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輝煌疆場的武將們(1 / 3)

《清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503414994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6,\"start_container_index\":6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2},\"quote_content\":\"《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83,\"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7},\"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68778359816,7077845868795153438,6883440117109754887,7255253493617789988,7220732984675011618,7077845868790942727,7078185810025008142,707784586878676483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9,\"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64},\"quote_content\":\"《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6883409163003628557,72670902486753638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3,\"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59},\"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6959122730671164446,7071200596837010446,6833642850618444808,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6,\"start_container_index\":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0},\"quote_content\":\"《孫子兵法》reference_book_ids\":[6930888998395186184,7267090241087867904,7255238555826392118,683893629271828379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洪承疇:一生轉變,隻因紅顏

要說這洪承疇,在曆史上的“複雜”程度可不亞於吳三桂。這主要跟他叛明投清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也因為此事,人們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剛開始他是明朝重臣,可是鬆山之敗後他又降清,繼而淪為人們眼中的漢奸,這樣的人曆來為人們所不齒。可是,站在清朝的角度來說,他又是清朝開國重臣,對清朝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對清朝的統一、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民族的和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樣來說他又是個功臣。這真是曆史紛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明朝皇帝所倚重的重臣輕易地叛變了呢?這個人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回溯曆史,一一看來。

洪承疇這個人的出身也是不錯的,他是望族的後裔,是武榮翁洪氏的第十二代孫,屬東軒五房,也是書香門第。不過,這樣的豪門生活,洪承疇並沒有享受到。因為,到了他的曾祖父輩,家道就已經中落,生活過得並不富裕。到了他父親洪啟熙時,家境更加貧寒,此時,已經需要他們外出謀生了。父親洪起熙是個秀才,性格穩重,在鄉裏享有孝名。他的母親傅氏也是名門閨秀,因家境窘迫,曾被疼愛她的父母接回娘家居住過一段時間,洪承疇就是出生在豐州錦田村外,祖父傅員外家。

傅氏教子極嚴,洪承疇從啟蒙初始就是在傅氏嚴厲的教導下成長起來的。他童年就入溪益館讀書,讀書很用功。可是,由於家庭條件的關係,洪承疇並沒有享受到多少讀書時光,十一歲就無奈地輟學了。輟學之後的他,每天在家幫助母親做豆幹、賣豆幹,以維持家計。每日清晨,洪承疇就要把做好的豆幹拿好,然後走街串巷地叫賣。當時,西軒長房才子洪起胤在水溝館辦了一個村學,洪承疇喜歡讀書,每次賣豆幹時總是上這邊溜一趟,有時還會按捺不住地在學館外聽課。時間一久,洪起胤就發現了這個總來偷聽的洪承疇,叫過來一詢問,發現其極有天賦,而且還抱負不凡,遂起了愛才之心。打聽到洪承疇家裏的境況後,更是免費收他為徒,洪承疇終於又重新返回了課堂,拿起了他心愛的書本。在讀書之餘,他還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因為他發現書裏的世界更加有趣,更加廣闊,讓他能夠忘記世事的艱難。《史記》、《三國誌》、《孫子兵法》、《資治通鑒》等書都被他認真地研讀過,並且還做了不少筆記。看過大量的書籍後,他立下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而他也為這個願望而奮鬥了終身。他在水溝館愉快地度過了五年時光,之後,他又到了泉州城北學館讀書。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此時洪承疇23歲。他赴省參加了鄉試,考中了第19名舉人。第二年,他又赴京會試,捷報發來,考中二甲第17名,賜進士出身,洪承疇就此走入仕途。

洪承疇最開始是在刑部供職,先後曾任刑部的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後,因為其才學被朝廷所器重,所以擢升為兩浙提學道僉事,江西兵備道按察副使。天啟七年,任陝西督糧道參政。之後,洪承疇的官運可謂是一路亨通。崇禎三年,洪承疇被任命為延綬巡撫,征剿農民起義軍。崇禎四年,陝西三邊總督楊鶴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於隴東晉西追剿義軍。崇禎七年,由於洪承疇在治軍上的不凡表現,朱由檢讓他仍任陝西三邊總督,並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關外五省軍務,成為明朝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崇禎十一年,洪承疇率兵於潼關南源大破起義軍,李自成敗走商洛山中。十年之間,洪承疇轉戰北國沙場,戰功彪炳,他為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洪承疇也因此成為明末重臣,被皇帝倚重,百姓信賴。正當洪承疇還在為明王朝殫心竭慮的時候,改變他一生的重大轉折即將到來。

