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惡貫滿盈的太監們(1 / 3)

安德海:慈禧太後的心腹

安德海成為太監,還得從他的家鄉說起。安得海出生在清代盛產太監的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家境貧寒沒有出路的他,想要出人頭地,看到同鄉做太監的發了跡,他便也開始計劃入宮做太監。他親手將自己閹割,投身宮中。由於他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不久就在宮中立住了腳。

要說一個小小太監,是宮廷中最卑微的人了,怎麼會爬上朝廷的頂端肆意妄為呢?這得從慈禧太後當初入宮說起。安德海想在宮中附上一個有實力的主子,可他一個太監實在高攀不上皇後貴妃。於是聰明的他,便在入宮的秀女中尋求日後的靠山。當他看到當年的蘭兒葉赫那拉氏(她便是日後的慈禧),覺得這個女人嫵媚有加,而且頗有心計,一定是個有潛力的女人。正是安德海那時正確的眼光,決定了他以後的橫權人生。

當年的蘭兒,於鹹豐二年(1852年)18歲入宮,幾年了連皇帝都沒見過,談何被寵。安德海在這時,接近了一籌莫展的蘭兒,跟她商量接近皇帝的事情。苦惱的蘭兒與安德海兩人一拍即合。憑借著早早入宮的經驗,安德海極力指點蘭兒接近皇帝之法。不久,蘭兒就把鹹豐皇帝迷住了。從秀女升為懿嬪。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蘭兒生下皇子載淳後,更是一步登天升為懿妃,次年又升為懿貴妃。蘭兒在宮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從一位普通秀女一躍成為皇貴妃。這讓她對當初幫助她的安德海感激不盡。而安德海的目的也達到了,對她更是緊緊跟隨。

鹹豐十年(1860年),慈禧26歲這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皇帝率眾逃亡承德避暑山莊。第二年七月,鹹豐皇帝病死。遺詔立6歲的載淳為太子即位,之後確立皇後鈕祜祿氏的徽號為慈安、那拉氏的徽號為慈禧。這慈禧太後野心勃勃,慫恿慈安太後一起垂簾聽政,還一心想除掉親王肅順。因為先帝遺詔命肅順為輔政大臣,當時承德行宮盡在肅順耳目的監視下。慈禧對此耿耿於懷,擔心大權旁落。於是,她意圖聯同在北京處理與洋人的議和事務的恭親王奕,剛好奕與肅順不合,慈禧便想借他之手除掉肅順。於是,安德海就成了來往兩地,慈禧與奕的聯係人。同年九月底,慈禧與奕在北京發動了著名的辛酉政變,殺掉肅順奪取政權,改元“同治”。安德海在這場計劃中為兩人穿針引線,為政變成功立下了功勞,因此被升為總管大太監,成了朝中顯赫的人物。

慈禧太後從一個普通秀女到之後的皇太後,安德海功不可沒。在她受寵後,安德海又四處奔走為她效勞,慈禧太後實在是對安德海感激不盡。當政之後,安德海成了她的得力助手,不僅協助她處理朝事,還常在日常生活裏哄她開心。後宮生活是枯燥艱險的,安得海聰明伶俐、多才多藝,常常和慈禧適度地逗逗樂子開開玩笑,為慈禧增添了不少樂趣。安德海還把慈禧的飲食起居照顧得舒舒服服、妥妥帖帖的。安德海細心體貼,慈禧喜歡什麼他就不顧一切安排什麼。慈禧愛聽戲,安德海便投其所好,學了一些和慈禧唱和。還特地為慈禧建了戲院,找來戲子日夜討慈禧歡心,花費巨大。有的大臣看不過眼便上奏,折子到了慈禧那裏,她就表麵下令太監總管嚴加勘察,以堵住官員的口,可背地裏仍然一成不變。

