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被權勢玩弄的親王們(2 / 3)

皇太極稱帝時,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並加授“皇兄”稱號。代善還參加了皇太極時代對明朝的大部分征戰(1629~1634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代善的主動讓位修補了和皇太極之間的關係,平日裏行事小心的他也得到了皇太極的尊重,避免了內部爭鬥,且才幹過人的皇太極即位後治國有方,鞏固了清朝統治,在這一點上,代善也是功不可沒。

皇太極死後,在朝中豪格和多爾袞劍拔弩張的皇位爭奪中,態度中立平和的他提醒了大家避免自相殘殺,後來雙方中立立福臨後,他與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共同輔政,在朝中一直深受尊敬。清廷入關後的第五年,代善病逝在王府,得到了厚重的慰葬。代善王府位於今北京西安門外東斜街醬房胡同口。

代善身為努爾哈赤之子,戰功赫赫,權勢並重,曆經三朝,一生為清朝做出了重大奉獻,人生路途雖不平坦,但小心謹慎的他明哲保身,落得個長壽美滿的結局,造福子孫,在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占了三個。

多爾袞:有實無名的掌權者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個兒子,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烏拉那拉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個妻子。多爾袞很受努爾哈赤鍾愛。努爾哈赤不像寵溺其他孩子一樣對待多爾袞,而是從小就開始栽培和訓練多爾袞,多爾袞15歲時母親去世,給了多爾袞很大的打擊,對他的影響很大。16歲的時候,多爾袞就跟著兄長皇太極進攻蒙古察哈爾部,表現英勇神武,第一次作戰就被皇太極授予了“墨爾根戴青”(蒙古語,意為聰明的戰將)的稱號。多爾袞從小受到很多來自家族裏的影響和刻意的栽培,因此他謀略深遠,英明神武。皇太極在位期間的重大戰役,他幾乎都親自參加了,且戰功赫赫。每次戰役他都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在炮火箭矢齊飛的戰場上,兄長皇太極也常常擔心他遭遇不測,常常責備多爾袞的部下對他不加以阻攔。

多爾袞目光敏銳,深謀遠慮。在皇太極與眾大臣商討興國大計時,他向皇太極建議後金應當在征明及征討察哈爾、朝鮮中以征明為先,要把撼動大明根基放在首要位置。皇太極分析當前局勢,接納了多爾袞的建議,整頓兵馬,選擇適當時機深入明朝境內,損耗明朝殘餘力量,為入主中原做好準備。多爾袞還將元朝的傳國玉璽呈奉給皇太極,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改汗稱帝,多爾袞因為功勳卓著被封為和碩睿親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死後,清廷內部因為立嗣的問題爭論得劍拔弩張,一派是兩白旗的肅親王豪格,一派是多爾袞和弟弟多鐸擁有的兩黃旗力量。由於皇太極生前沒有立下遺詔,因此雙方為皇位勢必會爭個你死我活。多爾袞雖然想登上皇位,但他也不願看見清廷入關打下的江山因為內部鬥爭而出現裂縫。於是,多爾袞提出由皇太極幼子福臨即位,由自己和濟爾哈朗輔政,這一折中方案得到了雙方的認可,鬥爭才得以平息。從這樣的事件看來,多爾袞雖然權勢欲強,但他是睿智、顧全大局的。多爾袞這樣的選擇不僅避免了清廷的內部衝突,而且幼帝尚小,使得權利全握在自己手裏。多爾袞的雄才大略,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順治七年(1650年)福臨親政他攝政的七年裏,為大清江山根基的鞏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多爾袞是當時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他掌握著軍政大權。他指揮清軍入主中原,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降服吳三桂,率領大軍風卷殘雲般清除了反清的勢力和障礙。

當時的幼帝福臨不諳世事,朝廷大權自然就掌握在了多爾袞的手中。

多爾袞對於國家重要的戰略問題是態度堅決的,清軍入關後建都北京,就是多爾袞排除眾議決定的。建都北京,使得清朝的統治中心從關外轉移到了關內,使大一統的進程更進了一步。而這一切,都有賴於當時攝政的多爾袞的目光與謀略。多爾袞還拒絕了南明弘光政權的議和割地納銀的條件,毅然出兵進軍南方,粉碎了南明政權,避免了中國南北分裂割據的現象。