就在明王朝鎮壓起義軍的時候,關外的皇太極繼位了。後金覬覦中原已久,在皇太極繼位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清政權日益完善,國力軍力都有了長足的增長。長久以來在山海關外的盤旋生活,讓皇太極終於下定決心要攻克山海關和錦州,要拚盡全力地打通去往關內的道路,繼而占領北京,將明王朝趕出曆史舞台。

崇禎十三年,皇太極率兵包圍錦州,邊關告急。洪承疇臨危授命,被調任薊遼總督,率領陝西兵東上,與山海關的馬科、寧遠的吳三桂兩鎮合兵,互為犄角,共同抵禦清軍。可是清軍來勢洶洶,銳不可當,塔山、杏山先後淪陷。為了挽救遼東的局勢,洪承疇集合八總兵的兵馬,共計精銳十三萬軍隊,出山海關馳援寧遠,與清軍在錦州交鋒。

皇太極圍攻錦州,他的戰略意圖是通過長期圍困使得明朝放棄錦州,從而就在明朝的關防上撕開了一道口子。作為軍事統帥,洪承疇十分明了皇太極的想法,他也想到了應對之策。那就是且戰且守,步步為營,令敵自困,然後解圍,這樣就能夠暫時解決錦州的危機。可是,願望總是美好的,具體實施起來卻上令下行。洪承疇不想出戰,可是兵部尚書陳新甲卻別有用心地極力主張速戰解圍,並派張若麟任監軍,從中作梗,洪承疇束手束腳,一人難以支撐。再加上屋漏偏逢連夜雨,糧草這時又被劫了,前有強敵後無援軍,一時間軍士鬥誌低迷。皇太極得知此情,趁機出兵,總兵王樸率先逃跑,大家本就存著去誌,此時看到領頭的都跑了,於是各軍紛紛疲於奔命,還沒等清軍攻打呢,明朝軍隊先是自潰不成軍了。可是,那些逃跑的明軍也沒有逃出升天,他們遭到了外圍清軍的伏擊,損失慘重。洪承疇也被清軍圍困在鬆山城,孤軍作戰長達半年之久,沒有糧、沒有援兵,處境異常艱難。崇禎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夜,鬆山城守副將夏承德看到明朝已經無力指望,為了生存,他向清軍秘密地投降了。有了他做清軍的內應,鬆山城輕而易舉地被攻破,洪承疇被俘。洪承疇被俘後,全軍無首,再加上此時的錦州明軍已經被圍困得筋疲力盡,無力再戰,在錦州守將的領導下全部降清了。就這樣,明朝的錦寧防線不複存在,明朝的滅亡指日可待。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鬆山之戰”,它不僅改變了明朝的曆史,同樣也改變了洪承疇未來的命運。

清軍俘獲洪承疇後,知道他是個重要的人物,當即就被送往盛京。到達盛京後,皇太極多次命人對其勸降,可是洪承疇寧死不屈。皇太極惜才也不忍心將他殺死,隻能將他囚禁著。可是,這樣寧死不屈的洪承疇到後來還是投降了清朝,這裏麵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曆史上,人們對洪承疇投降的原因說法很多,到底是哪一個也無人得知。在《清史稿·洪承疇傳》中記載,是皇太極接受範文程、張存仁的意見,親自到三官廟中的囚室看望洪承疇,還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的身上。洪承疇受到如此禮遇,感慨萬千,心裏明白明朝已經大勢已去,可是作為明朝的重臣,他不能做出不忠的事情。直到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進了北京城,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洪承疇徹底清醒了,他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減少生靈塗炭,才決心歸順。除了這正史之外,野史之中關於他投降的版本還有很多,其中有一個版本說的是“莊妃勸降”,這可是史上最具“桃色”的勸降故事。而一代寧死不降的明朝重臣,也因為莊妃這個女人敗下陣來,轉而投靠了清朝的陣營。