安德海對慈禧如此周到地照顧,讓慈禧對安德海有了密切的感情,日夜都離不開他,還親切地稱他為“小安子”甚至“人精兒”。然而,安德海的寸步不離讓人們對他的太監身份產生了懷疑,說他是假太監。同治七年(1868年)冬天,安德海還在北京最大的位於前門外的天福堂大酒樓迎娶徽班名旦馬賽花。“太監娶妻”這樣的新聞更讓人對他的太監身份產生了懷疑,認為他跟守寡的慈禧有豔情。不過後來學者的研究否定了這一可能性,清朝對太監的審查極其嚴格,安德海早早入宮不可能逃脫。

清朝吸取明朝滅亡的教訓,對太監管理十分嚴格。直到了安德海時期才有了變化。聰明的安德海文化水平高,為人圓滑,深受慈禧寵愛。慈禧聽政後,麵對奕的勢力壯大感受到威脅,開始進一步培植勢力。安德海作為她的心腹,也開始幹預起朝政來。

奕對安德海十分警惕,處處防止他野心蔓延,因此兩人結下了怨。有一次奕進宮麵見慈禧太後,安德海見到他不僅不打招呼,還命太監不要進去通報,害得奕幹等一整天。自此,奕對安德海恨之入骨,欲殺之為快。

安德海常在慈禧麵前詆毀奕,慈禧不容他人對自己的權力構成威脅,便借一次禦史彈劾奕的機會將他革了職。奕雖繼續為朝廷所用,但一切權力都沒有了,他對安德海的痛恨更進一步。安德海得逞後,並不能了解到這為他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在慈禧太後的極度寵溺下,安德海大膽舞權弄政。隻要安德海在慈禧麵前說哪個官員一句話,那個官員就能升官。這樣一來,投靠安德海門下的黨羽眾多。可笑的是,廣大朝臣要靠一個太監加官晉爵。安德海權勢並加,借機搜刮財物,僅僅在為其母親祝壽時,各級官員便奉送了四十萬兩銀子。

安得海在宮中,誰都不敢得罪他,連年輕的同治皇帝,也懾於慈禧的威嚴對他讓步。安德海常常為想一心霸權的慈禧太後監視同治,同治十分厭惡安德海,常在大庭廣眾下嗬斥他。安德海不便當眾頂撞,就在背後說他壞話,挑撥母子關係。有一次,同治發現安德海跟蹤他,便拉出來大罵一通,安德海跑回去在慈禧麵前告了狀,慈禧便將親生兒子嗬斥了一番。堂堂皇帝被一個太監這樣欺負,長久下來,同治對安德海更是恨之入骨,一直想將他殺了解恨。

安德海的滅亡,要從他出城遊玩開始。當時的清廷有一條規矩,太監不準踏出皇宮一步,否則殺無赦。但極度得寵的安德海心想隻要慈禧一句話,這些規矩都不在話下。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想去南方欣賞美景,於是便以親往江南為皇帝趕製大婚龍衣為借口,像慈禧提出了出宮的事。慈禧擔心破了祖製,大臣彈劾她無法袒護,勸他不要去。安德海出宮心切,進一步勸說慈禧,說親自監工能保證質量,這裏麵還包括太後的衣緞。貪圖打扮的慈禧動了心,囑咐他秘密出行,保持低調莫惹是非。

當年六月安德海出宮後,他哪裏聽得進太後的囑咐,一路大張旗鼓,坐兩隻插著龍鳳旗的大船沿河而下,還帶著歌姬,吹吹打打熱鬧非凡。他自稱欽差大臣,一路勒索各地官府,仗著慈禧勢力,一路威風。到了江南,總督曾國藩因為慈禧的關係也沒有對他阻攔。直到安德海進了山東境內,好日子就到頭了。