多爾袞在他攝政時期也實行了許多顧及民生的政策,他免除了明末統治者用兵時留下的三餉弊政,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為清朝“輕徭薄賦”政策做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他還廢除了一切私派,矯正了民間風氣。多爾袞重用人才,包括漢人,清承明製,合理地治理清朝江山。多爾袞還大力宣傳鼓勵滿漢通婚,增加民族之間的交流和感情。他知道滿族對漢族在戰事中造成的矛盾激化得很深,清朝的長治久安需要各民族和諧共處,所以他一直倡導滿漢一家,就連皇帝選妃也有些是漢女。在多爾袞攝政的時間內,雖然他爭權奪利,遭到許多人唾棄,但他憑借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魄力,也留下了不少政壇佳話。由於清朝統治前部族內外權勢鬥爭頻繁,導致許多宗室貴族世代恩怨錯綜複雜,皇室內部矛盾激化,影響內部穩定凝聚。多爾袞便著手整理之前留下的冤案,為許多父輩兄長時期留下的冤獄昭雪平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清廷內部皇室的積怨和衝突。

當初努爾哈赤殺掉勢力威脅到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皇太極又囚死舒爾哈齊之子阿敏,兩家結怨頗深。多爾袞攝政後先是恢複了舒爾哈齊子孫的宗籍,還重新追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莊親王。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當年被賜死,他的孫子等人也被皇太極革去爵位。多爾袞將其重入宗籍,子孫恢複封爵。等等這些,可以說多爾袞在解決皇室矛盾問題上開了一個好頭。與此同時,深謀遠慮的多爾袞在恢複這些貴族子弟榮耀的同時也收獲了人心,擴充了自己的勢力,許多宗室子弟都成了多爾袞的親信。多爾袞的野心是很大的,他在平反的同時,也借機對付自己在政治上的敵人,當初反對過自己的人他都一一想辦法報複。他對當初與自己爭奪皇位的肅親王豪格懷恨在心,並加以迫害,試圖削弱他的勢力。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多爾袞以豪格“圖謀不軌”為罪名,削去王爵罰為庶人。在順治三年,豪格出征四川鎮壓大西軍的時候,以包庇部屬、冒領軍功將他囚禁,豪格不久就悲憤地死在獄中。多爾袞對其他的反己勢力也從不手軟,在當時也製造了許多冤獄。

多爾袞雖然在政治上雄才大略,但他陰險勢利的行為為人唾棄。他在攝政時期鑄就了許多弊政。他下令強迫漢人剃發穿滿服,這一舉動引起了當時很大的民族衝突與民間的反清活動。多爾袞在執政時期大肆圈地,不管什麼房地隻要看上眼的就強占。他還下令將北京內的許多居民逼迫遷往外地,以此為貴族和八族子弟騰出地方,還將許多農田強占分給王公和官兵。當時他不顧及民生民情,許多百姓因此流離失所,國家的農業生產力也下降,世上一片怨聲載道。如此,分給王公貴族和八旗子弟的土地無人勞作,多爾袞就下令強抓漢人,逼迫他們投在八旗下做奴仆,對待他們也像奴隸一樣。他還製訂了嚴禁奴仆逃跑的法規,殘酷至極。這樣一來,又引發了大規模的饑荒和逃亡,民不聊生。

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由“叔父攝政王”進為“皇父攝政王”,權利和地位也更進一步。多爾袞掌握著朝廷大權,成了當時清朝真正的皇帝,權力強勢的他在朝中無所忌憚。但就在多爾袞春風得意大權在握的時候,卻突然意外地一命嗚呼撒手人寰了。

滿族人精通騎射,多爾袞作為曾帶領清軍打下江山,曆經沙場的將軍,更是弓馬嫻熟。多爾袞愛好打獵,每次出行都收獲頗豐。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去古北口打獵,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於是便開始一病不起,十二月初九就死在了喀喇城,年僅39歲。不過多爾袞猝死也並不蹊蹺,據說他入關後身體就一直不好,體弱多病。加上朝事繁重,多爾袞曾經一度腰都彎不了,小皇帝福臨還免了他的跪拜之禮。多爾袞的身體迅速惡化還與他精神上的創傷有關。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多爾袞的親弟弟年僅36歲的多鐸因出天花而死,緊接著兩位弟妹殉死,兩位嫂子也天花而死,不久他的元妃也因天花去世了,麵對親人的接連去世,再堅強的多爾袞也受不了打擊,同時加劇了他的病情。