此事還要從洪承疇被俘後開始說起。洪承疇被抓後,因為寧死不降,就被囚禁了起來。囚徒生活本就清苦,更何況是俘虜。他每天在囚室中苦苦地挨著,饑寒交迫,隻希望清朝能夠讓他快快死去,也算死得其所。莊妃,也就是大玉兒,也是後來的孝莊。她在得知皇太極俘虜了洪承疇,並且還未勸降他而苦惱的時候,她就主動請纓勸降。一天,洪承疇正在囚室中閉目養神,他聽見囚室的門響了,然後看到一位梳著高高的旗頭,妝容華麗的滿洲貴夫人站在了門口。洪承疇一時納罕,不知這位貴夫人所來為何事。莊妃走進囚室,也沒有馬上對洪承疇進行勸降,而是像朋友聊天似的問起洪承疇的母親、妻子等家人,問他們現在在哪裏,過得好不好。洪承疇在囚室裏,哪裏能知道外麵的事情,可是被莊妃一問,他不禁想到他要是死了,不知道家人們該怎麼辦,之前光想著殉國了,從未想過自己的高堂和妻兒,如今莊妃這一問,也是徹底把他問住了。莊妃的攻心之計,初見成效。不過,她沒有再說話,她在給洪承疇思考的時間,她從帶來的食盒中取出酒菜,還為他盛了一碗濃濃的人參湯。等洪承疇轉過神後,莊妃就告訴他,她來不是來勸降的,而是作為一個敬仰他的人為他送點兒吃的。洪承疇喝著人參湯,想著家人,再想到整個事態的發展,他的心動了。莊妃走後,洪承疇徹夜難眠,多方麵考量後,對清朝伸出了歸降之手。

歸降後的洪承疇,被皇太極安排在了鑲黃旗漢軍中,表麵上對其禮遇有加,其實從未對他放鬆過防範,這也是人之常情,降將大多都會碰到這樣的事情。於是,在皇太極時期,洪承疇大多待在家中,除了偶爾有人來谘詢外,他沒有獲得任何的官職。這樣的情況到了順治後,有了明顯的改善。那時,清朝已經進京,順治帝登基時尚年幼,莊妃就為他請了一個漢學老師,就是洪承疇。順治帝對洪承疇十分器重,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還兼任都察院右都禦史,入內院輔佐整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至此成為清朝第一位漢人宰相。洪承疇也沒有辜負順治帝的信賴,他采取了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實施了一係列減輕百姓負擔、振興經濟發展的措施,使得清朝得到了初步的安定。在實施過程中,他都是盡可能地避免武裝衝突和流血事件的發生,這對清朝迅速統一和安定社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洪承疇於康熙四年去世,諡“文襄”。

可以說,洪承疇的降清,為他招來了罵名,成為“大節有虧”的人,也因此被乾隆皇帝說成了“貳臣”。可是,“忠君”與“氣節”這一標準,我們如何衡量?作為一個曆史人物,我們評價他應該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他的功還是大於過的,他的降清對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對社會的安定、百姓的安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於國、於民皆利。就為了他舍得一身清譽,為國家和百姓求得安定的這種精神,他也是一個響當當的英雄,值得我們敬仰。這樣的人並不多,也正因為不多,才更為珍貴。

鼇拜:功高震主的“逆臣”

鼇拜出生將門,他的祖父索爾果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統領鑲黃旗;他的父親衛齊在清太宗皇太極時任盛京八門提督;他的叔父費英東是努爾哈赤手下將領,清朝的開國元勳;他的哥哥卓布泰在順治時授征南將軍,弟弟巴哈在順治時為領侍衛內大臣。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鼇拜從小就騎馬射箭,長大後技壓群雄。一開始,他隻是皇太極身邊的一個小護衛。

鼇拜的步步高升,跟他一路為清廷立下的戰功緊密相關。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派兵攻打明將毛文龍守衛的皮島,這個皮島一直是清廷的心頭大患。當時鼇拜從征軍中,在武英郡王阿濟格製訂兵分兩路的計策後,鼇拜主動請纓,率部攻打皮島,並立下軍令狀,視死如歸。在明軍的猛烈炮火襲擊中,鼇拜第一個衝向敵軍陣地,一時間士氣大增,清軍奮勇爭先,明軍大敗,皮島被攻克。皇太極眼看解決了一個心頭大患,大喜,下令重賞了士兵們,一戰過後,鼇拜就立下了頭等功,晉升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崇德六年(1641年),鬆錦會戰,錦州是明朝的軍事重鎮,清軍不可避免地需要攻下錦州,以連接各地軍事樞紐,入主中原。這一年,鼇拜跟隨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而這時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大軍入駐鬆山,猛攻清軍。鼇拜率領鑲黃旗護衛軍纛,在路上遇到明軍騎兵,迎頭給予痛擊。不等軍令下來,鼇拜又率兵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帶領部下下馬肉搏,再次大敗明軍。鼇拜衝鋒陷陣,五場遭遇戰全部大捷,晉升了一等梅勒章京。八月,在皇太極親軍隊支援錦州之戰的情況下,鼇拜率兵沿途追殺沿海邊撤退的明軍,直殺得明軍丟盔棄甲,橫屍遍野。這一次鬆錦會戰,直接擊垮了明軍的殘餘力量,為清軍入關統治打下了基礎。鼇拜也因戰功赫赫,一路升為護軍統領,升遷頻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