當時山東巡撫丁寶楨剛正嚴明,又是同治皇帝信賴的大臣,同治皇帝得知消息後,與慈安太後商量過,命令丁寶楨一定要把安德海殺死在山東。

安德海到達德州後,地方官不敢貿然下手,於是丁寶楨密奏朝廷。說來也巧,當時的幾天慈禧剛好生病不問政事。密折到了軍機處奕手裏,他起了殺心,刻意避開慈禧與同治皇帝與慈安太後商量。這幾人極度憎恨安德海,安德海又犯了老祖宗的鐵規矩,當即決定格殺勿論。於是慈安太後蓋了章,皇帝下詔。丁寶楨有了後台支持,馬上派東昌府知府程繩武追捕安德海等人,一直追了三天三夜,才將要離境的安德海眾人在泰安捉拿,押解到濟南府巡撫衙門。安德海毫不畏懼地說:“我奉慈禧皇太後懿旨出京采辦龍衣,誰敢把我怎麼樣!你們都不想活了嗎?”以此恐嚇眾人。丁寶楨有了皇帝的命令在手,毫不示弱,冷笑著說:“你犯下十惡不赦之罪,舉國上下都恨不得食汝之肉、喝汝之血。你死到臨頭,還不老實。今天犯在我手中,你休想活著走出濟南府。”同行的泰安官員畏懼安德海在宮廷的勢力,請丁寶楨三思而行。丁寶楨不顧阻攔,下令將安得海等人斬首示眾,並收繳了安德海沿途搜刮的財物上繳了內務府。但是與安德海隨行的一名小太監逃脫,回宮通過李蓮英將此事稟告了慈禧,慈禧雷霆大怒,一是沒了個自己心儀的安德海,二是不忿慈安太後私下懿旨殺了她的親信。膽戰心驚的慈安太後將責任推給了奕,慈禧對奕嚴詞責罵,並要罷免降爵。罵完兩人又罵兒子擅做主張,眼見殺了安德海解了心中怨恨,同治就滿不在乎地說:“殺一個太監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按祖製辦事而已。”執拗不過,眼見木已成舟,慈禧隻得作罷不再追究,後來下了道旨,述明安德海擅自出宮,大張旗鼓,觸犯清規,命各地官員就地正法。以此來保持自己太後的威嚴。

山東巡撫丁寶楨殺了安德海後將他暴屍三日。慈禧將丁寶楨升為總督。按理說這心狠手辣的慈禧應該報複丁寶楨,但據說丁寶楨將安德海暴屍,剛好證明安德海是個太監,雖然也有人說是丁寶楨掉了包,但他剛好洗清了慈禧與安德海之間的豔情傳聞,於是慈禧也就不予追究了。

一個小小太監,費盡心機爬到了權力的頂端,作惡多端,最終落得個暴屍的下場,也實在是罪有應得。

李蓮英:號稱“九千歲”的大太監

話說李蓮英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他在當時的宮廷中被高呼“九千歲”,而皇帝才“萬歲”,他一個太監怎麼就“九千歲”了呢?

李蓮英是盛產太監的直隸河間府人。民間傳說早年他隻是個無賴,後來改做皮匠。一心想要飛黃騰達的他,在自行淨身後投奔了同鄉--當時慈禧太後身邊的紅人,太監沈蘭玉,就在梳頭房當了一名雜役小太監。

進宮以後,李蓮英開始物色一個可以投靠的有權勢的主子。當時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後的慈禧,深受鹹豐帝寵愛,生下了皇子後地位不斷上升。於是,李蓮英便選定了懿貴妃,以求日後能上位。

可是單單自己在心中選中了沒有用,必須得想方設法接近她,取得她的信任與喜愛。李蓮英觀察到懿貴妃喜愛打扮,十分在意衣服以及妝容,尤其講究頭發。如果太監給她梳頭弄掉了幾根頭發,被她看見了便要遭殃。當時的懿貴妃常常要太監們給她梳時下流行的發型,但太監們常年在宮中,哪裏能學得到流行的發型,於是太監們便常常被懿貴妃責罵,甚為不堪。