多爾袞生前無比風光,幼帝福臨雖然對多爾袞的獨權專橫看在眼裏,但從未采取行動對付多爾袞,所以多爾袞一直到死都握著大清的重權。多爾袞死時,滿城震驚,天下臣民都易服舉喪,福臨還親自迎接靈柩,舉辦了祭奠禮。之後多爾袞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生前霸權奪政的多爾袞,死後一時間榮耀達到了頂峰。雖然是英年早逝,但似乎也可以說是功德圓滿。可是多爾袞的人生並沒有以轟轟烈烈的風光收尾。多爾袞死後不久,許多文武官員甚至多爾袞生前的親信都來揭發多爾袞生前的罪行。窺欲皇位,奪取朝政,霸權專勢,謀害忠良等惡行一一被翻了出來。

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多爾袞生前的貼身侍衛蘇克薩哈、詹岱兩人首先揭發了多爾袞的罪行。隨後牆倒眾人推,許多王公大臣也開始“翻舊賬”,給多爾袞羅列了許多罪名:

(1)生前私藏天子用物,意圖謀篡;

(2)獨擅威權,使其弟多鐸代替鄭親王輔政;

(3)逼死肅親王豪格,娶其妻;

(4)背棄誓言,妄自尊大,自稱皇父;

(5)親到皇宮內院挾製皇上;

(6)批閱奏章,都用皇父名義;

(7)違背情理,把生母入於太廟;

(8)藐視皇帝,霸掌朝權。

罪名一成立,皇帝便下令掘出多爾袞的屍骨鞭打,本來似乎可以萬古流芳的多爾袞,落得個屍骨寒涼的下場。

多爾袞是皇族子弟,開國功臣,但他一心霸權,舞弊弄政,最終與他的同胞兄弟一樣,命運都以悲劇結束。

豪格:“神力王”

豪格的父親皇太極一生總共有十一個兒子,豪格是他的第一個兒子。作為皇長子,豪格活得並不輕鬆,可以用命運多舛來形容。豪格一生受過四次重大的挫折。第一次是在崇德元年,因故被降爵;第二次是在崇德八年,陰差陽錯地失去了皇位;第三次是在順治元年,又淒慘地被廢了爵號,貶為庶人;第四次是在順治五年,這次被黜爵入獄,豪格也因此而殞命。

崇德元年,豪格被降親王爵號,其實根本原因不是他本人的因素,而主要是他與莽古濟家的婚姻關係才遭到了牽連。說到這個莽古濟,她何許人也?她的身份是努爾哈赤與大福晉富察氏的女兒,是大貝勒莽古爾泰和貝勒德格類的同胞姐妹。明朝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原本準備把她嫁給哈達部貝勒孟格布祿。可是,後來因為孟格布祿與努爾哈赤的侍妾通奸,繼而又暴露出他想謀反的意圖,就被怒不可遏的努爾哈赤一氣之下而殺掉了。可是把人殺了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更加激化,努爾哈赤此時也不想把矛盾升級。於是,為了籠絡哈達部的人心,努爾哈赤就把莽古濟嫁給了孟格布祿的兒子武爾古岱。這一年,莽古濟12歲。天命末年,她的丈夫武爾古岱病逝。之後,莽古濟為其守寡多年,一直到皇太極登基,才又改嫁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棱。

莽古濟與前夫武爾古岱生一共生有兩個女兒,其長女嫁給了代善的長子嶽托,二女兒則嫁給了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莽古濟對於嶽托和豪格來說,她的身份既是姑姑又是嶽母,她們這樣的婚配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屬於近親結婚,不過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滿族社會中頗為盛行,其實不僅是滿族社會,在曆史各朝代中都屢見不鮮。他們講究親上加親的做法,這樣做不僅能夠加固加深兩個家族的利益關係,更能時刻守望相助,是利益聯盟。可是,這次的親上加親並沒有化解家族內部的矛盾,反而使得矛盾更加深一步。因為,莽古濟此人性格中有著草原兒女特有的倔強,再加上她與皇太極又一向不和,這對同父異母姐弟間的怨恨愈演愈烈,針尖對麥芒誰也不服誰。這時,被他們強拉入場的豪格就處在了兩難的境地,無論怎樣都無法擺脫這樣複雜的糾葛。一邊是自己的生身父親,一邊又是自己的姑姑和嶽母,兩邊都是至親,可偏偏又是一對水火不容的冤家。豪格夾在中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漢堡包”,是割不斷,理還亂。豪格是左右為難,可是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一場對於他來說更大的危機即將到來。

