璆,你今兒是怎麼啦?”
唐興慶宮布局
沈南璆衝女皇笑了一下,一酡紅暈泛上他蒼白的臉:“南璆得侍陛下這樣的千古奇女子,已屬三生有幸。雖有病亦不敢退卻,因而每日借大量的藥頂著。但是,猛補反招損,今日一役,連藥也不管用了,怕臣以後再也無福侍奉陛下了。”
武則天一聽,又覺傷心,又覺感動,撫摸著沈南璆的胸脯說:“卿之體力雖不如那死去的薛懷義,可卿之忠誠,過懷義百倍也。你身體有病,應該早給朕說,早說早讓你歇著。”
“謝謝陛下的誇獎,臣至死願效力於陛下。”
武則天動情地說:“從今以後,卿安心休息,安心養病,不必再當禦醫了,朕封你為四品朝散大夫,回家養病去吧。”
沈南璆慘然一笑,說:“臣恐怕再也無福消受陛下的恩賜了。臣食補藥過量,猛已火毒攻心。近日常覺頭暈眼花,望風打戰,以我醫生的經驗,自覺離大去之日不遠矣。”
沈南璆不愧為禦醫國手,對自己的病情發展預言得一點不差,過了十幾天,沈先生果告不治,一命嗚呼。消息傳到武則天那裏,武則天痛哭一場,又題詩一首,以誌紀念,詩曰:
皇恩新荷春相隨,誰料天年已莫追。
休為沈君傷夭逝,四齡已可傲顏回。
太平公主為母分憂,二張兄弟侍奉武曌
沈南璆死後,武則天心情抑鬱,常常坐於宮中,望著窗外長籲短歎,脾氣來了,就摔桌子打板凳,喝罵近侍。
上官婉兒體會出女皇煩心的原因所在,急忙出宮,來找太平公主。對她說:“公主,陛下每日政務繁忙,回宮後又冷冷清清,常常覺得人生無趣。自古以來,一國之君,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佳麗三千,可皇上現在卻孤床無伴,殊不公平。公主作為皇上的唯一女兒,得替皇上著想才行,得想辦法給皇上找一個開心的伴兒才好。”
說到這裏,上官婉兒又怕太平公主有什麼誤會,忙又補上一句說:“此事原來我都找千金公主,可惜千金公主已經過世了,此事隻有來找你了。”
太平公主點點頭,說:“事不宜遲,我馬上撒出人馬去找,不能再讓母皇空熬下去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正月的一天,太平公主果然帶著一個美姿容的少年,來到皇宮,行獻“寶”之禮。
那少年有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白白淨淨,穿著一身新衣服,挎著個小包袱,緊緊跟在太平公主的後頭,生怕丟了似的。進了金碧輝煌的皇宮,那少年眼睛就不夠使的,這裏望望,那裏瞧瞧,嘴裏還嘖嘖地稱讚著:“乖乖,這屋這麼高,這麼大。乖乖,地都是用玉磚鋪的,牆角都用金子包的。”
太平公主笑道:“你隻要好好地侍奉皇上,侍奉得皇上滿意了,皇上就會留下你,你可以日日在這皇宮大內玩耍。”
那少年不住地點頭稱是:“我一定盡心盡力,決不辜負公主的殷殷期望。”
這張昌宗是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家中行六。史載其美姿容,人稱六郎美如蓮花。神功元年,以太平公主薦,與其兄張易之同入侍宮中,為武則天男寵。傳說發生的時間大約在公元695年以後,太平公主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送給母親解悶。從此,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就成為武則天最心愛的侍寢男寵,每天都跟隨在女皇的身邊,自然也就與女皇的秘書上官婉兒天天見麵。張昌宗是個男寵,但並不是繡花枕頭。他出身名門精通音律,容貌俊美也工於心計。
進了長生殿,見到女皇,三叩六拜後,太平公主指著那少年介紹說:“這位少年乃貞觀末年宰相張行成的族孫,姓張名昌宗,以門蔭為尚乘奉禦。年不足二十,身體很健康,各方麵都沒有毛病。另外,他還善於音律歌詞,吹一手好笛子,他是女兒特地從數百名候選人中,精選出來獻給母皇的。”
好半天,武則天“哼”了一聲,太平公主忙退了下去。張昌宗見公主走了,滿眼都剩些不認識的人,有些不安,跪在那裏動來動去。武則天招呼道:“少年郎,過來,過來。”
張昌宗抖抖索索地站起來,一步一步挪到床邊,武則天拉起張昌宗一隻手,一邊撫摸,一邊和藹地問:“今年多大了,家裏還有什麼人啊?”
張昌宗看了一下女皇,又急忙低下頭,答道:“臣屬小龍的,今年虛歲二十整,家裏有一個哥哥,還有一位寡居的老母親,我哥哥排行第五,叫小五子,我叫小六子。”
女皇點點頭,拍拍床沿說:“別害羞,來,坐在床上,陪朕說話。”
張昌宗依命坐在床沿上,一個機靈的宮婢急忙過來給張昌宗脫掉鞋子,又把他的腿搬到床上。
女皇細細打量著懷中的少年。少年五官端正,齒白唇紅,皮膚細膩,比之往日粗獷型的薛懷義,別有一番新的滋味。女皇點點頭,說:“人雖嫩點,身上的肉還算結實。”
女皇對旁邊的上官婉兒說:“讓她們把爐火燒得旺一些。”
“已吩咐下去了。”上官婉兒說著,知趣地把帷簾拉上,躬一下腰,領著眾近侍退到了外殿。
“昌宗啊,伺候得朕滿意了。”武則天把身子往床上一躺,說道。
張昌宗跪著身子,望著麵前這個至高無上,渾身籠罩著神秘光環的老太婆,腦子裏隻覺一陣眩暈,險一些栽倒。
“別怕,朕也是一個凡人嗎。”武則天笑著說道,又伸出一隻手,探向張昌宗的腰下。
張昌宗定了定神,趕緊呈上一臉燦爛明媚的微笑。一邊輕輕地撫摸著女皇,一邊從上到下,慢慢地給女皇除去衣服,在女皇老態龍鍾的身子上,盡情地耕耘起來……
張昌宗令女皇春風蕩漾,大暢其意。
初次進幸,張昌宗自然在女皇麵前刻意賣弄,結束後,張昌宗又從自己的小包裏拿出一把玉笛,對女皇說:“陛下且歇歇,聽臣給陛下奏上一首《萬歲樂》。”
女皇笑,說:“小的時候,朕也喜歡弄笛拂琴,這些年來,政務繁忙,幾乎都忘記了。”
張昌宗果然是個弄笛高手,一曲《萬歲樂》讓他吹得餘音繞梁,蕩氣回腸。武則天在床上聽得如醉如癡,摟住張昌宗說:“卿果是高手。”
“皇上,”張昌宗說:“臣兄易之器用過臣,兼工合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