天聰九年的年底,大貝勒莽古爾泰在生前曾與妹妹莽古濟、弟弟德格類謀逆一案被莽古濟的一個家奴舉報,說他們三人曾在佛像前焚燒誓詞,圖謀不軌。這可是要著重查處的,於是在抄家時,搜出了十六枚術牌印,其上印文為“金國皇帝之印”。正是這幾個字,被視做莽古爾泰謀篡汗位的確鑿證據,而莽古濟也在其中。此案一翻出,豪格就知道情況不妙,他從小就對皇太極是又敬又怕,此時他更怕自己卷進這滔天漩渦之中,為了避免牽連到自己,他就親手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了。他想,殺死了妻子就等於切斷了與莽古濟的關係,如果再有什麼事情也牽扯不到他了。可是,他這樣做的行徑未免讓人太過心寒,畢竟那是他的妻子啊!俗話說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況他與妻子還有表兄妹這一層關係,兩人應該是郎騎竹馬,女繞青梅,兩小無猜,婚後也是互敬互愛,相濡以沫,感情頗為深厚的。可是,要說他們有感情吧,豪格又心狠手辣無比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其實,這些都沒有說到真正的點子上。縱觀豪格的整個人生,無論他是在外征伐,還是為人處世,從沒有說他為人殘暴或是性情暴虐的記錄,這就說明他本人其實並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可是,身在局中,有些事情並不是以他的意誌為轉移的。他的父汗是至高無上、不可抗拒的,一切都要以父汗的利益為先。豪格對妻子下此毒手,其實也是被逼無奈。誰讓他生在帝王家呢?

事後,皇太極對豪格殺妻這一舉動並沒有什麼過多的表示,不過在他的內心裏應該還是大為讚許的。因為,在分配莽古爾泰的財產時,皇太極就分給了豪格很多,首先就分給他八個牛錄的人口,並且還將原屬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加以改編,並任命他為正藍旗的和碩貝勒。緊接著,又晉封他為和碩肅親王。這樣,短短數月間,豪格就從皇子一躍成為擁有一旗強大實力的六大和碩親王之一。要說這樣的地位是何等的尊貴,要是一般人早樂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可是豪格這位看似前程遠大,風光無限的親王卻沒有因為地位的升遷而感到絲毫的喜悅。他不能忘記是如何把跟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妻子殺死的,他愧疚,無言以對,他越不過心中的那道坎,難以忘懷。這不僅是對妻子的愧疚,也還摻雜著他對姑姑、嶽母莽古濟的懷念之情。這樣的感傷一直在他心裏埋藏著,藏得讓他難受。於是,他就經常和同病相憐的堂兄弟嶽托聚到一起,跟他發發牢騷,說到皇太極對莽古濟一案的處理時還常常表露不滿。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更何況皇家是不存在秘密的,自有人在暗處裏盯著他們。豪格的這一舉動很快就被人密告到了皇太極那裏,可想而知,皇太極當然是龍顏震怒了,就下令對豪格和嶽托二人進行處罰。其結果是一致認定豪格與嶽托是結黨營私,有怨恨皇上之心。但是,在討論如何處罰兩人時就出現了意見分歧。有一半的人是主張將二人處死,還有另一半人則主張將二人監禁。這兩個意見僵持不下,最後還是由皇太極乾坤獨斷,他將二人都免死,不過死罪雖免,活罪自然要受著了。皇太極將豪格的親王爵位革去,降為貝勒,這等於連降了兩級,並且還有罰銀千兩的嚴厲處罰。豪格此時,剛剛晉封肅親王八個月,這等於親王的帽子還沒戴熱乎就被人摘掉了,豪格受到如此大的挫折,情緒一時之間沮喪到底,是低落得不能再低落,恨不得把自己化為塵埃。這樣,經曆過此事後,他發現人言可畏,於是在人前背後說話更加謹慎小心,再也不敢有絲毫造次。就怕一言不合,惹來殺身之禍。

時間轉眼到了崇德四年,出外征戰明朝的豪格和多爾袞率軍凱旋回到盛京,把繳獲回來的金銀珠寶都呈獻給皇太極。皇太極看到他們收獲甚豐,不禁大喜,一高興又恢複了豪格的肅親王爵位。真是皇上一張嘴,人就能上天入地。這時,已經距離他被降爵過去了三年的時間,看來,在皇太極的心中,豪格這個兒子也沒有占有多大的位置,在皇帝的麵前,他首先還是一個臣子,然後才是其他。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因為皇太極的突然逝去,並未能立嗣君。這讓豪格又再次經曆了挫折,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大轉折,可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在與叔父多爾袞爭奪皇位時未能勝利,黯然地與皇位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